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手機遊戲癮中毒太深怎麼辦?心理學家力薦這3個方法

2021-01-09 廖老思父母加油棧

最近,有不少父母向老師反饋了這樣一個困惑:孩子整天沉迷手機遊戲,而且父母說幾句孩子就會非常暴躁。有一個媽媽提醒孩子少玩手機的時候,自己的親兒子竟然氣急敗壞地對媽媽說:「滾!不要你管!」

有時候,如果遊戲打輸了,甚至把怨氣發洩在媽媽身上,直接對媽媽動手,用這個媽媽的話來說就是:「我覺得他已經喪心病狂,無可救藥了,我再也不想管他了!」

不得不說,孩子沉迷手機遊戲這個問題,著實也讓不少父母深感焦慮和恐懼——

這樣下去萬一孩子沒考上大學,以後找不到好的工作怎麼辦?每天熬夜通宵達旦玩遊戲,把眼睛搞瞎了,身體熬壞了那一輩子豈不廢了?孩子現在脾氣就這麼大,以後那可還了得,估計要掄起拳頭來跟我打架,後半輩子估計沒好日子過了!孩子現在課也不去上,書也不讀,每天呆在家裡,不與人交際,也不和父母溝通,時間長了,心裡會不會憋出毛病來啊,不想還好,越想越怕!

而隨著父母焦慮情緒的泛濫,對孩子的管教自然變得更加的急躁,而父母的急躁又不斷地激發出孩子的叛逆情緒,由此陷入惡性循環……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梅爾茲曾說:「我們會發現焦慮急躁並不利於事情的解決,當一個人感到焦慮的時候,我們就無法做出理性的判斷和抉擇。」

為什麼?因為當我們做一件事情的內在驅動力是消極的、是焦慮的、是負面的,是基於一種負面的、消極的一個定義——「孩子這麼下去我受不了;孩子這麼下去一定不行;孩子這麼下去肯定完蛋了;孩子這麼下去他的未來會如何如何……所以基於這樣一種假設,我們就對孩子傳遞負面情緒,而這使得孩子更加地自我不認同。

孩子就會覺得「哎呀,每一次媽媽跟我說話都是在讓我痛苦,都是讓我覺得自己很不行,覺得自己很差勁,所以我就破罐子破摔吧!」

因此,哪怕我們竭盡全力去為孩子的成長做出努力,但如果這個努力是摻和著焦慮情緒、負面情緒、消極情緒的時候,那麼對孩子的成長就沒有半點的益處,對孩子的改變也不可能有半點的促進作用;

相反,要想真正地改變孩子只有一個方式,那就是在安頓好自己情緒的前提之下,不要摻和任何情緒的前提之下:喚醒孩子的積極面、喚醒孩子的正面、喚醒孩子的優點、喚醒孩子的潛能。

面對沉迷手機遊戲的孩子,我們父母到底該怎麼做呢?

先分享一個案例。有一個青春期手機遊戲成癮孩子的媽媽,十分焦慮地向廖老思求助:「老師,孩子已經連續三天晚上通宵打遊戲,而且,我越是接納他,越是對孩子玩遊戲的行為放手不管,孩子玩遊戲卻玩得更瘋狂,更加肆無忌憚了,所以,導致我(媽媽)越來越焦慮,感覺嚴格管著他,他還不會這樣,我是不是方法沒用對?」

事實上,並不是這位媽媽的方法沒用對——我們要知道,當一個人被長期管制(壓制),某天自由(父母突然放手)的時候,他會更加放飛自我,因為他從來沒有體會過自由的感覺,沒有體會過這種不受拘束的生活,他從來沒有學過如何自我約束,因為一直都是父母在約束著自己。

而另外一個客觀事實是,孩子長大成人,就必須得走向獨立;我們父母不可能一輩子都盯著孩子,總有一天孩子要自己出去面對社會、面對生活中的挫折、面對外界的誘惑,管得了孩子一時,管不了一世,我們要管的不是孩子的行為,而是孩子的思維!

那父母到底應該怎麼做才能從根源上解決孩子遊戲成癮的問題?

(一) 關注孩子內心的情感需求,充分滿足與陪伴

每個人都想證明自己,每個人都希望能夠找到有效的情緒排解通道。當他沒辦法證明自己的時候,在現實生活當中找不到自我認同的依據;那麼他就會把希望寄托在虛擬世界當中,渴望在虛擬世界當中證明自己。

但很顯然的,這一切是沒辦法做到的,因為總有人比他打遊戲打得更厲害,總有人比他的等級更高、比他的裝備更好,所以他還是沒辦法在遊戲當中真正的去找到自我價值,找到到穩定的自我認同感。

換句話說,我們父母永遠是有機會的,只是看我們能不能抓住。孩子不會永遠沉迷遊戲,他一定是搖擺不定的,因為虛擬世界是沒辦法替代真實世界的自我認同的。他一定知道對於他的現在,把時間精力都放在遊戲當中肯定是不妥的;孩子的智商沒有問題,那麼他的一個意識形態、他的一個思維層次都會不斷地矯正他的方向。但是這個時候他是否有一個良好的情緒狀態?是否有一個健康的思維去支撐他的這個夢想就很重要。

相關焦點

  • 高中生沉迷手機怎麼辦?利用上癮模型,從根源戒掉孩子手機癮
    有些家長選擇"暴力解決",用武力鎮壓孩子的手機癮,但結果是兩敗俱傷。面對沉迷手機的高中生,我們到底咋辦?高中生沉迷手機怎麼辦?上癮模型了解下高考被稱為"一分定輸贏"的戰爭,所以在高中階段,尤其是高三時期,孩子、老師、家長都會嚴陣以待。
  • 孩子沉迷遊戲怎麼辦?想真正幫他戒掉「遊戲癮」,家長要這樣做
    當然她也嘗試過很多方法試圖幫孩子戒掉遊戲,比如:把手機直接拿走或者是不玩手機給予孩子獎勵,可結果不但沒戒掉孩子的遊戲癮,還激發了孩子的逆反心理,讓母子關係愈加惡化。究竟怎麼做,才能真的幫孩子戒掉「遊戲癮」呢?
  • 李玫瑾:孩子沉迷手機怎麼辦?「這3招」勝過打罵,父母值得借鑑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現在的手機成癮可不能與過去同日而語,大哥大、小靈通可做不到像智能機一樣吸引年輕孩子的注意力。李玫瑾曾表示:孩子沉迷手機怎麼辦?管教孩子的"這3招"勝過打罵,還能從根上解決孩子沉迷手機的問題,父母值得借鑑。
  • 「孩子沉迷遊戲了,我該怎麼辦?」3個建議,輕鬆戒掉孩子遊戲癮
    文 | 小允兒爸爸(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不少父母疑惑,為什麼自己的孩子小小年紀就和遊戲沒完沒了了呢?縱觀身邊的小孩子們,玩手機等電子產品的時候,甚至比成年人還要厲害,他們對於電子產品的沉迷會更加執著,而且習慣一旦形成,難以改變。
  • 孩子沉迷手機遊戲、厭學暴躁怎麼辦?3個智慧錦囊讓改變輕鬆發生
    中國人有一句古話叫做「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我們都知道這句話的本意是治標不治本,費力不討好,儘管都懂得這個道理,但是在管教孩子過程中(特別是針對手機遊戲成癮孩子的管教中),我們仍舊難免會犯同樣的問題——比如孩子玩手機,我們便要求孩子少玩手機;孩子沉迷遊戲,我們便管控孩子少玩遊戲;孩子熬夜不睡覺,我們便反覆催促孩子早點休息;
  • 青春期孩子患上「手機癮」,難逃遊戲魔掌,一招讓孩子輕鬆脫癮
    一、孩子手機「成癮」的五個階段想要根治孩子的「手機癮」,先要判斷孩子正處於哪個階段(註:這裡所講的「癮」指沉迷的程度,並非醫學上的「成癮」)。階段一:周一到周五以學習為主,不打遊戲,周末回家開始玩,最長一天玩3-5個小時,家長稍微提醒即會放下手機,會自覺安排學習和生活;階段二:放學回家先玩遊戲,家長反覆催促提醒孩子略顯不耐煩,要等遊戲結束之後才會開始寫作業,常常拖到不能拖才開始學習;
  • 李玫瑾:孩子沉迷手機怎麼辦?父母別打別罵,用這3招從根上解決
    「這3招」勝過打罵,父母值得借鑑有的孩子整日沉迷於手機無法自拔,家長真是恨鐵不成鋼。李玫瑾曾表示:孩子沉迷手機怎麼辦?管教孩子的「這3招」勝過打罵,還能從根上解決孩子沉迷手機的問題,父母值得借鑑。所以,父母別打別罵,用這3招從根上解決!
  • 孩子沉迷於電視怎麼辦?不妨學學金星老師的做法,突顯高情商
    孩子沉迷於電視怎麼辦?據心理學家研究表示:沉迷於電視的孩子,面對電視中的畫面,發出的刺激信號不會經過大腦任何轉換,他們只會像個木頭人一樣坐在沙發上看就行了,所以國外把愛看電視的孩子稱為「沙發上的土豆」。這類孩子,往往比不看電視的孩子,缺乏創造力與想像力。
  • 孩子放暑假就沉迷手機怎麼辦?教你幾招幫孩子輕鬆戒掉手機癮!
    吃飽飯就玩手機看電腦,一玩就是幾個小時;沒收了也不現實,有時候我們要上班,需要聯繫孩子;還好現在不用上課,有時鬧著我們出去,只有手機能讓他聽話;暑假時間多作業少,所以管孩子也沒有太嚴格……聽著家長無力的控訴
  • 耍手機,玩遊戲?當孩子有了「習慣上癮」,用這3招能「戒癮」
    很多家長看到孩子這樣的表現,都是懊悔苦惱,但事已至此也不能追溯過去犯下的錯,只能找辦法幫助孩子"戒癮"今天這篇文章就是為幫助家長們解決這一現實問題,以沉迷電子設備為例,當孩子有了"習慣上癮",家長們不妨試試這三招一:孩子沉迷電子設備的原因事出必有因
  • 吃飯走路都在看手機?孩子的手機癮如何戒掉
    手機的發展歷史較為悠久,與人類喜好的契合程度也在各種各樣的改善中不斷提高,因此現在的手機功能能夠廣泛地適用於從小孩到老人等各個年齡階段的人群。如果說成人使用手機是為了工作用處的話,孩子們對於手機的認知一般就僅僅是打遊戲和聊天的媒介了,因此自控力相對成人來說更低的孩子就很容易染上吃飯走路都在玩手機的癮。
  • 如何幫助孩子戒除遊戲癮這一壞習慣?
    或者說,我們應如何引導青少年健康的打遊戲,並使遊戲為孩子們的成長帶來最大價值?而不是讓孩子荒廢學業,變成一個遊戲癮少年? 生活中,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困惑「孩子滿腦子都是打遊戲怎麼辦?」面對這個問題,已經讓無數父母為之頭疼了,有的甚至變成了尖銳的家庭矛盾,難以攻克。
  • 孩子沉迷遊戲拒絕和父母溝通怎麼辦?心理治療師力薦的4步溝通法
    上節課,我們主要剖析了,沉迷手機遊戲的孩子,情緒容易暴躁、不耐煩的原因;以及父母如何通過有效緩解自我焦慮,促使孩子願意接受到父母積極正向的影響,從而做出改變。我們今天主要講的內容是,孩子沉迷手機遊戲,拒絕和父母溝通該怎麼辦?親子間不順暢的溝通,對孩子的成長會造成哪些負面影響?
  • 孩子沉迷玩《我的世界》,成績一落千丈……
    「《我的世界》Minecraft已經是一款舊遊戲了……我家孩子這幾天又開始沉迷起來,一回家就看到他坐在沙發上開始玩,睡覺的時候甚至都躲在被窩裡玩。這次月考成績一落千丈,班主任已經找我們溝通了好多回了, 孩子啥也聽不進去,這可怎麼辦啊……」小雯的媽氣急敗壞,頭上的白髮似乎都多了幾根。「我們以前小時候哪有什麼網癮啊,家裡手機電腦都沒有,更別說沉迷遊戲了。不過時代在進步,手機和電腦雖然給我們帶來了不少便利,但是「孩子沉迷遊戲」的情況卻越來越普遍……」如何「戒掉孩子的遊戲癮」,已經成為當今父母的頭號難題。
  • 孩子沉迷「玩手機和網路遊戲」,家長到底應該怎麼做?
    長時間地玩遊戲,不但不能保證睡眠時間,還可能使大腦的其他功能區受到損害。其次沉迷於網路遊戲,孩子會忽略現實生活中的社交,與朋友、父母的社交,不利於身心發展。孩子沉迷網路遊戲,家長到底應該怎麼做?父母經常情緒失控,孩子也很難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容易變成一個愛衝動、情緒化的人。智慧的家長要學會穩定好自己的情緒,不要因為孩子身上的缺點和現在存在的問題而急躁、暴怒。無論孩子的手機、遊戲癮有多大,理解與愛他代替抱怨指責甚至打罵,效果一定會好很多。
  • 孩子厭學沉迷手機電腦怎麼辦?家長這樣做,讓孩子主動去學習!
    那麼孩子厭學沉迷手機電腦怎麼辦呢?家長只需這樣做,讓孩子能夠主動地去學習!不要使用打罵,要學會引導孩子很多的家長看到孩子整天沉迷手機啊電腦啊,就一肚子火,對孩子失望透了,打罵都是輕的,但是,你打過罵過以後,孩子會改正嗎?不會!
  • 班主任直言:青春期的孩子沉迷手機遊戲就對了,不然才有問題
    文|文兒我經常聽身邊有家長抱怨,孩子到了青春期,開始不服管教,痴迷手機,一到周末休息,就抱著手機不肯撒手,玩得不亦樂乎,像中邪一樣,不知道怎麼辦才好。確實,自從手機成為日常生活中的工具,它也成為家長的一塊兒「心病」。家長擔心孩子玩手機,看太多無聊的視頻,玩太多沒有營養的遊戲,對眼睛不好,耽擱學業,影響成長發展。但是,關於青春期的孩子愛玩手機,家長還是要理性地看待這件事情,不能把孩子愛玩手機,當成不能容忍的大錯。
  • 孩子厭學整天沉迷手機遊戲怎麼辦?2條兵法建議,教父母輕鬆應對
    在教養孩子過程中,當孩子出現各種各樣不良行為時(比如:厭學、沉迷手機、通宵遊戲、日夜顛倒等等),很多父母瞬間就像潰堤的大壩,心中的洪水翻滾而起,肆意泛濫——各種指責、批評、否定、說教、訓斥、打罵的聲音,充斥著家裡的每個角落。
  • 孩子沉迷手機電視?日本宅男用一張紙,就讓孩子走出「虛擬世界」
    鄰居則表示,已經開學了,但因為在家期間,孩子經常抱著手機玩得不亦樂乎。現在每天放學回到家,也是立即拿起手機玩起來,一玩就長達幾個小時。這讓鄰居感到非常頭疼,因為他家孩子今年才四年級,但眼睛已經近視了。孩子再這樣沉迷下去,鄰居擔心對視力的影響很大,就更別提影響學習成績了。
  •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上網課貪玩怎麼辦?聽聽代表委員怎麼說 | 兩會@...
    2019年,未成年網民娛樂活動中短視頻佔比達到46.2%,較2018年提升了5.7個百分點。短視頻題材內容豐富,且根據人工智慧算法針對用戶興趣偏好定製推送內容,使很多未成年人受吸引而沉迷。同時,短視頻網絡是內容發布和運營平臺而非創作方,平臺內容為用戶主動上傳,這很難避免未成年人看的內容低俗或不健康;♦ 三是網際網路不良信息對未成年人的學習、生活產生很大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