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節上,終於看到一部令我靈魂顫抖的電影,希望它能在國內公映

2020-12-10 皮皮電影

今年的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全島嘉年華片單中,導演阿基·考裡斯馬基有5部作品都上榜了:《列寧格勒牛仔徵美記》《我聘請了職業殺手》《浮雲世事》《沒有過去的男人》《希望的另一面》。

阿基·考裡斯馬基,何許人也?

他是芬蘭知名導演,被譽為北歐的「冷麵笑將」。從1983年首次獨立執導電影《罪與罰》至今,阿基的作品因其獨特的藝術性和深刻的人文性備受推崇,尤其受高逼格的歐洲影壇的偏愛。

因此,他幾乎橫掃了歐洲各大A類電影節,堪稱「獲獎專業戶」。

阿基·考裡斯馬基,這個名字對於中國影迷來說有點陌生,但阿基·考裡斯馬基的電影作品卻很值得一看。

借著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展映的機會,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當代電影大師的獨特影像世界。

阿基年輕時的夢想是成為一個作家,隨即報考了芬蘭電影學院,結果被無情地拒絕了。

理由是:太過憤世嫉俗。

沒辦法,總得吃飯,阿基只好先解決麵包問題。在成為導演之前,他做過很多工作,比如服務員、洗碗工、郵差、苦力……

這段經歷也影響了阿基的創作風格。

比如阿基電影中的主要人物幾乎都生活在社會底層,大部分是工人和社會流浪者、保安、垃圾工、礦工、農民、火柴廠女工、屠宰場工人、擦鞋工等。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電影《沒有過去的男人》上映於2002年,獲得了第55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評審團大獎和最佳女主角獎,還被提名了當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同時,它也是一部典型的「阿基·考裡斯馬基」式冷幽默電影。

人物:

「長得很像賣毒品的黑幫老大但實則擁有一顆純真心靈」的M先生(因為沒有名字就暫且這麼叫他)。

事件:

M先生坐在公園躺椅上準備睡覺,結果被三個小混混打劫(阿基電影常常出現的情節,被打劫)。打劫就打劫吧,這幾個小混混還毫無人道主義精神試圖把M先生打死。

但是,M先生沒死成,還被一個路過的老頭扒走了腳上的皮靴子。

終於有路人良心發現把M先生送進了醫院,結果醫生在他明明還沒咽氣的時候就淡定地說:「賴活不如好死。」

然後就拔掉氧氣,讓M先生好死去了。

結果,醫生和護士剛出門,M先生就「復活」了。只見他一把扯掉了那些醫療設備,順便掰正了自己扭曲的鼻子。

實際上,M先生的死而復生,本身就是阿基對醫院和醫生的諷刺,M的造型和拆除醫療設備的鏡頭,也增強了反諷的喜感。

這種「冷幽默」和反諷相交織的片段設計一直是阿基作品的風格,後面還有很多類似的設置。

從醫院出來後,M先生在城市的貧民窟,得到了凱薩和她的丈夫涅米寧的照顧和款待。

阿基電影中的演員表演、主色調和幽默大多是「冷」的,但他也從來沒忘記在影片中為這些底層人民加上一抹暖色。

比如用窮苦人民的互相幫助展現他們之間沒有物質支撐的純粹友情和愛情。

凱撒和她丈夫,窮得響叮噹,卻在無償幫助M先生。

清醒過來的M先生,遺忘了過去的一切,就連自己姓甚名誰也不知道,只記得自己在一列漆黑的火車裡。

人物沒有家庭作為後盾,親情匱乏,是阿基作品一直以來的特點之一。比如《升空號》和《火柴廠女工》的女主角,都沒有得到家庭的庇護。

但細究的話,凱撒和涅米寧組建的家庭卻是一個例外,這個家庭雖不富裕,但有溫情。

愛喝酒的涅米寧會在發工資的那一天,領著M去酒吧,以幫助他恢復記憶為由,一個人喝八杯啤酒。

他還會在周五去領救世軍辦的施餐會之前,認真梳洗打扮一番,穿上最好的衣服,打上最絢麗的領帶,充滿了儀式感。

當然啦,說得難聽一點就是「窮講究」。

但是,阿基電影中這些底層人物的窮講究,正反映了他們對於生活的熱愛和對於美好的追尋。

M也是如此,他從一個黑心警察那裡租了一個破爛的空貨櫃。

他先是把髒東西扔了燒了,再從河裡打水把屋裡(車廂裡)整個打掃一遍。

接著,他又去垃圾堆裡搬來一個別人扔掉的點唱機和一些舊家具擺在屋裡,最後再偷個電,完美擁有了自己的小空間。

有了住的地方,M嘗試去再就業政府機構找工作,結果由於失憶後記不得自己的名字,沒坐一會兒就被工作人員掃地出門。

出門後,又冷又餓的M進了一家餐廳,索要了一杯免費的熱水喝。

這裡有個小設計特別動人。

M拿到熱水後,小心翼翼地從口袋裡拿出一個火柴盒。我原以為他要抽菸,結果他從裡面拿出一個已經不知道被泡過多少次的茶包放進了熱水裡。

儘管M貧窮,卑微,但他卻依舊保有對美好的追求。

更感人的是,那個給了M一杯水的女服務員,看到後,給M端來了一盤剩下的食物,又給了他一杯牛奶。

女服務員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你看起來很餓,這是剩下的,不用擔心。」

阿基影片中的主人公一般都是像M先生這樣極具孤獨和浪漫主義的喪逼。面對愛情時,他們也都比較含蓄木訥。

對於他們普通平凡,單調乏味的生活來說,愛情無疑是一束照亮黑夜的光。

情不知其所起而一往情深。阿基鏡頭下的戀人們,往往會因為一個眼神就陷入了愛河。

M先生和艾瑪小姐之間就是這樣。

M先生跟著涅米寧在慈善宴上遇到了艾瑪。

她是救世軍的工作人員,負責分發飯食。

這裡,音樂發燒友阿基的音樂運用可謂一絕。

救世軍唱著「我找到一個新朋友,哦多麼快樂!我洗脫了我的罪惡,被我的朋友庇佑著。他帶給我平靜安寧,當前路坎坷他給我安慰,我的拯救者來了……」。

無需對白和說明,歌聲就反映了M的狀態和心情。M發自內心感激涅米寧,即使他始終是一副死魚臉。

而後當歌詞唱到「永遠的愛」時,輪到M領餐。這時他與愛瑪四目相對,鏡頭仔細地表現了兩人的眼神交流。

儘管兩個人臉上都沒啥表情,儘管這首歌原本是歌頌上帝,但歌詞巧妙地契合了畫面,暗示了愛情的來臨,為接下來兩人關係的發展留下線索。

阿基·考裡斯馬基的電影有很高的辨識度,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其影片中最小化的表演方式。

他要求演員以內斂凝聚為本,排除任何誇張化的情緒表達。演員們的身體和面部表情受到嚴格的控制,他們甚至被要求忘記「表演」這個概念,以避免個人感情的投入。

這種疏離克制的表演風格,與羅貝爾·布列松和布萊希特的「間離」理論相符,目的都是為了讓觀眾能夠冷靜地觀看電影,保持思考的能力,不被情緒淹沒。

同時,這種表演也非常符合阿基片中的人物設定。他們生活在底層,經歷過無數痛苦,苦難早已磨光了他們的喜怒哀樂。

但是這並不代表這些人物沒有人情味。

比如艾瑪和M先生約會時的行為就很有意思。

艾瑪幫助M先生找到了一份工作。有一次,M想送艾瑪回家,又不好意思直說,藉口稱自己怕黑。

到了艾瑪家樓下,他想親艾瑪,又不好意思說(倒是好意思親),就騙她說她眼睛裡有東西,剛進去的,然後趁機輕吻了愛瑪的臉頰。

愛瑪故作鎮靜:「你偷了一個吻。」M慌忙低頭認錯:「原諒我,我不是一個紳士。」

M走後, 一直強壯冷靜的愛瑪卻害羞地撫摸起剛才被M親吻過的臉頰。

整個過程中,兩個看起來四十歲的成年人,卻流露著與年紀不相符合的天真純粹。

事業、愛情都有著落後,M先生的生活逐步進入了正軌,他甚至組織了「基督教救世軍」樂隊,還舉辦了好幾場音樂會。

然而就在這時,失去記憶的M無意中得知了自己的身份:

他原是一個工廠的焊接工,好賭,常與妻子打架,被人打失憶之前,兩人已經辦了離婚手續。

不過M先生並沒有回歸家庭,他短暫地見了前妻一面後,又回來和艾瑪在一起了。

影片的結尾,M先生又一次遇到了當時打他的那三個小混混,不過這一次,無產階級群眾幫他報了仇。

由於當過影評人,阿基在創作過程中,向很多電影大師學習了一些手法。比如小津安二郎的淡雅配色,布列松克制的表演和對白,德·西卡的故事等。

電影中對光的運用上,阿基也借鑑了美國畫家愛德華·霍普,並在此基礎上做出了一定調整。

比如,他將繪畫中的亮光轉換成電影中的暗光,這樣更能體現出電影主題的沉鬱之感。

阿基冷靜克制的攝影和簡練至極的對白能夠拉開影片與現實之間距離,故事的戲劇性、人與人之間的複雜感情以及大量敘事性音樂的運用,又使得觀眾投入到電影中。

在保證影片的間離性和投入性之間,阿基保持了很好的平衡。

在阿基的電影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不一樣的芬蘭,這裡沒有美好的童話故事,有的是通過芬蘭底層民眾表達的「民間政治學」。

阿基意識到芬蘭過去和當下的發展中存在的很多問題。

他說:「這一代失業群體已經逐漸從我們視野中淡出、被慢慢忽視了。很多人才20歲就被踢出了社會勞動體制之外、找不到工作,與此同時,政府卻還在聲明要將人們的退休年齡延長至70歲。」

主流社會淡忘、忽視了這些群體,但在阿基·考裡斯馬基的電影中,他們卻成了絕對的主角。

沒有社會是完美的,每個社會一定存在絕對的底層。一個真正有責任心的藝術家,目光一定是向下看的。

或許正是這種對於底層人民、對於國家的愛,阿基才如此受影迷歡迎。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童雲溪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相關焦點

  • 當全世界電影節轉到線上,我們能好好看電影嗎?
    選《婚姻故事》作為開幕片是因為大家期待都很高,大家都知道《婚姻故事》已經拿到了上映許可,因為疫情的原因遲遲上不了院線,但未來肯定會上,它本身也是一部特別好的電影。加上疫情期間有很多新聞,很多家庭出現了這方面的問題,我們覺得在五一的時候大家放假在家,又是一個春光正好的時候,在家裡看一部這樣的影片是很好的事情,所以我們就放成了開幕片。
  • 王迅主演影片《靈魂的救贖》印度世界電影節獲獎
    作為印度第六大城市,海德拉巴是泰盧固電影(託萊塢)的中心,也是上個世紀以來許多新興電影製作人的聚集地。印度世界電影節的舉辦是對泰盧固語電影業在印度電影發展中做出的偉大貢獻的致敬。而《靈魂的救贖》閃耀本屆印度世界電影節,也是華語電影走向印度的標誌。截止到目前,影片已提名法國尼斯電影節「最佳攝影獎」,同時正在角逐歐洲國際電影節等。
  • 推薦幾部國內公映的「大尺度」電影
    《死待》官方海報 推薦觀看其實對於電影來說,尺度的把握與鏡頭的取捨,其實應該圍繞故事本身展開,無需要刻意為之就好,其實在我們看過的在國內公映電影中,有許多其實在有關部門審核前,都算得上是大尺度雖然故事的題材大膽,但是在觀影后卻能被啞女與怪物之間的愛情所感動,確實體現了導演講故事的水平。片中的大尺度鏡頭在公映時都做了適當的刪減與調整,女主裸身的鏡頭也被後期加上了一件黑色浴袍,可謂是「神來之筆」。
  • 《我想靜靜》定檔8月7日全國公映 國內首部寵物喜劇電影群星匯聚
    國內首部寵物喜劇電影《我想靜靜》定檔2020年8月7日全國公映,《我想靜靜》由余少群、王心凌、胡夏、譚傑希、楊玉梅、周韋彤、王李丹妮、王野、巴多、何雲偉、苑瓊丹、李健仁、張達明、邵美琪、黃一山、黃一飛等國內及港澳臺知名藝人聯合出演,講述了一段歡喜冤家因寵物發生的有趣故事。
  • 金磚國家電影節將在蓉開幕 謝飛透露將展映流浪者等未公映影片
    「電影節期間有競賽,有展映,有論壇,有國家主題日的文化交流。這個電影節五年才在中國舉辦一次,成都這次能舉辦,成都的觀眾有福氣啊,能看到這麼多好電影。」對於本屆電影節的展映影片,謝飛也非常熟悉:「電影節的一大特色是小而精,每個國家兩部新片參賽,此外展映片不乏許多經典之作,比如中國觀眾非常熟悉喜愛的,上世紀50年代的印度電影《流浪者》、70年代的《大篷車》,也有電影學院師生非常推崇喜愛的巴西電影《上帝之城》、《中央車站》。這些電影都沒有在市場上公映過,電影節提供了一個很好機會。電影節的選片少而精,有過去也有現在。
  • 《白日焰火》今日公映 落魄警察情迷黑寡婦
    《白日焰火》3月21日起全國公映。(3月21日)起全國公映。眾位演員的精彩表演,導演刁亦男也給予高度評價,認為能摘得金熊獎與主演密不可分,他形容廖凡「戲痴」,桂綸鎂「動人」,王學兵「痛快」。桂綸鎂也表示跑到冰天雪地的東北,為「吳志貞」眼睛長了麥粒腫,每次回臺灣都會做手術挖掉,可回劇組又長回來,但奇怪一拍完麥粒腫就消失無蹤,而到了柏林電影節宣傳影片時麥粒腫又長回來,「可能是吳志貞送給我的一個印記吧!」。
  • 《索爾之子》一部令我大吃一驚的電影
    昨天看了《索爾之子》這部電影,電影很沉重、很壓抑,但即便如此,還是很想推薦它,這是一部令我大吃一驚的電影,拍攝手法很獨特,讓我想起前段時間的《1917》,都具有沉浸式影像的特點。後來發現這部電影在愛奇藝上就能看。雖然這部電影得了很多大獎,但在豆瓣上的評分只有7.4分,我也沒想明白是為什麼,我預期要更高些才對。
  • 豆瓣9.2,大師最好的一部電影,至今未能上映
    今天,就來聊聊它——《活著》《活著》堪稱是一部中國當代野史,甚至和《霸王別姬》並稱華語電影雙峰。這部改編自餘華小說的電影,一度被禁止上映。但它也是無數人心中,張藝謀最好的作品。《霸王別姬》當年票房大賺,在國內就拿到了4800萬票房。《活著》票房慘澹,幾乎虧得血本無歸。據說是由於當年這部電影未經審批開拍,並且擅自參加海外電影節而被禁止公映。
  • 《鬼滅·無限列車》登陸北京,「完整未刪減」太驚喜,公映版穩了
    如果有北京的漫迷小夥伴,或許能發現北京電影節裡有大事情發生,在「日影展」將會播出很多人心心念念的這部劇場動畫版,刷新了日本票房新紀錄、創造無數奇蹟的它,真的登頂國內市場了,有帶給你驚喜嗎?01北京電影節「日影展」北京國際電影節,估計很多人都很熟悉了,很多人或許更偏重於8月那次盛宴,不過在12月的冬季展上也有不少亮點,尤其是對漫迷來說,2020年的冬季展挺有驚喜的。
  • 堪稱星爺最可惜的一部電影,因不改名字,最終無法在內地公映
    周星馳作為國內的喜劇之王,無數觀眾都是周星馳最忠實的觀眾,只要是周星馳拍攝的影片就會有很多觀眾衝進電影院買單,但並不是星爺的每一部電影都在內地成功上映了的,今天要說的就是星爺最可惜的一部電影,因為堅決不改名字而無法在內地公映。
  • 又一部「重慶造」電影「回家了」!這位《乘客》曾驚豔香港電影節
    2019年,許振昊憑藉《乘客》獲得第43屆香港國際電影節華語新秀競賽單元最佳導演獎,而這部影片2016年全程在重慶取景拍攝,片中演員幾乎都使用重慶話,而且片名最初也叫作《重慶故事》。而這次也是首次回到重慶進行放映活動,甚至當天來到現場的影片主演之一的莫含都表示,自己是第一次在大銀幕上看到這部電影。
  • 日本動畫電影能同步上映嗎?b站最近的舉動,讓我看到一線希望
    【動漫雜談】關於動畫電影:前些年,身處中國大陸的愛好者,觀看新的動畫電影的唯一渠道,基本上就是等個半年到一年之後看BD版。這種「蠻荒時代」,至少持續到2015~2016年動畫電影被大量引入國內之前。最近幾年,我們能在影院看到動畫電影的機會也逐漸變多了,但大部分動畫電影,也都是上映半年之後才引進的。比如《若能與你共乘海浪之上》上映間隔正好是半年,還有《海獸之子》那種一拖再拖,隔了一年多還沒確定正式時間的。僅僅是能看到某部作品,觀眾肯定不滿足,大家更期待能「早看到」,最好是「同步看」。
  • 日本動畫電影能同步上映嗎?b站最近的舉動,讓我看到一線希望
    這種「蠻荒時代」,至少持續到2015~2016年動畫電影被大量引入國內之前。最近幾年,我們能在影院看到動畫電影的機會也逐漸變多了,但大部分動畫電影,也都是上映半年之後才引進的。比如《若能與你共乘海浪之上》上映間隔正好是半年,還有《海獸之子》那種一拖再拖,隔了一年多還沒確定正式時間的。僅僅是能看到某部作品,觀眾肯定不滿足,大家更期待能「早看到」,最好是「同步看」。
  • 扎堆兒亮相二線城市,「電影節」給愛電影的人帶來了什麼?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王峰  自從7月20日國內電影院逐步復工後,各種電影節也開始活躍在國內二線城市,據不完全統計,從9月份至今,國內影迷先後經歷了長春電影節、鄭州金雞百花電影節、西安絲綢之路電影節和平遙國際電影季的洗禮。為何電影節都扎堆在二線城市綻放?觀眾會從中獲得怎樣的電影體驗?
  • 我拼盡全力,希望能讓更多人看到這部電影
    (原標題:我拼盡全力,希望能讓更多人看到這部電影)
  • 網盤上的導演:「讓我走一走電影這條路」
    「很多人臺詞也說不清楚,演一些很尷尬的段子,這些東西我看了真的會哭,我不希望我的小孩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我希望他認真讀一本書、看一部電影,看一些好的東西。」蟬鳴認為,直播和短視頻就是當下潮流,「就像網際網路巨頭說要取代傳統電影,一會追IP、一會追VR、一會追直播、一會追科幻,都是一樣的一陣風。」蟬鳴的下一部電影叫做《馬斯託納的旅行》。
  • 《風平浪靜》定檔,11月電影市場新希望出現了
    8月下旬上映的《八佰》登場強勢提振大盤,截至目前它已經憑藉近30億票房成為2020年全球票房冠軍;緊隨《八佰》上映後到來的七夕檔,也再次刷新了去年國慶檔以來的單日大盤紀錄,超5億單日票房令市場為之鼓舞;9月份《信條》《花木蘭》等好萊塢大片接連上映、今日《奪冠》也正式公映,市場觀影熱潮也得到進一步助推;接下來備受矚目的年度重磅大檔國慶檔也即將開幕,勢必將大盤帶向今年新高……可以看到,在市場成績步步升高
  • 中國演員吉飛龍柏林電影節歸來 接受南海網專訪
    南海網記者:目前中國電影在歐洲的上映情況如何?吉飛龍:我們經常在一些報導中看到某某電影在國外公映大受歡迎的消息。但事實上,很多片子在國外的所謂公映都只是小規模點映,賺的是名聲,票房根本就是忽略不計,說到底片方的目標市場還是在國內。這次我聽德國的一些僑領說: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他們都只能在柏林電影節看到中國電影,平時基本都沒機會看到。
  • 坎城電影節展映一部你我都將看不到的影片
    -影片由約翰-馬爾科維奇主演,名字就叫《100 Years - The Movie You Will Never See》巴黎2016年5月3日電 /美通社/ --獨一無二的《100 years》影片存在保險箱內,將在坎城電影節上展映這部影片你將永遠看不到《100 Years -
  • 我為什麼討厭坎城電影節
    我記得皇后樂隊的布萊恩·梅一臉認真說給一個新版匹諾曹電影(「跟迪士尼那個完全不一樣」)譜曲的時候我憋笑憋出內傷,埃裡克·克萊普頓還擔心《猜火車》美化了海洛因。我記得羅賓·威廉士在他的人鬼情深大作《美夢成真》的新聞發布會上模仿我的「搞笑」英國口音時,我留下了寬慰的淚水,因為我可終於拿到真正的「獨家」了——有明星當眾作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