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說結婚需要衝動,如果考慮太多事情,那麼這份愛就不純粹了。
但是好的婚姻可以成就一個人,不好的婚姻卻也可以毀掉一個人。考慮多一些才是對自己負責任。
美國一位學者針對婚姻就曾說過這樣一句話:美滿的婚姻使人如添雙翼,不幸的結合給人套上枷鎖。
如果我們在婚前,不將所有的事情都考慮清楚,不給自己做好足夠的心理準備來面臨婚姻,那進入婚姻後,反而更容易遭受打擊。
婚姻就像是做選擇題,我們只有在答題前仔細的斟酌題意,才能選擇出正確的答案。
所以,我們在結婚前,也很有必要和另一半討論一些關於親密關係的一些問題,可以更早讓你對未來的生活有個心理預設。
1.生孩子的問題
很多家長因為求孫心切,所以往往在小兩口剛剛結婚,就恨不得立刻讓他們生個孩子出來。
但是,生孩子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它牽扯著諸多的問題,比如說:有沒有經濟能力養育孩子?目前生孩子對自己的工作有沒有什麼影響?什麼時候生孩子更好?生了孩子誰來帶?
這些問題,最好是在婚前兩個人就先規劃一下,以免以後手忙腳亂,被迫一夜長大,然後出現不必要的夫妻問題。
2. 婚後是否要和公婆住在一起
都說父母與子女的最佳距離是一碗湯的距離。
其實對於現在大部分的年輕人來說,更嚮往兩個人的空間,而不太習慣和長輩住在一起,但有的長輩可能會因為孤單,想要和年輕人一起住。
所以,為了避免在婚後因為是否和公婆住在一起產生什麼矛盾,最好是在婚前就問清楚是否要和公婆住在一起。
如果真的要住在一起,也好提前做好思想準備,提前了解一下未來公婆的性格和喜好,為以後的相處打好基礎。
3. 對理想生活的看法
每個人對於未來的婚後生活,都有不同的看法,也許很難一致。
比如說你想要過詩和遠方的浪漫生活,而對方卻只想過踏踏實實接地氣的日子。你有著慢慢的浪漫情懷,對方卻是個不解風情的直性子。
那麼,當你們正式生活在一起的時候,一定會因為極大的心理落差而感到委屈,繼而引發爭吵。
所以,不妨在婚前開誠布公的聊聊彼此關於未來理想婚姻生活的看法,如果發現彼此的理想生活有一些差異,也可以提前磨合一下,雙方各退一步,尋找一個平衡點。
這樣,在步入婚姻的時候,你們也會下意識的往平衡點靠近,生活也就會更加和諧一些。
4. 如何分配家庭事務
現代的年輕人基本上都有自己穩定的工作,也都要每天上班下班,誰也不比誰輕鬆。
所以,從古代流傳下來的男主外女主內的這種模式也就不太適合現代婚姻了。
如果婚後,女人還要上班,還要下班做家務,而男人卻只顧著享受,而不共同參與,也許就會讓女人對婚姻形成一種不好的看法,認為還是一個人好。
在婚前,就要和對方溝通一下家庭事務分配的事情,要說好彼此負責的那個區域。
比如說一個人做飯的話,另一個人就可以幫忙洗菜,洗碗。一個人在拖地時,另一個人就可以洗洗衣服,晾晾被子。
只有兩個人共同參與,共同配合,才不會讓任何一方覺得自己付出更多,而產生不平衡心理,也會讓婚姻和諧許多。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無法接受婚姻裡的一些不美好,不過是因為我們把婚姻想的太過美好。
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也沒有完美的事兒,所有的一切都有瑕疵,我們一定要接受生活中不美好的存在。
其實婚姻最重要的是溝通和妥協。有效的溝通能夠讓我們知道彼此需要的是什麼,而相互作出的妥協則是為了讓自己更接近對方理想的樣子。
在婚前,如果我們能夠了解到婚後容易出現問題的幾個條件,就能夠提前想好辦法去應對,也能提前有心理準備。
這樣,當我們在婚後遇到這些問題的時候,也能夠用更加平靜的心態面對,也就更容易解決了。
「作者:桑白,喜歡讀書,熱愛寫作。希望寫有溫度的故事,給每一個讀者帶來溫暖和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