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三大城市群,經濟發展極好,未來發展誰最強?

2020-12-16 楊智淼的家常事

一個城市發展到相對成熟的階段,必然是以一個或多個特大城市為中心,以一個或多個特大城市為三個以上單元,以發達的交通、通訊等各類基礎設施網絡為依託,在一定範圍內形成空間組織非常緊湊、經濟聯繫緊密的區域,最終達到高度同城化。

我國現有三大城市群,即廣州、佛山、珠海、東莞、深圳、香港、澳門,而我國的珠三角城市群,也是亞太地區最具活力的經濟區之一,擁有廣東70%的人口,創造了全省85%的 GDP,擁有世界影響力的先進位造業基地和現代服務業基地。這個地方一向被人們稱為南海明珠,又是我國著名的僑鄉,有許多海外僑胞,也有不少港澳同胞祖籍於此,所以人們與海外有天然的聯繫,所以珠三角的吸引外資的能力是很強的,僑資和港澳資金佔了絕大部分。

長三角城市群是以我國的魔都上海為中心的一個城市群,僅在華東地區就有26個城市,包括上海、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等多個城市,並且這一地區的經濟腹地相對較大,同時還有現代化的江海港口群和機場群,並且這一地區的高速公路網絡也十分健全,鐵路交通幹線密度也是全國領先的,立體綜合交通網絡正在逐步形成。大家都說這整個長三角城市群,算作我們國家經濟最發達、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化地區,也是我們國家經濟發展最活躍的地區之一,用僅佔全國2.1%的面積,卻集中了全國四分之一的經濟總量。

第三類是京津冀城市群,它以首都北京為中心,包括天津這個直轄市,天津這個相鄰的直轄市,包括河北省的大部分城市,以及河南省的安陽,這個地區是我國政治文化的中心,也是我國北方的經濟核心區。儘管北京城的經濟實力很強,但其他城市的發展卻並不盡如人意,不過近幾年來,這個地區不斷尋求新的發展,這裡的未來也很值得期待,對於這樣的三大城市群,小夥伴們有何感想?

相關焦點

  • 未來10年中國經濟增長極在哪?專家看好都市圈和城市群
    來源: 第一財經在未來5~10年,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在哪裡?中國社科院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投資研究室主任張明認為,以新一輪區域一體化為代表的都市圈和城市群建設會成為未來5~10年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在「合作與競爭:新時代城市群的協同發展與機遇」分論壇上,與會專家學者對中國城市群未來的發展路徑進行了熱烈探討。張明非常看好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京津冀,以鄭州、武漢、合肥為中心的中部城市群和以成都、重慶、西安為中心的西三角城市群。他認為,這五個區域各有發展稟賦,相互之間也有梯度優勢,未來它們會成為引領中國增長的五大增長極。
  • 世界六大城市群中,未來哪一個發展潛力更大?
    在《2010中國城市群發展報告》中顯示長三角城市群已躋身於六大世界級城市群。一、美國東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美國東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是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被公認是綜合實力最強的城市群。日本擁有五座日本國家中心機場,承擔國際、國內航空輸送網的中心任務。據日本《空港法》規定顯示,五座機場為東京成田國際機場、東京羽田國際機場、名古屋中部國際機場、大阪關西國際機場和大阪伊丹國際機場,都位於日本三大都市圈,屬於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
  • 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角逐,誰會成為世界級城市群
    所謂城市群就是指在特定的區域範圍內,以1個以上的特大城市為核心,3個以上的大城市構成單元,依託一些發達的基礎設施網絡所形成的一個城市群體,而各個國家都有著不止一個的城市群,我們國家當然也不例外,如今我們國家規劃建設19個城市群,不過這些城市群的發展與實力卻並不相同,而我們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幾個發展比較好
  • 北部灣城市群多領域協調發展
    北部灣經濟合作組織成員將以此為依託,加強北部灣城市群旅遊合作,聯合打造國際旅遊休閒目的地,打造現代農業區域一體化格局,推動北部灣農業現代化發展。2000年11月,由廣東湛江、海南海口、廣西北海三市在湛江發起成立北部灣經濟合作組織,旨在推動北部灣城市群一體化發展,至今已擁有35個成員單位,其中城市成員18個、企業成員17個。20年間,北部灣城市群經濟發展跑出加速度,經濟總量從2000億元攀升至2萬億元,年均增速達10%以上。
  • 中國五大城市群發展潛力分析:成渝城市群「雙核獨大」
    2006年國家「十一五」規劃提出,把城市群作為推進城鎮化的主體形態。2007年十七大報告指出,以大城市為依託,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2012年十八大報告指出,繼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科學規劃城市群規模和布局。2013年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提出,要在中西部和東北有條件的地區,依靠市場力量和國家規劃引導,逐步發展形成若干城市群。
  • 我國「最有上進心」城市群,經濟實力穩定上升
    看著日益強大的祖國,我們內心深感驕傲,中國速度的發展也是我們最自豪的,我們國家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來發展中國速度,擁有這麼強大的祖國是我們生活安定的保障。中國的經濟發展一直很快,現在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實力可以說很強,然而,國家經濟實力的發展離不開大城市的努力,其中三大城市群貢獻最大,分別是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你知道這三個集群中哪個城市集群最富有嗎?讓我們一起看看,中國最富有的城市群是中國的長三角城市群,長三角的經濟實力是中國所有城市群中最強的,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 打破五大壁壘 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市群發展
    「十四五」規劃強調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打造創新平臺和新增長極;強調推動以人為核心的城市發展,發揮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帶動作用,建設現代化都市圈。「十四五」期間我國要進一步發揮城市群的資源集聚效應、輻射帶動效應、要素配置樞紐效應和科創引領效應,打破五大壁壘,推進城市群一體化、深融合和高質量發展。
  • 長三角城市群11大經濟城市發展潛力排名,蘇州第2,無錫僅排第7名
    長三角城市群,是我國最大的城市群,它的「大」不僅體現在面積、人口多上,而且經濟總量、經濟強市數量在全國19個城市群中也是首屈一指!長三角城市群的經濟強市之多,確實遠超我國其他城市群,僅萬億俱樂部城市就有6個,而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長三角城市群的11大經濟強市分別是誰?而這11座城市的發展潛力又是如何?
  • 我國西南地區將打造「新經濟增長極」,這3省即將迎來發展機遇!
    旅遊不僅僅是看遍錦繡山河也是為了增長知識,感受祖國的發展動力,而祖國的發展也會像源泉一樣,川流不息,在一次又一次的旅行中收穫最真實的感受,迎接更美好的未來。當前,城市發展已不再是主流,抱團發展漸成王道,都市圈、城市群、經濟區順勢而起,並在中國的經濟形勢中發揮中心作用,儘管廣西位於中國沿海地區,但與青島,煙臺和廈門等沿海城市的發展相比,它總是不冷不熱,主要原因是廣西的發展仍然存在矛盾,區域協調薄弱,經濟發展不理想,但是,隨著北部灣城市群的到來,這種狀況將大大改善。
  • 中部的超級城市群,湖南的發展核心,競爭力未來可期!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持續發展,中國的城市化建設也在加快步伐,相鄰城市之間也產生了經濟輻射效應,這也是城市化的結果,長株潭城市群位於中國湖南省中東部,它是長江中遊城市群重要組成部分,包括長沙、株洲、湘潭三市,長株潭城市群一體化是中部六省城市中全國城市群建設的先行者,被《南方周末》評價為
  • 握指成拳,聯動發展!膠東五市攜手進京「宣示」:打造中國經濟新的...
    這塊中國北方地區最具活力與潛力的熱土,張開雙臂,擁抱全球合伙人,共同打造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12月8日,以「融入新發展格局,打造新的增長極」為主題,由青島、煙臺、濰坊、威海、日照五市主辦的膠東經濟圈一體化推介大會在北京舉行。山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王書堅出席大會並致辭;膠東五市市委書記先後上臺推介,深度闡釋膠東經濟圈的實力與機遇,描繪未來願景。
  • 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翼,三大城市群,哪個是我國很強的城市群呢
    眾所周知,我國在改革開放後,各大城市的經濟實力一直在不斷的發展中,在經濟上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科技上也已經排名世界前五的位置,而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京津翼、長三角和珠三角這三個城市群對於中國經濟所作出的貢獻是最大的,三大城市群對於我國的經濟基本上是佔據了一半,這三個城市群就像三駕馬車一樣帶領著中國走向世界
  • 城、鎮協調發展 城市群「雁行陣」引領區域經濟增長
    可以預見,未來城市群引領的區域經濟將出現一些新的增長極,區域經濟發展將提速。  增長極分布趨向多點多極  在經濟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不同區域的經濟格局、增長動能逐步明晰,經濟增長極分布趨向於多點多極。  他建議,在轉移製造業和構建新動能驅動增長極的過程中,應有一些新思路。具有創新增長源、增長極的區域是有限的,遍地開花很難,按照資源稟賦布局梯度型增長極非常重要。  城市群協調優化發展  十九大報告提出,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
  • 東北未來的城市經濟如何發展,有沒有希望增加城市群的數量
    目前中國整體經濟實力增長勢頭依然強勁,東部沿海地區的貢獻無疑是最大的,比如廣東、江蘇等地,一個省市的GDP已經超過了一些發達國家,然而,有好事也有壞事,與以前相比,中西部地區有一些波動。鄭州進入特大城市還是很厲害的,但是東北地區真的一如既往的平淡。
  • 北部灣城市群中心城市發展分析湛江篇二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臺後,更加明確粵西地區交通的重要性。作為北部灣城市群中心城市和省域副中心的湛江市再次引起世人矚目。但當前湛江的城市發展仍面臨著諸多困難和挑戰,城市面貌不盡人意,湛江未來該如何發展。
  • 三大關鍵詞,讀懂中國未來發展方向!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決不是否定國際循環的重要性,更不是否定對外開放,相反是要更好地開放,要堅持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
  • 京津冀、粵港澳、長三角、成渝雙城四大城市群金融業發展群像
    2020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明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一項重大舉措,成渝雙城經濟圈成為繼京津冀、粵港澳、長三角之後的又一項重大區域戰略。
  • 「十四五」規劃系列研究之三——「十四五」期間城市群發展要突出...
    「十四五」規劃強調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打造創新平臺和新增長極;強調推動以人為核心的城市發展,發揮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帶動作用,建設現代化都市圈。「十四五」期間我國要進一步發揮城市群的資源集聚效應、輻射帶動效應、要素配置樞紐效應和科創引領效應,打破五大壁壘,推進城市群一體化、深融合和高質量發展。
  • 中國五大城市群,未來中國城市的核心龍頭引領!有你所在城市嗎?
    城市群是中國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一個重要標誌,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大城市的經濟實力和輻射擴散能力不斷增強,地域範圍不斷擴大,中國城市化發展戰略日趨成熟。近幾年來,我國共規劃建設了19個城市群,其中最具發展潛力的有5個。 京津冀城市群
  • 湖南傾力打造超級城市群,未來將成湖南經濟核心,媲美武漢都市圈
    現在我們國家能發展得這麼好,全靠各個城市的貢獻,每個城市都為祖國今天的繁榮發揮了重要作用,使我們能夠成功地站在世界舞臺上,發出中國的堅定聲音,但是不得不承認,我國的發展狀況還是有差異的,不平衡是很明顯的,東部沿海地區明顯比中西部地區發達,但這並不影響,因為每個城市都在努力尋求發展的機會,今天我要說的是湖南傾力打造超級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