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武林人物傳第十七回:自然門傳世百餘年,萬士震醫武承心願

2020-12-15 談詩說文

第十七回 自然門傳世百餘年 萬士震醫武承心願

上回書說到,饒銀娟傳承家學,自創「鳳凰雙劍」,被稱武術世家飛出的「金鳳凰」。這一回,說一說自然門傳承人的故事。有一首詩寫得好:

萬門尋宗徐祖始,士氣高膨心五傳。

震懾群魔有籟聲,功成名鶴歸自然。

話說晚清年間,神州大地習武之風盛行,武林中的新門新派也不斷湧現。作為近代武林名拳之一的自然門武術便創建於這一時期。自然門武術創世始祖,即是世稱「徐俠客」的徐矮師。

據傳,這自然門創世徐始祖乃貴州人氏,其名不祥,世人只知他姓徐,因見其身形矮小,下頜剛及桌面,故皆稱其為「徐矮子」、「徐矮師」。

在此之前,中華武術有南北二派,內外兩家,少林、武當、峨嵋三大門類,武林中有三百六十拳種,並未聽聞有自然門武術。那「徐矮子」自幼年起,即習練各種軟硬功夫,翻筋鬥、走軟索等無所不習,內外家、南北派無所不通。成年之後,又遇奇人傳授,並開始闖蕩江湖,走南闖北,遍訪名師高士,技藝始得大成。但是因其身材矮小而且相貌不堪,不大受人敬重,故而遠離世俗,隱居深山大川,潛心研究技藝,綜其所學,對各種門派的武術進行潛心研究,並融會貫通,獨闢蹊徑,取各派精純之長於一爐,始創獨特武術拳法,並自命名為「自然門」。

卻說這自然門武術,自創世至今約有二百年歷史,說起來倒並不算長久,然而徐矮師卻挾此自然絕技闖蕩江湖,行走武林,不斷對自然門拳法套路進行完善,使其功夫終臻出神入化。據傳,當年徐矮師能夠踩水而行,如履平地,一夜之間常飛步往返於湘川大山之間,可謂是驚天神功。

有道是「人不可貌相」,以貌取人往往會自尋尷尬。身懷絕技的徐矮師就因為其貌不揚,受人輕視,故而許多人因此而錯過這一奇人,甚至連一代名俠杜心五也差點失之交臂。

杜心五乃是清末民初一代俠士,其早聞徐矮師之俠名,心中嚮往拜師習藝,終經友人舉薦,得以拜入徐矮師門下。可是這杜心五一見「徐矮子」形象猥瑣,其貌不堪,心下便犯了嘀咕,暗中生出一絲輕視之念,故而對徐矮師不甚禮待。

可那徐矮師看出了杜心五的心思,卻並不計較,也不點破,終日手持小旱菸袋蹲於凳上吸菸而已,對杜心五不聞不問。

那杜心五一心想要試探徐矮師的技藝深淺,以證傳言虛實。一日,見徐矮師臥床酣睡,杜心五自覺機會難得,於是手持單刀潛入房中,躡手躡腳潛至床前,舉刀猝然劈下,眼見著刀鋒之下,將觸其身,不料就在那方寸倏然之間,徐矮師忽然翻身裡向,堪堪避開了杜心五的刀鋒,卻依然鼾聲如故,不加絲毫理睬。那杜心五收刀不及,「噗嗤」一聲,利刃落下,將徐矮師的枕頭砍為兩斷。

杜心五見到,急忙悄然而退。

一次偷襲失敗,杜心五心中忐忑了幾天,卻見徐矮師只言不提,似乎並未發生什麼事情。杜心五心想:徐矮師這一次堪堪避過刀鋒,或許僅是巧合。如此一想,便又生出繼續偷襲的心思來。

此後,杜心五利用訓練或切磋機會,先後幾次偷襲,試探徐矮師,卻從未能沾得徐矮師一絲衣襟。有道是事不過三,杜心五經過幾次偷襲試探之後,終於明白徐矮師果然擁有一身蓋世武功,欽佩得五體投地,自此死心踏地跟隨徐矮師習藝,歷經八載,恭謹尊敬,再無異念。據傳,杜心五乃是徐矮師收授的最後一個關門弟子,師徒情深,八年之後,徐矮師辭別弟子,自往峨眉山修行,此後不知其所終。

這真是:

一代奇俠徐矮師,潛心創立自然門。

若非天賦蓋世功,何得遁世化仙人。

(圖片來自網絡)

卻說杜心五,又名心武,字慎媿,湖南慈利縣人。世稱「南北大俠」、「關東大俠」,自號「鬥米觀居士」。杜心五有「中華第一鏢」之譽,曾任革命偉人孫中山先生之貼身保鏢。

這杜心五自幼酷愛武術,但聞有名師所在,必前往拜師學得技藝方快,曾拜名師高手者數十人,學得少林功夫、鷹爪功等,十五、六歲時便已功有所成。為求深造,杜心五曾在川、滇、湘省交界處張貼榜文:「如能勝者,以重金聘,恭執第子禮。」其時有揭榜者十數人,切磋較量之下均敗於其手。

杜心五有一貴州友人,為其推薦自然門始祖徐矮師。前文說到,杜心五入門之初,見徐矮師身材矮小,其貌不揚,不肯竭誠就教,而多有不恭,多次探試、襲擊徐矮師,最終方知徐矮師身懷神技,從此心誠悅服地從師習藝。

那徐矮師對杜心五日間課以四書五經莊周學說,朝夕傳授自然門功夫。八年後,杜心五功成出師,於川、滇及兩廣間挾技走鏢,浪跡江湖,所遇名師鏢客,竟無一能出其右者,一時聞名天下,技冠江湖。

這杜心五甚具武人之風,生性豪爽,扶弱抑強,仗義勇為。杜心五曾在東瀛日本東京帝大農科進習,得與湖南桃源名士宋教仁結為至交,並因此結識革命人士孫中山先生,認可其革命思想,遂毅然加入同盟會。其後,他跟隨孫中山先生為革命奔走四方,募捐籌款,足跡遍布南洋歐美。

民國初年,杜心五本欲一展抱負,卻不料事與願違,軍閥相爭,戰亂不止。而對杜心五打擊最大的,是他的平生摯交宋教仁先生遇刺身亡,這讓杜心五為自己未能保護好宋教仁而深感內疚。

杜心五附膺長嘆,只覺得壯志難酬,於是從此閉門謝客,潛心道學,與世無爭。直到晚年時,杜心五才受友人之託,收湖北萬籟聲為徒,並為自己數十年始獲一高徒而欣慰,自然門功夫也自此後繼有人。

晚年的杜心五寡言少語,惟有談及憚學武功,方踔而奮發,娓娓道來。看淡世事的杜心五更是甘於淡泊恬靜,故棄官歸隱山林,遠離塵世是非,除了揣摩技藝道學外,就是遨遊於山川湖水之間。尤其是生命的最後幾年,因習道心切,返回家鄉慈利縣,於飯甑山繞河寨結廬為觀,入羽士之流,自名「鬥米觀居士」。新中國成立後,政府接其下山,曾任湖南人民軍政委員會顧問。公元一千九百五十三年,一代大俠瞌然謝世,終年八十四歲。

這真是:

南北關東大俠名,譽滿中華第一鏢。

一腔熱血難報國,寄情山水自逍遙。

杜心五(圖片來自網絡)

再說自然門第三代傳人萬籟聲,原名萬常,字常青,號自然山人,道號玄威,湖北武昌下遊葛仙鎮人。這萬籟聲自幼酷愛武術,十七歲投學北京農大森林系,聽聞校中有名武師趙鑫洲,乃是北京永勝鏢局總鏢頭,外家六合門大師,遂拜於門下習藝,苦修六載,持恆不懈,從未間斷,終是學有所成。

出師之後,萬籟聲為求深造,遍訪江湖異士,武林名宿,經人推薦,得遇內家自然門傳人,一代英豪杜心五,拜在門下習藝八年有餘,盡得杜心五真傳,並繼承自然門衣缽。公元一千九百二十八年,在南京第一屆國考擂臺賽中一舉成名。自此,自然門功夫為世人所知,由萬籟聲將其發揚光大。

這萬籟聲雖為自然門嫡傳掌門,卻能博採眾長,以內外兩家,相輔相成。為將自然門發揚光大,他先後師從當時名家劉百川、楊畏之、鄧芷靈、王顯齋、劉神仙等武林精英,兼修文、武、道、醫、拳各科、孜孜不息,始為近代武林一代宗師。

原來這萬籟聲因感於武人不文、文人不武之舊習,早年即發奮苦讀,著書立說,以改造世俗之見。年二十六歲時,即著成《武術匯宗》一書,歷時三載寒窗筆耕不輟,此書一經問世即震動武林,享譽江湖,天下武林同道無不以先睹而為快。該書集武學心得之大成,匯南北派、內外家、各拳種器械及暗器等,還附有醫藥傷科兼修道學養身之術,堪稱武術著作經典。

此外,萬籟聲還著有《中國武術介紹》、《國際體育、武術教範》等武術論著,是近代中國武林為數不多的武術教育家之一。

萬籟聲視武術為國中瑰寶,以學界躋身武林,崇尚文武兼修,故而所到之處,總是極力創辦各種武術教學基地,感召有志青年投身文武之學,共濟事業,以發揚中華武術文化為己任,故而自然門武術得意門徒遍布海內外。

萬籟聲先後任兩廣國術館館長、湖南國術訓練所所長、廣西大學體育教授、福建體師校長、福建武協名譽主席、福建省政協委員等職。公元一千九百九十二年,一代自然門大師萬籟聲離世,終年九十一歲。

這真是:

天地大道法自然,自然之道自非然。

萬般變幻自然象,自然門法應自然。

(圖片來自網絡)

卻說萬籟聲之子,名萬士震,公元一千九百三十年生於湖北鄂州葛店。幼年時由於日本侵華戰爭爆發,中國軍民全面抗戰,萬士震與父萬籟聲天各一方,隨母陳彩蓉長大。日本投降後,經歷了失學、失業,先後當過學徒、工人。

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九年十一月,萬士震考入軍政大學湖北分校參軍。服役期間因表現突出,先後在四野後勤軍械部政治部宣傳科、中南炮兵司令部政治部宣傳科、武漢軍區幹部輪調大隊任教、步兵第八預備師政治部宣傳科任幹事。

公元一千九百五十八年,萬士震復轉回武漢,先後在利濟北路小學、勞動裡中學、三角路中學、積玉橋中學、武漢一高職任文科教員。同時,得到父親萬籟聲傳授武術與醫學。

公元一千九百八十六年,萬士震提前退休。公元一千九百八十八年,全國開始評職稱,萬士震被補評為「中學高級教師」。

退休後的萬士震,先至湖南寧遠開辦武館,後到郴州任武學院常務副院長,旋迴葛店開辦武學培訓並應診治病,歷時十載,因績效顯著,有神醫之稱,大師之譽。

公元二千零十年,萬士震返武漢定居,時有登門求醫和專程來此拜師者。

公元二千零十五年九月,萬士震出席「中華真功夫」系列項目啟動儀式暨中國首部紀實功夫電影《尋找真功夫》新聞發布會,並接受組委會邀請在會上發言。

萬士震繼承自然門武學,得到家傳之正宗拳法經典,不但跟隨父親萬籟聲學到了精湛的武功技藝,還得到父親的傳世之寶風傷傳治高超醫術的單傳,真正得到了萬籟聲的武醫之道真諦。數十年來,在一代宗師萬籟聲過世之後,萬士震孜孜不倦地傳承父親的衣缽,在中國武術界享有極好的口碑,退休之後雖然年已古稀還舉辦萬籟聲武學培訓中心,親自帶徒傳授自然門拳法的功夫技藝,桃李滿天下,為傳統武術文化之傳承和發揚光大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武學之外,傳授萬家世傳醫術的醫術之道,更是萬士震所揪心的事情。年輕之時,為了繼承父親的武醫雙重技藝,萬士震刻苦習練武藝,同時毅然選擇同修醫學,並以此為終身事業。他在萬籟聲福州中醫風傷專科診所跟隨父親學醫得以真傳,經過萬籟聲親筆書寫準許執證行醫,傳授萬家醫術之道,之後在湖北中醫大學任教幾十年直至退休,其醫道的學生也是桃李滿天下。

隨著時間變遷,萬士震希望自己畢生的武醫之道能夠由自己信得過的弟子傳承,而這樣的弟子人選,必須是武藝高強,人品高尚,德才兼備,既習武又懂醫,且必須是尊敬師長,性格隨和,俠膽仗義,樂以助人。

在一次武術交流論壇中,殷興順走入萬士震的視野。殷興順一生酷愛武術,曾學會跌打損傷之醫術,也渴望能拜老一輩的武術家學習武術傳承之中的醫術之道的精華。殷興順質樸的性格,以其成熟的武者豪爽得到萬士震的賞識,有意收為萬家自然門武醫之道的雙重技藝傳人。

得知萬士震有意收自己為徒,殷興順自然興奮不已,於是專程前往武漢,到萬士震家裡正式拜師。這殷興順雖然身懷武功技藝,仍然孜孜不倦追求學習中國傳統武術文化的精髓,繼承武醫治病救人之道。這次帶藝拜師,完成了自己多年的夙願。而萬士震得以收殷興順為徒,也了卻了自己多年的心願。

公元二千零十八年四月,萬士震先生駕鶴西去,終年八十八歲。

此正是:一代傳奇一代人,武醫濟世有傳承。天地大道自有定,何人得傳自然門。

欲知下一位武林人士是誰,請看下回分解。

相關焦點

  • 當代傑出武林人物傳第十五回:饒式術傳承少林派銀饒玉組建靚點團
    第十五回 饒式術傳承少林派 銀饒玉組建靚點團上回書說到胡培榮傳承家學,弘揚高陽短拳,教習後代,被贊「德藝雙馨老拳師」。這一回所要說的是一位「川南女俠」。一首藏頭詩專贊這位女俠:銀鉤角畫劍如虹,饒嬌英姿滿巴蜀。
  • 當代傑出武林人物傳第八回:出名門佛道融一體 姚志賢武醫集一身
    第八回 出名門佛道融一體 姚志賢武醫集一身上回書說到李四通傳承楊氏太極拳,年紀輕輕即大有所成。入編世界文化交流出版社《世界著名武術家》畫冊;經國際武學文化發展促進會、國家級武術類雜誌《武魂》雜誌編輯部、「武魂百傑」武學人物編輯委員會聯合資格認定並授予「武魂百傑之中國當代武學名家」榮譽稱號;入編現代文化出版社《棍壇百傑之中國當代雙節棍風雲人物》畫冊、中華出版社《當代中華武術人物大辭典》、紀念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新時代風採--中國行業領軍人物訪談錄》精裝書籍、國際文化出版社《華夏武林精英大典》、
  • 當代傑出武林人物傳第二回:洛陽郡心意六合拳 楊德民一方領風騷
    長篇紀實《當代傑出武林人物傳》第二回洛陽郡心意六合拳 楊德民一方領風騷上回書說到王根喜拜師陳固安,得其武式太極真傳,建功立名,又因誠懇有信,故而踴躍投報徵評,因此得入百傑立傳之書。看巍巍函谷關,見證新安千年金戈鐵馬的往事;悠悠千唐志,記錄新安千年波瀾壯闊的歷史煙雲;滔滔黃河水,閱盡新安千百年的政權更迭和榮辱興衰。
  • 當代傑出武林人物傳第十八回:傳異功樵夫定拳名李毅虎致力推紅拳
    第十八回 傳異功樵夫定拳名 李毅虎致力推紅拳上回書說到萬士震傳承自然門,醫武濟世。而令再說一人,乃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紅拳傳承人,陝西紅拳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宣傳部副部長,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紅拳》編委。
  • 當代傑出武林人物傳第三回:彈腿拳名揚天津衛,張洪有古稀展神功
    長篇紀實《當代傑出武林人物傳》第三回 彈腿拳名揚天津衛 張洪有古稀展神功上回書說到楊德民受業名師,身懷絕技,為人低調,待人真誠,授徒不輟,輕名淡利,每天除了教學生練武,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武術的研究上,稱得上是一位武林豪傑,武術名師
  • 當代傑出武林人物傳第四回:太極合梅花螳螂拳,姜慶德創建德明館
    長篇紀實《當代傑出武林人物傳》第四回 太極合梅花螳螂拳 姜慶德創建德明館上回書說到老武術家張洪有年逾古稀不讓少年,仍然活躍在傳統武術的推廣、弘揚、參賽、教學等舞臺,書寫著彈腿拳的傳奇。當時,有同縣趙格莊名叫宋子德者住在煙臺,乃是當時煙臺極有權勢之人物,因排行老二,人稱宋二爺。這宋二爺也是好武之人,慕名拜姜化龍門下學藝。萊陽縣由格莊另有一位羅漢拳和地功拳名師李丹伯,字仲祥,也在煙臺教拳。
  • 當代武林人物傳第二十三回:秉家學傳承子母掌,劉忠雲稱俠平型關
    第二十三回 秉家學傳承子母掌 劉忠雲稱俠平型關上回書說到賴寶珊少年曆盡磨難,然習武痴心不改,拜名師習技藝,傳承龍形太極拳。李生梅將其畢生所學彙編成五十四套,連同「新子母綿掌」古譜、拳論、手稿等全部傳於他關門弟子、「新子母綿掌」第二代傳承人李起雨。李生梅於公元一千九百五十三年去世,終年六十一歲。這真是:子母綿掌有傳奇,中華武林開一枝。
  • 當代傑出武林人物傳第七回:曲佔斌收徒傳太極 李四通大賽奪冠軍
    第七回 曲佔斌收徒傳太極李四通大賽奪冠軍上回書說到高志東習武不懈,傳武不怠,傳承姚氏詠春,繼承家族武術,堪稱一方武林豪傑。表過不提。曲佔斌在2005年武林大會上而今要說的是河北任縣永福莊鄉楊固村有一人,名曰曲佔斌,就職於工商銀行順德支行。
  • 當代武林人物傳第十九回:霍元甲始創迷蹤拳 姜文信弟子滿天山
    第十九回 霍元甲始創迷蹤拳 姜文信弟子滿天山上回書說到李毅虎文武兼備,傳播陝西紅拳。這一回,所要說的是一位霍氏迷蹤拳傳人。有一首藏頭詩說得明白:薑桂之性名自高,文風武德傳迷蹤。信手舞來仰六合,譽載武林江湖中。
  • 當代武林人物傳第二十五回:崆峒山道家元聖地,陳兆坤傳承武醫術
    第二十五回 崆峒山道家元聖地 陳兆坤傳承武醫術上回書說到董亞生為將稀有武術蛇鶴太極拳傳承發揚,打破世代單傳門規,廣收弟子。這一回,來說一說崆峒山道家隱蹤門傳人陳兆坤。有《神仙傳》載:玉子者,姓張名震,南郡人也。少學眾經,周幽王徵之不起,乃嘆曰:「人居世間,日失一日,去生轉遠,去死轉近,而貪富貴,不知養性。命盡氣絕即死。位為王侯,金玉如山,何益於是為灰土乎?獨有神仙度世可以無窮耳。」乃師長桑子,受其眾術,乃造一家之法,著道書百餘篇,其術以務魁為主,而精於五行之意,演其微妙以養性治病,消災散禍。
  • 當代傑出武林人物傳第九回:承家學幼年習武藝 駱開成傳承蘆林拳
    第九回 承家學幼年習武藝 駱開成傳承蘆林拳上回書說到姚志賢佛道同修、武醫一體,將南派少林功夫發揚光大。本回書所要說的這位武林人士,乃是四川省郫縣人氏,姓駱外開成,為蘆林派第五代傳人。專有一首藏頭詩讚駱開成:駱家有名蘆林拳,開宗立派已四傳。
  • 當代武林人物傳第二十一回:崆峒派名揚海內外,白義海接任掌派人
    第二十一回 崆峒派名揚海內外 白義海接任掌派人上回書說到張業金為弘揚嶽家拳,傾注所有,辛勤耕耘,再現武穆雄風。如今再說一位,姓白名義海。單有一首藏頭詩讚白義海:白手擎雲形翩躚,義執崆峒掌大承。《莊子·在宥》便是一篇記載軒轅黃帝問道於崆峒山廣成子的戰國時代之文獻資料,詳實記載了五千年前軒轅黃帝求道於廣成子,廣成子所傳之「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天地有官、陰陽有藏。」「我守其一,以處其和」的修身習武之道。
  • 當代傑出武林人物傳第十三回:痴少年辭鄉學武藝李小欣傳承形意拳
    第十三回 痴少年辭鄉學武藝 李小欣傳承形意拳上回書說到葛琳少年時拜伏虎寺瘋尼為師,學得峨眉鷹虎拳等高深功夫,傳承羅門武術,教授中外學徒,成就非俗。這一回要說的是,河南省新安縣石寺鎮李村人士,姓李名小欣,又名李建欣,乃公元一千九百六十八年生人,為河北形意拳第七代傳人。
  • 武林立志傳龍吟劍下載 v1.068繁體中文硬碟版
    小編給大家帶來經典的國產RPG武林立志傳龍吟劍v1.068中文版下載,本作是武林立志傳的最新資料片,喜歡的玩家抓緊時間下載吧!
  • 自然門傳人杜心五,18歲闖蕩江湖威名赫赫,臨死前散盡功力
    年少學武由於父親早早就去世了,杜心五很小的時候就和母親相依為命。孤兒寡母的,經常受到惡人們的欺侮,於是杜心五決定好好練武,這樣就可以保護母親和自己的。他拜家鄉附近的拳師為師,努力練習拳腳功夫,又跑到寶蓋子山上,和老道士於虎學習武當派的內家功夫。
  • 八極拳頂級實戰高手李書文曾譏諷過自然門宗師杜心五?
    在90年前,發生了一件轟動武林的事件。當時名震大江南北的楊氏太極拳第三代宗師,楊露禪的嫡孫楊澄浦栽在了一個年輕後生的手上。這個年輕人武功極高,而且非常好鬥,他就是自然門宗師杜心五的弟子萬籟聲。一時之間,「太極太稀鬆,就怕萬籟聲」不脛而走。
  • 江湖失傳已久的十五種武功秘籍,練就武林高手的武林秘籍200本
    書籍目錄如下:[萬籟聲六合門武功集成].梁超群.掃描版[自然門武功秘傳].黃澤榮.掃描版萬籟聲六合門武功集成(梁超群)萬籟聲嫡傳自然門內功技擊(萬幕通)萬籟聲技擊教範(萬籟聲)萬籟聲技擊教範(內部教材)【萬籟聲)萬籟聲武術教範(萬籟聲)武術匯宗武術匯宗(萬簌聲)
  • 近代「三位」武林高手,第三號稱「神拳大龍」,第一是孫中山保鏢
    中國近代「真正的」三位武林高手,第三位很少人認識,第一是他比起中國美食更讓世人稱道的是中國功夫。
  • 《新武林群俠傳online》—致玩家的一封信
    說到這個重置版,實際準備的時間那要算是2018年了。其實小編在學生時代就是武林群俠傳的熱血玩家,那個時候韓式魔幻風、像素風遊戲、回合制遊戲盛行,武林群俠傳的出現讓讓小編眼前一亮,還有這麼純正的武俠網遊!
  • 《新武林群俠傳》徐昌隆專訪
    每當《河洛之新武林群俠傳》公布最新消息時,都會引起我們的強烈反響。激動與期待之餘,我們更多的還是對遊戲有著相當多的疑問。今日官方公布了對著名遊戲製作人「河洛三部曲」(《武林群俠傳》、《金庸群俠傳》、《三國群俠傳》)之父徐昌隆先生進行的專訪內容,我們心中的謎團正在逐漸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