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6 12: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12月6日11時58分,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將高分十四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這是長徵三號乙改進五型運載火箭首次發射,也是長徵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首次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
長三乙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抓總研製。此次發射的長三乙改進型火箭,在長三甲系列火箭統一構型總體設計構架下,相對於長三乙/遠徵一號火箭採用4.2米同直徑加長版整流罩,該狀態火箭全長約58米,全箭起飛質量約456噸。為完成本次長三甲系列火箭全新的發射任務併兼顧後續發展,本次長三乙改進型火箭採用了全方位起飛滾轉變射向發射、基於控制系統信息主動減載等12項首飛首用技術,進一步提升了火箭高適應性水平,並向未來智慧火箭發展演進作出了新的探索。
具體而言,該火箭配備了全新的飛控軟體,控制系統採用全程四元數控制方案、迭代制導控制、一級橫法嚮導引控制、雙向風補償+主動減載控制技術、全方位起飛滾轉等5項技術,並結合了智慧化算法——姿控發動機在線故障辨識和控制重構,將為運載火箭飛行控制提供「打包式」解決方案。
據了解,新飛控軟體在火箭的一級加入橫法嚮導引控制,可提高助推器和芯一級落點精度控制能力。例如,助推器在分離後有可能受到風的影響,偏離預先設計的路徑,新軟體能夠給助推器增加導引,引導其飛回落區範圍內。
此外,該火箭首次應用的全方位起飛滾轉技術,可實現全方位發射。該技術可在單一的初使射向瞄準角度條件下,實現任意方位角的飛行控制。
此次發射是長三甲系列火箭首次實施低軌發射。通常而言,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地理位置更加適合向東、東南方向發射,若向南發射,落區可選擇的範圍將大幅縮小,火箭要承受的高空風影響也會增強。
為此,團隊設計了4條軌道,發射前根據高空風實際預報情況選取不同方案;並進行了大量計算和仿真,針對4條軌道分別設置了落區方案,最終畫出範圍框,實現4條軌道的落區範圍一致、降低落區人員疏散難度,並結合相應控制技術解決落區安全問題。
長三乙改五火箭方案論證工作自2016年啟動,從方案論證到初樣、試樣研製,歷時近5年。其間,長三乙火箭共實施46次發射,平均每年發射9次,此次改五火箭成功首飛也為長三乙火箭完成全年任務、「十三五」收官畫上了圓滿句號。
高分十四號衛星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製。該星是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安排的光學立體測繪衛星,可高效獲取全球範圍高精度立體影像,測制大比例尺數字地形圖,生產數字高程模型、數字表面模型和數字正射影像圖等產品,為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以及「一帶一路」等國家重大戰略實施提供基礎地理信息保障。
本次發射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54次發射。
文/中國航天報記者 宋皓薇
圖、視頻/高楠
原標題:《長三乙改五火箭圓滿首飛,首次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