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再窮,家長在三樣事情上要捨得,窮孩子影響不能小覷

2020-12-14 J媽學堂

周末帶孩子在公園玩耍的過程當中,發現孩子的一個小夥伴特別引人注目,他對待錢方面特別的斤斤計較,所以也導致了周圍很多的小孩子容易和他之間產生矛盾,而每當產生矛盾時,不少家長都會帶著自己家的孩子去找他的父母進行理論。

而這位孩子的家長總是有些尷尬地面對其他家長的理論。

閒暇時間和這位家長進行交流的過程中,這位家長表示,因為家裡面的條件比較一般,所以在帶孩子方面總是會提倡孩子進行節儉,而這也導致了孩子養成了節儉的習慣,在日常生活當中總是想要進行省錢。

周圍的其他家長了解到這一個原因之後,都表示認同,但也同時勸慰這位家長,雖然教孩子節儉是一件好事,但是即使家裡面再窮,將來也應當在一些事情上要捨得,否則很容易對孩子的日後造成很大的影響。

家裡再窮,家長也應當在這三件事情上捨得,窮孩子影響不能小覷

1、捨得陪伴孩子

很多家境比較普通的家庭,家長們總是抽出更多的時間進行賺錢,而缺少了培養孩子的時間,而相關研究顯示,家長如果嚴重缺少陪伴孩子的時間,很有可能不利於孩子的人格形成與發展。

從生物學角度來講,家長對孩子的影響是不可替代的,如果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嚴重缺乏陪伴孩子的時間,很有可能導致孩子的性格變得更加的內向、更加缺乏安全感。

同時,因為家長缺乏時間陪伴孩子,也缺乏了一定的時間引導孩子,很多孩子因為沒有家長的引導而導致自控能力極差,性格方面變得越發的極端。

所以家長在日常生活當中,即使想要花更多的時間賺更多的錢帶給孩子更好的生活,也不要吝嗇對孩子的陪伴。因為很多時候,家長陪伴孩子往往能夠比帶給孩子更好的物質生活,更能夠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2、捨得對孩子的教育投資

「再窮,不能窮孩子的教育。」這是人人都懂得的道理,因為很多時候,教育會成為窮孩子最大的出路。

哈佛大學博士何江,曾經也是一個在寒門長大的孩子,因為迫於生計,小的時候他身邊很多同齡的孩子都出去賺錢了,但是當時何江的父母在家境如何匱乏的情況下,都沒有動過讓孩子出去打工的念頭。

因為他的父母認為「只有讀書才能夠讓孩子有更好的出路。」所以任何時候都沒有放棄讓孩子上學的念頭,最終將何將送到了頂級名校,也使得和將成為內地第一人登上哈佛大學畢業典禮進行演講的學生。

很多時候,當無法給孩子開闢其他的出路時,教育將會是孩子最佳的出路。所以無論家境如何的匱乏,家長們也一定要捨得在孩子教育上的投資,這能夠為孩子美好的未來打下良好的基礎。

3、捨得讓孩子經受挫折

有些家境比較普通的家長,因為在物資方面已經虧待了孩子,所以在其他方面就想彌補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總是將孩子保護得很好,捨不得孩子經受任何一點的挫折。

但事實上,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即使家長想要將孩子保護得再好,孩子的人生也不可能永遠是順途。

當孩子離開父母之後,也會經歷一定的挫折和失敗,這個時候如果孩子是一朵被父母一直保護在溫室裡面的「花」,很容易因為一些挫折而變得畏懼生長,甚至是停止生長。

如果父母能夠提前狠下心來讓孩子吃一些挫折的苦,孩子才能夠更加坦然地面對人生當中的起伏,不會被挫折打倒。

另外,家境比較平庸的家長們,在金錢方面也不要太過於注重讓孩子進行「節省」,讓孩子知曉自己的家是如何的「窮乏」,因為這很容易會給孩子在心理層面造成一定的影響,讓孩子在內心當中產生自卑,眼界也很有可能變得狹窄,同時在對待其他人的時候也表現出來更加的吝嗇,更加注重在金錢方面的事情,甚至會影響孩子的金錢觀,這也是同樣很不利於孩子進行成長的。

如果家境比較平常的情況下,家長應當引導孩子用正確的心態看待這一件事情,這樣才不會讓金錢對孩子造成壞的影響。

馬爾頓曾經說過:「堅定的信心,能使平凡的們,做出驚人的事業。」

所以家境平常,家長也不要對孩子的這三個方面進行「窮養」。

相關焦點

  • 農村家裡再窮,這三樣東西也要扔掉,別不捨得,會影響整個家庭
    但是也有很多人自暴自棄,一生碌碌無為,這裡我要奉勸一些人,即使家裡再窮,這三樣東西最好早點扔掉,俗話說做事要果斷,也要捨得,有舍才有得,有些東西留在家裡只會害了自己的前途,沒了翻盤的機會。到底是哪3樣東西呢,小智帶大家一起來看看,希望你沒有。
  • 李玫瑾:家裡再「窮」,4樣東西也不能斷太早,否則影響大腦發育
    她發現兒童成年之後的某些習慣或者是行為,跟他們小時候生活的環境有很大的關係,把一個孩子養大,需要花費家長很大的財力以及物力。她曾建議:在孩子小的時候,哪怕家裡再"窮",這有4樣東西也不能斷太早,否則會影響大腦發育。哪4樣東西?第一:奶粉如今都在提倡母乳餵養,寶媽們也都知道母乳的重要性,但也有一些寶媽因為沒有母乳,所以只能給孩子吃奶粉。
  • 心理學家:家裡再窮,有些東西也不能斷太早,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
    把孩子比喻成「吞金獸」一點兒都不誇張,沒生孩子前和老公還是小資生活,生孩子之後頓感經濟壓力巨大,尤其家裡養上個2個、3個娃,就明白為啥過日子要精打細算。但是兒童心理學家建議,家裡再窮,有些東西也不能斷太早,會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比如奶粉、玩具和繪本這些方面要捨得。一、奶粉「給娃賺奶粉錢」,已經成了當代家長的口頭禪。
  • 家裡再窮,這4樣東西也不能斷太早,李玫瑾:會影響孩子大腦發育
    不過隨著物價的日益上漲,現在養育一個孩子所需要的花費非常巨大,甚至很多年輕人選擇不要孩子,就是因為養不起,像孩子的奶粉、衣物這些生活必需品就是很大一部分花銷,而教育、健康需要的花銷只多不少,所以很多家長為了給家裡省錢,一些家長們認為沒有必要的東西都會給孩子斷掉,殊不知有些東西一旦斷掉,就會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
  • 李嘉誠:教育孩子,家裡越是窮,就越要捨得在這3方面投資
    尤其是窮人家的孩子,家裡沒有什麼人脈,只有努力學習才是出頭的關鍵所在,但是只有讀書肯定是不夠的,畢竟現在這個社會,光有學歷缺乏其他能力也是白扯。李嘉誠就曾說過:家裡越是窮,就越要捨得在這3方面投資李嘉誠大家都很熟悉吧,他現在也算是一個知名大富豪了,在他童年的時期,因為父親的去世,為了養活母親和三個弟妹,李嘉誠不得不輟學謀生,剛剛步入社會,李嘉誠只是一個小學徒,但李嘉誠並不甘居於人下。
  • 給所有父母的忠告:家裡再窮,也要讓孩子從小學習一門樂器
    我身邊有很多父母,家裡孩子學習成績一落下來,就趕緊給娃報補習班,非常捨得花錢。可是,孩子要是有什麼興趣愛好,比如畫畫、跳舞、唱歌、學琴,父母就指責孩子說「不務正業」。歸根結底,父母是不相信孩子學習藝術,會對將來有好處。其實,學習一門才藝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 家裡再窮,這三樣「東西」一定要拋棄,不然會害了自己
    很多農民外出打工的時候,也遇到最現實的問題,自己沒有一技之長,又沒有文化,只能幹那些別人挑剩下的活計,又贓又累,工資還低,所以他們在這方面,深感文化知識的重要,所以不管自己怎麼累,也要讓孩子讀書。現在,農村悄悄出現了這一現象,農民們一定要處理好自己的生活,在農村,有這三樣東西,必須拋棄,就算家裡再窮,也要遠離,不然會害了自己。
  • 家裡再窮也不要斷太早這些東西,李玫瑾:會影響孩子「大腦發育」
    隨著社會的發展,物價也逐漸提高,還記得童年時的一毛錢能買很多東西,現在卻不見蹤影,正是這昂貴的物價,讓家長在養育孩子的時候是能省則省,導致孩子必須要用的物品,卻被父母過早的斷掉,而李玫瑾認為家長的行為會影響到孩子的大腦發育。家裡再窮也不能斷太早的3種東西,影響孩子大腦發育!
  • 「媽媽,給我零花錢」,孩子要錢時,再窮也不能說這三句話
    對於經濟條件比較一般的家長來說,他們就做不到這樣大手大腳了。但是當孩子向我們要零花錢的時候,哪怕再窮,有三句話是家長不能對孩子說的,應該爛在肚子裡。 「媽媽,給我零花錢」,孩子要錢時,再窮也不能說這三句話 你知不知道我掙錢有多不容易 有這樣一種父母,他們的工作壓力比較大,想要尋找一個發洩的地方,最終把目標放到了自己的孩子身上。時不時的就對孩子訴苦,表明自己有多不容易。
  • 「為什麼從小就騙我家裡很窮?」母親的一句話讓孩子無力反駁
    「你為啥要『騙』我這麼久?」在一檔節目上,被「欺騙」很久的孩子向媽媽提出了這樣的「質問」。俗話說「男孩要窮養,女孩要富養」,孩子的媽媽可以說是把這句話執行得非常徹底了,以至於他真的認為自己家裡很窮。在節目中,孩子瘋狂吐槽,母親一直給他灌輸「家裡很窮」的思想,就是那種讓人感覺自己家裡已經窮得要揭不開鍋了的程度,以至於少年連買只筆都要糾結很久,還要和母親軟磨硬泡好一段時間才行。紙終究是包不住火的,隨著孩子逐漸長大,他漸漸發現不對,後來一個機緣巧合,他發現媽媽經常偷偷地去高檔會所做SPA,這才知道,原來家裡根本不窮,甚至可以說是比較富裕的,只是瞞著他而已。
  • 家裡再窮,室內養花時3樣東西別太省,會影響居住的舒適感
    家裡花草養得好,會提升居住的舒適感,讓家變得更溫馨,也更有生機。但花草養不好,就會降低居住的舒適感,甚至可能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室外養花比室內養花要隨意很多,養起來簡單,也不會擔心會影響家人健康。室內養花就要格外注意,別讓好事變成壞事。
  • 別讓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即使再窮也不要,家長們認同這句話嗎?
    因為人常說,「再窮也不能窮孩子」,也是因為這句話,所以,很多家長就開始了說,即使再窮也不能讓孩子穿別人穿剩下的衣服。這種說法對嗎?現在的很多年輕父母,對於孩子穿舊衣服的做法很是不贊同,因為他們覺得舊衣服一是不乾淨,而是孩子穿舊衣服會傷自尊。
  • 男孩要窮養,睿智媽媽這麼做,培養一個不嬌氣、有擔當的小男子漢
    導語同事趙姐家裡有兩個寶寶,8歲的哥哥,上三年級;妹妹4歲,上幼兒園中班。哥哥非常活潑,每天很早就穿著校服去擠公交上學,不用家長接送;而妹妹呢,媽媽每天把她打扮得漂漂亮亮,開著私家車送她上幼兒園。家長們不能片面理解"窮養"的含義,真正窮養的兒子是這樣的:一、"窮"養男孩的含義窮養,並不是字面上物質匱乏、缺吃少喝的意思。所謂的窮養男孩,不僅僅表現在物質供給上,更多的應該側重精神上培養塑造,讓男孩從小少一些過度的呵護,多一些歷煉,以培養他們堅韌、頑強的性格。
  • 農村女孩該不該要彩禮?男方家裡越窮,要的彩禮越多,很現實
    因為她知道只有彩禮是裝在自己口袋的,結婚後口袋裡有錢,才能幹一些自己想幹的事情,這樣有利於剛結婚的小家庭發展,不至於一結婚就為錢而爭吵。 當然也有一些彩禮會被女方家長扣下,但這種情況畢竟是少數,就算被女方家長扣下,結婚後女方也會想盡辦法把錢從父母手中拿回來的。
  • 資深班主任:孩子的家境藏不住,「窮養」長大的孩子,一眼能分辨
    有的人覺得,就算生活水平提升了,養孩子也不能富養,還是要窮養孩子,孩子將來才能有出息;而有些人則是覺得,既然生活水平提升了,我們就應該更捨得在孩子身上投資,富養孩子,孩子將來才更容易成才。可不管是哪一種方式養出來的孩子,在老師眼中,都是很好分辨的。
  • 被錯誤「窮養」的男孩,長大會變成什麼樣?遵循4點孩子更優秀
    人們都說窮養兒富養女,所以在很多家有兒子的家庭中,父母更加傾向於窮養的教育方式。不過雖然說是窮養,但是也有很多父母僅僅把窮養的理念局限於物質面上的不滿足,似乎窮養等同於不給孩子花錢。事實上,窮養的概念並非如此,在孩子物質滿足上過分地「摳搜」,反而有可能會妨礙到孩子的健康成長。
  • 李玫瑾教授:「窮孩子」這些特徵明顯,很容易被人一眼就看穿了
    故事:窮小孩當眾不認「窮爸爸」,中午連餓一個月,也要請同學吃飯小壯家裡很窮,爸媽為了供他讀書,四處拼湊借錢。每次班級裡要交錢,小壯總是最後一個交齊的人。老師一問「誰還沒交錢」,小壯就會站起來,支吾半天,保證明天交。平時,班裡的同學們,經常會穿自己的衣服。可只有小壯,他總套著一件「舊校服」,這種另類讓小壯很自卑。
  • 李嘉誠:3方面培養很重要,家庭越窮越不能忽視,家長別不在意
    李嘉誠:家庭越窮,越要注重孩子這3方面的培養,娃才可能逆襲如今很多家庭都變得富裕起來,家長們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恨不得把所有的資源都傾注在孩子身上。從孩子出生開始,家長就想著如何給孩子做益智啟蒙,想著多少歲給孩子報興趣補習班,就為了讓自己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 養育男孩,李玫瑾建議:家長越「捨得」3件事,孩子長大越有本事
    父母這樣慣著孩子,將來遇到困難只會靠別人解決,或抱怨公司和別人為什麼不選自己,為什麼不為自己做到哪些事情,這樣的人到社會上會被人排斥。家長越"捨得"3件事,孩子越有出息李玫瑾在講座中提起過:有男孩的家庭,在教育孩子的事上父母要"捨得"三件事,將來孩子才會出息。
  • 初夏,家裡再窮也要吃這「兩物」,孩子腹瀉個矮,將來會責怪你
    其實這些困擾也都是大部分家長的困擾,但是有一點,孩子的體質除了一部分先天因素的決定,後天還要看脾胃的發育情況。就是說,孩子脾胃發育得好,保養的好,孩子的體質就會很好。有少部分家長知道,調養孩子脾胃的重要性,從小就注意孩子脾胃的健康情況,孩子的體質就很好,抵抗力也增加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