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過年的兒時記憶

2020-12-10 刑辯律師蘇明飛

過年的兒時記憶

過年,最難忘的記憶還是少年時,那時的年特有味道。民間有句話叫「過了臘月二十三,灶馬爺爺飛上天」。意指臘月二十三這天,灶馬爺要飛到玉帝那裡開會言好事,不僅如此,一年到頭,莊戶人家的休整也接近尾聲,是時侯該置辦年貨了。在北方,臘月二十三是小年,大人們在忙著備辦年貨、清潔室裡室外,小孩則是無拘無來束地瘋玩。將大人們從集市供銷社買回的成串鞭炮一個一個地化整為零,將它們插在雪裡、放入瓶中,或者乾脆將其塞入拐角的牆縫中,單等大人從中路過時悄無聲息地點燃,看到大人被驚嚇的表情,小孩們則手舞足蹈,心裡早樂開了花。

兒時的過年,其實從臘月初八之後就進入籌備期了。因為在那個缺吃少穿的年代,農村人特別看重過年,莊戶人家辛勤勞做一年,只有到冬季才稍有歇空。過年,對於農村人來說,既意味著總結,意味著繼往開來,也意味著可以徹底地改善下生活。

兒時的記憶最不容易忘記,也是最易被懷念的,回想起三十多年前的過年味兒,真是心潮起伏、思緒萬千。人常說,回憶過去可以使人幸福。不是嗎?在記憶深處,每年臘月初八後,勤勞而慈祥的母親都要為過年而進行著有條不紊的忙碌:擀豆面、壓粉條、做糕、做豆腐、炸丸子、做花饃等......。所有這些都得趕在年三十前完成,由於當時村裡沒有通電的緣故,故一切都得依靠人力來完成,箇中辛苦自不必言。迄今為止,印象最深的要數磨豆腐了,連續幾個晚上,在昏暗的煤油燈光下,我們兄妹幾個輪流與母親坐在那裡一圈又一圈地推著小磨盤。儘管有時已經很累很累了,但看著磨盤縫中汩汩流出的新鮮清香的豆腐汁,一想起很快就能吃上那美味鮮嫩的豆腐時,幸福感便會油然而生。

臘月二十三之後,家家戶戶都開始蒸花饃,蒸花饃不僅是個體力活,更是一個技術活,發麵、揉面、在饃饃上面做造型,都是很有講究的活。造型生動的花饃總能勾起對兒時生活的美好回憶,小孩子特別喜歡在饃上塗抹五顏六色的食用顏料。母親的手藝不錯,依稀記得她總在放饃進鍋之前將一小塊硫黃放入鍋中,據說蒸出的花饃成色會好很多,果不其然,花饃出鍋後,白裡透黃的色澤,再加上奇特的造型與色彩斑斕的點綴 ,讓人有一種既垂涎欲滴又有點不忍下口的感覺。那種感覺,越久越綿辰,越久越回味無窮。

那些年,每年年前頭一晚,我通常都會因為興奮的原因而睡不好。第二天早上五六點鐘就起來了,為的是可以成為全村第一個因過年而放炮的人。隨著沖天而起的爆竹帶來的那一聲巨響,心裡甭提有多高興,期盼已久的過年序幕終於正式拉啟了。

過年當天是鐵打不動的兩頓飯。早餐是油糕配粉湯,原汁原味的油糕與粉條,外加用上等羊肉烹製而成的臊子湯,吃起來特別的有滋味,特別的香,乃至多年以後,再也找不到兒時的那種味道,只能將它珍藏在記憶深處

到了中午,大人們就要準備上墳的祭品與其它物品了,上墳是很有講究的,不僅要為逝去的先人準備祭祀的肉食、麵食、蔬果、白酒,還有專門列印好的紙錢、黃裱、供香,此外,還有柴碳。那個時侯,一是沒有汽車可用,二是交通還很不方便。到了墳地以後,須按一定順序先為先人上香,接下來是敬供祭品,再下來才是在每個墳頭放上一定量的紙錢並點燃,紙錢燃燒之時,也是為每位先人嗑頭之時,磕頭時,還不忘說將先人請回家中一起過年之類的話。祭祀儀式完畢之後,最後一項就是在空曠的墳地上壘火塔並將它點著,壘火塔的寓意是讓先祖能在過年夜也可以吃上熱乎的飯菜。現在想來,也挺有意思的。

晚上的重頭戲自然是年夜飯了,年夜飯是一年中最豐盛的晚餐,涼菜熱菜都備辦一些,條件相對好的鄰裡,甚至還有整雞、整魚。但小夥伴們的心思更多的不在於享受美味而在於放炮、走家串戶與點燃火塔塔。天色漸晚,鞭炮聲此起彼伏,很快就噼裡啪啦地響成了一片,各家的年夜飯也都陸續端上了飯桌,接著,歡聲笑語,觥籌交錯,盡在不言中。

相關焦點

  • 廣東過年必備的8種年味零食,好吃又有好寓意,記憶中兒時的味道
    身為吃貨,過年期間的零食是一定要買的。每一個地區,每一個城市,都有其獨特、聞名的過年零食小吃,今天分享一下我這廣東地區,過年必備的幾種特色零食小吃,大多都是陪伴我們從小長大,充滿童年回憶的美食。你吃過幾種?
  • 據說今年小虎隊要復出,八零後的兒時美好記憶
    作為80後對於小虎隊的記憶還是相當美好和懷念的,那是我們的兒時記憶。有傳他們今年要復出,另筆者還是很興奮的,應該也有像筆者一樣的小虎隊的歌迷對此很期待。小學時期就有追星的懵懂,把小虎隊的貼畫貼在「歌本」上,應該是對崇拜明星的日常。
  • 兒時,年的味道
    兒時,過年是記憶裡嘴裡含著的一顆糖;是揣在衣兜裡的花生和瓜子;是噼裡啪啦的鞭炮聲;是長輩發在我們小手裡嶄新的一元壓歲錢;是穿在身上爸媽買的花棉襖;是一家人圍在火爐前嗑瓜子的聲音;是一夜無眠的守歲祈禱……隨著新一年春節的臨近,那兒時遙遠的,關於過年的印象在腦海像影片似的一幕幕閃現。
  • 糖畫—兒時的記憶
    在我們的腦海裡,糖畫是很多人兒時抹不去的美好記憶。藝人端坐於糖畫攤前,執勺在手,經過短暫構思,飛快地將勺中的糖液揮灑在光潔如鏡的大理石板上。看著糖漿像是魔法一般幻化成一個個神奇的形象,凝固的糖液形成神奇的圖畫,有飛禽走獸、花鳥蟲魚、戲劇人物……皆晶瑩剔透,栩栩如生。
  • 兒時的記憶,香軟酥甜的特產「羊角蜜」「蜜三刀」,你還記得麼?
    還記得小時候在河南老家過年,最愛吃的就是「果子」,羊角蜜、蜜三刀、一口酥……什麼樣的都有,那又香又甜的滋味,到現在還是忘不掉。1、羊角蜜這裡說的羊角蜜,可不是羊角蜜哈密瓜,而是一種形似羊角的中國傳統糕點,是傳統「果子」的一種,以前在老家過年的時候,每年父母總會買幾斤的羊角蜜等各色糕點,留上一些在家吃,一些用來走親戚。
  • 關於中秋節的記憶——一盒水晶餅
    關於中秋節的記憶,在我的腦海裡總是有很多畫面,但是由於年代久遠很多記憶都已經模糊了,而在那時候一起過中秋的祖輩們,有的已經離去了。而如今剩下只是一個漂泊在異鄉的遊子,還有已經被人們拋棄的鄉村。秋天的鄉村我的中秋記憶很多都是停留在兒時,大部分都是在12歲之前的記憶。因為12歲以後我就到鄉鎮上的小學上了,更多的時候是體會其他的感受。
  • 玻璃廠,兒時的彈珠記憶
    兒時遊戲 玻璃「琉琉」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出生的東北孩子都有一段彈「琉琉」的記憶。彈「琉琉」時五指攥緊,拇指被握在中間,「琉琉」夾在拇指和食指間,拇指一用力,「琉琉」就彈出去了。「一說『琉琉』還要說到吉林市玻璃廠。」家住江灣路三中小區的陳先生告訴我們,「吉林市玻璃廠院內就有大量的『琉琉』,當時的大人說是做燈泡的原料。我們小孩子管他叫『琉琉』廠,時常溜進工廠的倉庫,偷拿一些出來玩。東大灘居住的孩子是不用花錢買『琉琉』的。」說到這,陳先生的語氣裡帶著些許的自豪。
  • 賈濤筆下風景油畫之兒時記憶家園系列
    剛來北京宋莊時在街上逛畫廊,不小心看到了他家,在廊裡看到他的風格型味道作品會讓人覺得活著便是一門藝術、生命便是奇蹟、生活便是味道。後來我們便合作了,隨著畫業的冷淡這裡好多畫店都歇息了,他也一樣專心在公寓做起畫來,但生活被他打扮的依舊精緻有樂趣,畫畫便成了一門心思的愛好和工作以及生活且也少了店內瑣事的打擾。
  • 逛廟會賞民俗看煙火 春節到眉山東坡廟會尋找兒時的記憶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宋代詞人辛棄疾筆下的元夕,為不少人所懷念,但受地理、環境等多因素考慮,在許多城市,小時候過年都會有的廟會、煙花等已被取消,讓不少網友紛紛感慨,年味變淡。今年,你或許可以到岷江岸邊的四川省眉山市鬧鬧新春,看看能不能從首屆「東坡廟會」上,找到兒時的快樂。
  • 非遺上的「重慶年」——尋一段兒時記憶,新年裡品出老味道
    「紅蘿蔔,蜜蜜甜,看到看到要過年……」隨著一首兒時的童謠在腦海中響起,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過年,有不少習俗:迎財神、貼春聯、穿新衣、包壓歲錢……其實,在重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中,有不少非遺和過年有關,比如九龍楹聯中的寫春聯,剪福字、糖畫、捏麵人、秀山花燈等等。
  • 晏福強:過年的小故事|天眼新聞文化頻道春節記憶徵文
    在兒時的記憶中,我其實很怕過年,特別懼怕過三十夜(除夕),因為我清楚地記得父親說過這樣一句話,三十夜有三十條工,這一天一大早就要起床,挑水、拌煤、洗衣服、掃揚塵……總有做不完的事情,那時候過年,家家戶戶都要打熱餈粑、糯米麵,條件好點的人家還會做五花八門的包穀粑、高粱粑、小米粑、吊漿粑、築粑等等,其中我親眼目睹母親和奶奶做過吊漿粑和築粑。
  • 糖畫,兒時記憶的美食
    最早關於糖畫的記憶,是小時候和家人去公園玩時,總能看見一個手藝人在路邊畫糖,覺得新奇又好玩,糖人師傅在細心畫著圖案,孩子們在攤子旁打鬧,空氣中都是甜味兒。
  • 「兒時童年記憶」百家號權重排名-最全作者資料庫,自媒體軟文推廣...
    兒時童年記憶是當前百家號中的普通號,目前帳號百家號權重為2,綜合排名位列626168名,動漫分類排名位列11324名,領先了43.7%的百家號。 兒時童年記憶最近一個月文章表現質量分布為,0%為優質文章,36%為中等文章,64%為普通文章,以下為各類文章近期案例。
  • 兒時味道·衛崗牛奶丨江蘇品牌記憶
    為了彰顯江蘇企業氣質,凝聚江蘇品牌力量,再創江蘇品牌輝煌,荔枝新聞重點策劃「江蘇品牌記憶」系列,尋訪企業匠人、追問企業初心,追憶江蘇「老字號」品牌給一代代江蘇人留下的時代印記。系列報導分為品牌追憶和深度專訪兩類,正在陸續推出。   不知道多少次夢回兒時的家,記憶裡第一個畫面是伴著蟬鳴安靜的大門,門旁掛著的斑駁的報箱和奶箱。
  • 精美年畫喚起兒時溫暖記憶
    三湘都市報·新湖南客戶端12月11日訊(記者 張洋銀 實習生 張睿琳 王章萍 通訊員 張蓓)「陪家人來醫院檢查,沒想到重溫了兒時的溫暖記憶。看著這些年畫,都是逝去的青春。」市民劉女士感慨道。
  • 兒時記憶,今日感動,大刀王五的《一刀傾城》
    今天忽然想起一部,兒時在CCTV6看過數遍的電影,那個時候,我和小夥們都叫它《大刀王五》,不為別的,就因電影中武功最高的人,他的外號的就叫「大刀王五」。隱約中我們還記得,有個沒有記住名字的人,他在監獄裡寫了兩句詩,倒是也流傳了下來: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 終於揭開兒時的困惑,matlab實現萬花尺奇妙的圖案
    兒時的記憶小學時集鎮上的廟會總是熱鬧非凡,而對於我來講最重要的是可以得到一些零花錢自由支配,這種狀況只過年才有。所謂廟早已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但並不影響人們追尋熱鬧的本性。大約三年級時的一次廟會,剛剛出門就被一個與眾不同的賣家吸引。並不像其他賣家一樣熱情的叫賣,而時坐在那裡安靜地繪製著各種神奇的圖案。我硬是蹲在那裡看看半天,最後還是把自己寶貴的零花錢「奉獻」了出來。之後好幾天都像是如獲至寶,不停地欣賞著筆下的各種神奇的圖案。
  • 兒時的記憶,反派女王
    前幾天忽然想起了一位在兒時觀看的一部動畫片裡面的反派女王,索性塗鴉了幾幅。還有記得她是誰的嗎?
  • 麥當勞x 亞歷山大王AlexanderWang將我帶回了兒時的記憶
    去年,了解到亞歷山大王和麥當勞有合作,本以為此事與我無關,萬萬沒想到,我卻陷入此般美妙的「陷阱」,將我帶回了兒時的記憶。我不知道你兒時對於麥當勞是什麼,於我,是爸爸媽媽「犒勞」我而選擇的餐廳。所以,對我來說不僅僅是炸雞薯條,更多的是一種記憶。兒時,一份麥當勞炸雞快餐總是可以讓我高興許久。曾看到一位網友發文說到:小時候家人帶我去吃一次XX快餐就會很開心,甚至成為了跟同學炫耀一個星期的資本。實不相瞞,對我來說,可能有過之而無不及。
  • 北京的80、90後難忘的那些兒時記憶,是美好而溫暖的夢
    對於從小在北京長大的80、90後,不管你家住在市區還是郊區,兒時生命裡出現過的場景都是很相似的,這座城裡每天發生的事,是否勾起你對這座城地兒時記憶呢?4、聽過最動聽的聲音是鴿哨兒很多反映北京城的電視劇都是有天空中想起鴿哨的聲音的場景出現,讓人產生聯想。鴿群盤旋迴轉,隨著哨兒口的受風角度不一,哨兒音也強弱輕重有別,尤其是鴿群向左向右輪番迴旋的時候,聲響的變化更為明顯、悅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