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文明長河當中,猶太人絕對稱得上是最堅韌不拔的民族之一,自從公元1世紀,猶太人從巴勒斯坦地區被羅馬帝國驅逐,從此開始了在全世界的流浪歷史,然而在千年的歲月裡,雖然猶太人不斷流浪,卻一直保存著其獨有的文化傳承和習俗,甚至還有語言,這是極為罕見的事情。
然而到了近代的二戰時期,猶太人卻也受到了殘酷的迫害,納粹德國和希特勒對猶太人展開了有計劃的種族屠殺,其中有600萬人死於屠刀之下。
這難免讓人感到困惑,猶太人到底做錯了什麼?為何希特勒那麼討厭猶太人?雙方有什麼仇恨?就來好好分析一下。
這已經不是反猶主義第一次在歐洲大陸上出現,早在公元前186年,敘利亞塞琉古王朝國王安條克四世就發布命令,宣布猶太教非法,1492年,西班牙的國王斐迪南二世,就公開下令驅逐境內所有猶太人,而歷史上的歐洲各地,對於猶太人也隱約有一種排斥感。
首先是宗教問題,猶太教作為基督教的鼻祖,然而在宗教上兩者卻產生了巨大的分歧,為了擺脫猶太教所帶來的影響,基督教將新的經典定名為《新約》,舊的希伯來聖經定為「舊約」,有著可以取代的意思在其中,而在《約翰福音》的章節裡,更是出現了「你們(猶太人)是出於你們的父魔鬼,你們父的私慾,你們偏要行,他從起初是殺人的,不守真理。」等排斥性句子,這也就導致歐洲大部分基督教徒,對於猶太人並不算感冒。
除此之外,猶太人是一個十分善於經商的民族,他們往往能夠利用出色的生意頭腦,來讓自己獲取大把收入,但是猶太人的一些行為,也被認為是投機倒把和乘人之危之舉,比如放貸和倒賣貨物,前者並不受基督世界的提倡,這也導致歐洲人心目中,開始將猶太人當作了唯利是圖的奸商形象。比如出自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的吝嗇鬼夏洛克,就很好的說明了這一點。
而到了20世紀30年代,隨著世界各地民族主義的興起,再加上經濟大蕭條所帶來的動蕩,歐洲各地再次陸陸續續興起了反猶主義,在此期間,以國內矛盾激化,民族主義最為強烈的德國尤甚。
當時的德國,猶太人數量不少,而且大多都是商人、律師、教授等 精英階層,而希特勒和納粹,便將其作為了頭號假想敵的人物。
早在20年代德國,納粹黨成立後的不久,其寫下綱領當中,就處處體現了針對猶太人的句子,比如第八條:「禁止非德意志人遷入德國。我們要求將1914年8月2日以後遷入德國的一切非德意志人應驅逐出境。」和第十八條:「我們要求嚴厲鎮壓那些危害公共利益的人;對於危險的民族犯罪、高利貸者、投機者等,不管其信仰及種族如何,必須處以死刑。」
而在第四條當中,納粹黨更是指名道姓地提出:「只有德意志同胞,才能取得德意志公民的資格,因此猶太人不能成為德意志國民。」
而希特勒,則將德國在當時所面臨的一切不幸,幾乎都歸結到了猶太人的身上,遺憾的是,在當時的背景條件下,他的說辭,竟然引發了不少狂熱粉絲的支持,因此導致德國,一步步滑入了深淵,造就了德國來自整個納粹佔領區猶太人的悲慘命運。也希望在將來,瘋狂能夠被及時的遏制,這樣的悲劇,也不會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