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鄭健陽 記者 趙曉瑩
「雖然知道孩子打遊戲不好,可我們要工作,有時候無奈只能讓他打遊戲。」不少上班族家長經常向記者透露這種無奈。家長們很擔憂,孩子難戒「遊戲癮」。
深圳市康寧醫院成癮醫學科、主任醫師、成癮醫學診療研究團隊學科帶頭人楊梅說,在中國,使用過網際網路的青少年,遊戲成癮的發生率一般報導在2~16%之間。並不是每個玩網路遊戲的孩子都會發展成遊戲障礙,也就是通常說的遊戲成癮,一般來說,在經常進行某種成癮性行為的人中,只有10%左右,或者還不到10%,會成真正發展到成癮的程度。但如果孩子出現一些狀況就確實要考慮成癮問題,比如失控,也就是失去對這種行為的自我控制,玩遊戲,本來設計只玩2個小時,可有的孩子玩上就停不下來,甚至玩通宵。第二種是想癮,也就是極其想要,想盡一切辦法,使用一切手段要得到,包括欺騙、威脅、甚至暴力等,這種「想癮」幾乎不能自控。還有出現耐受性和戒斷反應,比如玩遊戲的孩子為了要過癮,玩遊戲的時間越來越長,漸漸地,玩遊戲成了生活中最重要、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事情,其他興趣和活動漸漸被推到一邊、無暇顧及。
遊戲障礙(遊戲成癮)已經成為阻礙個人發展和破壞家庭、社會功能的新的社會問題。但遊戲障礙不是突然發生的,而是從不玩遊戲,到經常玩遊戲,到危害性網絡使用(玩網路遊戲有損害身心健康的潛在危險,但尚未發生真正的損害)、到有害性網絡使用(已經損害了身心健康,比如睡眠障礙)、知道遊戲障礙(成癮),所以,對於青少年來說,強調早期預防,如何強調都不為過,早期給孩子豐富的生活環境、適當的壓力、合理的獎懲、培養積極向上的理想和生活模式,發現有玩遊戲較多則早期提醒、幹預,這對預防遊戲障礙的發生至關重要。
目前還沒有藥物來治療遊戲障礙本身,業內指定的遊戲障礙治療指南也有待規範出版。但遊戲障礙作為一類行為成癮,結合青少年的心理髮育特點,和參考成癮性障礙的診療指南,主要通過心理治療、家庭社會幹預和康復訓練等促進成癮孩子在內在心理和外在技能上的改變,主要治療形式包括個體的和團體的心理治療,適宜孩子的作業治療(國外叫做Occupational treatment)、以及藝術治療等。此外,還將進行家庭治療,致力於改善家庭環境和父母的教養方式,為孩子的每一寸進步和每一點成績提供真實的獎賞,避免孩子因現實受挫而陷入網路遊戲的虛擬獎勵中不能自拔。
而遊戲成癮背後隱藏的往往是情緒問題、個性問題、以及家庭問題等,這些都需要得到綜合的診治和幹預。目前,希望同時能從家長、學校老師兩方面進行幹預,幫助打造利於孩子成長的平衡環境,塑造孩子的人格健康。
【來源:深圳商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