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20年,其實能想到不少絕對經典的影視劇。不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的影視劇爆款已經從以前的言情甜寵、古偶仙俠變得種類多樣。而今年的最為突出的國產劇,一定是懸疑劇、都市劇。
從《隱秘的角落》開始,今天的懸疑劇就像是井噴式的湧出,其中有流量的參與,也有實力派戲骨的塑造,這樣國產劇雖然或多或少都有問題,但是卻掀起了潮流和話題。
最近蔣勤勤出演的《迷霧追蹤》就是熱度不錯,吸引了不少的觀眾。
而除了懸疑劇頻頻貢獻爆款之外,各種都市劇也得到了觀眾的喜歡。在這樣的劇中,不再以愛情為中心,多了很多事業、性別、婚姻家庭上的思考。比如引爆網絡的《三十而已》就是現象級的爆款。
可以看得出,市場上的影視劇依舊在討好女性觀眾,但是女性觀眾對影視劇的題材已經不再是從前的狗血言情劇了。觀眾的審美在提高,需求和要求也在提高,這一方面的變化就是在促進國產劇的不斷進步。
國產劇的破竹來自題材的突破
一直以來國產劇的題材都是比較限定的,即便是言情劇也會因為古偶有所限定,如果與歷史相關更需要作出妥協。而今年的國產劇,顯然在題材上有了和以往不同的突破。
最近熱播的《掌中之物》其實就是一個比較敏感的題材,其中涉及的公安警察,犯罪案件等等都必須有所改動才能和觀眾見面。在眾多影視劇中,原著裡男主的設定也大多需要隱晦的方式展現。
另外鹿晗主演的《穿越火線》在今年也拿下了比較好的口碑和收視。而這種電競題材的作品,其實在往年是很罕見也並不提倡的。參考18年的《全職高手》,雖然劇集質量不錯,但是因為電競題材,鮮有宣傳。
而像《隱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摩天大樓》等等懸疑劇都是完成度很高,並且製作水準比較受觀眾認可的作品,劇情內容犯罪懸疑為主,屬於社會派的懸疑類。
這幾部算是今年引起話題量的懸疑劇,尤其是《隱秘的角落》不僅話題度很高,還捧紅了秦昊等人。劇中出現的爬山梗,小白船更是火遍全網,熱度飛漲。
另外除了懸疑劇的迅速發展,今年的國產劇中都市劇也很具有代表意義。《三十而已》從林有有開始上線之後,話題度直線上漲,電視劇對焦成年女性,關注了她們的婚姻、事業,並且引起了女性觀眾的強烈共鳴。
另一部《安家》也是如此,這部劇屬於收視高漲的類型,雖然體感熱議度不太夠,但是在今年的眾多影視劇中,收視至少能保持在前五。
從這些熱播的作品來看,國產劇的發展比較顯著的就是頻繁製造爆款的懸疑劇以及很受女性觀眾喜愛的都市劇。
更小的體量,更緊湊的劇情
關注國產劇的觀眾應該不難發現,今年的爆款劇大多都是網絡短劇。平臺的更自由,導致題材和內容上更加寬泛的同時,促成了不少的精品。
對於一部好劇來說,收視和口碑的結合,才是衡量一部劇的好壞的標準。前段時間的《巡迴檢察組》收視很高,但是口碑卻不太好,對比收視相同的爆款劇,它的熱度也是遠遠不夠。
首先,為了能在電視臺播出,敏感度題材內容把控會更加嚴格,很容易導致魔改、避重就輕的劇情呈現。所以為了保證劇情與劇本一致,很多影視劇願意放棄有收視保證的電視臺途徑,反而攻佔網劇領域,靠質量支撐口碑和熱度。
另一方面網絡短劇的成功,其實有了一項前提就是劇情的壓縮。像是《隱秘的角落》這種懸疑短劇,在這樣的體量下,想要講清故事就要把時間用在刀尖上。
因此網絡短劇很少會出現劇情注水以及大量廢鏡頭的現象。高能、快節奏的短劇特徵,也是吸引觀眾的一大亮點。
其實在筆者看來,一般的影視劇控制在40集以內是比較得體的,最近火爆的《大江大河2》播出了近一半,但是集長也不過39集。比起很多大量注水到七八十集的影視劇,小的體量反而更加高質。
而大的體量,多的是為了湊集長而增加的廢鏡頭,更可怕的是還有可能畫蛇添足,把本身高級的故事變成了狗血的討論。
小配置,也能很吸睛
首先大部分的網劇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沒有太貴的演員,沒有太大的投入。在這個流量的時代,熱度就是金錢。像最近熱播的《有翡》能夠成為S級的大項目,除了原本IP的價值之外,還有趙麗穎和王一博的價值。
兩人作為熱門的演員,能帶給這部劇的熱度,決定了這部劇吸引的資方。
這麼一看,好像大項目的影視劇佔盡了優勢,但是其實小成本的網劇,雖然沒有太好的演員的配置,甚至服化道水準也相對粗糙,但是創造卻更加自由。關於演員,一般選的都是適合角色的演員,關於劇情也大多是儘量還原著作,不會有多的幹擾。
最早的《太子妃升職記》,今年的《傳聞中的陳芊芊》,成本小,演員也大多是新人,但是卻引發了很大的熱度,得到了不少好評。
反而像是《大秦賦》這樣的歷史劇,又是上星播出,體量有很大,又有著影帝的助陣,又有絕對用心的服化道設計,但是在劇情上卻敗下陣來。不論是編劇的劇本問題還是上星播出時的過審問題,都導致這個大製作反而沒能得到觀眾的歡心。
而今年像這樣的影視劇還不少,比如《精英律師》、《以家人之名》、《大世界》等等,都算是比較火熱的IP配上很出眾的演員,但是除了收視和討論度之外,這些劇的口碑還是兩極化比較嚴重的。
很多人都說2020就是國產劇破勢之年,不過在筆者看來其實是新類型新內容的破勢之年。從前的網劇對標的都是粗製濫造甚至內容膚淺低俗,但是現在的網劇成了很多少見題材的容身之地。
而小的投資,也給了很多導演突破和嘗試的勇氣。拿郭京飛的《我是餘歡水》來說,這部之前幾乎從未有過的荒誕喜劇都市題材,抓住了觀眾的眼球,也給了電視劇市場更多挑戰和突破的可能。
最少,以現在的觀眾的樂趣和偏好來看,上星劇撞上爛劇的比例還是挺大的,但是在產出眾多的網劇裡,能被精挑細選留到最後的口碑劇還真的不少。
當然國產劇是始終發展的,在央臺播出的《裝臺》也算是一部口碑和收視齊飛的國產劇。所以從這些角度看,國產劇的確是在飛速發展,除了導演開始挖掘其他題材類型帶來的突破之外,還有網劇更加寬容的審核制度,以及整個產業在審美上的提高帶來的正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