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們和人交往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會遇到一些小人。小人斤斤計較,狡詐邪惡,總是讓人心情不爽,尤其是一些脾氣暴躁的朋友,經常和小人產生衝突,最終弄得精疲力盡,甚至兩敗俱傷。
當然,人無完人,每個人的性格不同,交往的方式也不同。晚清名臣、大文人、湘軍統帥曾國藩自從考中進士步入仕途後,一生遇到無數小人,最開始時,他對算計自己的小人也是十分惱火,可小人太多,光明磊落的人少,為了和小人打交道,他通過長期實踐,總結出3個方法,不僅能輕鬆應對身邊出現的小人,還能讓對方俯首聽命,為我所用。
曾國藩的這3個方法,歸根結底,也就是要洞悉小人的3種心理變化,下面,我們就結合曾國藩如何對付小人的案列,一一進行詳細解答。
第一種方法:小人也有自尊心,得照顧好小人的面子
小人雖然難纏,但很好面子。更為重要的是,小人的懷恨心理很重,稍有不慎,就會讓對方懷恨在心,與你處處作對。
知道了小人的這種心理變化後,對付起來就不是什麼難事了。
我們先來看看曾國藩對付小人的一個案例:
曾國藩在翰林院工作的時候,他當時的上司,也就是翰林院侍講趙大人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小人。
趙大人也是一個文人,學識出眾,可他一心想通過權勢來斂財,因此,對工作並不熱心,尤其喜歡敲詐下屬,讓大家都給他送銀子。但曾國藩當時卻是一個窮困潦倒,靠借高利貸度日的人,他怎會有銀子去巴結自己的上司呢?因此,無論趙大人娶小妾,還是搬新家等等舉辦的各種酒宴,曾國藩都拒不參加。
這讓趙大人很是怒火,覺得曾國藩是一個看不起他的人,索性找了個理由將曾國藩革職。
但曾國藩的文採卻讓當時的道光皇帝十分欣賞,在曾國藩被革職6個月後,一道聖旨,將他提拔為翰林院裡的侍講,讓趙大人成了他的手下。
小人往往都有很強的嫉妒之心。趙大人看到曾國藩被自己革職後,不僅未能滾出京城,居然還搖身一變成為自己的上司。一股妒火從他的心裡騰騰升起,不僅不聽曾國藩的指揮和安排,還到處去告他的黑狀。
曾國藩剛剛上任,可不想讓自己的前途毀在一個小人身上。於是想到了一個激發趙大人自尊心,照顧他顏面的方法。
深諳心理操縱術的曾國藩在工作中,無論大事小事,都讓趙大人給自己拿主意,每次都十分誠懇地請求道:「趙大人啊,你在翰林院工作多年,是我們的老前輩了,這件事情啊,非得你出面才能辦好。我們都沒這個水平啊。」
曾國藩的話和行動,讓趙大人覺得臉上有光,自尊心得到足夠滿足,對曾國藩的嫌棄逐漸消散,最終成了一個工作非常積極的人,成了他的得力幹將。
第二種方法:要抬高小人的身價,不要和對方一爭高下
小人往往有一個特點,就是喜歡落井下石,而且,總認為自己才是最厲害的人物。
我們繼續看曾國藩的案例:
曾國藩37歲的時候,由於成績突出,辦事能力強,很快就被朝廷升授為正二品內閣學士兼署禮部侍郎。年紀輕輕就成為朝廷的大臣,曾國藩遭到了很多人的嫉妒。可當時道光皇帝十分欣賞曾國藩,並沒有人敢對他下手。
但到了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時,40歲的曾國藩遭到了小人的重大打擊。這一年,道光皇帝駕崩,鹹豐皇帝繼位。
新皇帝上任後,自然要將自己的心腹提拔上去,其中,就有很多人想將曾國藩從二品高官的位置上趕下來。
曾國藩見新皇帝上任,也想做一番大事業,因此,在廣西洪秀全等匪亂的事情上,認為其最大的原因就是地方官員和刑部官員處理不當造成的,應該嚴罰地方官員和刑部官員。
沒想到鹹豐皇帝卻是一個糊塗的皇帝,居然理解成是曾國藩在教他如何當一個好皇帝,勃然大怒,將曾國藩關進刑部大牢。
按理說,曾國藩雖然被關進大牢,但他的官職並未被革職,不能對他用刑。可刑部侍郎何桂清一直嫉妒曾國藩的才能,加上他在朝堂上公然說刑部的壞話,懷恨在心,決定利用這個機會將曾國藩置於死地。
於是,在何桂清的一手策劃下,授意自己的手下,對曾國藩動用大刑。
曾國藩一介書生,怎能遭受如此酷刑,數度被折磨的昏迷過去。好在當時的恭親王等人覺得曾國藩是一個一心為公之人,竭盡全力保護,才將曾國藩保了出來。不僅讓他繼續擔任禮部侍郎,還讓他署兵部侍郎之職。
這讓何桂清等人覺得不可思議,不僅未能將曾國藩置於死地,還讓他的權力更大了。於是慌忙向曾國藩道歉。
曾國藩被打得動彈不得,雖然心中氣憤,可轉念一想,何桂清作為一個喜歡落井下石的小人,自己未來保不準還有落魄的時候,強忍著傷痛,原諒了對方,並說:「這是皇帝的旨意,你也只是聽命行事,不用自責。」
何桂清這才鬆了一口氣。而曾國藩也通過抬高對方的身價,不和對方一爭高下的心理操縱策略,避免了和小人產生正面衝突。
當然,僅僅如此,還不能完全讓小人屈服。還必須有第三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