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為基督教教義的目標其實是消滅仇恨,仇恨絕對是一種惡。基督徒對猶太人的仇恨本質上是因為無能改變現狀又得不到復仇,不管基督徒如何有理,仇恨的性質不會變。而猶太人這種「不擇手段」鑽法律控制的形式其實也不自愛,因為自愛者會為自己樹立正義和規則,從而選擇符合自己良知的手段。
不會無緣無故仇視一個民族,想了解猶太人,請看他們的中東兄弟,都是死守落後文化還覺得高人一等的典範。正常情況下,兩個合居民族會相互交融,共同貢獻文化,比如希臘人和羅馬人,羅馬貢獻法律,希臘貢獻人文。但是猶太人鐵打不動,完全抗拒對方的文化,一心想要一個國中之國殖民地,這讓歐洲人覺得說萬一我人數式微,他們豈不是要在這裡建立完全以他們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為主導的社會,那我們生活怎麼辦。只能趁現在把這禍害滅了。現在歐洲穆斯林就是這樣,完全抗拒歐洲文化,那讓歐洲人覺得他們不是加盟,而是取代,那當然找殺了。
克虜伯家族就是猶太人,一戰後被清算,老闆成戰犯,公子後來加入納粹黨,支持希特勒打二戰。從這個角度,某些猶太企業確實在經濟上對德國有很大影響。但是,「猶太資本家」=「猶太人」嗎?同一切陰謀論一樣,「猶太人」這個龐大的群體真的能構成目標一致(按納粹的說法是徵服世界)的利益集團嗎?被清洗的600萬猶太人都是資本家嗎?為什麼阿爾弗雷德·克虜伯這個納粹猶太資本家沒被抓進集中營?把這些問題想明白,就知道所謂「劣等」的猶太人、吉普賽人(實際上人家是純雅利安)、斯拉夫人只不過是轉移矛頭,挑起戰爭的說辭而已。入侵蘇聯後,希特勒一邊下令屠殺蘇聯猶太人,一邊還大言不慚地說,是猶太人挑起了戰爭。
這並不僅僅是競爭,不是說白人競爭不過猶太人,猶太人也並沒有掌握巨量財富,因為在財富還沒累積起來的九百年前,基督徒就已經反猶了好嗎?歷史上大量事件可以確認這點。我們國家不是宗教國家,但是歐洲絕大多數是宗教國家,教不同不相為謀,所以才不斷衝突,這就好比我們的華夏和四夷之分,不冠帶者,不崇禮者,我們不也打打殺殺這麼多年,春秋時就打上了,你覺得齊魯禮儀之邦,住著一群北狄,人家壓根還不鳥你這一套,換你你能忍?不要神化猶太人,他們的競爭力並沒有多強,宗教意識形態衝突才是猶太人被排擠的主要原因。
除了外部競爭,還有內部競爭。內部競爭有因為產生基因延續的需求而容易產生共同利益最大化的共識,外部競爭就不一樣了。所以「排猶」就不單單是經濟競爭的表現了,歸根到底還是基因的事情。另外有個概念,有點像反向思考,但也有可能在接近事實,那就是人這個物種其實是基因的工具,用以優化實現基因延續的目的。
「基因」自己延續的邏輯很大可能是儘量保持多多存在,手段是佔有儘量多多資源,這個過程的表現形式就是一力降十會,這個沒有文明指導的情況下,是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文明的進步,其實就是產生了非基因的共識,是文化的共識,降低了競爭的烈度,擴大了最前面提到的「內部」這個概念的範圍。
猶太人從來不願意也不會融入其他國家,只把那些國家當作居住賺錢的地方,尤其是在18-19世紀,猶太人資本家不斷在各個國家撈錢,看到政局不穩就卷錢走人,哄抬當地物價,對國家貢獻基本沒有。造成了基層排斥反感,上層也不接受這些非本國資本家。
庫什納這種疫情期間不顧人命倒賣物資發財的傢伙幾乎就是猶太商人的代表了。普渡製藥的老闆也是一個猶太家族,靠賣容易上癮的止疼藥賺了巨額財富,又謀財又害命,然後拿賺的錢做慈善投資藝術品洗白自己。猶太人兩千多年一直不被周圍人接納並且被憎恨不是沒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