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記憶之五十丨田躍民雕塑作品欣賞(泥稿)

2020-12-16 新華訪談網

用張廢紙摺疊成紙飛機,朝著紙飛機的頭哈一口氣,將它朝空中奮力一扔,紙飛機在眼面前的空中飛行不到一分鐘,就一頭晃晃悠悠地跌落在地上,如果有小夥伴在一起放紙飛機,還會互相比試著誰的紙飛機飛得高,親愛的大朋友和小朋友,您還記得這樣的遊戲場景嗎?

在欣賞田躍民先生創作的大型兒時系列組件雕塑時,見著手拿著飛機玩具,左手指向前方的雕塑作品,仿佛又回到了兒時的夥伴們做玩具的情景,夥伴們用樹枝做彈弓,用棒棒糖紙做彩色的蝴蝶,用紙和小竹條做風箏,用小木板做玩具手槍,有時一些大人們也會參入做玩具的遊戲中,帶著孩子們用木頭雕飛機模型,孩子們圍在大人面前,嘰嘰喳喳問個不停,這個木頭做的飛機為啥只能在地上拖著跑飛不起來呢?時光荏苒,一晃幾十年過去了,那個傻呼呼的問題《十萬個為什麼》已告訴了我們,過去的紙飛機、木頭飛機,塑料飛機已漸行漸遠,遙控飛機、無人機也成為小朋友痴心的玩具,但一代人一代人記憶猶新的玩具,也深深的烙印在那過往的生活中,讓您回味,那您小時候最喜歡的玩具能告訴我嗎?

作品分享:

田躍民簡介:

田躍民,中國著名雕塑家、畫家,第二屆南京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九駿》設計者,北京展覽館正門雕塑製作者,北京電影製片廠廠標製作者,北京世界公園80% 雕塑製作者,為中央電視臺大型紀錄片《中國商人》創作了中國歷代16位著名商人雕塑,為二十位諾貝爾獲獎者創作個人肖像,作品曾多次在美國、日本、泰國、蒙古、秘魯、哈薩克斯坦、哥倫比亞等國展出;被譽為當今天下塑馬「第一人」,為中國與世界各國的文化藝術交流作出突出貢獻,上海邁錫尼藝術品有限公司籤約藝術家!

田躍民先生1958年出生於山東,北京人,1978年-1982年畢業於曲阜師大油畫系,1982年-1986年任職於中國石油大學,1986年-1995年任職於國家博物館美工部,1995年至今職業藝術家。(完)

相關焦點

  • |雕塑大師!田躍民|雕塑工藝品 為何還是水墨畫家呢?
    創作著名的雕塑作品有《和平》、《地道戰》、《北京世界公園》、《北京展覽館》、《工農兵》、《論語》、《保衛釣魚島》、南京青奧會主題雕塑《九駿》等雕塑。保持三項世界雕塑紀錄,一是創作速度最快,45分鐘完成一件雕塑作品;二是中國古代先賢人物、馬、民國人物、西藏人物各題材數量量做第一;三是保持每年三百多件雕塑作品創作,高產雕塑紀錄雕塑家。
  • 「肥女鬥牛」泥稿放大,為西班牙而作
    ——〔法〕羅丹:《羅丹藝術論·塑造》繼本月初「肥女鬥牛」的雕塑小樣初次露面後,泥稿放大工序在有條不紊地推進,目前放大工作已基本完成。放大後的泥稿,活靈活現、栩栩如生,更加讓人感受到鬥牛運動的緊張、激烈、刺激和力量感。
  • 賈濤筆下風景油畫之兒時記憶家園系列
    我在欣賞抒情先生筆下兒時家園系列油畫作品與你分享。剛來北京宋莊時在街上逛畫廊,不小心看到了他家,在廊裡看到他的風格型味道作品會讓人覺得活著便是一門藝術、生命便是奇蹟、生活便是味道。兒時記憶中的家園系列之羊群71*91第一張羊群的作品風情細膩,仿佛見過這個情景。雖說是一個角落,或許被認為不起眼的情景,但在作者手下卻被抒寫得意猶未盡。
  • 抒情的雕塑家Jane DeDecker作品欣賞
    DeDecker於1998年成為紐約市國家雕塑學會的會員,並於2007年成為研究員。 她在超過33個州放置了175幅生活和具有紀念意義的大型公共雕塑。 DeDecker會用繪畫的筆刷痕跡來操縱黏土。在她的手下,黏土的流動性與人類的形態相呼應。她的作品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與時光和地點聯繫在一起,反映出我們人類尚未完成的故事。
  • 玻璃鋼雕塑的製作流程
    鬆軟的雕塑容易形成有體量欠結構的表象。形體在泥地增減中建立,塑造細部的形體在整個雕塑創作中耗時最多。人體寫生是誕生於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塑創作方法,學院派的藝術教學以泥稿創作為最初的摹寫方式之一,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國的學院派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古典寫實主義的陣地。如今中國學院派的雕塑有幾個大的方向,具象寫實主義是其中堅實的一派。用泥稿進行創作,則保證了寫實的可操作性。
  • 韓國大師——李在孝的雕塑作品欣賞
    李在孝以金屬和木材為創作素材,創造了一系列雕塑作品。他將普通的線性元素組合在一起,然後將其轉化成不同形狀的半幾何化藝術作品。每件藝術作品都由李在孝精心製作,這些藝術作品不僅可以用來欣賞,同時它們還擁有日常家居物件的使用功能。作品用原木製作,既有天然的感覺,同時強化簡單幾何美感。
  • 糖畫—兒時的記憶
    在我們的腦海裡,糖畫是很多人兒時抹不去的美好記憶。藝人端坐於糖畫攤前,執勺在手,經過短暫構思,飛快地將勺中的糖液揮灑在光潔如鏡的大理石板上。看著糖漿像是魔法一般幻化成一個個神奇的形象,凝固的糖液形成神奇的圖畫,有飛禽走獸、花鳥蟲魚、戲劇人物……皆晶瑩剔透,栩栩如生。
  • 據說今年小虎隊要復出,八零後的兒時美好記憶
    作為80後對於小虎隊的記憶還是相當美好和懷念的,那是我們的兒時記憶。有傳他們今年要復出,另筆者還是很興奮的,應該也有像筆者一樣的小虎隊的歌迷對此很期待。小學時期就有追星的懵懂,把小虎隊的貼畫貼在「歌本」上,應該是對崇拜明星的日常。
  • 安靜沉穩的女雕塑家Ana Duncan的作品欣賞
    她曾在愛爾蘭的許多畫廊和展覽中展出,包括皇家希伯尼學院、皇家阿爾斯特學院、克萊莫裡斯公開賽、博伊爾藝術節、費爾希爾花園的雕塑和國家植物園。她的作品也曾在貝爾法斯特、波士頓、英國、倫敦、巴黎和蘇格蘭巡迴展出。她參與了所羅門、基爾考克、拉維特和格林蘭畫廊的許多兩人和三人展覽。2004年和2010年,她在科克郡卡斯特託溫布雷的米爾灣畫廊舉辦了兩次個人展。
  • 法國著名當代雕塑家Richard Orlinski的作品欣賞
    Richard Orlinski 法國藝術家,於 1966 年出生於巴黎,是法國藝術和流行文化的代表人物,其雕塑作品受到全世界範圍的追捧和喜愛。Orlinski在流行音樂方面也有巨大的影響力。少年時期的 Orlinski 就對模型製作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直至2000年,已成為材料工程師和室內設計師的 Orlinski 仍然堅持著雕塑藝術的創作。當時巴黎著名的藝術機構 Artcurial 希望為 Orlinski 舉辦個展,遭到拒絕,Orlinski 認為當時的藝術作品未能體現他的藝術追求,但這也促使 Orlinski 堅定了自己的藝術道路。
  • 斷臂之美——維納斯雕塑欣賞
    對斷臂維納斯雕塑的美術界命名一是「米洛的維納斯(Venus de Milo),「維納斯」是羅馬人對這位愛與美女神的稱呼,希臘人則將這位神稱作「阿佛洛狄忒」,所以,斷臂維納斯雕塑的另一個名稱是「米洛的阿佛洛狄忒」。
  • 雕塑家蔡志松作品欣賞
    蔡志松1997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之後於該系任教。現為職業藝術家,工作、生活於北京。主要作品有《故國》、《玫瑰》、《浮雲》等系列。收藏情況:美國紐瓦克美術館、希臘美術館、德國雷根斯堡美術館、印尼國家博物館、新加坡國家美術館、德意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比利時駐華大使館、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中國雕塑博物館、何香凝美術館、浙江美術館、今日美術館、重慶美術館、青島美術館、北京大學美學研究中心、長春雕塑藝術館、長春市政府、石家莊市政府、煙臺市政府
  • 今日價格:朝陽區校園主題雕塑價格
    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前後,法國的現實主義運動誕生,現實主義是以反對美術院中將藝術置於一些僵死的原則之下為目的,該運動試圖使藝術重新接近於日常生活,在現實中尋找靈感去達到藝術理想。現實主義雕塑家中以羅丹的成就為高。在西方的雕塑史上他被視為繼米開朗基羅之後的又—巨匠,同時他還在雕塑史上充當廠一個承前啟後的角,是他給輝煌的佔典雕塑拉上了帷幕,是他叩響現代雕塑的大門。
  • 帶您走進我們的雕塑時代;欣賞雕刻藝術
    曲陽縣漢博雕塑有限公司隸屬河北省保定市曲陽縣雕刻之鄉,註冊資金1380萬,專注於城市廣場、園林景觀、陶瓷、商業、鑄銅、石雕、不鏽鋼、人物肖像、部隊軍人、紅色革命文化等創意主題雕塑的定製加工及生產。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 一切皆為圓的雕塑家Jiménez Deredia作品欣賞
    Jiménez Deredia希門尼斯·德雷迪亞1954年出生於哥斯大黎加赫雷迪亞畢業於卡斯特拉保守派雕塑學院1970年開始以雕塑家的身份工作,創作的作品使環境、1976年,在22歲時,他動身去義大利,感謝一個學校和在歐洲周圍旅行的人;與大陸的主要藝術運動接觸。1980年至1986年在佛羅倫斯大學建築系就讀。那幾年的智力刺激深刻地改變了他對藝術作品的態度:沉浸在佛羅倫斯的氣氛中,德雷迪亞加深了他對文藝復興時期的興趣。
  • 兒時味道·衛崗牛奶丨江蘇品牌記憶
    為了彰顯江蘇企業氣質,凝聚江蘇品牌力量,再創江蘇品牌輝煌,荔枝新聞重點策劃「江蘇品牌記憶」系列,尋訪企業匠人、追問企業初心,追憶江蘇「老字號」品牌給一代代江蘇人留下的時代印記。系列報導分為品牌追憶和深度專訪兩類,正在陸續推出。   不知道多少次夢回兒時的家,記憶裡第一個畫面是伴著蟬鳴安靜的大門,門旁掛著的斑駁的報箱和奶箱。
  • 實驗雕塑工作室2016屆畢業創作-肖國洪-《弓箭手——黑鳶》
    >120cm x 120cm x 230cm創作年代:2016年材料及工藝:樹脂,皮革作品類型:雕塑作品說明:此作品主要呈現我的興趣愛好,自從小就熱衷動漫遊戲類。大學期間,我一直在各種各樣的課程和生活裡尋找自己的未來的目標方向,終於在大四最後一個課程超寫實課,找到了我的興趣與未來的目標手辦,即與動漫遊戲相關,也與雕塑相關,我很喜歡。然而我的畢業創作大概屬於手辦雕塑類的,做一個我熱愛的遊戲職業弓箭手,通過翻模樹脂模型,然後結合上漆與皮的搭配作為最終呈現。下面會從三個方面淺談我畢業創作的製作與思考。
  • 關於過年的兒時記憶
    過年的兒時記憶過年,最難忘的記憶還是少年時,那時的年特有味道。民間有句話叫「過了臘月二十三,灶馬爺爺飛上天」。意指臘月二十三這天,灶馬爺要飛到玉帝那裡開會言好事,不僅如此,一年到頭,莊戶人家的休整也接近尾聲,是時侯該置辦年貨了。
  • 如何欣賞中國古代雕塑?
    皇室作為一個特殊的存在,可以及其最優秀的財力物力和工匠去做這些浩大的工程,所以很多皇帝剛登基就開始修建自己的陵墓,今天我們所熟知的秦始皇陵兵馬俑,明十三陵,明孝陵等等地方均有很多優秀的陵墓雕塑作品。宗教雕塑宗教雕塑由於沒有嚴格的規則限制,所以在雕塑的風格和內容上有了一定的變化,自魏晉佛教傳入以來,佛教在中國大肆發展,因此,全國各地有很多的石窟與泥塑的佛像作品。
  • 胖到極致與瘦到靈魂的人物雕塑
    胖開心這是廣州雕塑院許鴻飛的作品。他的「肥女」系列作品可謂雕塑行業一股「洪流」,面對這些體態壯碩、造型幽默的女人雕像,看客也被逗得開心不已。文學、繪畫、音樂都承載著作者對人類美好情感的宣示,雕塑也不例外,但這些形體肥胖的雕塑並沒有讓人感到不適,相反,肥女誇張的肢體動作,洋溢著開心與樂觀的笑臉,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場景,快速拉近看客與雕塑的距離。可以說,樂觀自信才是人們喜歡這些雕塑的理由所在。許鴻飛先生的肥女系列作品有很多,在我看來,那些作品個個都融入了快樂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