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職教育心理學丨你所不知道的弗洛伊德:癮君子、厭女、性解放……

2020-12-22 河北超職教育

在心理學歷史上,奇人異事甚多。

今天帶你認識一個有趣、有料、有梗的心理學大神。

我們眼中的弗洛伊德:

奧地利猶太心理學家、精神病醫師。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

1873年入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學習,1881年獲醫學博士學位。

1882—1885年在維也納綜合醫院擔任醫師,從事腦解剖和病理學研究。然後私人開業治療精神病。

1895年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1899年出版《夢的解析》,被認為是精神分析心理學的正式形成。

1919年成立國際精神分析學會,標誌著精神分析學派最終形成。

1930年被授予歌德獎。1936年成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1938年奧地利被德國侵佔,赴英國避難,次年於倫敦逝世。

他開創了潛意識研究的新領域,促進了動力心理學、人格心理學和變態心理學的發展,奠定了現代醫學模式的新基礎,為20世紀西方人文學科提供了重要理論支柱。

弗洛伊德作品:《夢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論》《超越快樂原則》《文明及其缺憾》

以非常人的眼光來看:

弗洛伊德,那就是個「老流氓」,什麼問題都是從性的角度去解釋。

弗洛伊德總結過一些奇怪的理論,其中有很多理論至今仍不被人們認同。

弗洛伊德的父親有兩次婚姻,弗洛伊德出生的時候,父親四十一歲,母親二十一歲, 典型的老夫少妻,他是父親第二個老婆的第一個兒子。

他是母親的掌上明珠,但父親對他的態度比較消極,小時候,他曾經在父母的臥室裡撒尿,當時父親憤怒地責備他:「這孩子將一事無成!」

後來,弗提出了俄狄浦斯情結,認為每個小男孩都戀母仇

弗洛伊德經過研究,提出了戀父情結的概念,認為由於女孩子的異性愛本能傾向,使得女孩子戀父而妒母,即「女兒是父親上輩子的情人」。

他最寵愛的小女兒安娜·弗洛伊德終身未嫁,始終陪伴在父親身邊,並最終繼承了父親的學術衣缽。

弗洛依德認為小孩子,甚至是嬰幼兒,都對性有潛意識的「渴望」。

他在童年時期希望能看他母親的裸體——他將只屬於自己的話語和亂倫傾向,斷然地擴展到了全人類。

弗洛依德是個老菸民,酷愛雪茄,一天要抽二十多支,他曾經堅持戒菸一年多,但還是煙不離身。最後得了口腔癌

在這種情況下,他做了34次大大小小的手術,可是最終還是死於癌症。

不過,依據他自己的理論「有時雪茄就只是雪茄」,愛抽菸的人都是可憐之人。因為這些人在嬰兒時期,未能充分地吸吮母親的奶,即口唇期沒有過渡好,所以長大之後,為了彌補這方面的不足,就以吸菸的方式來滿足欲望。

弗洛伊德還是位極愛古柯鹼的癮君子。其喜愛此毒之程度甚深,以致於他都能和未婚妻毫不避諱地討論古柯鹼,甚至親自擔當「小白鼠」來進行毒品實驗研究。研究毒品似乎成了他嗜毒的最好藉口。

儘管弗洛伊德精於心理學,但他也沒能擺脫他的壞習慣。

此外,弗洛伊德對女人「有點意見」——比較委婉的說法。

在他看來,女性是無正義感的,是社會弱勢群體,並且天生愛嫉妒人,是極度愛慕虛榮的一種生物。尤其在社會中,當兩性關係出現緊張局面時,女性往往是問題之導火索。

愛因斯坦和弗洛伊德是同時代的兩個最著名的猶太人,但兩人似乎不太對付。

對於愛因斯坦取得的成就,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說那是走運。

愛因斯坦說:「你不了解我,怎能說我走運 ?」

弗洛伊德說:「因為你研究的是數學和物理,不像我研究的心理學,人人可插嘴。」

相關焦點

  • 心理學理論之弗洛伊德人格理論
    弗洛伊德是心理學史上第一個對人格進行全面而深刻研究的心理學家,他的「人格三結構」理論是第一個完整的人格理論。他不僅注意到了人格的多層次性,而且率先提出了人格中的欲望、動機等非理性的無意識因素的存在和影響,這大大豐富了心理學的研究內容。他的研究深入了人的內心世界,直面了人性的真實,這比以往的心理學對人的內心世界的認識更深刻。「人格三結構」理論的提出標誌著西方人格心理學的開始。
  • 弗洛伊德知識點總結之詳盡版
    許多系統學習過心理學的同學都會知道心理學界一位非常卓越的心理學界:弗洛伊德,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一下在教師招聘中弗洛伊德的考點。【知己知彼-考情】:首先,要應對教師招聘考試 ,我們需要知己知彼,也就是了解考情,知道這個知識點如何考查。對於弗洛伊德這位「大佬兒」,我們需要了解的知識點包括:精神分析流派觀點、潛意識理論、性慾論、人格三我結構、壓抑說等知識點。
  • ...分析動力學Ⅲ:自體(主體間性)/大師系列(弗洛伊德·榮格·比昂)
    >當代自體心理學多樣性的新發展(美)彼得·博斯克(Peter Buirski) 等著王靜華 等譯具有整合性視角的自體心理學佳作本書既有整合性的理論視角——極大地擴展深化我們對當代自體心理學的理解,也有翔實的臨床案例實踐——更加直觀地體會如何加深對病人的理解及治療的有效性。
  • ...發心》C2 發展心理學理論 之一、精神分析的心理發展觀(弗洛伊德)
    C2 發展心理學理論一、精神分析的心理發展觀(一) 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弗洛伊德認為存在於潛意識當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動力。弗洛伊德的人格基本結構包括本我、自我、超我。1.本我是人格中的生物成分,遵循快樂原則。是原始的、本能的,在人格深處最難以接近的部分。其基本機能是尋求能滿足機體需要的對象,提供能量和動力。本我及其初級思維過程關注的是獲得滿足,而不管滿足的途徑是否實際或是否為環境所允許。在心理發展過程中,年齡越小,本我的作用越大。
  • 「非自願獨身者」跨世紀黑化史:從單身互助組到厭女殺人團
    你知道「非自願獨身者」(incels)嗎?在大眾眼裡,一個典型的「非自願獨身者」,是一個無法建立親密關係或找到性夥伴的直男。他厭女厭世,自怨自憐,宣揚種族主義,堅信自己理應獲得性生活,還認同對性生活活躍的人群施加暴力。
  • 弗洛伊德的精神層次理論:潛意識決定性格,決定你能走多遠
    心理學的三項使命:治療精神疾病,使人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充實,發現並培養有天賦的人!>意識:可察覺的心理活動意識,這個不用多說,是自己都能知道的心理活動,比如憤怒,悲傷,愉快等,因為一些事情所引發的心理活動,並且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心理變化並且做出相應行為的,就叫意識舉個例子:比如感覺到愉快就會開懷大笑或者大吃一頓來滿足自己,這就是對意識的一種行為反應
  • 2020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人格發展階段理論
    教師招聘考試:本文整理2020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人格發展階段理論。更多北京教師招聘考試信息請關注北京教師招聘考試網 這部分知識點在教師招聘中主要以客觀題的形式出現,要求掌握每個階段的特點。
  • 《教育心理學》人物思想匯總
    1.馮特心理學之父、構造心理學派、1879年德國萊比錫大學建立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標誌著科學心理學的誕生。心理學脫離哲學,標誌著走向獨立發展的道路。2.桑代克教育心理學之父、《教育心理學》、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學專著、行為主義、記憶痕跡衰退說、試誤說、餓貓實驗、學習的基本規律(準備率、練習率、效果率)、共同要素說(伍德沃斯)3.皮亞傑發生認識論、動作、建構主義者、圖式、同化、順應、平衡、認知發展階段論(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形式運算階段)、道德發展階段論—對偶故事法(前道德階段
  • 《精神分析》系列淺淺聊-弗洛伊德眼中兒童的性
    今天我們來分享《弗洛伊德眼中兒童的性》在弗洛伊德提到的理論、概念中,「性」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日常如果聽到「性」這個字,第一反應想到的是什麼呢? 男女關係、夫妻之間、同性戀者等等,這些都屬於成人範疇內的,但是弗洛伊德所說的性並非只是這些。
  •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學派 之 C3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理論 &...
    B2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學派C3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理論一、理論觀點(一)人性觀1.阿德勒認為弗洛伊德過於狹隘地強調生物本能的決定論。(三)人格動力/簡述阿德勒的人格動力理論1.早期動力理論阿德勒不同意將力比多作為人格的主要動力。在他的早期理論裡認為,對器官缺陷和生理自卑的補償是人格的原初動力。他認為自卑一方面能摧毀一個人,使人自甘墮落;另一方面,它還能使人奮發圖強,力求振作,以補償自己的弱點。
  • 看完5位心理學大神的故事,徹底愛上心理學
    以今日常人的眼光來看:弗洛伊德,那就是個「老流氓」,什麼問題都是從性的角度去解釋;馬斯洛是個「文藝青年」,論文想寫音樂欣賞的心理學,可惜被老師們給否了;羅傑斯是個「老好人」,誰的意見都尊重,找他諮詢吧,也不給你出個主意;華生則是個「小憤青」,做實驗嚇壞小朋友;而斯金納卻似「虐待狂」,養了鴿子、小白鼠,不輕易給它們吃食物,換著法子以「折磨」小動物為樂……然而,心理學恰恰因為有這些人而倍添魅力。
  • 超職教育心理學 人性中不容易察覺到的4大危險陷阱!
    決定一個人層次的,則是他人性中最低的那一層。很多時候,你感到過不好生活,總有各種矛盾,其實是誤入了這4個不容易察覺的陷阱。兩種驅動力,帶來兩種結果,要麼自律給你自由,要麼自律將你奴役。飛速發展的社會裡,充滿了焦慮與壓力,我們崇尚自律,卻掉入了「自律陷阱」:不知道忙什麼,總之先看起來比較忙再說。
  • 2021考研發展心理學:之弗洛伊德的發展心理學理論
    他認為存在於潛意識裡的性是人心理的基本動力,是決定個人發展的永恆力量。弗洛伊德提出了本我、自我、超我的概念,認為人隨著年齡的發展,與社會接觸越來越頻繁,就逐漸產生超我,超我抑制本我的隨意性,自我是現實中的我。
  • 筆記|《人格》B2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學派 之 C1 弗洛伊德的...
    B2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學派C1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理論一、生平事略弗洛伊德是人格心理學的鼻祖,也是精神分析的創始人,他根據自己臨床治療的實踐經驗,系統地論述了人格的結構、動力、發展、治療和改變。
  • 弗洛伊德的性心理發展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弗洛伊德的性心理發展一直是我們考生比較頭疼的一個知識點,對它的理解也是考試中客觀題的重點,那它每一個的重點在哪,如果在該階段沒有滿足,長大之後會出現什麼樣的問題。我們今天就來看一下吧!弗洛伊德是奧地利的精神分析學家,他的性心理發展就是源於對精神病人童年的研究,他認為人的性心理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五個階段。
  • 弗洛伊德戀母仇父、馬斯洛近親戀愛:4個故事揭開大神隱秘的角落
    終身成長詞典已上線1342/10000詞條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2481天前段時間,《隱秘的角落》大火,各路心理學大師們也現身說法,把劇中的人物用心理學知識剖析得精闢入裡。比如,為什麼老實人張東升會逐漸顯現其心理陰暗的一面?
  • 弗洛伊德的學說必將會借著人類生生不息的痛苦靈魂而得到永生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研究過分強調無意識的作用,無意識是很難捕捉的一個對象,比如一個人做出一些行為,你說他是在無意識狀態下產生的這些行為,但人們無法從他體內獲取「無意識」,進而查證出導致某些行為的「致病物」的。無法證實,也無法證偽。因此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成為一個純理論分析的心理學領域範疇。
  • 飽受爭議的《當尼採哭泣》,尼採與弗洛伊德不得不說的故事
    正如我們所知道的其他哲學家一樣,我們無法擺脫僅僅用一兩段話來表達他們全部思想的嘗試。這些偏見最終又回到了一個古老而使用迅速的短語:1000個人眼中有1000個哈姆雷特。就像在這齣戲裡,弗洛伊德教授,偶然被安排來宣傳主線,用他所謂的俄狄浦斯情結來詮釋哈姆雷特。了解尼採更多關於我們自己有什麼意義?不管對不對。
  • 「你太強勢了,一點也不女人」:「厭女症候群體」的前世今生
    瓊.史密斯在其著作《厭女症》的概述:厭女症,「misogyny」,是廣泛存在於文學、藝術、現實和種種意識形態表現形式之中的病症,表現為對女性化、女性傾向及與女性相關事物的厭惡。你的性別是男人還是女人?如果你是男人,你會不會慶幸自己生而為男人,而女人天生就是比男人弱的生物,她們只適合呆在家裡廚房和育兒室?如果你是女人你有沒有或多或少感受到對女人的歧視和貶低,比如小時候說女孩兒讀書就是不如男孩聰明,長大之後周圍人說女孩子一定要自愛不要隨便顯露自己?這些或者只是一種觀念上的意識,又或者,它們其實就是厭女症的一種隱形顯示。
  • 常明:《紅樓夢》的厭女傾向與性別視角
    「厭女」一詞源自日本社會學家上野千鶴子在2010年出版的《厭女:日本的女性嫌惡》一書,與通常意義上的「女性歧視」相比,後者是僅限於社會公平角度的,而「厭女」的含義則更為廣泛,包括的不只是狀態或行為,也包括其背後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