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推出30強系列榜單,只因為10強太多而且大多為行業同仁所熟知,30強更能真實反映某一細分渠道的全貌。在併購重組日盛的今天,30強數據會更具有參考性。
其實,不管是10強、30強還是百強排名,絕對都是行業內的「哥德巴赫猜想」。
箇中原因,在於不少企業的銷售數據往往有多個版本,一種是滿足行業傳播需要難免誇大其辭,一種是為逃稅避稅有意瘦身,而最真實的數據,只有老闆、部分老闆娘和財務負責人知道。
榜單數據與老闆爛在肚裡的數據有所出入就在所難免了,權當是戲說吧。
不管如何,有總比沒有強。
這一期,我們嘗試解讀一下近年來高歌猛進、氣勢如虹的防水行業,看一下30強都有哪些企業。
01
防水行業概述
中國防水行業的快速崛起不過最近十來年的事,其中以東方雨虹的發展最具代表性。
東方雨虹上市的前一年,即2007年營收僅為4.84億元。2008年9月10日,東方雨虹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從此就跟開了掛似的一飛沖天。
東方雨虹2008上市當年營收7.12億元,時隔11年,到2019年東方雨虹的營收已達到181.39億元,比上市前一年增長36倍多。這個數據恐怕李衛國本人當初都不敢想。
在龍頭老大的帶動和示範作用下,一大批防水企業的業績也水漲船高,很多10年前從零起步或不到一個億的企業,如今業績超過10億元、20億元甚至30億元的企業不在少數。
在中國房地產行業的高速發展和基礎建設的推波助瀾下,工程防水高歌猛進也就罷了,家裝防水同樣不甘示弱。
德高1998年進入中國市場,從0走到1個億,用了12年時間;從1億到10億,用了7年時間;從10億到20億,用了3年時間;而從20億到30億元,僅用了一年時間。
中國防水市場的高速增長讓人不服都不行。
3月27日,工信部發布建築防水材料行業經濟運行情況:2019年,中國653家規模以上(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以上)建築防水材料企業,實現營業收入990.4億元,同比增長12.2%;利潤總額65.8億元,同比增長15.4%。
塗料行業已開始呈現負增長,而防水行業的增長還在兩位數以上,二者的趨勢差別不言自明。
防水行業高速增長的同時,重組力度也不斷加大。
北新建材收購了四川蜀羊、盤錦禹王和金拇指各70%股權;
三棵樹完成安徽明光、四川邛崍、河北保定、福建莆田防水材料生產基地布局,設立上海三棵樹防水技術有限公司,並收購了廣州大禹70%股權;
亞士創能防水卷材生產線在石家莊、滁州等地開工,並即將在烏魯木齊、重慶、長沙等地建設防水生產線,共計劃投資六大生產基地。
外行跨界進入防水的步伐明顯加快。在這裡,馬識塗順便吐槽一下。
去年狂吞三大防水企業、被人寄予厚望的北新建材,為何沉寂了半年有餘?原以為能成為行業老二,沒想到2019年也就勉強躋身前5位置,規模尚不及科順、西卡、宏源三家企業。
最不應該的是,本身增長不錯的三家防水優勢企業,在歸入北新之後,2019年卻呈現出增長回落之勢,給未來新的被收購企業帶了一個很不好的頭。
究其原因,和北新熱鬧過後,決策搖擺、整合緩慢、薪酬偏低、效率不高等問題,不無關係。
另一個跨界的亞士,其實完全可以通過收購快速進入防水領域,像三棵樹收購大禹九鼎一樣立竿見影。何必要完全依賴自己建廠?21個月方能建成投產,相當於白白浪費了兩年寶貴時間。
只有收購和建廠雙管齊下,先突破三五億元的小目標,亞士創能才有可能實現其「三年形成100億元、五年形成150億元」供應鏈能力的發展戰略。
此外,三棵樹在收購大禹之後,收購的步伐為何也顯遲疑?聽說三棵樹在收購廣州大禹之前,曾經和上海大禹的老闆趙青山與過接觸,只是未能談成。
在整理榜單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中國市場上叫大禹的防水品牌特別多,大禹治水的概念都被用濫了,彼此間商標紛爭不斷,都號稱自己才是正宗的大禹,但真正做得較大的也就遼寧大禹和廣州大禹兩家企業。
為徹底制止這種亂象,三棵樹的洪老闆不妨把所有帶大禹字樣的防水企業一併收編麾下,省得彼此間想愛相殺紛爭不斷,這對淨化行業也將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
別等哪天北新收購了遼寧禹王,北新和三棵之間又因為禹王商標再起紛爭。
按媒體報導,截至2013年底,中國有防水材料企業1900家,其中,沒有生許可證的企業500多家。2012年中國建築防水行業的銷售收入為2000多億元,其中無證企業的銷售收入達到600億元,佔到整個行業收入的30%左右。
隨著新的防水企業冒出和其它企業跨界進入防水行業,目前中國防水企業的數量估計超過2000家。
如果2012年中國建築防水行業的銷售收入約為2000億元,按行業這些年的高速增長,目前中國防水行業的銷售收入恐怕已超過5000億元。但從規模企業2019年僅990.4億元的營業收入來看,2019年中國防水企業的整體營收估計仍在2000億元左右。
據建築防水協會發布的《中國建築防水行業年度發展報告(2019)》顯示,2019年,建築防水材料總產量約24.20億㎡,同比增長約9.4%。在建築防水材料中,防水卷材佔比最大,為63.76%,防水塗料居第二,為28.09%。
▲ 2019年建築防水材料產品結構
儘管當前中國經濟已進入新常態,但伴隨著雄安新區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海南自貿試驗區建設等眾多項目的進一步落實,各地方基礎設施建設需求旺盛,加上老舊小區改造大面積開工等因素影響,防水行業仍將在中短期內處於中高速增長態勢。
當前2000億元防水材料市場,未來5年增速預計將維持在13%的水平,預計防水材料市場2025年將達到4000億元的規模。
02
中國防水企業30強榜單
廣闊的市場給防水企業帶來無限機遇,也推動了國內防水行業集中度的提升。市場份額向東方雨虹、科順、西卡、宏源、北新、卓寶、雨中情、濰坊宇虹等頭部企業不斷集中,銷售業績不斷突破新高。
在這些規模防水企業中,各自的營收又分別是多少呢?
下面,我們根據上市公司年報、媒體公開數據、多位行業人士的深度交談,以各企業2019年的防水銷售額為惟一標準整理出「2020年中國防水企業30強」榜單,希望能對大家有一定參考價值。
固若金湯,滴水不漏。業精於勤,業精於專。是他們,擔負著中國防水事業的重擔,默默耕耘在建築業前線。是他們,用行動鑄造口碑,用品質堅守承諾,用時間驗證防水,用責任和擔當將防水做到極致,譜寫了中國防水行業健康快速發展的壯麗篇章!
▲ 凱倫董事長錢林弟(左)、東方雨虹董事長李衛國(中)、科順董事長陳偉忠(右)合影
03
解鎖10強防水企業
從榜單可以看出,上榜「2020年中國防水企業30強」的企業,TOP10分別是東方雨虹、科順、西卡、宏源、北新、卓寶、雨中情、濰坊宇虹、建國偉業、遼寧大禹,現分別介紹如下。
01
東方雨虹,防水神話締造者
東方雨虹1998年成立,中國防水行業第一家上市企業,中國建築防水行業當之無愧的領頭羊。
東方雨虹歷經了直銷、工渠布局、零渠布局、房地產集採和合伙人五個發展階段,目前已經進入一個業績增長的「無人區」,一年就能增長一個西卡、宏源或北新的防水銷量,讓後面一眾企業連項背都已望之不及。
如果北新想與東方雨虹爭雄,本身不能保持高速增長的話,每年收購三個防水企業仍然追趕不上。再說,像禹王這種級別值得收購的防水企業又有多少?
可以說,能阻擋東方雨虹狂奔的因素已經不多了,除非它自己放慢腳步或出現問題。
▲ 東方雨虹董事長李衛國
2月11日,東方雨虹發布年報。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181.39億元,同比增長29.14%;歸母淨利潤20.85億元,同比增長38.25%。
其中,防水材料銷售148.55億元,佔比81.83%;防水工程施工23.48億元,佔比12.93%;其他收入8.31億元,佔比4.58%,材料銷售1.20億元,佔比0.66%。
在148.55億元防水材料中,防水卷材99.80億元,佔比54.97%,同比增長36.36%;防水塗料48.75億元,佔比26.86%,同比增長22.61%。
其它收入和材料銷售,應該是指德愛威的建築塗料(含阿爾貝娜)、節能保溫和洛迪硅藻泥等的銷量。
在這裡,我們把防水材料銷售和防水工程施工的營業額合併計入當年的防水營收中(下同),其它收入和材料因與防水無關,不計入其中。
東方雨虹讓人想起春秋戰國後期的秦國,無論其它6國如何合縱連橫,最後都沒有能與之抗衡。
但中國防水行業畢竟不是戰國爭雄,要一統天下幾無可能,如果真變成惟一的獨角獸,對行業的發展決不是一件好事。
有競爭才有發展。
不管如何,一個企業能從當年幾個億保持連續12年高速增長盛不衰,的確讓人肅然起敬。
但水滿則溢,月盈則虧。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不管企業發展到哪個階段,都可能處於危險狀態,雖然已經夠大,但市場佔有率僅8.6%,與海螺水泥50%的市場佔有率比還有很大差距,與美的、格力等千億級企業及房地產行業的萬億級企業比起來,東方雨虹還不過是一個嬰兒,未來的路道阻且長。
惟願李老闆初心不改,帶領如今體量已經超過立邦的東方雨虹創造出更多民族企業的神話,在防水上千億的同時,塗料銷量也能超越那些在中國市場橫行霸道多年的外資企業,成為中國民族企業真正的驕傲。
02
科順,或提前一年破百億
科順股份成立於1996年,總部位於廣東順德。2015年股改先上了新三板,摘牌後2018年1月25日轉深交所創業板IPO上市。
科順的主營業務由防水材料和施工服務構成,防水材料為第一大業務,佔比90%。防水材料包括防水卷材和防水塗料,其中防水卷材佔主營業務的68%。
現有工程防水品牌「科順」,民用建材品牌「依來德」,堵漏維修品牌「築通」及金屬屋面防護品牌「鉑盾」,產品涵蓋防水卷材及防水塗料兩大類100多個品種,可為客戶提供「一站式」建築防水解決方案。
▲ 科順董事長陳偉忠
科順曾長期作為卓寶的影子存在,沒有特點就是它的特點。
得益於卓寶第一次上市折戟和自身的穩健,經過多年辛苦跟隨,從新三板華麗轉身在A股上市之後,科順開始品嘗到了「華南王」的威風。
2019年,科順實現營收46.51億元,同比增長50.19%;歸母淨利潤3.67億元,同比增長98.35%。成為防水第二梯隊第一個銷售額超過40億元的企業。
無論是從新三板成功轉戰主板,還是擺脫卓寶的影子成為超越卓寶的存在,科順終於「小三」轉正了。
根據戰略發展規劃,科順將在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超百億的目標。但從目前的發展態勢來看,2021年科順即可能將成功破百億,提前一年成為中國第二家百億級的防水企業。
03
西卡,家裝防水老大哥
瑞士西卡創辦於1910年,主營混凝土、防水、地坪漆、密封和粘接、修補加固等產品,在100多個國家有200家生產基地,超過2萬名員工。
西卡1958年進入中國香港,1993年進入中國大陸,目前在中國有12個生產廠。西卡2018年營收70.9億瑞士法郎,其中,西卡中國銷售額8.58億元。
法國派麗集團是一家行業領先的砂漿企業,主營裝飾砂漿、瓷磚膠、防水、工程砂漿等產品。在廣州、上海、成都、東莞等地建有生產基地。在分銷渠道上擁有強大的佔有率,在中國市場上建立了9萬個銷售網點,德高系其知名的防水品牌,是家裝防水領域絕對的老大哥。派麗全球員工超4600人,2018年營收12.04億瑞士法郎,其中派麗中國銷售額30.5億元。
2019年5月23日,西卡成功收購派麗,收購價超過22億美元。
▲ 西卡亞太區總裁康秉仁
2月21日,西卡披露2019年度報告。報告顯示,西卡中國2019年銷售額6.546億瑞士法郎(約人民幣47.15億元),同比增長8.1%;地坪漆業務實現了大幅增長。
在47.15億元的銷售額中,防水是大頭,約為35億元,鈴鹿真石漆約為5.5億元,地坪漆約為3億元,其它產品(瓷磚膠等其它砂漿類)約3.65億元。
在工裝防水領域,西卡(德高)已很難進入前10之列,但在家裝防水領域,如今西卡的地位無人能夠撼動。只是已經布局家裝防水好幾年並小有所成的東方雨虹,未來或有趕超的可能,對西卡來說無疑是一個考驗。
04
宏源,「壽光防水」的標杆
宏源防水始創於1996年,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唯一防水企業、2014中國房地產供應商綜合服務實力品牌TOP5、中國防水行業領軍企業之一。
在山東壽光、四川達州、江蘇常州、吉林長春、廣東廣州設有五大生產基地,擁有現代化防水材料生產線41條,防水卷材年生產能力達1.5億㎡,塗料年生產能力達8萬噸。擁有三百多家優秀代理商、一千多家特約經銷商和產品售後服務機構。
媒體報導,宏源防水有1180個塗料立體倉庫庫位,單次存儲能力1500噸。建有卷材立體倉庫3200個庫位,存儲能力10萬卷。物流方面,每天發貨100餘車次,年逾3萬車次。
在壽光市稅務局公布的2018年度壽光納稅五十強排行榜單中,宏源防水山東基地實現產值22億元,納稅1億元,位居第十三名!據說宏源防水產值已佔到壽光400家防水企業產值的一半,這或許有些誇張,但「壽光防水」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宏源功不可沒。
誠信是宏源的成功秘訣。用宏源董事長鄭風禮的話說,如果要總結成一本宏源商業實戰教材,那麼教材扉頁上必定寫著:「誠信是成本最低的生存方式」。這是鄭風禮歷經歲月變遷的領悟。
▲ 宏源防水董事長鄭風禮
壽光作為濰坊市代管的一個縣級市,竟然有防水企業400家左右,年產防水材料近7億㎡,佔到全國總產量的1/3,成為全國最大的防水產業基地,並先後榮獲「中國建築防水之鄉」、「中國建築防水產業基地」、「建築防水行業質量提升示範項目」等稱號,不能不讓人對壽光刮目相看。
看來,壽光能讓人記住的不僅僅是大棚蔬菜。
「我們目前的公司布局、財務、業務的管理,都是按照上市公司的要求在做,按照稅法、公司法和會計法的要求在做。」宏源防水副總裁陳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看來,上市也是宏源努力追求的目標。惟此,才能儘快成長為百億級的重量級企業。
05
北新,高調進入的跨界企業
關於北新,塗裝新視野此前曾經撰文《捐贈美國賠了個底朝天,北新建材如今怎樣了?》,在此就不過多介紹。
但作為2019年通過收購方式高調進入防水行業的代表,其2019年的收購舉措還是值得回味。
2019年下半年,北新以3.47億收購四川蜀羊防水70%股權、2.73億元收購河南金拇指防水,6.79億元收購北新禹王防水科技70%股權,投資13億元、迅速具備了爭雄行業前列行業前三的防水規模。
據了解,四川蜀羊2018 年度的營業收入為 6.11億元,禹王防水集團2018年營業收入為16.4億元,金拇指防水2018年的營業收入為5.77億元。一套組合拳下來,排除2019年的增長因素,北新建材的防水營收憑添了28.28億元。
但反映在北新2019年年報表中的防水營收比例卻並不高。其2019年的並表結果顯示,防水業務營收2.05億元,僅佔營業收入的1.54%,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 北新集團董事長王兵
禹王2016年銷售額約為9億元,到2018年達到16.4億元,年均增幅40%,按理說,不可能北新一收購業績就停滯不前了,但行業資深人士預測,北新2019年的防水銷售額僅在26億元左右,業績不增反降,暴露了收購之後管理不力、調整不到位等諸多問題。前文已有提及。
如果不會玩,又何必如此大手筆收購?如果想玩,未來又該如何管理,繼續收購的下一批目標又是誰?這些都是北新目前需要思考的問題。
06
卓寶,上市是當務之急
卓寶科技始於1999年,總部位於深圳,是一家以生產功能性建築材料、承接防水工程和裝飾保溫工程為主的防水系統服務商,在天津、惠州、湖北、蘇州、成都、佛山等地設有生產基地。
卓寶董事長鄒先華是防水行業兼具創新變革意識和高度的兩個老闆之一,本可以作為李衛國一生的對手而存在,無奈2009年12月25日卓寶科技創業板IPO申請未獲通過,上市折戟打擊太大,發展時機被耽擱,人才和經銷商流失,最終被一直跟隨自己的科順超越。
第一次上市失敗的原因之一,是關聯交易非關聯化,註冊設立存在瑕疵。這樣的低級錯誤相信在10年之後的第二次上市中不會再重現。2019年12月17日,卓寶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已接受廣發證券上市輔導,並進行了輔導備案。再次重啟上市,相信成功的機率會大很多,畢竟這幾年,卓寶的業績表現不錯。
▲ 卓寶科技董事長鄒先華
按媒體報導,卓定2016年銷售額約12.5億元,2017年銷售額突破20億元,2018年突破30億元。按此增幅推算,卓寶2019年銷售額或邁上40億元。但據業內知情人士透露,這個二三四有很大的誇大成份,實際上這兩年其增長速度沒有那麼快,2019年真實銷售額額在25億元左右。
不管是25億、30億還是40億,只要持續健康增長,成功上市的機會都很大。
只有上市成功,卓寶才有問鼎行業前三的機會和可能,惟願鄒先生心想事成。
07
雨中情,「西北防水王」
雨中情防水創始於2000年,總部設在陝西鹹陽,下轄陝西雨中情、江蘇雨中情、蘭州雨中情、河南雨中情、上海雨中情、山東雨中情等多家全資子公司,「立足西北、面向全國」的集團產業布局已經形成。
雨中情在冊員工1000餘人,擁有18條自動化防水卷材生產線和10套防水塗料生產線,年產防水卷材8000萬㎡,防水塗料50000噸。
2017年雨中情銷售收入僅為8.65億元。「2018年前9個月,雨中情營業額已過10億元,2018年全年預期突破16億元,其中工程防水是主要的業務板塊。」雨中情董事長耿進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
▲ 雨中情董事長耿進玉
雨中情有點像西北版的宏源,黑馬像十足,不折不扣的西北王。2016年銷售收入約7.5億元。行業資深人士大隱曾預測到十三五末,雨中情的規模或將達到18億元左右的規模。事實上,2019年雨中情的銷售收入已經達到20億元,越過了大隱的預期。
據說,雨中情在戰略思維、品牌推廣、集採合作、團隊建設等方面皆有一定的過人之處,但企業名稱和品牌名稱一個叫雨中情,一個叫雨水情,為什麼不能統一成一個名稱?這樣對客戶記憶和品牌傳播都大有裨益。
能否從黑馬到千裡馬,我們靜觀其變。
07
宇虹,低調不應成為風格
宇虹集團成立於1996年,下轄濰坊市宇虹防水材料(集團)有限公司、濰坊市宇虹防水工程有限公司、山東維克特新材料有限公司,主營包括防水卷材、防水塗料在內的12大類防水材料,可為客戶提供「一站式」建築防水解決方案。
在壽光市稅務局公布的2018年度壽光納稅五十強排行榜單中可以發現,宇虹防水產值15億元,納稅1.26億元,喜進壽光納稅企業前十強,納稅額竟然超過了產值22億元、納稅1億元、位居第十三名的宏源。
宇虹跟宏源的關係,有點像此前科順之於卓寶。只是宇虹相當低調,低調的原因是不善於包裝推廣。
宇虹2016年銷售收入約11.2億元,2018年15億元,2019年達到20億元,與其它企業動不動50%以上的增長比起來,增長速度其實並不快。
在網上,要想找到關於宇虹和董事長王志毅的專題報導並不容易,看來低調確實容易讓人上癮。
▲ 宇虹防水董事長王志毅
但在自媒體時代,低調不應是做企業的風格,特別是業績的低調,在群狼環伺的防水行業,不進攻就可能被別人攻陷。
09
建國,偉業路上任重道遠
北京市建國偉業防水材料有限公司始建於1989年,是中國建築防水行業支柱型企業、主營建築防水材料和防水工程施工。紮根北京,背靠華北,輻射全國,現已成長為中國建築防水行業的重要拼圖。北京宏興東升防水施工有限公司是其旗下分公司。
建國偉業能上榜前十,一直是令人驚訝的事。早在2016年,建國的銷售收入即達到約11.5億元。據說,在2004年到2009年,建國偉業一直是北京市場的隱形冠軍。
建國偉業在河北望都的基地佔地223畝,距雄安新區不足100公裡,其硬體條件讓人吃驚。隨著河南新鄉、安徽廬江和北京房山等幾個基地的建成,在集採盛宴中按理應該斬獲甚豐,但從這幾年的表現來看,建國偉業的增長明顯有些乏力了。
到2019年,建國偉業的防水銷售額還不到17億元,與其它企業的增長比起來無疑落後了許多。
據說董事長李勇是個非常低調之人,喜歡躲在辦公室看看佛經和諸子百家。
▲ 建國偉業董事長李勇
但發展思維的固化,品牌包裝的不足,團隊建設的滯後,體制體系的不完善,都是影響建國高速發展的主要原因。
畢竟,要成就建國的宏偉大業,任重而道遠,光靠守業是不夠的。
10
遼寧大禹,三過家門能入否
遼寧大禹集團始創於1998年,總部坐落於「防水之都」遼寧省盤錦市,總佔地面積33.3萬㎡,是中國防水行業龍頭企業之一,中國建材500強企業、防水行業裡唯一獲得吉尼斯紀錄的企業。先後在遼寧盤錦、安徽滁州、重慶長壽、甘肅蘭州建成了四大生產基地,形成四足鼎立之勢,營銷網絡覆蓋全國。
創立之初,遼寧大禹從聚酯胎改性瀝青防水卷材做起,剛進入市場就風靡一時,成為了防水卷材生產商中的一匹黑馬。
為改變產品單一的狀況,遼寧大禹開始擴張產品線,最終形成了改性瀝青防水卷材、高分子防水卷材、防水塗料「三駕馬車」齊驅並駕的結構。遼寧大禹也獲得了「中國馳名商標」、「遼寧民營百強企業」等稱號。
2013年,遼寧大禹研發出改性瀝青防水卷材與傳統自粘防水卷材的更新換代產品——紅芯分子粘高分子防水卷材,用紅芯續寫治水神話,受到市場歡迎。
傳承大禹治水精神,以解決滲漏為己任,是遼寧大禹的使命。董事長鄭憲明信奉老子的「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把自己擺在弱者位置上,反而會更強大起來。大禹人一定視用戶為強者,永遠滿足用戶要求。以見山開路遇水搭橋的精神,為中國防水事業的發展努力拼搏。
▲ 遼寧大禹防水董事長鄭憲明
大禹夢,防水情!無論是衝擊IPO,還是與其它上市企業戰略合作,不知遼寧大禹三過家門能入否,惟願未來的大禹一路走好。
04
其它30強防水概述
從榜單可以看出,排名TOP11-20的企業分別是三棵樹、凱倫、立邦、西牛皮、禹神、新三亞、藍盾、遠大洪雨、德生、宏恆達,2019年的的防水銷售額在5.5億至10.5億元之間。
由於篇幅所限,我們不再對TOP11-30的企業逐一介紹。
在這裡,僅對三棵樹的數據做一下說明,按三棵樹2019年年報公布的數據,其防水卷材銷售額為4.18億元,但工程防水都是需要提供施工的,施工和工料費的價格差不多在1:1左右,防水施工也一起計入,大禹九鼎的工裝防水銷售額約為9億元。而據知情人士透露,三棵樹的家裝防水銷售額在1.5億元左右,年報中一起算在4.89億元的基材與輔材中的,故三棵樹2019年的整體防水銷售額約為10.5億元。
三棵樹通過一次僅耗資2億元的收購就差點躋身前十之列,這就是收購的魅力所在。已經嘗到甜頭的三棵樹,未來必將在收購的路上繼續有所動作。
排名TOP21-30的企業分別是開來溼克威、藍獅智得、阿克蘇諾貝爾、卡賓、永陽、雷邦仕、青龍、豫王建能、嘉寶莉、黑豹建材、馬貝卓能、漢高中國,2019年的的防水銷售額在2-5億元之間。
由於眾多防水企業的數據本身沒有公開,即便公開也未必真實,加之資源有限,獲得數據信息的渠道難免不夠權威,以上榜單數據與各企業老闆心中的真實數據難免有些差異,有些夠格進入30強的企業難免有遺漏的可能,歡迎有識之士拍磚。非精確數據在榜單中備註欄中以*標示。不管如何,僅希望這次防水30強榜單的出爐,能給行業的發展帶來積極的思考與參考。
展望2020年,大型基建工程、房地產、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仍是防水行業快速發展的引擎,預計防水材料市場需求依然旺盛,防水行業可能會有更多的兼併重組案例,央企、上市公司的進入將會重塑行業格局,中國防水江湖也必將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