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董 銘
作為今年春節檔「遺珠」,在10月1日上映的國產動畫電影《姜子牙》目前已獲得近14億元人民幣票房,僅次於眾星雲集的主旋律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然而,作為《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同系列作品,《姜子牙》在口碑上陷入兩極分化,豆瓣評分從峰值7.4跌到7.0,遠不及《哪吒》的8.4。嚴肅的宏大主題和精緻的圖像技術,為什麼並沒能給《姜子牙》加分?如何把傳統講成新故事,又能從國外動畫中學到什麼,這涉及中國動畫的未來發展方向,值得整個行業思考。
「姜子牙」比「哪吒」差在哪
與《哪吒之魔童降世》出自同一品牌,同樣源自中國傳統神話故事《封神演義》,但電影《姜子牙》原創性更強,甚至可以說只提取姜子牙這一關鍵人物,以及九尾妖狐、紂王等反派角色,重新演繹「後武王伐紂時代」的同人文。自《悟空傳》等中國網絡文學興起後,年輕讀者和觀眾更喜歡看到對傳統神魔體系的顛覆,嚮往的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抗爭精神,這和《封神演義》中濃厚的宿命論南轅北轍。因此,電影《姜子牙》中,以師尊為代表的神仙並不正義,以九尾妖狐為首的狐族也不全是邪惡,而是淪為上天權力壓迫下的底層犧牲品,最後陰謀揭穿,成為推動主角「逆天改命」的情節元素。
與《哪吒》的主題鮮明、人物生動和基調幽默的全年齡向不同,《姜子牙》立意更加沉重,所謂「救一人還是救蒼生」的主題顯得更加成人化,對崑崙的反抗也頗有深意,這些不適合低年齡層觀眾。哪吒的「離經叛道」顯得「又酷又萌」,而姜子牙在電影中的人設並不討喜,從頭到尾一臉憂國憂民的苦相,更像是陷入中年危機。他與少女小九的組合也沒能激起火花,一路走來雖然經歷幾場精彩的打鬥,但更像通關遊戲,缺少明顯高潮。
在動畫建模、渲染以及特效上,《姜子牙》明顯「往大了做」,尤其影片開頭對三界上下、芸芸眾生的2D場景描繪,用渺小人物凸顯恢宏場景,玄鳥現世頗具夢幻感,建築上的殷商紋路也足見心思,這些都體現國產動畫在美術水平和數碼技術上的進步。但《姜子牙》主創刻意突出「蒼生、善惡、公平」等宏大主題,努力提升影片格局和境界,導致影片在情感鋪墊和情節連貫性上不足,直到影片結束,宿命鎖、小九身世等細節還沒得到解釋,影片大部分時間陷入場景描繪和雞湯文的「空洞狀態」。因此許多觀眾對精美畫面並不買帳:「故事都沒講明白,畫面再好有什麼用?」
從《大聖歸來》到《白蛇:緣起》《大魚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再到《姜子牙》,國產動畫在汲取傳統神話故事精髓的同時,也在醞釀更大野心,想要創造一個國產動畫的「宇宙」。而國產動畫如何挖掘和再創作出更適合當代觀眾的「新故事」,把技術優勢同劇情、設定搭配得恰到好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姜子牙》的大膽探索倒也值得肯定。
那些經典動畫,不止「炫技」
放眼全世界,動畫電影一直具有廣闊市場,以迪士尼(皮克斯)、環球、夢工廠為代表的好萊塢動畫,日本動畫和歐洲動畫各有特色,也一直在成熟的商業模式中尋找突破。以業內第一的迪士尼為例,其動畫業務上世紀90年代後因為思路保守而陷入瓶頸,多年局限在公主類的合家歡童話模式中缺乏創新。
後來迪士尼併購了數碼動畫先驅皮克斯,才又推出《無敵破壞王》《瘋狂動物城》等從立意到技術煥然一新的精品動畫。而擁有業內頂尖技術團隊的皮克斯,善於發掘多元文化和科幻想像力,《瓦力》《頭腦特工隊》《尋夢環遊記》等都獲得極佳口碑。
皮克斯最難能可貴之處,在於其雖然擁有超一流動畫技術和人才,但並不「炫技」,而是永遠把劇情和情感放在第一位,甚至有意使用更卡通化人設,而在算法、材質、渲染這些普通觀眾不易察覺之處,蘊藏著令同行讚佩的領先水平。《瓦力》中機器人愛娃的白色微透明質感,《尋夢環遊記》裡太奶奶身上與實物無異的衣服材質(右圖),都是全球動畫行業努力追趕的高水準。
當然,一味追求逼真也會讓動畫創作陷入困境,迪士尼去年的真人版《獅子王》,雖然創下票房佳績,卻因為劇情完全復刻舊版導致口碑滑坡。其他動畫片創作者因為技術上不如迪士尼和皮克斯,於是把重心放在情節和類型定位上,例如環球影業最賣座的IP「小黃人」,把「惡搞賣萌」發揮到極致;夢工廠的《功夫熊貓》系列主打中國元素;《瘋狂的小鳥》系列旨在低齡和懷舊。
在歐洲,動畫創作者選擇保留更多傳統手繪畫風,法國的《艾薇兒與虛構的世界》、愛爾蘭的《海洋之歌》、英國的《倫敦一家人》等,都是基於本國文化和歷史特色製作的精品。日本動畫更是有宮崎駿這面大旗,吉卜力工作室的作品從《幽靈公主》到《千與千尋》《起風了》把日本動畫細膩的畫風和飽滿、傷逝的情感發揮到極致,成熟發達的動畫和遊戲產業更是提供大量IP和數位技術,這些都是中國動畫未來發展急需擴充的市場布局。
國慶檔票房出爐
今年國慶中秋假期長達8天,雖然上座率限制在75%,但影院火爆程度不減。根據燈塔專業數據統計,2020年國慶檔中國境內總票房達39.5億元人民幣,僅次於去年43.8億的同檔期票房最高紀錄,位列中國影史第二。
截至10月8日22時,今年國慶檔的7部新片中,群星雲集的主旋律片《我和我的家鄉》已獲得18.7億票房,位列第一,據貓眼專業版預測,該片最終票房有望達到31億,與去年的《我和我的祖國》持平。動畫電影《姜子牙》13.8億,位列第二;而提前5天上映的《奪冠》受排片率所困,國慶假期8天票房僅3.3億,目前總票房6.4億,位列第三。
青春喜劇片《一點就到家》在假期末尾時單日票房已升至第四,目前總票房已經破億。而成龍主演的《急先鋒》後繼乏力,單日票房跌到不足千萬,目前總票房停留在2.2億元附近。今年國慶檔取得如此成績,主要是因為中國電影市場需求旺盛,觀眾觀影熱情基本恢復到疫情前水平,且單日票房排名前四的影片都有不錯口碑,豆瓣評分均在7分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