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倘若你覺得往生極樂世界就是去享樂的,那你就大錯特錯!

2020-12-16 每日一首佛歌

昌樂法師講述《淨土探微》123

一、樓閣聞法

今天講上有樓閣。剛才講了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四邊街道,金銀、琉璃、玻璃合成,然後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而嚴飾之。這裡面有個問題,據說我們每個念佛的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棵蓮花,隨著我們念佛功德的增加,這個正念的功德,就等於在給這個花澆水、施肥一樣,輸入它的能量,使這個花慢慢長。

我們大部分人這個花兒現在是花骨朵,小荷才露尖尖角,什麼時候才能花開見佛?《西遊記》當中有一段,紅孩兒被觀音菩薩收了的時候,這紅孩兒就坐在蓮臺上面,其實那就是花開見佛的隱喻。花開見佛,不僅僅是花開見佛,還上有樓閣。上有樓閣是什麼意思?是佛在上面說法。所謂在蓮池當中長養聖胎的過程,是集聚善根和福德因緣的過程。

而到了極樂國土,其中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佛陀不在池塘裡說法,他在樓閣上說法,這裡面你不覺得很奇怪嗎?我們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時候,我們是個植物,對吧?我們就在那個蓮花裡,就在蓮池裡面慢慢長,我們一直是個植物,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我們要變成個動物,要變成個人?這不是鯉魚跳龍門,鯉魚跳龍門反正它始終是個魚,從左邊跳到右邊,它跳高而已。

可是在這個極樂世界裡面,我們一開始是個植物,突然一下子我們要變成一個聽經聞法的人,這是一個什麼樣的轉變?這個轉變實在是不可思議。我想來想去,這個轉變是很難的。也就是說,這裡面有一個很深的隱喻,就是說,我們從現在的原始狀態,要進入到另外一個狀態,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而這件不容易的事情,或許並不是我們想的只要努力就可以了。

你想,蓮花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能從植物變成動物,變成人?就如同當年我想,我要成佛了以後怎麼樣?首先我成佛後肯定吃穿不愁,什麼武功都有了,什麼妖魔鬼怪我都能打得過。我成佛了以後,在的地方跟極樂世界一樣,池底純以金沙布地,我有的是錢。這是我當年對成佛的理解。請問,當年我用最美好的遐想去想自己能成佛後變成那個樣子,是對還是錯?

對,是我已經不能夠再美好了,有錢有能力,還能打得過別人,別人還聽我的,這是我最美好的遐想。但是,按照佛陀的觀念來講,按照無常、無我的準則來講,全不對,我只是基於我的基礎之上,想讓自己變成一個別人更認可的完美的人。佛教當中無常、無我的觀念並不是這樣說的,它超乎我們的想像之外。這個經文後面會講,叫不可思議。就是你怎麼想你都想不到。這不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順便說一句,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是個冷笑話。我爬旗杆,旗杆是個百尺竿頭,我爬爬爬,我爬到頂上了,你還叫我更進一步,那不是個陷阱嗎?那跳下來不得摔死?所以百尺竿頭無法更進一步,這個是要脫胎換骨的。上有樓閣,八功德池上面有樓閣,我們要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長養聖胎,到最終能夠去聽聞佛法,這個過程是有很大的轉變的。

這個就暗含著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就是大部分去往極樂世界的人,他們只是抱著去享福的心態,很少有人想去聽經聞法。我們如何從享福的狀態變成要追求覺悟,要成佛的這個狀態?這兩者的心是不容易改變的。極樂的樂不是享樂的樂,極樂的樂是禪悅為食、法喜充滿的樂,是利他之樂,是說極樂不是享不完的快樂。

而是一個人,一個總為眾生著想的人,他的內心當中總是法喜充滿,有幹不完的事情,是辛苦並快樂著的樂,這兩者是完全不一樣的。如何從第一種過渡到第二種?過渡不了。一種是從別人身上獲得能量,像個吸血鬼一樣。一種是讓眾生從自己身上獲得能量,自己是一個付出能量的人,這兩者完全不一樣,被動享受者和主動付出者有天壤之別。

所以人的這個層次上,所謂開悟,決定了你是凡人還是聖哲的這個節點在哪裡?這個節點其實就是被動享受和主動追求這一念之差的改變。但這一念之差,無論如何是沒有關聯的。水是水,油是油,油永遠浮在面上,水在下面,因為油的密度低,二者是不能混為一談的,但這個中間它一定有一個轉變的過程,這個轉變的過程就很神奇了,叫水乳交融。

什麼時候能從被動享受者變成一個主動付出者,這個在邏輯上是行不通的。一個被動的享受者,他永遠無法自我成長為主動付出者。當然也有一個階段,他容易成就這個因緣,就是古人常說的不養兒不知父母恩,這就是一個被動的享受者,變成一個主動付出者的轉變節點。為什麼?因為他自己有了孩子之後,才知道當年父母的不易,這是一個自我成長年齡段,對人生不同階段理解之後的一個產物。

而對於佛法的修行人,不是從不同階段的人生成長當中獲得內心主動的改變的,而是對法的觀察,對無常、無我的認知和理解後達成的。如何從無常、無我當中去理解,這才是佛法當中修行的密鑰、修行的關鍵,這在後面講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的時候,我們還會繼續講到。好,這一講就講到這裡。

相關焦點

  • 佛教 西方極樂世界是實有的,但到底是誰親自往生呢?
    難道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我們佛弟子最終的願望嗎?當然不是!所謂「若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歸根結底,見了阿彌陀佛我們也得好好修行!而不拘往生任何佛國,修行皆應以修心為要!東方人心淨,一朝心開悟解即是成就。
  • 佛教:念句簡單的「阿彌陀佛」,就可以往生極樂世界?是真的嗎?
    當時在隋唐時期,在唐朝佛教的教義已經非常發達,那麼有的人就提出來說,淨土這一門有可能是一個方便說法,方便說法是什麼意思?又叫別時意趣,就是說,可能你這輩子接觸佛法太少了,沒有善根,那麼就設立一個法門,讓你念阿彌陀佛,不斷的這樣積累積累,等到某一生某一世因緣成熟了再修因證果成就。
  •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你的初發心嗎?
    我們的初心無非就是成道,了生脫死、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大多修行人習慣於從妄想中尋找答案,從來不觀察外相事物於微細間,體悟所踐行過來的點滴感知;(系統學習,找公眾往生心法進群指導)在點滴感知之後就生成了「覺」,從而形成規律性的總結;這就是習慣了「心外」求法,忽略了反觀內省。
  • 佛教,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會不會再墮落?
    明白這個道理,就知道我們要去的西方淨土,也是我們的心所顯現的。所以說西方淨土說遠也遠,你功夫不到,念佛達不到「一心不亂」,並且不能「斷舍離」,那麼這個距離就是很遠,多遠呢?你永遠也到不了。要說近呢,很近!因為我們的心量包涵太虛,周遍宇宙,周遍法界,那麼這個距離與你就是「零距離」。
  • 佛教:西方極樂世界真的存在嗎?
    因為佛在《無量壽經》中已經說得很清楚,他說:「有世界名曰極樂」,也就是說極樂世界真實不虛,至少佛認為真的存在,我們之所以不信,是因為還沒有證到跟佛一樣的境界,換句話說,我們認為西方極樂世界不存在,不過是以世間的邏輯與認識來度量罷了,並非正確。
  •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兩條路,你知道嗎?
    我們在學習淨土經典過程中,發現有很多關於往生的方法。如《佛說無量壽經》裡講三輩往生;《阿彌陀經》裡講執持名號,一心不亂;《觀無量壽經》裡講三福九品、定善十三觀等等。由於不同經典闡釋的往生條件、內容不盡相同,令很多人迷惑不解,甚至不知所措。
  • 佛教:天天念「南無阿彌陀佛」,其中含義,你知道嗎?
    我們如果經常到寺院,會發現佛教裡有一句出現頻率最高的話,那便是「南無阿彌陀佛」,這句話常常出現在寺院的牆壁上,殿堂內的黃色幡布上,佛菩薩寶像前,等等,甚至僧眾之間見面打招呼也會用上這一句話。提到「阿彌陀佛」,可能許多人會潛意識地認為阿彌陀佛就是佛教裡最高地位的佛,將其與佛祖混為一談,那就大錯特錯了。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主管西方極樂淨土,亦被稱為「接引佛」,接引無量受苦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最大的佛,並非我們所生活的這個娑婆世界最大的佛,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是由釋迦牟尼佛(佛祖)說法,是娑婆世界最大的佛。
  • 為何信佛者大都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否還有其他世界可以選擇
    信仰佛教者,無論是出家的師父,還是在家的居士,大都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修習淨土法門者,更是將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作為此生修行的最高目標。即便對於不信佛的人們而言,西方極樂世界也是耳熟能詳,並時常掛在嘴邊。在普通人看來,西方極樂世界似乎是佛教徒修行一生的最終歸宿。那麼,除了西方極樂世界之外,是否還有其他佛國世界存在呢?
  • 乘佛本願力,往生極樂國!
    修淨土法門的人,都想往生極樂世界!但很多人對往生沒有信心!原因在那裡?都是因為對往生的原理不了解,不清楚。很多人以為往生極樂是靠自己修行好往生的,這就大錯特錯了,這樣觀念就是靠自力!他們不知道往生極樂世界是靠佛力!
  • 佛教不是迷信《覺海慈航》
    答:可以看《正信的佛教》、《佛教的精神和特色》、《向知識分子介紹佛教》、《佛七講話》、《寺院巡禮》、《慧明法師開示錄》。再想多看,可以找些對佛學有研究,對佛法有修持的人,請他指導你,應該看什麼書。若是自己胡亂去看,恐怕看了不合適的書,反而無益有害的。其實,你能夠把這本小冊子看懂了記住了,照上面所說的去切實修行,保管你一定能往生的。
  • 佛教:南無阿彌陀佛的「南無」和「阿」,應該怎麼念,關係到往生
    經過長時深入的思惟、選擇,修習、攝取、廣選善妙,捨棄粗惡,終於結成大願,要造就一個超過所有這些國土的佛國,這就是西方極樂淨土。念佛往生極樂世界,世人念佛,求生西方,如果成功往生,即成為極樂眾生,從此不但享有極樂世界那窮微極妙、美不勝收的物質環境,更可貴的是,還可同時享有亦是極之微妙、無比清淨的身心世界。
  • 做善事、說好話、不發脾氣,能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作者:明華居士1 有人來問我,如果做善事、說好話、不發脾氣,不念佛也不誦經,能不能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告訴他,不能。佛教與其它宗教不同,其它宗教均是創造了一位或多位神,讓人頂禮膜拜,這是屬於信仰,也就是信教的人信仰這些神,要相信這些神說的話。而佛教則不同,佛教講的是人生和宇宙的真理,我們學佛,是接受教育,學佛的其中一個目的也就是明白人生和宇宙的真理。4 我們只有讀經,了解並學習佛經裡的智慧,這樣我們才能自覺、覺他,最終修行成佛菩薩。所以讀經其中的一個目的就是要開智慧。
  • 哪種人不能去極樂世界?師父告訴你善根多少的區別!太精妙了
    這段文字大家都很熟悉,前面兩句是解釋少善根;後面兩句是解釋多善根就是專修念佛。「極樂無為涅槃界,隨緣雜善恐難生」,首先是對極樂世界的定位,接著說明少善根為什麼不能往生。因為我們只有了解極樂世界的境界之後,才能知道為什麼少善根不能往生。
  • 他每天念此願疏和簡略次第,無疾而終往生極樂世界
    這幾天我寫了兩篇關於超度的文章,觸動了一些一直認為能批量超度去極樂世界的學佛者,他們似乎認為做到了連一直閉關修行的仁波切、上師都難以做到的事,輕鬆地把人超度去了極樂世界。南傳佛教那些長年打坐的人,真正達到四禪仍然是少之又少。那麼,如果是非這種高深的禪定,而是陰陽眼、鬼神眼通呢?就會受到意識、妄想的影響。比如你說超度了,超度去哪?如果他潛意識裡認為超度很容易,有極樂世界的概念和印象,就會看到相關的清淨畫面,但是這個真的靠譜嗎?
  • 佛教動畫電影《西方極樂世界》完整版(佛弟子必看)
    一聲佛號便可往生極樂淨土,可是,我們真的會念佛嗎?全面展示西方極樂淨土的美妙之處,讓我們領略世俗信仰的終極之美。本片根據淨土三經改編製作,帶你深入了解極樂世界和西方三聖。 喜歡今天的文章點擊右上角 分享 出去喔~更多佛教電影、電視劇、卡通動畫、紀錄片等可長按下面的二維碼關注佛教電影頻道
  •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是移居?
    「移居」的概念,就是「借力」,借阿彌陀佛的德能,借極樂世界的環境……「暫時」屏蔽煩惱習氣積極修持,修出自性的本自光明體,修出本自具足的德能,極力的「顯正」而避「無名」之害,這是屬於「正受修」。如果「人緣」殊勝,來生就會投胎成「大善知識」,如果「菩薩緣」殊勝,來生就會投胎到極樂世界或彌勒內院,如果「天界緣」,來生就會投胎成天人……(想了解更多妙善師實證實修方法,請關注公眾《往生心法》查找聯繫方式請法)淨土念佛法門不是五眼六通的「自作用」,末法時代淨土成就,正法時代靠「四禪八定
  • 佛教所說的「西方極樂世界」是什麼樣子?
    弘揚佛教文化,傳遞生活正能量從佛教的角度去說一說——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統稱為——西方三聖,一句「阿彌陀佛」的功德無量無邊,若人臨終,地獄相現至心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就能往生淨土,臨終可蒙阿彌陀佛與諸聖眾接引,得到究竟的快樂。
  • 往生咒——智者學佛
    三、《往生咒》的注釋。《往生咒》,又名《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經》、或《阿彌陀佛根本秘密神咒》、或《往生淨土神咒》、或《四甘露咒》。《往生咒》是《佛教早晚課誦集》中十小咒之一,一般我們念完《佛說阿彌陀經》都會念三遍《往生咒》。
  • 了解淨土法門的殊勝,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當他突然聽聞到極為超越的西方淨土的景象,馬上就會用自己先入為主的那套認知體系加以評判,繼而生起懷疑拒絕的心態。這就是《莊子》講的「拘虛之見」。如果告訴井底之蛙,大海如何浩渺,它是不會相信的。因為它已經習慣了井底那一窪小水、少許土塊的生活環境。它認為這個環境是唯一的,而且是最好的,不相信還有比這井底更大的地方。
  • 你知道嗎?有九種往生極樂世界的法門,念佛法門最容易
    你知道嗎?有九種往生極樂世界的法門,念佛法門最容易《廬山蓮宗寶鑑》云:一日一夜懸繒蓋,專念往生心不斷,臥中夢佛即往生,無量壽經如是說。晝夜一日稱佛名,殷勤精進不斷絕,展轉相勸同往生,大悲經中如是說。一日二日至七日,執持名號心不亂,佛現其前即往生,阿彌陀經如是說。若人聞彼阿彌陀,一日二日若過等,繫念現前即往生,般舟經中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