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會不會再墮落?

2020-12-15 尚思修善學佛

我們的妙明真心是沒有生滅的,因緣和合,於是有了生相。因為妙明真心能顯萬相,因此說無生即生。

因為相是由本性所顯現的,因此說生即無。

明白這個道理,就知道我們要去的西方淨土,也是我們的心所顯現的。所以說西方淨土說遠也遠,你功夫不到,念佛達不到「一心不亂」,並且不能「斷舍離」,那麼這個距離就是很遠,多遠呢?你永遠也到不了。

要說近呢,很近!因為我們的心量包涵太虛,周遍宇宙,周遍法界,那麼這個距離與你就是「零距離」。

阿彌陀佛與我們就在一念之間

往生的人分九品

有大根機的人,行十善業,發願「上品上生」,那麼臨命終時就會直接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成就自己的果位。

如果本生造作惡業,臨命終時才遇機緣,又能夠「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舍下一切,那麼就會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荷苞待綻」!這個荷苞待綻就是消除你累世積累惡業循環的一個過程。

這就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殊勝絕妙」之處!他能讓你避免在這個娑婆世界的輪迴,其實這是一個「投機取巧」的經歷,不過你要徹底懺悔,徹底放下,不能有一丁點的僥倖心理才行。

西方極樂世界乃是絕妙的去處

有人認為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仍然有邪知邪見和貪嗔痴三毒,又怎麼辦?會不會再墮落呢?

首先這個問題呢!你要是還有這樣的「毒」,你不可能往生,你還被貪嗔痴三毒逼惱,怎麼會有智慧呢?沒有智慧何來機緣往生呢?

再就是你往生了,就不會再產生「三毒」了,因為沒有機會,沒有環境,你心地純淨了何來染汙呢!

另外在西方極樂世界有這五個原因,決定你不會再墮落。

第一個,有阿彌陀佛大慈悲願力的加持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世自在王佛出世,度化眾生。

這時,有一位大國王,前往聽法,頓時開悟。於是,拋棄王位,隨佛修行,法號叫作法藏比丘。

發了大願的法藏比丘,經歷了很久才成就

他就是阿彌陀佛的前身。

法藏比丘對世自在王佛發了四十八願,都是為了救度眾生。

他也因精進修行,進入菩薩的最高境界。內則修慧,外則修福。

世間一切,無所不知,無所不見。無量劫以來,託生在一切眾生之中,與他們一樣的外形,說一樣的語言,想盡一切辦法,教化眾生。

因為彌陀發了四十八大願,所以上自天帝,下至昆蟲,無不願往生極樂世界。

《無量壽經》說:阿彌陀佛經歷了很久很久的時間,行菩薩道,不畏艱險,常把衣服、飲食、音樂,及一切最好的東西,布施給眾生,使眾生歡喜,發無上菩提之心。

這樣經歷了無數百千萬億劫,才成就從前所發四十八願而入佛位。

殊勝的西方三聖

因此,十方眾生,一念皈依阿彌陀佛,就往生極樂國土。

看看我們是不是撿了一個大便宜,有阿彌陀佛這麼現成的世界,有阿彌陀佛這麼大願力來度化我們,我們省下多少精力,多少時間,不然在黑暗中摸索,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

因此,有阿彌陀佛這麼大的願力加持,我們不會墮落。

第二個,你的願望在西方極樂世界都能實現,因此你不會再貪求娑婆世界的這些「垃圾」東西。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第三願說:「國中人想要飲食時,七寶缽中百味飲食化現在前,吃完後,用具自然化去。」

衣食住行都給解決好了的極樂世界

我們貪戀娑婆,主要的一個就是「吃」,「民以食為天」,我們活著離不開食物的滋養,我們忙忙碌碌無所謂就是為了填飽肚腹,而在西方極樂世界,這一切是那麼的方便,你還想著回來嗎?

第四願說:「我國中的人,想要什麼衣服,隨念即到,不需要裁縫,也不需要織染洗滌。」

第三願是飲食自足,第四願衣服自足。

第五願說:「我國中,地上到處都有住宅、宮殿、樓閣……」

第十四願說:「我國中人民,壽命都無窮無盡,不知數目。」

第二十二願說:「國中人都得神足通,一念之間,就能走過無數無數世界。」

看看,在極樂世界裡,我們在娑婆世界貪戀的「衣食住行」都有了,美食、衣服、「洋房」「豪車」都有了。壽命還無窮無盡,那麼你還貪戀娑婆嗎?

與諸菩薩為伍的西方極樂世界

第三個,西方的寶樹、花、鳥時時在宣講微妙法音

每天讓你在這樣的環境中薰陶,你就不會再有其他的念頭。

第四個,在這裡以菩薩為朋友,各種惡緣已永遠斷掉

菩薩有兩種。一種是很久以來就修行的菩薩,曾經親近諸佛,證得無生法忍,已經脫離生死苦海。

另一種是初發心的菩薩,沒有親近諸佛,沒有得到無生法忍。

久修行的菩薩都有大神通、大威力,能隨類變化普度眾生。

我們與這樣的菩薩為伍,自然而然的會提高,會有成就。有了這樣的朋友,你還會墮落嗎?

而初發心的修行人力量淺薄,雖發菩提心,但仍是凡夫水平,我們其實就是初發心的修行人,將來成就菩薩乃至佛「果位」的人。

這朵蓮花漂亮嗎?就是它了

第五個,在這裡壽命長久,修持力不斷提高,直至成佛。

正是因為這五種原因,我們往生後才不會墮落,不會被只有娑婆世界的人才有的煩惱牽制。

決定求生西方,需要哪些功德呢?

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必須以念阿彌陀佛名號的念力為基礎,「功夫成片」,「一心不亂」,和佛號融為一體。另外還應當具有兩種念力:

第一是對娑婆世界生厭離心,

第二是一心嚮往西方極樂世界。

並且要發菩提心,盡力為善,以一切功德回向西方。

這樣就沒有不能往生的!

相關焦點

  • 佛教 西方極樂世界是實有的,但到底是誰親自往生呢?
    我們一定要明白,即使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親見阿彌陀佛本尊,也是常隨佛學而已,最終還是需要自己成佛!阿彌陀佛和釋迦牟尼佛一樣!阿彌陀佛和無量諸佛一樣!一切諸佛最大的宏願皆是令一切眾生成佛。有鑑於此,所有學佛修行的學人都應以修行為要。禪宗宗旨是明心見性,一旦徹悟與佛無二無別!而淨土法門又何嘗例外呢?
  • 為何信佛者大都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否還有其他世界可以選擇
    信仰佛教者,無論是出家的師父,還是在家的居士,大都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修習淨土法門者,更是將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作為此生修行的最高目標。即便對於不信佛的人們而言,西方極樂世界也是耳熟能詳,並時常掛在嘴邊。在普通人看來,西方極樂世界似乎是佛教徒修行一生的最終歸宿。那麼,除了西方極樂世界之外,是否還有其他佛國世界存在呢?
  • 佛教:西方極樂世界真的存在嗎?
    學佛的人都知道,西方極樂世界是淨土宗的概念,出自於《無量壽經》。那麼,西方極樂世界真的存在嗎?很多人往往理所當然的認為,佛門之中說有極樂世界,只是佛為了給予眾生精神上的寄託與安慰才故意虛構的概念,殊不知,這樣的認識,其實是一種非常錯誤認識。
  • 做善事、說好話、不發脾氣,能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作者:明華居士1 有人來問我,如果做善事、說好話、不發脾氣,不念佛也不誦經,能不能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告訴他,不能。佛教與其它宗教不同,其它宗教均是創造了一位或多位神,讓人頂禮膜拜,這是屬於信仰,也就是信教的人信仰這些神,要相信這些神說的話。而佛教則不同,佛教講的是人生和宇宙的真理,我們學佛,是接受教育,學佛的其中一個目的也就是明白人生和宇宙的真理。4 我們只有讀經,了解並學習佛經裡的智慧,這樣我們才能自覺、覺他,最終修行成佛菩薩。所以讀經其中的一個目的就是要開智慧。
  • 佛教:南無阿彌陀佛的「南無」和「阿」,應該怎麼念,關係到往生
    經過長時深入的思惟、選擇,修習、攝取、廣選善妙,捨棄粗惡,終於結成大願,要造就一個超過所有這些國土的佛國,這就是西方極樂淨土。念佛往生極樂世界,世人念佛,求生西方,如果成功往生,即成為極樂眾生,從此不但享有極樂世界那窮微極妙、美不勝收的物質環境,更可貴的是,還可同時享有亦是極之微妙、無比清淨的身心世界。
  • 佛教:念句簡單的「阿彌陀佛」,就可以往生極樂世界?是真的嗎?
    當時在隋唐時期,在唐朝佛教的教義已經非常發達,那麼有的人就提出來說,淨土這一門有可能是一個方便說法,方便說法是什麼意思?又叫別時意趣,就是說,可能你這輩子接觸佛法太少了,沒有善根,那麼就設立一個法門,讓你念阿彌陀佛,不斷的這樣積累積累,等到某一生某一世因緣成熟了再修因證果成就。
  • 了解淨土法門的殊勝,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由於狹劣的經驗常識作主宰,對極樂世界的存在本能地不相信。當聽說極樂世界的往生者是從蓮華化生的,不是胎生,他便認為荒誕不經——人都是十月懷胎誕生的呀!在這個世間,七八十歲已經是高壽,最多也就一百多歲,當聽說極樂世界眾生的壽命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時,就會認為是說神話。
  •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兩條路,你知道嗎?
    我們在學習淨土經典過程中,發現有很多關於往生的方法。如《佛說無量壽經》裡講三輩往生;《阿彌陀經》裡講執持名號,一心不亂;《觀無量壽經》裡講三福九品、定善十三觀等等。由於不同經典闡釋的往生條件、內容不盡相同,令很多人迷惑不解,甚至不知所措。
  • 佛教動畫電影《西方極樂世界》完整版(佛弟子必看)
    一聲佛號便可往生極樂淨土,可是,我們真的會念佛嗎?全面展示西方極樂淨土的美妙之處,讓我們領略世俗信仰的終極之美。本片根據淨土三經改編製作,帶你深入了解極樂世界和西方三聖。 喜歡今天的文章點擊右上角 分享 出去喔~更多佛教電影、電視劇、卡通動畫、紀錄片等可長按下面的二維碼關注佛教電影頻道
  • 佛教所說的「西方極樂世界」是什麼樣子?
    弘揚佛教文化,傳遞生活正能量從佛教的角度去說一說——西方極樂世界」,又稱極樂淨土、極樂國土、西方淨土、西方、西天、安養淨土、安養世界、安樂國等等。「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統稱為——西方三聖,一句「阿彌陀佛」的功德無量無邊,若人臨終,地獄相現至心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就能往生淨土,臨終可蒙阿彌陀佛與諸聖眾接引,得到究竟的快樂。
  •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你的初發心嗎?
    我們的初心無非就是成道,了生脫死、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大多修行人習慣於從妄想中尋找答案,從來不觀察外相事物於微細間,體悟所踐行過來的點滴感知;(系統學習,找公眾往生心法進群指導)在點滴感知之後就生成了「覺」,從而形成規律性的總結;這就是習慣了「心外」求法,忽略了反觀內省。
  •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是移居?
    也有很多「大德」看破了生死變異,不再執著於生死,對於今生、來生無所「依戀」,這也是一種不畏生死恐懼所束縛的成就,今生儘可能種善根福德,來生還是一位大修行人。所以每一個人的趨向、因緣不同,將來所「化現」的報土也不一樣。
  • 西方極樂世界,是往生移居嗎?
    候鳥驛站式、互助養老體系,靈活可控、來去自由、經濟獨立、互不幹擾、完全自主化;志同道合的人相伴而居,周圍境緣都是大善知識;(系統了解,找公眾往生心法入群指導)「回家」之時,叫入紅塵「印證」什麼是塵緣環境、什麼是道緣環境, 印證心是否如如不動,印證什麼叫紅塵滾滾「人在江湖
  • 修持彌陀法門,往生時西方三聖會前來接引?
    這是修持淨土法門者每天必讀誦、發願的回向文,顯示西方三聖於臨終來迎是往生極樂世界的象徵。「西方三聖」是指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與大勢至菩薩「西方三聖」又稱為「阿彌陀三尊」,是指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以及觀世音和大勢至兩大脅侍菩薩。
  • 佛教:倘若你覺得往生極樂世界就是去享樂的,那你就大錯特錯!
    這裡面有個問題,據說我們每個念佛的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棵蓮花,隨著我們念佛功德的增加,這個正念的功德,就等於在給這個花澆水、施肥一樣,輸入它的能量,使這個花慢慢長。我們大部分人這個花兒現在是花骨朵,小荷才露尖尖角,什麼時候才能花開見佛?
  • 佛教:散亂心念南無阿彌陀佛,能往生西方淨土嗎,大安法師開示
    佛教:散亂心念南無阿彌陀佛,能往生西方淨土嗎,大安法師開示。在我國有「家家觀世音,戶戶彌陀佛」的美譽,可見阿彌陀佛和我們有很大的緣分。出家人之間見面都會道一聲,「阿彌陀佛」。在家念佛的也一樣,這是一種問好,也是祝願對方早日往生西方淨土。
  • 佛教:西方三聖是誰?其分別指的是哪位佛與菩薩?
    在佛教之中有諸佛菩薩,其名號亦不一樣。如佛有「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燃燈佛」,菩薩有「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文殊菩薩」等四大菩薩。諸佛菩薩只是對佛菩薩的一個統稱,並非其一尊佛,一尊菩薩。這點基本常識,想必只要是對佛教有所了解之人都是知道的。
  • 佛教裡著名的「西方三聖」,你知道都是誰嗎?
    許多人經常逛寺廟,會發現在一些規模相對比較大的寺院,幾乎都設的有「西方三聖殿」,卻對裡面供奉的佛菩薩像知之甚少。西方三聖指的都是誰?他們之間又有什麼關係和因緣?本篇文章,小編就帶大家簡單了解一下這個佛學常識,希望大家能從中受益。南無阿彌陀佛。
  • 佛教裡的「西方三聖」都是誰,你知道嗎?
    許多信眾經常出入寺院,一般我們常見到的佛菩薩像都是釋迦牟尼佛、藥師佛、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等等,然而在一些規模比較大的寺院中,也會發現設有「西方三聖殿」,裡面供奉著「西方三聖」。提起「西方三聖」,許多人對此並不了解、知之甚少,西方三聖指的都是誰?
  • 佛教中的西方三聖、東方三聖、華嚴三聖,指的都是誰?
    對佛法比較了解的人或者常到寺院禮佛的人肯定都聽說過這幾個佛教名詞:西方三聖、東方三聖、華嚴三聖。他們指的都是誰呢?本篇文章,小編就來和您普及一下這個佛教常識。首先咱們來說說「西方三聖」。西方三聖,又叫「阿彌陀三尊」,即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