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傳心意六合古拳法是我國武學中極具影響的上承名拳。其拳風格古樸蒼勁,至精至粹。因象形取意宗法「雞、馬、燕、猴、蛇、龍、虎、鷹、鷂、熊」十形神韻,故又稱為「十大真形」。但凡對武學稍有涉獵,罕有不知其名者。自明末清初開山鼻祖姬際可(字龍鳳)開宗立派以來,其後名家輩出,門下高手如雲,威名顯赫稱雄於世,享譽武林數百年,至今仍興不衰。鼻祖姬際可——馬學禮——張志誠——李政——張聚——買壯圖——袁鳳儀——尚學禮、楊殿卿、盧嵩高、宋國賓的傳承,經歷數百年的進程和十餘代人的承襲和傳播,已逐漸形成了中國武學中一支龐大的主流,具有比較明晰和廣泛代表性的心意六合拳幾大流派:即河南派、安徽派、上海派、河北派、山西派。心意六合拳不僅流行於國內,而且在東南亞、日本、新加坡、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也有一定傳播,不少心意六合拳的傳人和追隨者成立了專門的團體,出版了書籍、刊物。心意六合拳是中華武術文化精髓中一支絢麗光彩的奇葩。
宋國賓先師當年從河南將心意六合拳傳入安徽,經過近百年的發展,已形成安徽派的蚌埠宋門心意六合拳流派,威震淮河兩岸。宋門第二代傳人蔣安波大師在世時將宋門的心意六合拳傳給我以及眾多師兄弟。先輩們嘔心瀝血傳承心意六合拳的精神,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武術傳人。
本人自幼酷愛武術,19歲拜心意六合拳第八代傳人、宋門心意六合拳第二代傳人蔣安波大師為師,習練心意六合拳,深得真諦,習練至今。老師在世時精心傳教我等師兄弟的功夫和絕技一直伴隨我走過半個多世紀的武術生涯。老師的諄諄教誨終身銘記在心中。心意六合拳這門古傳內家拳,在眾多武林拳術中,素以兇猛彪悍、形象逼真、功法奇崛、技擊迅速、簡單實用而著稱。由於此拳出手毒辣,內勁宏大,威力驚人,往往於舉手投足間即可致敵傷殘死命,當之立僕。自古就有「太極滑,八卦刁,最毒不過心意把」之說。這多給人以心意六合拳剛猛的印象,也認為以剛猛為上,其實不然。通過多年的拳法技擊習練,我真正領悟了其功法精闢之處,才得知心意六合拳很是講究剛柔並濟,鬆柔才是心意六合拳的基礎,也是重要的功法要求,只有在鬆柔上有功夫,在拳術上才會有功夫,習練心意六合意拳的本質就是「練意成勁,聚勁為功,運功為用」。練意、練勁、練功、練用才是真正的心意六合拳。所謂「意」,就是正確的運動要領與意念假借(即勁意)的方法;所謂「勁」,就是通過「意」的作用而產生的符合拳術運動規律和正確的人體動力形態,即所謂「拳勁」;所謂「功」,就是通過「勁」的累積而產生的良好的體能狀態(即實力)與本能反應能力;所謂「用」,就是通過「功」的實踐而產生的正確戰術意識與超人的實戰能力。「意、勁、功、用」是心意六合拳的核心,「勁」則是核心的核心。心意六合拳的整個訓練過程,就是「勁」的「生、養、蓄、用」的求取過程。心意六合拳取雞、馬、燕、猴、蛇、龍、虎、鷹、鷂、熊十種動物的特長特性,象形取意,立法為拳。它的每招每式除要求做到「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的內三合,還要做到「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膀合」的外三合,除了這六合外,還要求身成六勢,「雞腿,龍腰,熊膀,鷹捉,虎抱頭,雷聲」六法具備,此為生成六勢之精華。還要練就頭、肩、肘、手、胯、膝、足「七拳」,「七處長短」,遠近攻擊之器,以此作為身法。在運動中走化來力、生發去意。「心意六合拳」以「把把不離鷹捉,式式不離虎撲」為其要。練拳時不論什麼動作,都必須做到沉肩、墜肘、含胸、拔背、尾閭上提、周身自然松沉、上下高度協調統一,一招一式都要發自於心,行自於意,起為橫、落為順、起為鑽、落為翻,動作千變萬化,始終保持內中平和之氣。
心意六合拳從人體而言分為三節、四梢。手為梢節、腰為中節,腿為根節,腿為心意六合拳的根基。心意六合拳歷來都非常重視對基本功的訓練,訓練腿
部力量、速度的動作很多,其中「踩雞步」是最基本的動作,拳譜要求「步步不離雞步」,足可見其重要性。在習練心意六合拳的時候配合拳法發聲有五音(噫、喲、噯、喝、哈),此五音以意引氣,氣從丹田而發,以氣催聲,聲隨手落。丹田氣足才有抗擊打的功能,把胸中的橫逆之氣外吐,以防氣鬱結胸腔傷內五臟六腑,氣血運行不可失調。鬱結之氣外吐,才可以氣血順,氣血暢通,身體自然好。心意六合拳拳法「六字要訣」功、順、勇、疾、狠、真。闡明了拳法的技擊、技法和實戰原則與特點。功:巧妙;順:自然;勇:果斷;疾:快速;狠:不容情;真:每發必中。戰略上要求「遇敵有主、臨危不懼,戰則必勝」的信心。練習心意六合拳時,要求一招一式恪守規矩,手、眼、身、法、步均符合拳法要領。
要點:
手法——曲而不曲,直而不直,滾出滾入,運用自如;
眼法——眼光似閃電,隨手運轉,兼顧四方,反身顧後,側身顧左右;
身法——以起落進退,反側收縱輾轉(八法),以中平、正直為準;
步法——進低退高,輕靈穩堅。
拳勢動作正確、連貫、圓活、柔韌,招式章法清楚、準確。動靜虛實,剛柔轉化自然和順,運勁發力,精力充沛而富有彈性。「拳打千萬遍,功夫自然成」。上法以手為妙,進法者就是抱上搶進,步是踩打也務必三節明,四梢齊,五行備,身法活,手足相連。
「心」,是包括大腦在內的人體本能的潛在的反應系統,是一種有形的和無形的存在;「意」是意識、意念。它依賴心的存在而存在,並作為這種存在的運動,感應外部世界,有效地支配我們的行為。心與意是相輔相成的不可分割的整體。心是意的本體,意是心的發出。「心動則意生」,「意」的產生是為了引導「氣」的運行。「氣」的運行是為了催動內勁爆發。這樣就形成了意由心發,以意領氣,以氣催勁,形和於意的運動過程。
中華武術源遠流長。以往因門戶森嚴及思想頗為保守之故,心意六合拳法擇徒甚嚴,非其人絕不輕授。心意六合拳這些年在安徽民間得到了一定範圍的繼承和發展。吾終身不忘師訓,積極傳承發展心意六合拳,將畢生習武總結出的精華傳給後人,望之能發揚光大,一代代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