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Med:個體化免疫治療開發研究獲突破性進展

2021-01-12 生物谷

由哈爾濱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暨省「感染與免疫」創新團隊金艾順教授與日本富山大學醫學藥學部村口篤教授等共同開展的「個體化免疫治療開發」國際合作研究取得突破進展,部分研究成果已於本月在《Nature Medicine》Online發表。

該研究建立了自腫瘤患者外周血液快速克隆腫瘤抗原特異性的細胞殺傷性T細胞受體(TCR)基因技術及功能評價體系,在短時間內(10日內)可以從人的外周血液中存在的極少量的病毒或腫瘤抗原特異性T細胞中大量分離和篩選高性能(殺傷能力)的TCR基因,並轉染患者的外周血細胞,製備出具有特異性攻擊病毒感染細胞或腫瘤細胞,提高免疫治療效果的目的。該研究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為有效的特異性免疫治療方法的研發提供了新技術。另外,該國際合作研究在T淋巴細胞活化機制方面發現了新的T細胞免疫學理論,可為解決腫瘤疫苗無效作用或闡明自身免疫性疾病發病機制等提供科學依據,以團隊成員金艾順教授為第一作者的研究論文已進入《Science》審稿程序。

近年來,基礎醫學院暨省「感染與免疫」科技創新團隊以人類重大感染性疾病和惡性腫瘤等為研究對象,圍繞疾病與宿主之間的相互作用,機體免疫細胞和效應分子以及免疫應答作用等方面開展基礎與應用研究,通過從基礎與應用研究再回到基礎理論研究,探討和解決臨床應用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同時,依託人源單克隆抗體製備技術(Jin A.Nature Medicine,2009.),開展針對感染性疾病和惡性腫瘤等診斷和治療性單克隆抗體藥物研究;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合作研發了抗原特異性TCR基因的免疫治療方法,通過體外快速和大量製備具有攻擊病毒感染細胞或腫瘤細胞特異性T細胞,進行感染性疾病或腫瘤患者的免疫治療,為臨床開展個體化免疫治療以及轉化醫學研究提供了新方法。金艾順教授提出,目前單獨免疫治療效果仍受到限制,對重大傳染性疾病(如HBV、HIV)和惡性腫瘤開展抗體藥物治療和免疫細胞治療聯合應用的免疫治療方法研究,可能為臨床提供有效的治療和治癒方法。(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推薦英文摘要:

NATURE MEDICINE  doi:10.1038/nm.3358

A new cloning and expression system yields and validates TCRs from blood lymphocytes of patients with cancer within 10 days

Eiji Kobayashi,  Eishiro Mizukoshi,  Hiroyuki Kishi,  Tatsuhiko Ozawa,  Hiroshi Hamana,  Terumi Nagai,  Hidetoshi Nakagawa,  Aishun Jin,  Shuichi Kaneko  & Atsushi Muraguchi

Antigen-specific T cell therapy, or T cell receptor (TCR) gene therapy, is a promising immunotherapy for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cancers. However, a suitable rapid and direct screening system for antigen-specific TCRs is not available. Here, we report an efficient cloning and functional evaluation system to determine the antigen specificity of TCR cDNAs derived from single antigen-specific human T cells within 10 d. Using this system, we cloned and analyzed 380 Epstein-Barr virus–specific TCRs from ten healthy donors with latent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 and assessed the activity of cytotoxic T lymphocytes (CTLs) carrying these TCRs against antigenic peptide–bearing target cells. We also used this system to clone tumor antigen–specific TCRs from peptide-vaccinated patients with cancer. We obtained 210 tumor-associated antigen–specific TCRs and demonstrated the cytotoxic activity of CTLs carrying these TCRs against peptide-bearing cells. This system may provide a fast and powerful approach for TCR gene therapy for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cancers.

相關焦點

  • 對話楊拴盈教授,聊聊肺癌免疫治療、免疫聯合化療與四藥聯合
    2016年,我主編並出版了《肺癌個體化治療》。當時為什麼取「肺癌個體化治療」這個名字?我認為個體化治療和精準化治療之間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但個體化治療所包含的內容更為豐富。
  • 腫瘤細胞免疫治療最前沿進展有哪些
    說到腫瘤免疫治療,人們首先會想到因拿諾獎而獲得舉世矚目關注的PD-1抗體。然而,其單藥治療在實體瘤領域,整體只有不到20%的有效率也是不爭的事實。PD-1/PDL-1抗體在肺癌等領域單藥及聯合治療獲得良好的效果,而被NCCN等各大指南推薦,而在胃癌等難治性實體瘤領域,獲益極其有限,指南也無奈地寫著:推薦參加臨床研究。
  • 新型癌症成像技術助力癌症研究突破性進展
    最近一篇發表於國際雜誌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荷蘭萊頓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者設計了一種新型的腫瘤特異性螢光劑和成像系統,這就可以幫助實時引導外科醫生切除卵巢癌患者中額外的腫瘤,對於改善癌症患者的治療或將帶來巨大幫助。本文中,小編就盤點了癌症成像技術推動癌症研究的多篇突破性進展。
  • 速遞| 免疫調節疫苗獲FDA突破性療法認定,與抗PD-1抗體聯合治療黑...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IO Biotech日前宣布,美國FDA已授予其在研免疫調節疫苗IO102和IO103突破性療法認定,與抗PD-1單克隆抗體聯用,治療不可切除/轉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癌症免疫療法已經成為治療多種癌症類型的主流療法之一。
  • CAR-T細胞在腫瘤免疫治療中的機遇與挑戰
    縱觀免疫細胞治療技術的發展歷程,任何一項新的治療手段從實驗室到臨床應用都需要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CAR-T細胞治療技術同樣如此,雖然它在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的報導顯示出前所未有的療效,但目前CAR-T細胞療法尚存在體內存續時間短、復發率高、對實體腫瘤療效不佳的缺陷。針對上述問題,本文結合近年來CAR-T細胞治療技術的研究進展及該領域中亟需解決的問題作一分析與展望。
  • 兩種血液因子幫助阿爾茲海默症的個體化預後治療
    兩種血液因子幫助阿爾茲海默症的個體化預後治療 2020-12-03 08: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樊嘉院士:免疫微環境下肝癌的免疫治療
    2009年,樊嘉院士團隊開展的研究探索了PD-1抗體預防肝癌術後復發的個體化方案。目前,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正在進行中。 微環境免疫檢查點:PD-Ls擴增 癌細胞中,PD-L1/L2呈現一定比例的擴增,癌細胞免疫抑制與PD-L1/L2高表達顯著相關。
  • 惡性胸膜間皮瘤(MPM)重大進展!BMS免疫組合Opdivo+Yervoy一線治療...
    2020年04月21日訊 /生物谷BIOON/ --百時美施貴寶(BMS)近日宣布,評估抗PD-1療法Opdivo(歐狄沃,通用名:nivolumab,納武利尤單抗)聯合抗CTLA-4療法Yervoy(ipilimumab,易普利姆瑪)一線治療惡性胸膜間皮瘤(MPM)的關鍵III期CheckMate-743研究達到了總生存期(OS)主要終點。
  • 2020年,這12款中國創新藥獲FDA突破性療法認定或快速通道資格
    舒格利單抗在患者體內產生免疫原性及相關毒性的風險更低,這使得舒格利單抗體現出潛在的獨特優勢。在中國,舒格利單抗的上市申請已獲中國國家藥監局(NMPA)受理,用於聯合化療一線治療晚期鱗狀和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 Science子刊:免疫治療新策略!激活腫瘤相關巨噬細胞表面受體CD206...
    癌性腫瘤通過操縱人體的免疫防禦來逃避檢測並促進自身生長。這種新開發的治療方法依賴於稱為宿主防禦肽的小蛋白,它們是我們免疫系統中用來抵禦細菌、病毒和其他外來入侵者的古老防禦系統的一部分。通過使用檢測結構相似性的新算法,這些研究人員發現,在數百萬年的進化過程中,一些宿主防禦肽中的一小片段胺基酸在不同生物體中保持不變或變化很小。
  • 食管癌一線免疫治療!默沙東Keytrud+化療方案獲美國FDA優先審查:將...
    結果顯示,在整個研究群體(意向性治療群體[ITT])中,與化療相比,Keytruda+化療:(1)顯著延長了總生存期(OS)、將死亡風險降低27%(HR=0.73;95%CI:0.62-0.86;p<0.0001);(2)顯著延長了無進展生存期(PFS)、將疾病進展或死亡風險降低35%(HR=0.65
  • 萬春醫藥(BYSI.US)注射用普納布林濃溶液獲CDE公示為擬突破性治療...
    原標題:萬春醫藥(BYSI.US)注射用普納布林濃溶液獲CDE公示為擬突破性治療藥物   9月3日,國家藥品監督
  • 癌症疫苗+PD-1抑制劑,mRNA三巨頭齊布局藥物聯用進展如何?
    九年前獲批的第一款檢查點抑制劑被認為是對於黑色素瘤等癌症的革命性療法,隨後多款 ICIs 產品已被批准用於黑色素瘤、腎癌、頭頸癌、膀胱癌等多種腫瘤的臨床治療,在肺癌治療中更是取得突破性進展。治療性疫苗則是通過分析出腫瘤細胞的抗原,「教育」免疫系統將腫瘤細胞識別為需要消除的「侵略者」,從而特異性地消除癌細胞,且不傷害正常的細胞。BioNTech 研發的 mRNA 癌症疫苗屬於個體化癌症疫苗中的一種,個體化癌症疫苗是指為單個病人量身定做的治療性疫苗。
  • Nat Med:首次發現基因組中預先存在的遺傳基因可影響癌症擴散
    因此,世界各國政府每年劃撥大量經費到腫瘤機制研究和藥物開發上,然而,即便如此,人類目前對癌症晚期患者的治療手段仍十分有限。腫瘤組織具有侵襲和遷移能力,即從原發部位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這也是晚期癌症之所以如此難以治癒的重要原因之一。增強對腫瘤侵襲能力的發生機制的研究,從而開發出針對性治療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 一文盤點:非小細胞肺癌免疫治療新進展
    壁報展示專場有哪些免疫治療新進展呢?一項I期研究中期分析結果顯示,M7824(1200mg)用於二線治療的ORR為27.5%,且有可控的安全性。本次會議公布了更長時間隨訪結果。研究納入一線未接受過免疫治療且進展、未經選擇的晚期NSCLC患者,隨機分配接受500mg或1200mg直至疾病進展。主要終點為最佳總緩解。
  • Nat Commun:免疫細胞類固醇或能幫助腫瘤抑制宿主免疫系統的活性...
    ,相關研究結果表明,移除關鍵的類固醇產生基因或利用藥物關閉該基因的表達都能顯著減緩癌症的形成或進展。);免疫系統非常複雜,在免疫細胞保護機體免於腫瘤和感染的同時,機體中產生的某些化學物質也會抑制機體免疫系統功能的發揮,這就會使得機體難以應對癌症的挑戰,因此目前研究者迫切需要開發出能恢復免疫系統活性的癌症免疫療法。
  • 萬春醫藥First In Class新藥普那布林獲FDA突破性療法認定
    普那布林此前在中國已經被納入擬突破性療法認定品種。短短兩天,萬春醫藥自主研發的這款藥物便同時收穫了中、美兩國的突破性療法認定,有望加速上市成為30年來首個在重度CIN適應症治療標準和臨床獲益上的突破性治療藥物。
  • 累計融資總額超70億元,國內細胞免疫治療企業全圖譜
    亙喜生物成立於2017年5月,專注開發高質量、低成本的CAR-T細胞藥物,以解決細胞基因治療領域生產複雜、缺乏現貨產品,以及療效持續時間短等問題。其Fast CAR-T平臺僅需1天的CAR-T的生產時間,而常規的CAR-T需要大約兩周的生產時間,對於疾病進展快速的患者而言,縮短了近12天的治療時間。
  • 非小細胞肺癌又添新療法,武田新型TKI在中國納入「突破性治療藥物...
    10 月 15 日,武田中國宣布其在研藥 Mobocertinib(TAK-788)已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批准納入 「突破性治療藥物品種」,用於治療既往至少接受過一次全身化療的攜帶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20 號外顯子插入突變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
  • 西安交通大學科研人員在甲亢突眼疾病早期診斷上獲突破性進展
    這是該課題組繼2018年獲得《免疫組庫統計量構建軟體》著作權證和2020年獲批《T細胞數據處理方法及裝置》國家發明專利兩項成果之後取得的又一重要原創性成果。  該研究在國際上首次證實了在甲亢初發病人群體中使用患者外周血中T細胞抗原受體(TCR)信號特徵能夠預測到疾病進展為甲亢突眼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