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8日,針對海量數據存儲場景,華為面向全球發布了全新一代OceanStor存儲Pacific系列新品。發布會上,嘉賓主持、陽光媒體集團董事長、知名媒體人楊瀾,和華為數據存儲與機器視覺產品線總裁周躍峰博士,通過話"數"圓桌論壇探討了存儲技術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的重要意義。
華為數據存儲與機器視覺產品線總裁周躍峰博士(右),
與嘉賓主持、陽光媒體集團董事長、知名媒體人楊瀾圓桌對話
數據:開啟數字文明之門的鑰匙
2019年,著名的巴黎聖母院被大火燒毀,這一事故令世人嘆息錯愕。然而好消息是,法國已經依據先前用數位技術保存的數據,正在開啟重建工作。同樣,在我國的敦煌莫高窟博物館,利用數位技術存儲的數據,幾乎完整保存和重現了所有窟裡邊的壁畫和文物。
華為數據存儲與機器視覺產品線總裁周躍峰認為:"人類的文明史,也是信息記錄技術的發展史。"在原始社會,人們採用結繩記事的方式記錄數據和信息,之後發展到甲骨文,後來又演進到了紙張。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如今採用數位技術來記錄數據和信息的方式已經十分普遍。
嘉賓主持、陽光媒體集團董事長、知名媒體人楊瀾認為:"我們已經進入數字文明時代,各種新技術的使用,讓物理世界和虛擬世界的界限逐漸模糊。如今,人類正處在從物理文明向數字文明轉換的進程中,數據將成為叩開了數字文明大門的鑰匙。
數據基礎設施對數字經濟意義重大
"從物理文明向數字文明轉換的過程中,數據基礎設施特別重要。"楊瀾講到。
在深圳,得益於完善的數據基礎設施,交通路口紅綠燈實現了智能化,能夠根據車流情況調整變燈時間,這一技術讓深圳市的交通系統效率提升了15%。
在環保自然資源的利用方面,數據基礎設施也顯示出了非凡意義。青海電力通過數據基礎設施採集了風力、陽光等天氣數據,實現精確預測太陽能、風能的變化,進而動態調整整個省的電力系統。2019年青海省減少了200多噸碳排放,同時實現了連續15天使用潔淨能源供電,為環境保護作出了貢獻。
然而即使人類已經如此善加利用數據,但是"全世界被保存下來的數據只有2%,這2%的數據當中,只有10%被真正的發揮了價值。"周躍峰隨後分析:"隨著5G、物聯網等技術的發展,海量的數據正在無時不刻地產生出來。當前很多數據基礎設施還很薄弱,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數據存不下來,二是數據提取價值的過程效率低下。行業企業需要面對的挑戰,正是華為公司存儲以及相關技術所發揮作用的地方。"
華為OceanStor存儲技術是數據基礎設施的關鍵
在數據基礎設施當中,數據存儲是最為關鍵的能力之一。優秀的存儲技術和產品,能夠讓每一比特數據在全生命周期內實現價值最大、成本最優。
"華為公司希望通過貢獻自己的核心技術和核心產品,和中國其他企業一道來共建數據基礎設施,為數字經濟、數字文明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周躍峰表示。
每年的春運期間,鐵路訂票網站每天有上千億次的點擊訪問,其背後正是華為OceanStor存儲保證了數據的存儲、讀取以及高效處理。基因檢測對保健和疾病監控的作用越來越大,採用華為OceanStor存儲之後,一個人的基因檢測時間由原來的14天縮短到7天。在衛星遙感遙測領域,華為存儲正在和自然資源部門展開積極合作,為保護環境、充分利用自然資源貢獻力量。
華為數據存儲與機器視覺產品線總裁周躍峰發布全新一代OceanStor存儲Pacific系列
數據基礎設施正在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數據底座",為構建最佳的"數據底座",華為深耕存儲產品技術研發,不斷刷新性能標杆,並攜手合作夥伴,根據客戶應用場景打造集成解決方案。
此次發布會華為面向全球發布全新一代海量數據存儲——OceanStor存儲Pacific系列,通過打破架構、服務和性能的邊界,以多協議無損互通、下一代彈性EC算法和系列化硬體,靈活應對AI、HPC、視頻等海量數據場景的多樣化需求及效率、成本和可靠性挑戰,成為海量數據存儲新標杆,幫助企業釋放海量數據價值。本次發布會,華為還帶來了OceanStor存儲Pacific系列的一款全新高密大容量硬體,提供極緻密度、容量和可靠性。
截至目前,華為OceanStor存儲已進入全球超過150個國家,廣泛服務於運營商、金融、政府、能源、醫療、製造、交通等多個行業超過12000家客戶,成為全球各行業數據存儲與處理的優先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