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憶中的年味是滿滿的「煙火氣」

2020-12-25 魚哥點評

尋常煙火氣,方顯人間情。

距離春節已經過去十二天了,由於疫情的影響,這個春節註定是一個不同於以往的春節。

由於不能出門走動,今年的拜年形式大都是電話拜年,視頻拜年等線上拜年。大街上少了張羅年貨和走親戚的一撥人,顯得格外冷清。若是以往,街上定是一番熱鬧的景象:人頭攢動的街道,堆滿年貨的超市,擺攤叫賣的商販,擺滿新鮮蔬菜和雞鴨魚肉的貨攤,熙熙攘攘。這才是我記憶中那充滿了「煙火氣」的年味。如此平凡的熱鬧,在如今看來卻格外的珍貴。

以往熱鬧的景象
走親戚的人們臉上洋溢著笑容
紅紅火火的對聯

憶往昔,我們的春節有煙花,有歡聲笑語,大家都不待在屋子裡。大人們聚在一起聊天嗑瓜子,飲酒作樂;小孩子三五成群,丟鞭炮、烤火、惡作劇、捉迷藏,簡單又快樂。除夕的晚上一定是一大家子一起度過的,守在電視機前等待春晚,每年都會等到難忘今宵這首歌曲響起,人們才肯回到房間睡覺。

春晚截圖

而現在呢,即使沒有疫情的影響,年味也是一年比一年淡了啊。在年夜飯的餐桌上,大家會抱著手機等待搶紅包。由於環保的要求,煙花鞭炮也消逝遁跡。小孩子們也不再三五成群,每個人只要有一個手機就會安安靜靜地躲在一旁看動畫片、打遊戲。春晚也不再是大家都翹首以盼的電視節目,收視率逐年下降。似乎人們已經習慣了繁華和忙碌,過年團圓成了走過場,走親訪友也變成了趕時間。為什麼年味越來越淡了呢?那最最普通的「煙火氣」也要淡不可尋了嗎?

每個人都離不開的手機

但收壓歲錢一直都是小孩子過年時最最開心的事。

其實啊,年味就是過年的味道,過年是傳統,年味也應該從傳統中尋找,找回那充滿「煙火氣」的味道。無論過年的形式如何改變,年味,永遠是讓人們最眷戀的味道。

相關焦點

  • 《新參者》——充滿煙火味的家長裡短中蘊含的滿滿溫情
    大家好,我是玄月之文。我不是什麼人物,在這條街上,我只是一個新參者。東叔的書迷們看到這句話是不是很熟悉呢?沒錯,今天要分享的這本書就是東野圭吾的《新參者》,聽說平凡的煙火氣息和它更配哦。但恰恰是這個新來的人用其極致的推理能力給在這條商業街生活的居民們帶來了平凡煙火氣中的滿滿溫情。
  • 西城區首部支持拍攝電視劇《什剎海》在央視播出,滿滿煙火氣~
    西城區首部支持拍攝電視劇《什剎海》在央視播出,滿滿煙火氣~ 2020-07-18 11: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知食中國》尋味重慶:隨處煙火氣,百味俘人心
    由新華網製作、無限極獨家總冠名的《知食中國》系列節目第三站走進重慶,在這座將隱秘的江湖氣和熱氣騰騰的煙火氣完美融合的城市裡,跟隨用鏡頭記錄遠方的重慶人阿倫的腳步,享受一場時光之旅,品味地道的重慶味道。
  • 文化味與煙火氣,在濱水空間交融
    在黃浦濱江,璀璨的夜市,文藝範兒的美術館和書店,與江畔的自然風景交相輝映,這些新空間在繁華了城市商業的同時,也為多元文化交融、展現城市煙火氣提供了舞臺。  臨江夜市集:匯聚美食流淌音樂  周末傍晚6時,中山東二路的人流開始密集起來,道路一側是外灘將盡未盡的黃昏景色,江對岸的高樓投下絕美的天際線。車行至楓涇路,一條全新的步行市集亮起燈火。
  • 「春潮文學.原創作品」羅夢夢|《人間煙火味,年味漸濃時》
    人間煙火味,年味漸濃時「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悽然。故鄉今夜思千裡,霜鬢明朝又一年。」今年的春節似乎比往年來得要早一些,春節作為一年中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放爆竹、貼春聯、吃年飯、大拜年等各種傳統民俗活動成為佳節團圓的一種儀式感,一種幸福。而這樣幸福的儀式感離我們並不遙遠。在余光中的詩中「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而現在,小時候,春節是新衣服和口袋裡的壓歲錢,長大了,春節是日曆上的歸期和手上的車票。
  • 石香菜,有清香味,也有煙火味
    石香菜,有清香味,也有煙火味文/雨小荷(河南)石香菜,這個名字讀來仿佛有一股怡人的清香味,但一個「菜」字又令它有了俗世的煙火味。石香菜,又名留蘭香、十香菜,是一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是我們河南非常熟悉的一種調味菜。
  • 在煙火氣中展現善良與明亮
    《煙火漫捲》的內在意蘊與此前的《白雪烏鴉》一脈相承。單看小說標題,人們或許就能感受到濃鬱的市井氣息,進而準備好在作者精心描畫的冰雪之城中流連徜徉。  在平凡、瑣細的日常生活中塗上傳奇色調,是遲子建作品的特質。這一點在《煙火漫捲》中被作家推向新的高度。整部作品的敘述框架建立在主人公劉建國尋找好友於大衛被偷走的兒子「銅錘」這一事件上。
  • 重燃「煙火氣」,不斷漲「人氣」,上海夜生活節閔行好戲開場了……
    重燃「煙火氣」,不斷漲「人氣」,上海夜生活節閔行好戲開場了…… 2020-06-10 05: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瞪眼牛煎包又見人間煙火味
    瞪眼牛出品的煎包,皮脆料足,一口到餡,有汁有味,可以是一頓講究的早點,也可以是正餐的配菜,更可以是深夜加班後靈魂的慰藉。總之,非常方便都市來去匆匆的消費者堂食享用或打包攜帶。走進任何一家瞪眼牛煎包門店,消費者很容易被懸掛、張貼在店內的創意橫幅吸引。「牛大骨提前加量慢火熬製」「就愛人間煙火味」,這既是瞪眼牛煎包的特色所在,也體現了品牌的定位。
  • 生活的煙火氣,從紹興老灶頭升起
    記憶中的老灶頭 如今,偶爾吃到柴灶燒的飯菜,那種人間煙火味瞬間在心中復活,到了冬季寒風呼嘯的日子,一家人團坐在餘溫猶存的灶邊,端著熱氣騰騰的飯碗、吃著鮮香可口的飯菜,那濃濃的煙火氣息、溫馨的親情瞬間填滿整個灶間
  • 嘗完人間煙火味,煙火氣就交給歐朗德斯吧
    中國人的飲食偏重口味,喜重油重鹽,擅大火烹調,在高溫條件下,油脂會分解成油煙,裡面包含亞硝胺等多種致癌物,「煙火氣」已被列為室內空氣汙染物,但是不用擔心,品嘗完人間煙火味,身上的煙火氣就交給空氣淨化器吧。
  • 張嘉益閆妮聯手演繹陝味煙火人生
    近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1年電視劇片單發布活動在北京舉行。由貳零壹陸影視、西安電影製片廠聯合出品的電視劇《裝臺》攜主創人員亮相推介會。據悉,該劇將於 近期登陸央視和芒果TV。張嘉益閆妮默契搭檔再聯手實力演員加盟演繹陝味人生電視劇《裝臺》是由張嘉益、閆妮領銜主演,宋丹丹、秦海璐特別出演,陳小藝、凌孜、尤勇智、孫浩、姬他等實力演員聯合出演的品質大劇。
  • 手執煙火 心懷詩意
    上面的文字剛開了個頭的時候,在我的一個很知心的微信群裡,我的小妹曬了個短視頻,泡腳的辜老師在為一同泡腳的丁醫生彈吉他,聽不出是什麼曲調,很可能是隨手而彈。一屋子溫暖的燈光下,一個普通的塑料盆,一盆溫水中兩雙腳,不成曲調的吉他聲。這一刻,琴聲很優美,燈光很溫暖。
  • 記憶中的年味「青椒烀牛肉」
    年夜飯的餐桌上一定是個吉祥數字,6個菜,8個菜,12個菜,年三十兒一大早上家庭就進行性別分工,男孩子跟著爹出去貼對聯兒,放鞭炮,女孩子就跟著媽媽後邊,在灶臺附近打下手,剝個蒜洗根兒蔥,摘點青菜葉子,能幹的女孩子可以和面揉麵團兒,也可以幫著搓幾個蘿蔔丸子。
  • 華陽最早一批的網紅店,火爆鱔段煙火氣十足,耙泥鰍入口即化
    前兩天有好吃嘴在評論裡給我推薦的這家店,因為離得近,所以就把打卡計劃提前了。據說這家店在華陽還沒有開發的時候就開起來了,算得上是華陽最早一批的網紅店,距現在有20多年了吧,那會兒有很多人還特地從城裡開車過來吃。
  • 重慶新添一處跨年打卡點,人間煙火至年味,盡在重慶潼南迎春廟會
    年復一年,科技越來越發達,日子越來越富裕,但這股年味卻越來越淡。無聊的賀歲檔充斥著初一至十五;掃五福成為了彼此最深切的交流;抱著手機吐槽春晚成為了過年最大的樂趣。記憶中的年味總是那麼濃厚,過年,也是最具儀式感的大事。
  • 要煙火氣不要烏煙瘴氣
    繁榮與文明共存的「煙火氣」,才是我們最想要的。不論是經營業主,還是廣大市民,有一種錯覺必須走出。要知道,不將佔道經營、馬路市場、流動商販列為文明城市測評考核內容,並不是說就可以野蠻起來,橫在路中間擺著攤,任憑垃圾堆成山,通宵擾民沒商量,這些肯定不行。
  • 泉州,半城煙火半城仙,閩南年味獨特
    在這座半城煙火半城仙的城市,三步一寺,七步一廟,紅磚大厝,古街小巷,仍然保留著最傳統的閩南年味。不信,我們一起去這座讓人心動的城市,看看腳步丈量出來的古城厚度,看看用心聆聽出來的古城年味。每月廿六日為勤佛日,年12場,正月頭敬許願,臘月尾敬時親自還願。「勤」,在閩南話裡是繞圈,即圍著佛轉。一步一木魚,一步一聲佛,在繞圈著領悟圓滿。正月和臘月的廿六日最為隆重和熱鬧,阿婆阿媽們穿上喜慶的紅衣,商販們早早地擺起地攤來,濃濃的年味就在這兒,龜糕、捏麵人、畫糖畫,還有……琳琅滿目,年的氣息滿滿的。
  • 長沙老城區既有「煙火氣」又刮「時尚風」
    因地制宜 讓老城區既有「煙火氣」,又刮「時尚風」「在老城區有機更新過程中,我們堅持民生視角,突出宜居性,緊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讓原住民既安居樂業,又能記住鄉愁。」潮宗街歷史文化街區已吸引萬科入駐,引進玉樓東、雙燕樓、馬復勝等30餘個老字號,嵌入文化創意和文旅產業鏈,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文化產品既有「煙火氣」,又刮「時尚風」。目前,該街區有機更新項目正在申報「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和「聯合國人居署可持續發展範例獎」。
  • 一碗「滷煮火燒」,濃濃煙火味,沉澱著老北京的歷史味道
    後來參加工作,拿著菲薄的工資,我專門去把《雅舍談吃》裡寫到現在能找到的美食嘗了個遍。」以後我也要全部吃個遍。這是陳曉卿的樂趣,也是他畢生的追求,去吃遍《雅舍談吃》裡的美味,一個「吃貨」的終身使命,讓他導演出色香味俱全的《舌尖上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