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理論之弗洛伊德人格理論

2021-01-09 小貝談

弗洛伊德人格理論

心理學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奧地利精神病醫師、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弗洛伊德是心理學史上第一個對人格進行全面而深刻研究的心理學家,他的「人格三結構」理論是第一個完整的人格理論。他不僅注意到了人格的多層次性,而且率先提出了人格中的欲望、動機等非理性的無意識因素的存在和影響,這大大豐富了心理學的研究內容。他的研究深入了人的內心世界,直面了人性的真實,這比以往的心理學對人的內心世界的認識更深刻。「人格三結構」理論的提出標誌著西方人格心理學的開始。從此以後,人格心理學便蓬勃地開展起來,出現了許多較完整的影響較大的人格結構理論。「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理論推動了西方人格心理學的研究,為人類心理學研究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一、心理的結構:意識、潛意識、前意識

1.意識:能隨意想到、清楚覺察到的主觀經驗。

2.潛意識:潛藏在我們一般意識底下的一股神秘力量,包涵了原始的衝動和各種本能、通過遺傳得到的人類早期經驗以及個人遺忘了的童年時期的經驗和創傷性經驗、不合倫理的各種欲望和感情。

3.潛意識:潛意識和意識之間的中介環節,包涵了雖不能即刻回想起來,但經過努力可以進人意識領域的主觀經驗。

二、人格的結構--「人格三結構」

弗洛伊德認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構成。

1.本我:人格結構中最原始部分,生來就有。由人類的基本需求構成,如飢、渴、性三者均屬之。遵循快樂原則,要求欲望的即時滿足。弗洛伊德說:「我們整個心理活動似乎都是在下決心去乞討快樂而避免痛苦,而且自動的受唯樂原則的調節。」

2.自我:個體出生後,由本我中分化發展而產生,由本我而來的各種需求,如不能在現實中立即獲得滿足,他就必須遷就現實的限制,並學習到如何在現實中獲得需求的滿足。遵循現實原則,介於本我與超我之間,對本我的衝動與超我的管制具有緩衝與調節的功能。弗洛伊德說:「每個人都有一些心理過程的連貫組織,我們稱之為他的自我。意識就隸屬於這個自我。」

3.超我:由自我理想和良心組成,代表社會道德標準,是人格中專管道德的司法部門。超我是從自我中分化出來的、道德化了的自我,處於人格的最高層。他是個體在生活中接受社會文化道德規範的教育而逐漸形成的。超我遵循「至善原則」,監督管制本我活動,並指導自我,它具有下列三種功能:(1)抑制本我的不容於社會要求的各種行動,特別是性慾和攻擊行為,因為這兩種行為最受社會譴責。(2)誘導自我,用合乎社會規範的目標代替較低的現實目標。(3)使個人向理想努力,達到完善的人格。

弗洛伊德認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之間相互作用、相互聯繫。本我不顧現實,只要求滿足欲望,尋求快樂;超我按照道德準則對人的欲望和行為多加限制,而自我則活動於本我和超我之間,它以現實條件實行本我的欲望,又要服從超我的強制規則,它不僅必須尋找滿足本我需要的事物,而且還必須考慮到所尋找的事物不能違反超我的價值觀。因此,在人格的三方面中,自我扮演著難當的角色,一方面設法滿足本我對快樂的追求;另一方面必須使行為符合超我的要求。所以,自我的力量必須強大能夠協調它們之間的衝突和矛盾,否則,人格結構就處於失衡狀態,導致不健全人格的形成。

三、人格的發展:

弗洛伊德據此把人格發展劃分為五個階段,他認為這五個階段的順序是不變的。

第一階段:口唇期(0一1歲)也稱口欲期、口腔期。

特點:原始欲力(力比多)主要靠口腔部位的吸吮、咀嚼、吞咽等活動獲得滿足,並因此感到快樂。

未滿足的後果:成人階段可能形成相應的人格特徵。(如貪吃、酗酒、吸菸等行為表現及悲觀、依賴、苛求等性格)

第二階段:肛門期(1一3歲)也稱肛欲期。

特點:原始欲力的滿足,主要靠大小便排洩時所生的刺激快感獲得滿足。此時培養孩子對排便的控制,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對孩子是至關重要的。

控制過嚴後果:如果排便訓練過於嚴格,兒童會形成過度控制的行為習慣,如潔癖、吝音和強迫的人格特徵,也有可能造成兒童的反抗,從而形成過度鋪張浪費、越軌的人格特徵;如果排便訓練過於隨便,兒童在成年後容易形成骯髒、浪費、兇暴和不守秩序等人格特徵。

第三階段:性器期(3一6歲)也叫生殖器期、俄狄浦斯期。

特點:原始欲力的需求,主要靠性器官的部位獲得滿足。認識到兩性之間解剖學上的差異和自己的性別,喜歡觸摸自己的性器官。以異性父母作為自己「性愛」的對象,出現「戀父」「戀母」情結),也因此是性別認同的重要階段。(兒童在仇恨同性父母的同時又害怕報復,最後在壓抑自己的性慾,停止對父親的敵視,逐漸接近、接納、認同父親,並逐漸發展起同性父母的態度、價值觀和行為模式。否則,兒童就可能演變成同性戀或異裝癖、異性癖等性心理障礙。)

弗洛伊德認為,前三個階段是人格發展的最重要的階段,為成年後的人格模式奠定了基礎。他主張,人格的最初形成應是在5歲左右。

第四階段:潛伏期(6歲一青春期)。

特點:因道德感、美感、羞恥心等心理力量的發展,和兒童興趣的拓展,原始欲力呈現停滯或退化的現象,處於潛伏狀態。對性缺乏興趣,男女兒童情感上較疏遠。性的衝動轉向自然、體育、歌舞、藝術等方面。

第五階段:生殖期(青春期一成年)也叫兩性期。

特點:此時期個體性器官成熟生理上與心理上所顯示的特徵,兩性差異開始顯著。異性愛的傾向佔優勢。性的需求轉向相似年齡的異性,開始有了兩性生活的理想,有了婚姻家庭的意識,至此,性心理的發展達到成熟。

弗洛伊德認為,個體的人格發展要想在性、心理和社會的方面都達到成熟狀態,即達到生殖期人格的理想水平是很難的,很少有人能達到。因為人格在發展過程中會遇到兩種危機:一是固著,即不論在每個人格發展階段滿足過多或過少,都會使裡比多停滯在那個階段,從而使個體在成年後表現出該階段的人格特徵;二是倒退,即個體在人格發展過程中遇到挫折,從而從高級階段返回到低級階段,表現出低級階段的人格。他認為固著和倒退是心理疾病產生的原因。

心理學十一大理論:

心理學理論之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理論(一)

致力於為想考教師的小夥伴們分享「教師招聘知識」,小編將為廣大備考夥伴每天分享教師招聘考試重點備考知識,包含「教育綜合理論知識」「教師職業能力測驗知識」「教師資格證考試知識」等。

記得收藏、分享喲

有道是,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相關焦點

  •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1.本我根據弗洛伊德的理論,本我是由先天的生物本能和欲望組成的,以追求非理性的、衝動性的和無意識的自我滿足為目標進行活動。本我遵循的是快樂原則,即要求自由表達尋求快樂的各種欲望。如果每個人的人格都只受本我控制每個人都為所欲為,那麼這個世界定會處於無法想像的混亂之中。
  •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學派 之 C3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理論 &...
    B2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學派C3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理論一、理論觀點(一)人性觀1.阿德勒認為弗洛伊德過於狹隘地強調生物本能的決定論。(二)理論缺陷1.雖然個體心理學已經歷過進一步的發展與提煉,但阿德勒許多原創性的基本假說被描述為難以實證。2.批評者認為他大部分的理論均根據常識般的心理學知識而複雜的觀念則過度簡化。首先他把為克服自卑感而追求優越視為個體發展的唯一動力,過於簡單絕對。其次,補償作用乃為反抗自卑感而來,解釋太過消極。
  • 弗洛伊德的人格發展階段理論
    弗洛伊德的人格發展理論是建立在他的性心理發展理論的基礎之上的,因此也叫作心理性慾發展理論。弗洛伊德認為,兒童出生到成年要經歷幾個先後有序的發展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一個特殊的區域成為力比多興奮和滿足的中心,此區域被稱為性感區。
  • ...之 C3 羅洛·梅的人格理論 & C4 對人本主義理論的總體評價
    (四)人格結構/簡述羅洛·梅的人格結構理論羅洛·梅通過臨床心理治療來研究分析人格結構,得出結論:人格有六大特徵,他把這六種特徵視為存在的六種本體論特點。1.自我中心存在就是以自我為中心,每一個存在著的人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每一個人都是一個與眾不同的獨特個體,誰也不能佔有別人的自我。
  • ...發心》C2 發展心理學理論 之一、精神分析的心理發展觀(弗洛伊德)
    C2 發展心理學理論一、精神分析的心理發展觀(一) 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弗洛伊德認為存在於潛意識當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動力。弗洛伊德的人格基本結構包括本我、自我、超我。1.本我是人格中的生物成分,遵循快樂原則。是原始的、本能的,在人格深處最難以接近的部分。其基本機能是尋求能滿足機體需要的對象,提供能量和動力。本我及其初級思維過程關注的是獲得滿足,而不管滿足的途徑是否實際或是否為環境所允許。在心理發展過程中,年齡越小,本我的作用越大。
  • 2020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人格發展階段理論
    教師招聘考試:本文整理2020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人格發展階段理論。更多北京教師招聘考試信息請關注北京教師招聘考試網 這部分知識點在教師招聘中主要以客觀題的形式出現,要求掌握每個階段的特點。
  • 2021考研發展心理學:之弗洛伊德的發展心理學理論
    弗洛伊德提出了本我、自我、超我的概念,認為人隨著年齡的發展,與社會接觸越來越頻繁,就逐漸產生超我,超我抑制本我的隨意性,自我是現實中的我。   弗洛伊德提出了心理性慾發展階段理論,根據力比多的發展而分為五個階段:   1.口唇期(0-1歲)   2.肛門期(1-3歲)   3.前生殖器期(3-6歲)   4.潛伏期(6-11歲)   5.青春期(11歲或13歲開始)
  • 弗洛伊德的人格「三我」結構
    弗洛伊德的人格「三我」結構是教師招聘考試的常規考點,常以單選題、多選題、判斷題的形式進行考查,學員在備考的過程中往往只抓部分考點,導致部分理論出現遺漏,特此作以整理與完善,以幫助學員更全面的備考。他開創了潛意識研究的新領域,促進了動力心理學、人格心理學和變態心理學的發展,奠定了現代醫學模式的新基礎,為20世紀西方人文學科提供了重要理論支柱。他提出「潛意識」、「自我」、「本我」、「超我」、「俄狄浦斯情結」、「力比多」、「心理防衛機制」等概念。提出的精神分析學後來被認為並非有效的臨床治療方法,但激發了後人提出各式各樣的精神病理學理論,在臨床心理學的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 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理論:自我,本我與超我分別代表什麼?
    心理學的三項使命:治療精神疾病,使人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充實,發現並培養有天賦的人!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結構理論在全球引起了很多影響,其中主要的核心概念就是自我,本我和超我,下面來介紹一下本我:遵循快樂原則人格成分的最底層,最基礎的元素,這個元素在生物圈都擁有,甚至動物也具備,就是遵守快樂原則所謂快樂原則就是,怎麼開心怎麼來
  • 筆記|《人格》B2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學派 之 C1 弗洛伊德的...
    B2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學派C1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理論一、生平事略弗洛伊德是人格心理學的鼻祖,也是精神分析的創始人,他根據自己臨床治療的實踐經驗,系統地論述了人格的結構、動力、發展、治療和改變。
  •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介紹
    關於此內容在四川基本上還是考察人物與觀點的對應為主(如弗洛伊德提出的精神分析理論);具體來說,關於弗洛伊德的人格三我結構、性本能、早期經驗、冰山理論、潛意識等內容考的比較多,精神分析理論這五大階段的考頻較低,大家能夠記住每個階段的關鍵特徵、性感區域以及在此階段沒有發展好會有什麼衝突即可。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弗洛伊德人格結構理論在少年派身上的體現
    本文將通過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理論中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三個構成,來剖析影片主人公派內心世界的構建和變化。一、弗洛基德的人格結構理論--本我、超我、自我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弗洛伊德認為完整的人格結構由三部分組成:本我、自我、超我。
  • 幼兒教師資格證:兒童心理發展理論的主要流派
    二、精神分析的心理發展觀 精神分析是信貸西方心理學的主要流派之一,既是一種治療精神病的方法,也是一種研究心理功能的技術,更是一種心理學的理論。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 1.弗洛伊德的人格發展理論 弗洛伊德認為人格有三個層次,分別是本我、自我、超我。
  • 弗洛伊德的精神層次理論:潛意識決定性格,決定你能走多遠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奧地利心理醫生與心理學家弗洛伊德,他的精神層次理論影響了全球,大家或多或少都能接觸到潛意識這個詞,下面,就來介紹下他的完整理論觀點:精神層次理論其中最主要的途徑就是夢,每個人做的夢通常都是潛意識的反映,醒來之後記憶的夢境通常都能讓其中的潛意識讓自己可以意識到就比如一本著名的小說《擺渡人》也是如此,每一件事情的發生,都可能是擺渡人給你的生命提示潛意識:最深層原始的心理能量潛意識是弗洛伊德理論的重點
  • 《愛德華大夫》:希區柯克用心理學假大空理論來拯救對推理的排斥
    影片也曾經於1980年引進中國,在中國掀起了對弗洛伊德心理學的廣泛熱捧。當時的弗洛伊德對於中國人來說,還相當的陌生,《讀書》雜誌在那一段時期內,還普及性地對弗洛伊德的心理學當成奇貨可居的新型理論來進行要言不煩的介紹,現在重新看一看這些介紹性文章,會覺得當時國內學術界對國外早已被人們淘汰的一些理論充滿了一片倒的奉承與膜拜心態。
  • 弗洛伊德知識點總結之詳盡版
    許多系統學習過心理學的同學都會知道心理學界一位非常卓越的心理學界:弗洛伊德,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一下在教師招聘中弗洛伊德的考點。【知己知彼-考情】:首先,要應對教師招聘考試 ,我們需要知己知彼,也就是了解考情,知道這個知識點如何考查。對於弗洛伊德這位「大佬兒」,我們需要了解的知識點包括:精神分析流派觀點、潛意識理論、性慾論、人格三我結構、壓抑說等知識點。
  • 超職教育心理學丨你所不知道的弗洛伊德:癮君子、厭女、性解放……
    他開創了潛意識研究的新領域,促進了動力心理學、人格心理學和變態心理學的發展,奠定了現代醫學模式的新基礎,為20世紀西方人文學科提供了重要理論支柱。弗洛伊德總結過一些奇怪的理論,其中有很多理論至今仍不被人們認同。弗洛伊德的父親有兩次婚姻,弗洛伊德出生的時候,父親四十一歲,母親二十一歲, 典型的老夫少妻,他是父親第二個老婆的第一個兒子。
  • 人格發展理論有哪些?
    人格發展理論有哪些?下面我們來看看: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發展理論。 二、埃裡克森的社會性發展階段理論(簡述埃裡克森的人格發展階段論。)(2012 年上考過)
  • 兒童發展理論主要流派
    兒童發展理論主要流派 http://www.hteacher.net 2020-08-31 14:08 中國教師資格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人性二元論與弗洛伊德超我、自我、本我理論的對接
    弗洛伊德全名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年5月6日出生,奧地利精神病醫師、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 ,並促進了動力心理學、人格心理學和變態心理學的發展。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在心理動力論中,提出本我、自我與超我的概念,並認為本我、自我與超我是精神的三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