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的下一代戰略轟炸機,對於轟-20,軍迷朋友們一直比較關注。在20系列家族中,殲-20隱身戰鬥機、運-20大型運輸機、直-20通用直升機,都已經在珠海航展或者天津直博會上公開亮相了,只有轟-20一直是神龍見首不見尾,到底長啥樣,至今都不知曉。
許多人都認為轟-20應該採用飛翼布局的隱身設計,畢竟美國的B-2隱身轟炸機早就走在了前面,摸著鷹醬過河沒什麼錯,況且這些年來我國在飛翼布局方面已經取得了飛速的發展,比如彩虹-7隱身無人機,還有去年國慶閱兵上亮相的攻擊-11無人機和無偵-8無人機,都是類似飛翼布局的。
不過,直到今年轟-6N掛載高超聲速飛彈的視頻在網上流傳開後,又有人提出,中國下一代戰略轟炸機不一定要追求隱身設計,也許非隱身、大載彈量,且可以掛載大型高超聲速飛彈,才是真正應該追求的。
可以說,兩種觀點都有道理。只可惜,戰略轟炸機在執行遠程隱身打擊任務和執行空射洲際飛彈威懾任務,幾乎相當於兩種飛機。如果要讓我們未來的轟-20同時兼具這兩種能力,對於設計而言,幾乎不可能。這已經不是一機兩型的問題,而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飛機。要想隱身,就得採用類似B-2的飛翼布局,並且是機腹內置彈艙;而要想發射空射彈道飛彈,內置彈艙根本攜帶不了,只能外掛,這樣就無法隱身,只能採用非隱身的常規布局。
所以,兩種布局只能二選一,要麼隱身,內置彈艙;要麼非隱身,武器外掛。
那麼有沒有一種更好的折中方案呢?
還是有的,那就是在轟-6N的基礎上,重新設計一款四發的大型轟炸機,專門用於掛載空射彈道飛彈,或者在運-20的基礎上,專門發展一款攜帶空射彈道飛彈的發射載機,這樣就可以讓轟-20全力追求隱身,甚至結合超音速飛行,這個在設計上是可以實現的。
轟-6N目前只能在機腹部掛載一枚東風-21級別的空射彈道飛彈,這已經是達到轟-6N的載彈量極限了,也就是15噸級。如果再專門設計一款大型的轟炸機,就可以攜帶一枚東風-31級別的空射彈道飛彈,這樣的話,加上空射本來就可以增加射程,再加上採用類似東風-17的乘波體彈頭,用於滑翔增程,那麼總體的射程達到12000公裡是沒有問題的,這樣的話,即使在中國本土的上空發射,也能打到美國本土。如果是在運-20的基礎上改裝一款專門的飛彈發射機的話,最好能一次攜帶兩枚東風-31級別的空射彈道飛彈,這樣的話,威懾效果就更佳了。
筆者個人認為,設計一款專門的空射彈道飛彈載機很有必要,因為目前我國只有陸基洲際飛彈(公路機動型和地下井發射型)和潛射洲際飛彈,缺少空射型洲際飛彈,還算不上真正的三位一體核戰略。
而且,目前的空射彈道飛彈早已不是以前的那個概念了,現在都是空射的高超聲速飛彈,彈道全程不用出大氣層,而且是水漂彈,彈道無法預測,現有的反導系統也就無法攔截。這才是令美國感到恐懼的地方,讓他的現役反導系統徹底失靈。
況且,目前的隱身戰略轟炸機很難像以前那樣能夠深入敵方領土縱深實施戰略目標的打擊,因為現在的反隱身雷達已經越來越先進,隱身飛機不可能再像從前那樣靠隱身不被發現,隱身戰略轟炸機也許並不適合大國之間的高強度戰爭。
當然,隱身戰略轟炸機對於除中美俄之外的其他國家而言,還是很有威懾作用的,故我們完全可以發展兩型戰略轟炸機,也就是前面所說的,一款是類似B-2的隱身轟炸機,兼顧超音速性能;另一款就是專門的空射彈道飛彈載機,準確地說應該是高超聲速洲際飛彈載機,射程12000公裡以上,可以直接打到美國本土。
以上只是筆者個人的看法,轟-20最終會是啥樣子,相信要不了幾年就會公開露面,到時一切就真相大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