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年畫喚起兒時溫暖記憶

2020-12-14 瀟湘晨報

三湘都市報·新湖南客戶端12月11日訊(記者 張洋銀 實習生 張睿琳 王章萍 通訊員 張蓓)「陪家人來醫院檢查,沒想到重溫了兒時的溫暖記憶。看著這些年畫,都是逝去的青春。」市民劉女士感慨道。今日上午9點,長沙市婦幼保健院聯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灘頭年畫)傳承人鍾星琳,共同在門診舉行「辭舊迎新送年畫」活動。

在醫院產六科(家化二區)和產科家化區門診,一幅幅濃墨重彩的精美年畫,親手贈送給了前來就診的孕媽媽。「本來做檢查還有些緊張,看著這些年畫,心情一下就放鬆開朗了很多。」劉女士說,年畫做工精緻,畫風明朗,看著就滿心歡喜。

灘頭木版年畫作為湖南省唯一的手工木版水印年畫,2006年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從造紙原料的選擇、紙張的製造、刷底,到刻版、七次印刷、七次手繪,一張灘頭年畫的生產需要經過二十多道工序。出生在灘頭年畫世家的鐘星琳,是灘頭年畫項目第四代傳承人。她自小就沉浸在年畫的世界裡長大,20多年的非遺薰陶讓她熟練掌握了年畫的各項操作。

鍾星琳介紹,通過開展「非遺傳承人贈送年畫」活動,可以讓根植於湖南本土的民間藝術走進市民身邊,驅散冬日寒意,感受喜慶與溫馨。讓市民們在不同文化元素的融匯、交流中,得到藝術的薰陶和美的享受,在感知、體驗中了解湖南本地歷史文化,激發愛國愛家鄉的熱情。

【來源:三湘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湖南本土民間藝術走近市民身邊 精美年畫重溫記憶
    湖南本土民間藝術走近市民身邊精美年畫重溫記憶,就診孕媽瞬間放鬆華聲在線12月11日訊 「陪家人來醫院檢查,沒想到重溫了兒時的溫暖記憶。看著這些年畫,都是逝去的青春。」市民劉女士感慨道。今日上午9點,長沙市婦幼保健院聯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灘頭年畫)傳承人鍾星琳,共同在門診舉行「辭舊迎新送年畫」活動。在醫院產六科(家化二區)和產科家化區門診,一幅幅濃墨重彩的精美年畫,親手贈送給了前來就診的孕媽媽。「本來作檢查還有些緊張,看著這些年畫,心情一下就放鬆開朗了很多。」劉女士說,年畫做工精緻,畫風明朗,看著就滿心歡喜。
  • 做了7年麵包,第一次做如此造型,喚起你兒時的記憶
    小的時候害怕毛毛蟲,但是就是喜歡吃毛毛蟲的麵包,現在有的蛋糕店裡面還有賣的,有的裡面裹上豆沙,有的裹奶油,今天小編就來做個什麼都不放,原汁原味的毛毛蟲麵包,共同喚起你兒時的回憶,當時陪在你身邊一起吃毛毛蟲麵包的夥伴現在還在嗎? 【菜名】:毛毛蟲麵包
  • 「北京紀錄」走進社區 體育與遊戲結合喚起兒時記憶
    12月3日,「北京紀錄」挑戰賽走進左家莊在曙光裡社區,本次挑戰賽活動採用體育比賽與趣味體驗相結合的形式,以「全民、全齡」為參賽範圍,讓社區裡的居民感受到家門口的健身氣氛,讓老北京人喚起兒時回憶,讓新北京人和年輕人感受傳統的老北京文化,並能在寒冷的冬季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
  • 通訊:年畫手藝人的「小年」記憶(圖)
    通訊:年畫手藝人的「小年」記憶(圖) 2016-02-01 23:51:0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年畫裡的新年|年畫|木版年畫|胖娃娃|春節
    過年的記憶是熱鬧的爆竹聲,是孩童們身上的新衣,是收到的壓歲錢,是大紅的「福」字和春聯……除了這些具有代表性的年味標誌,年畫作為時代的「記錄者」,也是中國新年文化不可或缺的內容。張貼寓意吉祥的年畫,是中國家庭迎接新年的固定儀式。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1月16日,記者走進西安市瑞豐堂木版年畫社,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色彩鮮豔、富有濃厚藝術氣息的年畫。
  • 北京的80、90後難忘的那些兒時記憶,是美好而溫暖的夢
    對於從小在北京長大的80、90後,不管你家住在市區還是郊區,兒時生命裡出現過的場景都是很相似的,這座城裡每天發生的事,是否勾起你對這座城地兒時記憶呢?4、聽過最動聽的聲音是鴿哨兒很多反映北京城的電視劇都是有天空中想起鴿哨的聲音的場景出現,讓人產生聯想。鴿群盤旋迴轉,隨著哨兒口的受風角度不一,哨兒音也強弱輕重有別,尤其是鴿群向左向右輪番迴旋的時候,聲響的變化更為明顯、悅耳。
  • 在上海感受記憶中的年味 遊園看年畫逛花市最後買買買-年畫 歐石楠...
    圖說:迪士尼朋友們在主題拍照區前與遊客合影留念。上海迪士尼度假區供圖  圖說:《上海年味——百年小校場年畫復興展》近日在上海豫園開幕,重現老上海記憶中的年味。  「小校場年畫」重現老上海市井的年味  過年時張貼年畫是歷史悠久的民俗,誕生於上海豫園舊校場路的「小校場年畫」可以說是上海年畫的代表。《上海年味——百年小校場年畫復興展》近日在上海豫園開幕,重現老上海記憶中的年味。
  • 兒時,年的味道
    兒時,過年是記憶裡嘴裡含著的一顆糖;是揣在衣兜裡的花生和瓜子;是噼裡啪啦的鞭炮聲;是長輩發在我們小手裡嶄新的一元壓歲錢;是穿在身上爸媽買的花棉襖;是一家人圍在火爐前嗑瓜子的聲音;是一夜無眠的守歲祈禱……隨著新一年春節的臨近,那兒時遙遠的,關於過年的印象在腦海像影片似的一幕幕閃現。
  • 喚起80、90後記憶 《聖鬥士星矢》主題展來滬
    原標題:喚起80、90後記憶 《聖鬥士星矢》主題展來滬  "天馬流星拳、廬山升龍霸、鑽石星辰拳、星雲鎖鏈"還記得這些熟悉的喊招嗎?對於80、90後來說,相信一定對《聖鬥士星矢》裡的五位青銅聖鬥士和十二個黃金聖鬥士記憶猶新。本周起《聖鬥士星矢》30年主題展正式來到上海,讓人們有機會再一次回憶起兒時經典動漫。
  • 南昌新建區首座鄉村藝術館,滿滿的兒時記憶!
    歷史建築是文明的傳承文化的延續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手扶拖拉機,二八式自行車,黑白電視機,舊糧票……這些許多人留在記憶裡的鄉愁,如今在南昌市新建區溪霞鎮土庫村的鄉村藝術館裡館內收集了村民多年來曾經用過的,曾經見證過的,曾經感受過的事和物,分為老味道、老風俗、老習慣、老記憶、老物件、老工具等幾大板塊,每個物件都能使人喚起記憶,都有一個難忘的故事。走進鄉村記憶館,仿佛穿越時空,勾起濃濃的思鄉情懷,讓人忍不住駐足、品味、感懷。 「這些老物件不能丟啊,留個念想。
  • 精美的舊年畫,不是國畫也不像油畫
    舊時,民間流行在新年到了的時候貼年畫。年畫的製作方法有剪紙、木刻版畫、國畫和油畫等,但有一種畫法曾經很流行,現在快失傳了的繪畫技法,你聽說過嗎?這種畫法創作出來的年畫看起來畫風細膩,色彩豔麗,但它既不是國畫也不像是油畫,到底是用什麼材料,如何畫出來的呢?古典題材是年畫常見的創作源泉之一。我們就以精美的古典年畫為例子,說一說它的創作流程。
  • 關於過年的兒時記憶
    過年的兒時記憶過年,最難忘的記憶還是少年時,那時的年特有味道。民間有句話叫「過了臘月二十三,灶馬爺爺飛上天」。意指臘月二十三這天,灶馬爺要飛到玉帝那裡開會言好事,不僅如此,一年到頭,莊戶人家的休整也接近尾聲,是時侯該置辦年貨了。
  • 糖畫—兒時的記憶
    在我們的腦海裡,糖畫是很多人兒時抹不去的美好記憶。藝人端坐於糖畫攤前,執勺在手,經過短暫構思,飛快地將勺中的糖液揮灑在光潔如鏡的大理石板上。看著糖漿像是魔法一般幻化成一個個神奇的形象,凝固的糖液形成神奇的圖畫,有飛禽走獸、花鳥蟲魚、戲劇人物……皆晶瑩剔透,栩栩如生。
  • 慶「魚」年:「缸魚」年畫匠人的年味記憶與期待
    王學勤在畫「缸魚」(1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宋瑞攝新華社天津1月13日電(記者宋瑞、白佳麗)過去,臨近年關時就是王學勤最忙的時候。他每天都要趕製一批「缸魚」,捎到集市上賣。這是他幾十年來養家餬口的營生。「缸魚」,是天津楊柳青年畫的一種,而且是其中被稱為「活化石」的那種。過去,家裡少有自來水,儲水用缸。過年時家家戶戶都會買一張「缸魚」年畫,貼在水缸旁的牆上。
  • 江蘇省資訊|鎮江旅遊,「許仙和白娘子」的唯美故事,喚起兒時深處的...
    不要錯過「新白娘子傳奇」拍攝地金山寺是不是有種兒時記憶被喚起的感覺?這不僅令我們對電視劇記憶深刻,對鎮江也有了初步的了解。鎮江位於江蘇,但是說到江蘇卻沒有幾個人知道鎮江。心中有這種疑問的,真的好好給你做做功課了。杭州西湖所展現出來的正好是《新白娘子傳奇》電視的一頭一尾,遊湖借傘和雷鋒離別的兩個橋段。而鎮江主要呈現的是白娘子和許仙一起生活,金山寺與法海波瀾再起的景象。
  • 太精美!揚州年畫鼻祖:2000年前木刻版畫
    最近,揚州木版年畫成功入選第四批揚州市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揚州博物館館藏有近300塊木版年畫板,涵蓋了百十個品種。揚州使用線板定形,再用不同的色板進行刷印,所以極其考驗技巧。館藏的近300片明清時期的木版年畫色板,在入館時殘留有顏色,後期通過技術分析,還原色板上原有的色彩進行刷印。最早的西漢版畫1997年西湖胡場墓出土的西漢木刻版畫,距今2000多年,可謂是揚州木版年畫的前身。
  • 兒時味道·衛崗牛奶丨江蘇品牌記憶
    為了彰顯江蘇企業氣質,凝聚江蘇品牌力量,再創江蘇品牌輝煌,荔枝新聞重點策劃「江蘇品牌記憶」系列,尋訪企業匠人、追問企業初心,追憶江蘇「老字號」品牌給一代代江蘇人留下的時代印記。系列報導分為品牌追憶和深度專訪兩類,正在陸續推出。   不知道多少次夢回兒時的家,記憶裡第一個畫面是伴著蟬鳴安靜的大門,門旁掛著的斑駁的報箱和奶箱。
  • 治癒系的童年夏日:找不回的兒時記憶,卻被宮崎駿的動畫完美還原
    一句詩喚起了我的兒時記憶。萬物恢復生機,開始旺盛的生命活動,最值得回味的是盛夏那悠長的蟬鳴聲以及傍晚手拿蒲扇依偎在長輩身邊乘涼的景象。記得每年盛夏都恰逢暑假,看看電視,吃著西瓜、傍晚去田裡捉蛐蛐兒餵貓,深夜躺在涼蓆上思考人生……夏天永遠充滿生機,我們卻早已找不回童年,只能在宮崎駿老師筆下回味兒時的味道。你對夏天有怎樣的定義?冰棍、西瓜、蟬鳴、大塊大塊的白雲,還是在山坡上奔跑時拂過臉龐的微風?
  • 逛廟會賞民俗看煙火 春節到眉山東坡廟會尋找兒時的記憶
    今年,你或許可以到岷江岸邊的四川省眉山市鬧鬧新春,看看能不能從首屆「東坡廟會」上,找到兒時的快樂。↑燈會局部圖為了更好地傳承和弘揚東坡文化,展現東坡傳統年味,1月10日,紅星新聞記者從眉山市東坡區了解到,今年春節期間,東坡區將在眉山城區舉行首屆「東坡廟會」。
  • 打撈兒時記憶 留住時代味道——訪開封廚老怪負責人李軍彥
    怪在土氣 拙樸之美喚起兒時記憶隨著一段旋律輕快的腰鼓聲踏入菜館大門,在青磚古牆隔出的等候區站定,店內情景不由得讓人眼前一亮:名曰「帳房」的收銀臺,透明化操作的廚房,潺潺作響的小水車,特別是大廳裡佇立的那棵仿真樹,黃葉如蓋,豐收的喜悅感撲面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