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傑出武林人物傳第二回:洛陽郡心意六合拳 楊德民一方領風騷

2020-12-07 談詩說文

長篇紀實《當代傑出武林人物傳》

第二回洛陽郡心意六合拳 楊德民一方領風騷

上回書說到王根喜拜師陳固安,得其武式太極真傳,建功立名,又因誠懇有信,故而踴躍投報徵評,因此得入百傑立傳之書。

而今又有一人,姓楊名德民,公元一千九百六十三年生人,洛陽新安人士,洛陽心意六合拳第八代傳承人,從武四十有四年,乃中國傳統武術名家,中國武術段位五段,河南省一級拳師。單有一首藏頭詩表他道:

楊穿三葉藝堪誇,德傳豫西名聲高。

民樂心意六合技,俊偉一方領風騷。

楊德民武姿

詩中所言洛陽心意六合拳,乃始創於明未清初,由洛陽馬坡回族人馬學禮開山立派,歷經三百餘年,後學者稱馬學禮為洛陽心意六合拳祖師。

且說洛陽心意六合拳創立之初,師法自然,模仿動物,且以龍、虎、鷹、鷂、燕、猴、馬、蛇、貓、雞等十大動物先天搏擊動作演變而來。其中心意乃指:心意誠於中,肢體形於外。其譜曰:「心似猿猴意似馬,四肢合在一處耍,如要揭開心意理,氣死猿猴臥死馬。」六合乃指內三合和外三合,內三合者,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外三合者,手與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

洛陽心意六合拳有八字決立於其本,即:勇、猛、短、毒、疾、狠、快、利。以此八訣配以特殊身形八法,即:束身、展身、定身、擰身、串踐身、跳躍身、臥身、回身。其招之狠,其勢之猛,在武術界素有聲名,江湖盛傳最毒不過心意把,寧舍千金,不舍一把之說,歷來被武術家視為珍寶。

洛陽心意六合拳之功法有:馬步推爪、金沙掌、五插手、槍梁腿、柱子腳、舉石擔、對靠功、跳坑、踩腿及各種樁法。習練之時,講究得法,即要做到:前有三尖,後有三彎,沉肩墜肘,含胸撥背。頭頂豎項,背豎腰直。出掌為刀,插掌為槍,出錘為炮,渾身似球。兩臂似曲非曲,似直非直,把把如閃電,招招似玄妙。故而習練之人內證有真正做到心意合一,身形合一,方能得心意拳之精要。

楊德民武姿

書歸正傳。卻說楊德民少時謙恭好學,自幼酷愛武術,13歲即拜國民黨元老張伯英將軍貼身護衛韓定國為師學習心意六合拳、短打及各種功法,16歲便拜侯志善為師練習河北派形意拳,八卦轉掌六十四掌及武術器械。

公元一千九百八十二年,楊德民拜在洛陽心意六合拳第七代代表性傳承人、中國武術名家、中國武術七段、洛陽市心意六合拳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孫友恆門下,潛心學習心意六合拳及獨門功法與各種器械。此後勤學苦練十數年,武功日臻完善,造詣日深。

且說這孫友恆,公元一千九百五十二年四月生人,回族,洛陽市瀍河回族區人,乃洛陽心意拳第七世傳人之一。孫友恆出生於武術世家,自幼得到其大伯父孫光朝、五爺孫廷榮、七爺孫廷學等心意拳家的言傳身教,後拜在著名洛陽心意拳家馬傑山、金黑彥、孫順福門下,為洛陽心意拳的忠實修習者和傳承者。

孫友恆老師

孫友恆文武兼修,內外通達,於全面繼承洛陽心意拳的基礎之上,對洛陽心意拳進行了系統的整理與研究,其研究心得及多篇有價值的學術文章在國家級武術刊物上發表,獲得大眾高度認可。

孫友恆曾接受原《武林》雜誌主編王國輝及日本早稻田大學教授松田隆智等中外專家學者的採訪。於中外武術交流領域,曾友恆曾受省市「外辦」委託,指導過多批日、韓留學生拳技。

精於教學,因材施教,孫友恆門下可謂是桃李芬芳,譽滿天下。其弟子們在省市,乃至國際武術比賽中摘金奪銀,參加過洛陽電視臺、河南省電視臺以及中央電視臺的專訪節目,如今多位弟子已成棟梁之材。

洛陽心意拳經孫友恆整理研究與努力,於2008年被授予首批「洛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稱號,至此,洛陽心意拳在孫友恆這一代達到一個高峰。

有道是文以載道,武定家邦,孫友恆行文傳武不懈怠,參政議政盡本心,曾連任兩屆瀍河回族區第五、第六屆政協委員,獻計獻策。正因其不忘初衷,不移本志,深受洛陽心意拳練習者之敬重,共推其出任洛陽心意拳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孫友恆武術造詣極高,獲得一致認可,被評為二級拳師,國家武術七段,並被授予「中國民間藝術家武術大師」資格證書,公元二千服務超過十年,被洛陽市武術協會聘請為「洛陽市武術協會顧問」。

名如其人,恆心不已!經過四十餘年的不懈努力,孫友恆已將《說說洛陽心意拳》基本落稿,該書對洛陽心意拳進行了全面系統的介紹,對於洛陽心意拳的保護與發展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洛陽心意拳發展史上也是一個前所未有之創舉。

再說楊德民,得拜在孫友恆門下,深得洛陽心意拳之真傳,自是不辱師門。公元一千九百九十二年,楊德民參加洛陽市民俗廟會武術表演,獲得優秀獎。同年隨師父孫友恆一起到徐州拜訪武林前輩、中國心意拳研究史會員黃新銘,得其指導,收穫頗多。

前有名師授正訣,自克艱辛求真功;

文繪拳心繪武魂,武耀華庭化蛟龍。

楊德民武姿

楊德民文武之學亦如其師,兼學並收,成就斐然,計有:

公元一千九百九十一年至一千九百九十四年,受邀參加洛陽市牡丹花會幕式表演;

公元一千九百九十六年,受邀參加河南省少數民族運動會開幕式表演;

公元一千九百九十七年,在武林雜誌發表心意拳《摟門起縱》一文,廣受好評。

公元二千年八月,參加首屆心意拳大賽,獲得成年組金獎,四把錘銀獎,同年十二月在《武魂》雜誌發表《洛陽心意拳四把錘》一文;

二千零二年十一月,在姬際可誕辰四百周年紀念大會上做全國武術名家表演;

二千零七年,受中央電視臺邀請參加《傾國傾城》節目表演;

二千零十一年,參加全國心意拳邀請賽和名家表演榮獲兩項金牌,同年十一月在武魂雜誌發表了《原傳洛陽十二把》;

二千零十四年參加北京國際邀請賽獲兩項金牌;

二千零十五年,參加北京「中華真功夫」系列項目啟動儀式暨中國首部紀實電影《尋找真功夫》新聞發布會(2015』武林大會)並做武術表演。

楊德民著文習武,不忘教、幫、帶。二千零一十年,應邀出任新安縣職業高級中學及紫苑小學武術總教練;二千零十二年至二千零十六年,帶領學生參加省、市及全國武術比賽,榮獲集體拳及個人項目數十枚金杯和金牌;二千零十六年九月,楊德民和師弟們一起成功舉辦了全國心意拳邀請賽(華夏杯),並做了名家表演。同年十月應邀出任中華民間傳統武術聯盟會副主席,並被評為中華武術名家稱號。

有道是一方水土一方人,一門功夫一代成,洛陽新安千年史,養育傳武心意拳。看巍巍函谷關,見證新安千年金戈鐵馬的往事;悠悠千唐志,記錄新安千年波瀾壯闊的歷史煙雲;滔滔黃河水,閱盡新安千百年的政權更迭和榮辱興衰。千百年來,新安熱土生機勃勃,歷代英豪層出不窮,經典故事可歌可泣,先後有楊僕、韓擒虎、張鍅、韓鈞等亂世將軍,為保家衛國建立下了不朽的功勳,也為新安留下盛行習武之傳統,使得中華傳統武術在新安得以一脈相承,流傳至今,且使得新安武林奼紫嫣紅,百花齊放,門派眾多,引領百姓健身活動潮流。

楊德民武姿

楊德民受業名師,身懷絕技,授徒不輟,輕名淡利,往返於多個校園,默默無聞地傳道、解惑、授業,可謂是德藝雙馨。數十年來,楊德民潛心苦修洛陽心意拳、形意拳、八卦掌、擒拿及各種功法,形成自己獨特風格,武功已達爐火純青之境界。

有道是武高身心靜,文達性情和。生活中的楊德民為人低調平和,待人真誠溫婉,他每天除了教學生練武,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武術的研究上,辛勤耕耘在新安武術這座寶庫中。楊德民說:「中華武術博大精深,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藝無止境。作為一名武術工作者就要練到老學到老,不斷進步,不斷提高,才能把傳統武術發揚光大。」

此正是:武林自古多豪傑,盛世傳武有名師。洛陽才俊德藝全,文武兼備寫傳奇。

欲知下一位豪傑是誰,請看第三回:彈腿拳名揚天津衛,張洪有古稀展神功。

【凡能傳世者,皆入經、史、傳、記者也。《當代傑出武林人物傳》專為武林人士立傳,首屆「中華真功夫」傑出武術人物評選活動正在報名,報名參選,即可入傳】

相關焦點

  • 當代傑出武林人物傳第三回:彈腿拳名揚天津衛,張洪有古稀展神功
    長篇紀實《當代傑出武林人物傳》第三回 彈腿拳名揚天津衛 張洪有古稀展神功上回書說到楊德民受業名師,身懷絕技,為人低調,待人真誠,授徒不輟,輕名淡利,每天除了教學生練武,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武術的研究上,稱得上是一位武林豪傑,武術名師
  • 當代傑出武林人物傳第十三回:痴少年辭鄉學武藝李小欣傳承形意拳
    形意拳,又稱行意拳,心意拳,心意六合拳,其風格是硬打硬進,幾如電閃雷鳴,在內家拳中獨樹一幟。形意拳原名心意六合拳,也稱心意拳,簡稱意拳,據初步考證,形意拳誕生於明末清初,系姬際可所創。傳至李能然之後,易名派生為形意拳。形意拳雖然起源說法不一,但廣泛認可的最初創始人,乃是明末清初山西蒲州人(今永濟市)姬際可。
  • 話說徽派心意六合拳
    自明末清初開山鼻祖姬際可(字龍鳳)開宗立派以來,其後名家輩出,門下高手如雲,威名顯赫稱雄於世,享譽武林數百年,至今仍興不衰。鼻祖姬際可——馬學禮——張志誠——李政——張聚——買壯圖——袁鳳儀——尚學禮、楊殿卿、盧嵩高、宋國賓的傳承,經歷數百年的進程和十餘代人的承襲和傳播,已逐漸形成了中國武學中一支龐大的主流,具有比較明晰和廣泛代表性的心意六合拳幾大流派:即河南派、安徽派、上海派、河北派、山西派。
  • 當代傑出武林人物傳第四回:太極合梅花螳螂拳,姜慶德創建德明館
    長篇紀實《當代傑出武林人物傳》第四回 太極合梅花螳螂拳 姜慶德創建德明館上回書說到老武術家張洪有年逾古稀不讓少年,仍然活躍在傳統武術的推廣、弘揚、參賽、教學等舞臺,書寫著彈腿拳的傳奇。王朗見趙珠也是一位出類拔萃的人物,加上感其嫁妹之恩,便將自己獨創的螳螂拳傳授給了趙珠。此時正是明末清初,社會動蕩,武風敗壞,王朗不滿於世,決心不再傳人。那趙珠認為如此精妙的拳法若不能流傳於世,實在可惜,於是勸說王朗可收忠孝仁義弟子教之,無奈王朗心意已決,發誓終身不收徒、不教拳。趙珠見勸說無效,只好作罷。
  • 當代傑出武林人物傳第七回:曲佔斌收徒傳太極 李四通大賽奪冠軍
    第七回 曲佔斌收徒傳太極李四通大賽奪冠軍上回書說到高志東習武不懈,傳武不怠,傳承姚氏詠春,繼承家族武術,堪稱一方武林豪傑。表過不提。第二天,家丁們都來向張鳳歧辭行。那張鳳歧也沒想到一個教書先生會是武功高手,自是又驚又喜。但是若是放走眾家丁,這看家護院之事還是需要人幹的,於是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對家丁們說:「你們也別走了,就讓楊先生來教你們吧。」眾家丁一聽,這倒是個好主意,他們可是目睹楊露禪的武功了得的,能跟隨楊露禪學習,自是求之不得。
  • 當代傑出武林人物傳第十五回:饒式術傳承少林派銀饒玉組建靚點團
    第十五回 饒式術傳承少林派 銀饒玉組建靚點團上回書說到胡培榮傳承家學,弘揚高陽短拳,教習後代,被贊「德藝雙馨老拳師」。這一回所要說的是一位「川南女俠」。一首藏頭詩專贊這位女俠:銀鉤角畫劍如虹,饒嬌英姿滿巴蜀。
  • 當代傑出武林人物傳第十八回:傳異功樵夫定拳名李毅虎致力推紅拳
    第十八回 傳異功樵夫定拳名 李毅虎致力推紅拳上回書說到萬士震傳承自然門,醫武濟世。而令再說一人,乃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紅拳傳承人,陝西紅拳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宣傳部副部長,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紅拳》編委。
  • 當代武林人物傳第十九回:霍元甲始創迷蹤拳 姜文信弟子滿天山
    第十九回 霍元甲始創迷蹤拳 姜文信弟子滿天山上回書說到李毅虎文武兼備,傳播陝西紅拳。這一回,所要說的是一位霍氏迷蹤拳傳人。有一首藏頭詩說得明白:薑桂之性名自高,文風武德傳迷蹤。信手舞來仰六合,譽載武林江湖中。
  • 河南郟縣:心意六合拳一代宗師李禎​名天下
    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人李禎是中國四大名拳之一心意六合拳的一代宗師,其弟子開設的廣盛鏢局享譽萬裡茶道。隨著中、日學者在郟縣的探覓和發現,李禎的神秘面紗逐漸被揭開。心意拳一代宗師傳統武術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心意六合拳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特有的拳種,有著三百多年傳承發展史,呈現出族內傳承、地域傳承、血緣傳承三種傳承方式。
  • 當代傑出武林人物傳第九回:承家學幼年習武藝 駱開成傳承蘆林拳
    第九回 承家學幼年習武藝 駱開成傳承蘆林拳上回書說到姚志賢佛道同修、武醫一體,將南派少林功夫發揚光大。本回書所要說的這位武林人士,乃是四川省郫縣人氏,姓駱外開成,為蘆林派第五代傳人。專有一首藏頭詩讚駱開成:駱家有名蘆林拳,開宗立派已四傳。
  • 當代傑出武林人物傳第八回:出名門佛道融一體 姚志賢武醫集一身
    第八回 出名門佛道融一體 姚志賢武醫集一身上回書說到李四通傳承楊氏太極拳,年紀輕輕即大有所成。莆田南少林傳統武術在民間以家傳和師徒傳承的形式,言傳身教,並配合拳譜、刀法、棍法等經譜教習,傳承有序,脈絡清晰。在全國武術界影響較大的武術種類有南少林「三十六寶」拳術(桂林拳)、南少林白鶴拳、鳴鶴拳、南少林韋馱拳、南少林鐵砂拳、南少林佛祖拳、南少林妙應拳等。
  • 河南派心意六合拳十大真形:雞形——張冰海
    本文作者系河南派心意六合拳嫡系傳人,自幼深受教門家庭世代習武之風的薰陶,拜中國心意六合拳一代宗師呂瑞芳、於化龍門下,多年來隨二老虔心學藝,精研拳法,深得真傳。為了更好發揚挖掘整理本門拳法,今後將在此將這教門原貌功法陸續系統地介紹給廣大愛好者。
  • 當代武林人物傳第二十三回:秉家學傳承子母掌,劉忠雲稱俠平型關
    第二十三回 秉家學傳承子母掌 劉忠雲稱俠平型關上回書說到賴寶珊少年曆盡磨難,然習武痴心不改,拜名師習技藝,傳承龍形太極拳。李生梅將其畢生所學彙編成五十四套,連同「新子母綿掌」古譜、拳論、手稿等全部傳於他關門弟子、「新子母綿掌」第二代傳承人李起雨。李生梅於公元一千九百五十三年去世,終年六十一歲。這真是:子母綿掌有傳奇,中華武林開一枝。
  • 他真的是靠一雙鐵拳,打遍上海,站穩了腳跟,記心意拳宗師盧嵩高
    人物簡介盧嵩高,河南省周口人,回族人。生於1873年,於1963年去世,享年80多歲。是心意六合拳第八代傳人,師承袁鳳儀,是心意六合拳發揚光大的宗師級人物,其在上海打出來的天下。盧嵩高自小喜歡武術,小時候學習過回族的拳法,後來拜袁鳳儀為師,學習心意六合拳。自得明師傳授後,盧深得心意六合拳之精義,十餘年如一日,晨昏苦練,終成一代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拳家巨子。
  • 心意六合拳之五境和九求
    馬雷石在我隨水普慈恩師學藝過程中,水師給我詳解了心意六合拳的五層境界和九種追求。前文《心意六合拳之五層境界》已經做了部分的闡述,本文做進一步的探討。心意拳的五層境界是:筋、勁、合、心、意。本門拳法入門必須練筋,筋是出勁的基礎,筋要粗、要長、要有韌性。
  • 當代武林人物傳第十七回:自然門傳世百餘年,萬士震醫武承心願
    第十七回 自然門傳世百餘年 萬士震醫武承心願上回書說到,饒銀娟傳承家學,自創「鳳凰雙劍」,被稱武術世家飛出的「金鳳凰」。這一回,說一說自然門傳承人的故事。有一首詩寫得好:萬門尋宗徐祖始,士氣高膨心五傳。
  • 從心意六合拳「六藝」解讀傳統武學筋骨開發單式盤練練法與用法
    說「單式」武林有「單式」,真義藏其間;習者多不識,偏好尚花俏!這個「習者」不是別人,就是衲子啊!記得年輕之時,跟河北省滄州地區肅寧縣的師父學習,師父好心教給了衲子七個「單式」的練習,七個「單式」有個很奇怪的名字—空!
  • 當代武林人物傳第二十一回:崆峒派名揚海內外,白義海接任掌派人
    第二十一回 崆峒派名揚海內外 白義海接任掌派人上回書說到張業金為弘揚嶽家拳,傾注所有,辛勤耕耘,再現武穆雄風。如今再說一位,姓白名義海。單有一首藏頭詩讚白義海:白手擎雲形翩躚,義執崆峒掌大承。《莊子·在宥》便是一篇記載軒轅黃帝問道於崆峒山廣成子的戰國時代之文獻資料,詳實記載了五千年前軒轅黃帝求道於廣成子,廣成子所傳之「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天地有官、陰陽有藏。」「我守其一,以處其和」的修身習武之道。
  • 當代武林人物傳第二十五回:崆峒山道家元聖地,陳兆坤傳承武醫術
    第二十五回 崆峒山道家元聖地 陳兆坤傳承武醫術上回書說到董亞生為將稀有武術蛇鶴太極拳傳承發揚,打破世代單傳門規,廣收弟子。這一回,來說一說崆峒山道家隱蹤門傳人陳兆坤。有關其人物原型,約出現在五代、宋初之際。《宣和年譜》、《夷堅志》、《宋史》等書都有他事跡的記載,只是後來訛為漢鍾離,故而附會為漢代人。《歷代神仙通鑑》、《續文獻通考》等書稱,鍾離權,複姓鍾離,字寂道,號雲房子,又號正陽子。東漢鹹陽人,其父鍾離章為東漢大將,其兄鍾離簡為中郎將,後也得道成仙。
  • 武林外史:西域神腿與奇門武器——山東查(六)
    還不了解這一系列的新讀者可以閱讀前文熟悉熟悉: 武林外史:西域神腿、奇門武器——山東查(一)武林外史:西域神腿、奇門武器——山東查(二)武林外史:西域神腿、奇門武器——山東查(三)武林外史:西域神腿、奇門武器——山東查(四)武林外史:西域神腿、奇門武器——山東查(五)上文我們說過,查拳之「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