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繼續肆虐,奧運會似乎變得撲朔迷離。每個人都在關注日本動畫《阿基拉》,但這部動畫並不局限於「神預言」。
(由於分為上中下篇,若有小夥伴沒看第一篇的可以先去觀看第一篇的文章哦~)
《阿基拉》在灌輸本土文化的同時,故事非常國際化,通俗易懂,主題可以引起強烈的共鳴:對人類欲望的批判和對強大科技力量的思考,非常符合當時盛行的消費主義和冷戰之間的國際環境美國和蘇聯。此外,乘著網絡朋克熱潮的順風車,通過錄像帶、CD拷貝等方式,故事極具國際性,跨海向世界傳播,深受世界各地觀眾的喜愛,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現在,《阿基拉》已經成為世界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在此之前,當人們談論網絡朋克時,他們會想到「銀翼殺手」和「大都會」。這部作品出版後,人們會想起繁榮暴力的新東京,騎著猩紅色摩託車的金色田野,還有一個站在廢墟上的男孩。
金民、小野秀明、辛海成等諸神紛紛受到日本動漫產業投資的啟發,無數在日本風靡的動漫作品相繼問世,幫助日本動漫產業擺脫了依賴少數神的困境。隨著秋葉作為分水嶺的出現,日本動畫的黃金時代即將到來。
阿基拉留給我們什麼?在電影製作團隊中,森本孝史和田中榮子在創作過程中認識了對方。影片製作完成後,他們共同成立了工作室4℃製作俱樂部,主要創作「矩陣動畫版」、「回憶三部曲」等日本國際動畫作品,秋葉原畫家平津也在寫實風格上走得越來越遠。他以超現實主義的風格,與湯顯正、喬本金志合著《八條狗與桌球傳》。他們三個都被暱稱為「癮君子」。
《阿基拉》不僅為日本動漫產業留下了寶貴的人才,其深刻的主題也影響了許多後續作品。安遠秀明的《新世紀福音戰士》首先打破了「重建現實」的說法,在「超越現實」的基礎上,全面貫徹了「摧毀」現實的激進思想;徐元軒的《心理測量學家》和《阿基拉》在同一地點創造了強大的科技力量——錫比拉體系可以判斷人們是否是潛在的罪犯統一和武器的「主宰者」,但制度最終擺脫了人的控制,導致悲劇的發生。
《阿基拉》影響了後人的許多優秀作品,因為在用意和主題上,《阿基拉》非常接近當代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在這部影片中,無論是代表軍隊的上校,代表科技的教授,還是代表失控力量的鐵雄,即使是金田的主角,最終都未能實現自己的目標。
在《阿基拉》的結尾,上校沒能拯救城市,教授沒能阻止《阿基拉》失控,鐵雄雖然獲得了強大的力量,但也沒能拯救他的朋友。遺憾的是,影片的結局依然漫長而傳統,並沒有貫徹悲劇,讓觀眾在淚水和笑聲中無法抗拒的矛盾情緒。
《阿基拉》不是一部完美的作品,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的價值也越來越突出:掌握了一種強大力量的鐵雄,選擇用它來發洩私慾,最後死於這種力量之下。
那麼,人類也是這樣嗎?物理學和動力學的出現導致了火炮、飛彈和其他戰爭武器的發展。但是,核技術的發展導致了車諾比事故和福島核電站洩漏事故。據說,阿基拉只是提出了欲望與克制的哲學問題,卻沒有提出解決方案。也許在那個時候,創作者們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所以他們只能希望我們在2020年。
然而,三十餘年過去了,我們不但沒有尋找出解決這一難題的方法,反而在重蹈《阿基拉》中的覆轍,無力地感嘆片中的「神預言」,心中滿懷著讚嘆與佩服,還有那麼一絲絲的無力與失望。
我不禁思考:再過三十年,《阿基拉》會不會又要被奉為「神預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