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與古箏,千年相伴,千年相隨,你更喜歡哪一個

2020-12-12 留餘青

01前言

前些日子,有一位朋友問我,古琴與古箏到底有什麼關係,為什麼現在古琴在生活中見到的沒有古箏多呢?

確實,古琴與古箏在某些地方真的很相似,而且古琴,我們大多是在電視劇中能夠看到,而古箏,我們卻在現實生活中偶爾能看到。

那麼,先來回答第一個問題,其實古琴與古箏之間的關係,有點像「倆兄妹」的關係,兩者同屬於彈撥類樂器,古琴是哥哥,大概誕生於3000多年以前,而妹妹古箏則大概誕生於2000多年以前。

作為哥哥的古琴以「清和淡雅」的風格成為了「國樂之父」、「聖人之音」,而作為妹妹的古箏則是以「明快靈活」的風格成為了大眾百姓的最愛。

第二個問題,為什麼古琴在生活中沒有古箏多呢?

其原因便在於「雅」與「俗」的傳承與轉化,千百年來,哥哥古琴與妹妹古箏一直相依為生,但是哥哥一直是「雅」的象徵,而妹妹則一直是「俗」的象徵,隨著時間的發展,妹妹學習了哥哥「雅」的一方面,慢慢的超越了哥哥古琴。

接下來,我們便具體來聊一聊古琴與古箏的故事。

02兩者構造

古琴,又名瑤琴、玉琴、七弦琴,是我國最古老的的彈撥樂器之一,從誕生開始,琴便帶有一種傳奇色彩,「神農造琴說」、「禹舜造琴說」、「伏羲造琴說」等等,這些關於琴的起源的故事眾說紛紛。

而最早通過文字記錄琴的資料應該是《詩經》中的「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在古琴誕生後,古箏也隨之而誕生,與哥哥一樣,妹妹的誕生說法也是有很多,「蒙恬造箏說」、「京房造箏說」等等。

而其最早的文獻記載應是秦朝丞相李斯的《諫逐客書》:「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者,真秦之聲也」。由此可見,箏早在先秦時期便已經出現。

其實,哥哥與妹妹雖然長得很像,但其實很好區分。

首先,琴長約三尺六寸五(約122-125釐米),象徵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而寬約六寸(約20釐米),厚約二寸(約6釐米)。大體上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呈弧形的勤面,一是平直的底板。

而古箏長大為163釐米,由框板。面板和底板組合而成。

除了整體大小結構的不同,古箏與古琴的弦數不同。

琴最早的時候是5根弦,象徵著金木水火土,後來又增至7根弦,而對於古箏來說,最早是是5根弦,後來12根、13根、16根、18根不斷地在增長,直到上世紀六十年古箏被增加到了21根,得到了社會普遍的認可和使用。當然,也不乏有23根、26根這樣的古箏。

古琴的琴弦由絲絨繩製成,繩子兩端被拴在古琴的琴軸上,因為弦的下方不需要琴馬來之稱,所以屬於無馬樂器,而古箏則是需要箏馬來支撐箏弦,所以屬於「有馬樂器」。

說完弦數,我們便來聊一聊聲。

從專業角度來講,古琴的音色分為泛音、散音、按音三種,泛音豐富、散音嘹亮、而按音餘音悠遠。這三種音色造就其古樸、沉鬱、蒼老的風格。

而古箏則是施弦高,箏箏然。其聲音較大,穿透力強,低音區渾厚、中音區圓潤、高音區明亮。

總而言之,古琴作為哥哥是成熟穩重的,而古箏作為妹妹則是活潑愛動的。

03雅與俗

從春秋時期的「雅樂、鄭聲」到後來的「陽春白雪」與「下裡巴人」之別,再到清朝時期戲曲音樂的「雅部 、 花部」之別,雅俗之分一直存在與歷史長河之中。

什麼是雅?什麼是俗?

其實雅俗的背後是受眾者社會階層的不同。

「雅」的背後是具有一定社會地位,有一定的知識水平的人群,這一人群大多處在社會的上層;

而「俗」的背後則是民間大眾的普通人群,這一類人群大多位於社會的底層。

而被稱為「聖人之音」的古琴自然是雅的代表,而古箏則成為了俗的代表。

為什麼?

其實歸根結底便在於琴與箏的構造。

通過上文,我們可以看出,琴的「出身」就比古箏要更加神秘,更加高貴,無論是構造還是選材都大有講究,而這種講究是一種價值的呈現。

除此之外,便在於古琴與古箏的音色不同,所謂「曲高而和寡」,古琴多採用「獨奏」的形式,先自娛自樂,而古箏則不同,因其音色的原因導致其適用於「合奏」,先「娛人」後「娛己」。

因而,綜合以上兩者原因,對於那些清高的文人來說,他們怎會先「娛人」再「娛己」呢。

所以春秋時期,孔子弦歌操琴以寄思緒;戰國時代,伯牙子期高山流水覓知音;魏晉時期,竹林七賢,琴酒消愁,以琴會友;大唐時期,劉禹錫「彈素琴」以淡泊名利。

而古琴歸了文人,古箏便歸了庶民,百姓用其寄託生死離別的愁苦,「莫聽西琴奏,箏箏有剩哀」;青樓歌妓用來寄託自己的哀怨,「座客滿筵都不語,一行哀雁十三聲。」

所以,總的來說,之所以會形成「雅琴俗箏」的局面無外乎三點原因,一是因為,最初的起點不一樣,古琴在最初的時候也帶有祭祀的功能,起步便高高在上;第二點是,兩者本身構造不同,導致其聲音不同,古箏相比較古琴其音樂表達更活潑,曲調更明亮,更受到百姓群眾的喜愛;而第三點則是因為其古琴誕生時間更為久遠,被文人們賦予了更多的文化內涵,再加上其深邃的音樂,使得古琴音樂的內涵更為深奧,百姓群體理解起來不是那麼容易。

04傳承與轉化

古琴與古箏隨著歷史的進程也在不斷的自我發展,特別是古琴,不但成為了文人雅士的專用樂器,更是帶有濃厚的象徵意義,並最終形成獨具一格的「琴學」。

但是,在現在,我們會發現,彈琴的越來越少,而彈古箏的還經常能夠看到,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原因還是要歸結在古琴自己的身上,原因有二,一是學琴太難了;一是古琴的故步自封。

首先,學琴太難了。

通過上文中,我們也了解了古琴的構造,其實古琴的構造看似簡單,但是學起卻很難。

在古時,要想學好琴,最主要的是要有個好老師,一般來講,老師教學生,先教「琴觀」,即古琴的一些基本思想,然後再交具體的琴法和琴曲。而古琴的琴譜「減字譜」也需要通過老師的指導才能學會。所以學古琴與古箏不一樣,學古琴基本上不能只依靠自己的悟性和努力。

而除了學琴太難,還有一個原因便在於古琴大家的故步自封,保守,不知變通。

反觀古箏,新中國建立以後,積極進行創新,在面向大眾化的同時,提高其普及性和娛樂性以及專業性。不斷地取長補短,創作出許多名篇佳作,同時,舉行各種學術活動,現如今,有許多古琴的曲子都被編入了古箏當中。

可見,古琴正在慢慢失去其傳統的魅力,而古箏大有取而代之的趨勢。

而造成這一切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於「雅」和「俗」的紛爭,在古代,文人雅士以及統治階級側重於「雅」而輕視了「俗」,但是在現在,受社會因素的影響,「俗」佔據在了上風,而「雅」則處於劣勢。

當然,雅也好,俗也好,這兩者並不是所謂的高貴與低下,也不是簡單的好與壞,更不是對文化藝術的兩種評價。

雅與俗是共生的,也是平等的,正因為有了雅和俗的傳承和轉化,中國文化才得以不斷地在豐富。

希望在未來,古琴能夠得到更好地繼承和發展,不能讓其成為又一個「文化遺物」。

相關焦點

  • 火爆B站七人組,穿越千年的演唱會
    於是,他們開始嘗試利用新媒體環境下備受追捧的短視頻來進行古琴文化宣傳。「2016年,我開始改編一些以古琴為主的流行音樂和遊戲配樂,用簫、笛、古箏這樣一些樂器合奏。」唐彬看著總覺得不夠好,他開始追求更高質量的畫面呈現,於是有了第一支搭配裝束復原的視頻——《空山鳥語》,這本身是一個動畫片的配樂,原曲就有古箏和古琴,很有傳統韻味,
  • 掌握社·西安 古箏與樂隊《行者》追尋消逝千年的沙漠綠洲
    古箏與樂隊《行者》作曲:魏軍編配:馮季勇移植:毋帥雲 毋帥博指揮:高偉古箏:魏月明協奏:西安音樂學院民族管弦樂團古箏與樂隊《行者》 音樂作品賞析《行者》是一首別具風格的秦箏藝術新作,由西安音樂學院民樂系教授魏軍創作於2015年,踏著千年古絲綢之路,追尋沙漠中消失了千年的綠洲古國—龜茲。
  • 失傳千年的「琴瑟和鳴」在江蘇周莊重現
    失傳千年的「琴瑟和鳴」在江蘇周莊重現 2015-11-14 19:43:2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遇見漢服 夢回千年——明日香水書院漢服盛宴等你來
    遇見漢服 夢回千年——明日香水書院漢服盛宴等你來 2020-12-05 21: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盛世國樂,箏韻天下」唱響中國古箏日南陽分會場隆重開幕
    「盛世國樂,箏韻天下」唱響中國古箏日南陽分會場隆重開幕5月19日,由博雅古箏古琴藝術中心承辦的「獻禮祖國70華誕·萬人齊奏·唱響中國古箏日」南陽分會場大型公益演出在南陽新田360廣場隆重舉行。活動現場本次活動由中國古箏日組委會、北京音樂家協會主辦,由南陽市博雅古箏古琴藝術學校承辦,並得到了新田360廣場、貴族寶貝國際兒童攝影會所、劉佳舞蹈藝術教育、習之太極拳運動養生會館、若水茶院、墨趣書法學校、東方舞韻藝術學校、舞精靈藝術中心、藍天國際武道、驕陽蘭多產後恢復&小兒調理中心、麥當勞兒童餐廳、三色鴿食品有限公司等大力支持!
  • 一眼千年的唯美古風句子●只一個擦肩,許一眼千年
    6、比翼雙飛怎抵得上你如畫眉眼,只一個擦肩,許一眼千年。 7、與卿再世相逢日,玉樹臨風一少年。 9、我還是很喜歡你,就像山水纏綿,願你看山不厭,願你望水相知。 10、誰還記,初春時幾,君識你那笑意。 11、你是我未曾擁有過的歡喜,也是我朝夕相伴觸手可及的虛擬。
  • 古箏好學嗎,一般一個學古箏的人大概需要花費多少錢學會
    彈奏古箏是很多現代白領們、還有現在的00後、10後孩子們比較喜愛的活動之一。他們更喜歡在聒噪的環境中,選擇一個安靜、寧靜的棲身所在。所以都選擇彈奏古箏,而他們也是一群有想法的附庸風雅的人群。但是有些人在對古箏產生濃厚興趣的同時,也是比較糾結於古箏是否好學這樣的一個問題,那麼古箏好學嘛?
  • 七神器中你最想要哪一個神器?是預見未來的千年首飾還是透視眼?
    02千年眼千年眼效果:此卡召喚於場上,對方就要說出下一個回合的行動,並且按照說出的行動模式行動,千年眼的效果看上去比千年積木厲害多了明牌看你怎麼打。帕加索斯憑藉著千年眼看穿對方的牌組,直接將手牌交給在場的一個小孩,然後小孩按著留下來的紙條按步驟出牌就能打贏對方,無敵了。
  • 中國十大古箏你認識幾個?
    敦煌二:龍鳳牌始於1986年,古箏十大品牌,極具規模的民族樂器產銷基地,推出楠木/紫檀/黃花梨雕刻/嵌銀絲等雙箱專利古箏精品。龍鳳三:雅韻牌古箏十大品牌,始於1982年,江蘇省著名商標,江蘇省名牌產品,專業生產古箏、古琴、二胡等民族樂器的現代化企業。
  • 這個春天 我在鮮花怒放的千年玉蘭樹下等你
    周至縣秦嶺保護局局長曹勤道主持開幕儀式周至縣文化和旅遊體育局局長舒建軍介紹周至玉蘭文化旅遊節活動內容周至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方博致歡迎辭著名學者、文化名人王安泉先生介紹千年玉蘭王的歷史文化西安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趙定安講話西安市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苟立武宣布「西安市2020美麗鄉村健康遊暨周至玉蘭旅遊文化節」系列活動啟動
  • 古箏≠Guzheng,你知道這些傳統樂器用英語怎麼說嗎?
    Hey快看這裡有幅畫會動來源:@自得琴社古箏、古琴和哨笛,這3個樂器你都認出來了嗎?koto、zither也有古箏的意思,但用它們來表示中國傳統古箏是不準確的。其中,koto一般特指日本十三弦古箏,而zither原指中東傳入歐洲的齊特琴。
  • 一眼千年 非遺讓你看見!
    本次大賽以「一眼千年 非遺讓你看見!」為主題。期待通過LOGO設計,用生動鮮明的圖案,讓人們一眼就看到這些世代傳承的杭州非遺項目的魅力和文化內涵。這也是杭州首次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徵集LOGO。杭州非遺,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杭州非遺保護工作,長期領跑全省,多項指標位於全國前列。
  • 一夢神舞飛天 《蜀門手遊》敦煌系列探索千年古韻
    這次《蜀門手遊》突破以往以漢服為原型的時裝設計,融合敦煌元素,打造了一套具有異域風情的敦煌系列外觀,以此為契機探索千年敦煌的無限魅力。 【時裝·神舞飛天】 神舞飛天時裝合理運用敦煌元素,將敦煌極具特色的絲綢、壁畫等設計於時裝上,使用經典的紅黃綠的配色,輕盈飄然,向玩家展開了千年敦煌的歷史畫卷,講述著敦煌文化的千年古韻
  • 遺世承美|千年工藝 古琴斫制——傳統古琴製作技藝
    今天做客到《主播帶你去旅行》的嘉賓是傳統古琴製作技藝傳承人張繼柱遺 世 承 美千百年來,在營口這片熱忱的大地上,祖祖輩輩積累下了無數的經驗和智慧,讓文明與非物質的遺產流傳至今。第二十七期:傳統古琴製作技藝古琴,又稱瑤琴、玉琴、絲桐和七弦琴,是中國傳統撥弦樂器,有三千年以上歷史,屬於八音中的絲。古琴音域寬廣,音色深沉,餘音悠遠。自古"琴"為其特指,19世紀20年代起為了與鋼琴區別而改稱古琴。初為5弦,漢朝起定製為7弦,且有標誌音律的13個徽,亦為禮器和樂律法器。
  • 一夢神舞飛天《蜀門手遊》敦煌系列探索千年古韻
    這次《蜀門手遊》突破以往以漢服為原型的時裝設計,融合敦煌元素,打造了一套具有異域風情的敦煌系列外觀,以此為契機探索千年敦煌的無限魅力。【時裝·神舞飛天】神舞飛天時裝合理運用敦煌元素,將敦煌極具特色的絲綢、壁畫等設計於時裝上,使用經典的紅黃綠的配色,輕盈飄然,向玩家展開了千年敦煌的歷史畫卷,講述著敦煌文化的千年古韻。
  • 古琴禪音《幽玄》—— 禪心空靈,意境悠遠!
    禪悟:禪是一種超乎世間的境界禪意:禪是一種點亮心靈的明燈禪機:禪是一種幽深靜遠的智慧禪定:禪是一種靈性的自然回歸禪諦:禪是人類安靜詳和的笑容  聽琴如修禪,不僅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更需要的是一顆寧靜的心,需要全身心去覺知舒緩的琴樂,微妙的琴音,悠長的琴韻。
  • 奧斯頓相伴,快樂相隨
    公司主要在全球範圍內宣傳和推廣系列產品,正在為全球億萬農業從業者所認同、不斷尋求為植物提供營養創新的解決方案,幫助農民挖掘作物潛力,努力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廣泛適用性,不斷提升產品的環保和高效性能,改善土壤環境,以適應不同地域不同作物以及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為全球的作物和肥料招商市場提供更專業和更友好的服務。
  • 《妄想山海》千年玉狐在哪 千年玉狐位置分享
    導 讀 妄想山海千年玉狐這個寵物,很多小夥伴都不知道如何獲取,那麼大家該如何捕捉呢,接下來為大家分享具體的攻略內容
  • 強勢盤點一波「古穿今」小說,一覺醒來滄海桑田,已經過了千年
    《你看起來很有錢》作者:林綿綿作為被後宮妃嬪們咬牙切齒罵過無數次的禍害,蘇煙在穿越後表示那群小婊砸說得果然沒錯。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不管在哪個時代,她都要抱緊最粗最粗的大腿不放。看來看去,只有她那便宜老公的金大腿最粗了。
  • 著名古琴藝術家楊青訪衡 千年石鼓書院前即興彈奏古琴名曲
    衡陽新聞網訊 記者李洋傑 實習生袁安報導 11月20日上午,著名古琴藝術家、音樂教育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琴項目傳承人楊青來到衡陽著名文化旅遊勝地、湖湘文化發源地石鼓書院進行參觀。楊青,現任中華孔子學會儒家樂教研究委員會副會長、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古琴專業委員會(中國琴會)副會長、北京古琴學術委員會會長、北京古琴文化研究會會長、龍人古琴研究院導師、武漢大學古琴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多年來致カ於古琴文化傳播與學術研究,主編的古琴教材與古琴藝術書籍有:《學古琴一一古琴自學教程》《少兒學古琴》《古琴藝術知識200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