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手機遊戲、厭學暴躁怎麼辦?3個智慧錦囊讓改變輕鬆發生

2020-12-14 廖老思父母加油棧

中國人有一句古話叫做「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我們都知道這句話的本意是治標不治本,費力不討好,儘管都懂得這個道理,但是在管教孩子過程中(特別是針對手機遊戲成癮孩子的管教中),我們仍舊難免會犯同樣的問題——

比如孩子玩手機,我們便要求孩子少玩手機;孩子沉迷遊戲,我們便管控孩子少玩遊戲;孩子熬夜不睡覺,我們便反覆催促孩子早點休息;總之,孩子當前呈現出什麼問題,我們就火急火燎地解決什麼問題,導致的結果當然是隔靴撓癢、事與願違了。

那麼,對於青春期孩子沉迷手機遊戲、厭學輟學、情緒暴躁等不良或成癮問題,父母到底應該如何有效應對呢?孫子兵法裡給出了三條智慧錦囊,分別是a利而誘之,b強而避之,c佚而勞之,接下來我們從家庭教育的角度,逐一論述:

智慧錦囊一:利而誘之——挖掘出孩子所熱衷的「利」並對其循循善誘

什麼是「利而誘之」?意思是:「對方如果貪心,就用利益來引誘他」,從家庭教育的角度,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抓住孩子感興趣的事物,並且以此對其進行循循善誘」;但是,很多時候,父母們往往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而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管教孩子,單方面的認為,孩子不應該一天到晚玩手機,通宵達旦玩遊戲,而應該多和父母溝通,多外出運動,多出去走走,多與人交際,不要整天把自己關在房間裡;

其實這些道理孩子都懂,但問題在於:a.孩子壓根就不喜歡和父母溝通。就像有一個青春期女孩所講:「爸媽和我聊天不是聊學習寫作業,就是聊限制手機減少玩遊戲時間等話題,煩死了!」

b.同時也不喜歡外出運動與人交際。有一個媽媽看到孩子整天閉門不出,手機不離手,便想方設法邀約引導孩子外出散步,還強調公園裡鳥語花香,天空中萬裡無雲,總之把父母眼裡的花花世界都描繪了個遍,但是孩子仍舊無動於衷,好不耐煩地甩出了一句話:「你自己去吧,別煩我!」

以至於我們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到底真是孩子百無聊賴,萬念俱灰,還是是我們父母不善於驅動孩子的內在動力呢?答案顯然是後者,為什麼?

著名心理學家露絲·羅茜曾說:

「沒有目標,我們便失去了方向,除非我們找到充分發揮自己的途徑,我們才有可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換句話說,要麼我們幫孩子找到能夠充分發揮其熱情、能量的途徑,否則孩子必然失去方向,只能原地踏步,止步不前,具體怎麼做呢?

父母應該挖掘出孩子所熱衷的「利」,從而對孩子循循善誘。舉例說明:一個15歲半的青春期女孩,排斥學習、拒絕溝通、黑白顛倒、作息紊亂,整天手機不離手,這個媽媽幾乎把能試的方法都試了個遍,但是孩子一點改變都沒有,後來聽了我的建議,停止一切無效的辦法,重點從孩子感興趣的「小說」入手,據這個媽媽介紹:

「在一次吃完飯後,我和孩子一起聊小說《左耳》,我感概裡面的愛情,並引導孩子如何建立正確的愛情觀、價值觀及人的性格養成;在這過程中,孩子跟我說她有一個不好的性格,我問她是什麼,她說:『見不得別人比我好』;我說為什麼呢?她說就是因為小時候,我(媽媽)老是跟她說『怎麼考試成績又比別人差,沒有別人好』,長期以來落下的,慢慢的就見不得別人比她好了。

於是我給她道歉,告訴她媽媽以前的這個觀念是錯的,人是應該跟自己比,不應該跟別人比,跟別人比永遠都不能贏,只有贏了自己才是真的贏,此時孩子說:『這麼多年了,你才發現自己錯了,你(媽媽)是一個很能堅持的人,現在改還來得及嗎?』我說:『來得及,只要想改,哪天都不晚!』她用質疑的眼神及語氣來看著我,我很肯定的告訴她:『可以的,你不也是覺得媽媽改變了嗎?』孩子默許地點點頭……」

由此我們發現,並非是孩子不願和父母溝通,也並非是孩子天生就厭學沉迷遊戲,實際上,孩子也渴望和父母溝通,通過學習遇見更好的自己,關鍵在於,我們父母如何抓住孩子感興趣的事物(例如:玩遊戲、看小說、刷視頻、學樂器、動漫周邊、摩託車、學日語等等),對孩子進行循循善誘;

有的父母頗有先見,從小就牢牢抓住了孩子愛玩的天性(利),把孩子所沉迷的遊戲項目,從電子產品中活生生搬到了如常生活中(誘),比如父親把孩子放在儲物籃子裡,上演現實版的「過山車」;

或者乾脆把垃圾桶倒扣在頭上,在家中客廳和孩子們玩起了「植物大戰殭屍」,又或者上網淘了一件「蜘蛛俠」的高仿服裝,藉助父親強有力的雙臂,在家中的門沿或牆上練習「飛簷走壁」,有如此善於「誘導」的父母,孩子哪有不愛的道理?

某公立精神衛生醫療機構為行為成癮患者專門設計的「行為成癮病房」,更是把「利而誘之」的智慧發揮到了極致,他們在病房裡為行為成癮患者設置了與家人一同互動的迷你KTV、動感單車、遊戲沙盤、彩色鉛筆等項目,簡直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儘管呈現的方式豐富多彩,但萬變不離其宗,幫助青春期孩子擺脫手機遊戲癮,重新回歸學習生活的不二法門便是:通過另外一種更有趣更健康的事物,來贏得(爭取)孩子的的時間、精力以及注意力。

切記,人的時間、精力以及注意力是有限的,當孩子願意重新信任並接納父母,願意把時間和精力花在父母身上,與父母保持親密、良性的互動與連接,自然而然就削減了對手機遊戲的依賴程度。

智慧錦囊二:強而避之——在情緒消極暴躁時先自我隔離,安頓情緒

什麼是「強而避之」?意思是:「如果對方強大,就要暫時避其鋒芒」,在管教孩子過程中,父母的敵人是誰呢?當然不是孩子,而是孩子身上的叛逆思維以及消極情緒;

換言之,當孩子叛逆思維強大,消極情緒激烈敗壞的時候,父母就要注意了,千萬不要在這個節骨眼上管教孩子,而應該暫時避其鋒芒,否則不僅毫無效果,反而適得其反,舉例說明:

有一個15歲男孩媽媽介紹:

「在剛放寒假的時候,我們與孩子約定每晚十點前全部完成作業,並交出手機睡覺,但效果根本就沒有達到——剛開始(孩子上交手機的時間)會推遲一個小時左右,後面會越來越久,再後來是乾脆手機不交了,作業也不寫了,只是一天到晚的玩手機;

我和孩子爸爸非常生氣,經常指責怒罵孩子,結果孩子越來越反叛,經常和父母對著幹,把父母氣得半死,那段時間,由於父母也經常在孩子面前大發脾氣,沒想到孩子也「完美」的學會了我們大人發洩情緒的方式,經常跟父母對罵、怒罵、摔門;除此之外,孩子還把情緒發洩到弟弟的身上,經常打弟弟,完全就把弟弟當成了出氣筒,家裡每天都充滿了火藥味……」

後來,我給這個媽媽提建議,讓她在孩子情緒不佳,火氣沖天的時候,採取「不反應」、「延遲反應」等避其鋒芒的應對方法,過了段時間,孩子的情緒大有好轉,對媽媽的態度有了明顯改變——

在媽媽表示身體不舒服時,孩子會主動幫媽媽泡藥(據媽媽說講,換做是以前,哪怕是強硬要求孩子也不會去做的),父母忍不住向孩子表達:「你最近脾氣好了很多哦!」孩子回答得倒也乾脆:「因為沒有事可以讓我發脾氣。」

「強而避之」的智慧不僅適用於孩子,也同樣適用於父母。換言之,當我們父母感到氣急敗壞、火急火燎、怒火衝天時,同樣需要需要採取「避己鋒芒」的態度——

相關焦點

  • 孩子厭學整天沉迷手機遊戲怎麼辦?2條兵法建議,教父母輕鬆應對
    在教養孩子過程中,當孩子出現各種各樣不良行為時(比如:厭學、沉迷手機、通宵遊戲、日夜顛倒等等),很多父母瞬間就像潰堤的大壩,心中的洪水翻滾而起,肆意泛濫——各種指責、批評、否定、說教、訓斥、打罵的聲音,充斥著家裡的每個角落。
  • 孩子厭學沉迷手機電腦怎麼辦?家長這樣做,讓孩子主動去學習!
    那麼孩子厭學沉迷手機電腦怎麼辦呢?家長只需這樣做,讓孩子能夠主動地去學習!不要使用打罵,要學會引導孩子很多的家長看到孩子整天沉迷手機啊電腦啊,就一肚子火,對孩子失望透了,打罵都是輕的,但是,你打過罵過以後,孩子會改正嗎?不會!
  • 「孩子沉迷遊戲了,我該怎麼辦?」3個建議,輕鬆戒掉孩子遊戲癮
    文 | 小允兒爸爸(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不少父母疑惑,為什麼自己的孩子小小年紀就和遊戲沒完沒了了呢?縱觀身邊的小孩子們,玩手機等電子產品的時候,甚至比成年人還要厲害,他們對於電子產品的沉迷會更加執著,而且習慣一旦形成,難以改變。
  • 孩子沉迷手機遊戲癮中毒太深怎麼辦?心理學家力薦這3個方法
    最近,有不少父母向老師反饋了這樣一個困惑:孩子整天沉迷手機遊戲,而且父母說幾句孩子就會非常暴躁。有一個媽媽提醒孩子少玩手機的時候,自己的親兒子竟然氣急敗壞地對媽媽說:「滾!不要你管!」有時候,如果遊戲打輸了,甚至把怨氣發洩在媽媽身上,直接對媽媽動手,用這個媽媽的話來說就是:「我覺得他已經喪心病狂,無可救藥了,我再也不想管他了!」
  • 孩子厭學,不是墮落,真是無奈!
    媽媽不止一次的表達絕望,寢食難安,甚至身體出現問題,可孩子又何嘗不是呢? 媽媽愛自己的孩子,勝過愛自己,但越想把孩子拉回來,卻越無力,每次溝通都變成了言辭犀利的爭吵。 而孩子自己呢?每天悶在房間看手機、玩遊戲,這是父母眼裡的墮落!
  • 潤仁教育鄭志賢談:高中生孩子厭學怎麼辦?
    最近很多家長向我們諮詢:高二孩子厭學情緒嚴重叛逆怎麼辦?其實,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多少都會有些叛逆,那麼,厭學也是其中之一,家長想要解決孩子厭學的問題,就要先了解孩子厭學的原因;對此,你們的親子關係是比較重要的,因為,良好的親子關係也能夠更好地跟孩子溝通,也有利於問題解決。
  • 孩子沉迷遊戲怎麼辦?想真正幫他戒掉「遊戲癮」,家長要這樣做
    但是對於很多沉迷在遊戲中的孩子來說,究其根本並不是遊戲吸引了他,而是當他開始產生「厭學」情緒,或是在學習中產生了挫敗感時,卻在遊戲中得到了慰藉。所以即使沒有了遊戲,孩子為了逃避現實還是會被電視劇、漫畫等其他事情所吸引,從本質上來說,一切讓他感覺到存在感和自豪感,或者一切比學校和學習有意思的事情都會讓他著迷。小林的孩子最近沉迷於手機遊戲,剛開始孩子聽話說不玩就不玩了。
  • 孩子厭學愛玩遊戲,無法溝通,家長還能做什麼?
    家長朋友們,歡迎來到家教諮詢室,孩子除了遊戲好像對什麼都沒興趣,甚至厭學,也不知道怎麼溝通,怎麼辦? 環境強制 乾脆利落地斬斷孩子與遊戲的聯繫。 遊戲的魔力在於即時反饋和社交互動,孩子是否在生活中長期沒有成就感,或者在生活中缺少有效的社交活動?
  • 孩子放暑假就沉迷手機怎麼辦?教你幾招幫孩子輕鬆戒掉手機癮!
    吃飽飯就玩手機看電腦,一玩就是幾個小時;沒收了也不現實,有時候我們要上班,需要聯繫孩子;還好現在不用上課,有時鬧著我們出去,只有手機能讓他聽話;暑假時間多作業少,所以管孩子也沒有太嚴格……聽著家長無力的控訴
  • 史上最長寒假後,孩子沉迷網絡和遊戲無法自拔,家長該怎麼辦?
    可是,在這個史上最長的假期裡,很多孩子沉迷於網絡尤其是遊戲,返校後難以收心學習,上課走神,總想著玩遊戲,更加嚴重的孩子甚至可能抗拒上學,厭學情緒凸顯。針對這些問題,我受邀參加了廣州電視臺《健康100FUN特別策劃:開學健康錦囊》節目的錄製,提供了一些具體化建議。
  • 李玫瑾:孩子沉迷手機怎麼辦?父母別打別罵,用這3招從根上解決
    01李玫瑾:孩子沉迷手機怎麼辦?「這3招」勝過打罵,父母值得借鑑有的孩子整日沉迷於手機無法自拔,家長真是恨鐵不成鋼。李玫瑾曾表示:孩子沉迷手機怎麼辦?管教孩子的「這3招」勝過打罵,還能從根上解決孩子沉迷手機的問題,父母值得借鑑。所以,父母別打別罵,用這3招從根上解決!
  • 厭學的高中生如何進行心理疏導
    伯爵書院_為什麼越來越多的高中生開始厭學?現在高中生出現厭學的情況越來越多,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又該怎麼辦?另外一點,我們自身也是一樣,學習並不是為了考試,是將我們學到的知識運用於實際,而不是用知識來和其他人攀比,除非你能每次都是第一名,因此學習不要比,而要找方法,這樣才能輕鬆一點。
  • 青春期的孩子沉迷網路遊戲該怎麼辦?
    說到這裡大多數家長都很好奇孩子的遊戲有什麼好玩的?能讓孩子如此沉迷於其中,今天就來說說孩子為什麼會沉迷於遊戲?三家長沒有做好的榜樣都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這網際網路時代手機裡的誘惑是越來越多,家長們也會控制不住自己在孩子面前玩手機玩電腦看電視,家長自己沉迷其中做了不好的榜樣卻要求孩子不要做,沒有好的榜樣,家長的教育自然在孩子心中無法起到作用。
  • 不想讓孩子沉迷於網路遊戲,智慧的家長應該這樣做更有效(實用)
    除了少數家長會帶孩子出門旅遊,偶爾逛逛博物館、科技館之類,更多的時間孩子是貓在家裡,玩玩具、看電視、玩遊戲。電子信息的飛速發展,不僅改變了大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改變了孩子們的娛樂方式。有的孩子接觸到遊戲後一發不可收拾,整天沉迷於遊戲,上課精力難以集中、厭學、成績下滑,與父母關係僵化,變得不喜歡說話,甚至熬夜打遊戲影響到身體健康。這個時候,為人父母的我們怎能視而不見?
  •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家長該怎麼辦?
    事不宜遲,趕緊來收聽《曉法微課》第十五期:「孩子沉迷網路遊戲怎麼辦」大家好,這裡是曉法姐姐以案說法課堂,我是佛山中院少審庭書記員林師敏,今天要跟大家聊的話題是孩子沉迷網路遊戲,家長該怎麼辦?(圖片來自網絡)青少年沉迷網路遊戲,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一旦有時間、條件,不少孩子就對著電腦、捧著手機玩得不亦樂乎,很多家長對此都束手無策。但是青少年心智不成熟,容易受到網絡上一些不良因素的影響,當孩子們慢慢開始沉迷遊戲,其心理和行為就會發生偏差。
  • 孩子沉迷遊戲拒絕和父母溝通怎麼辦?心理治療師力薦的4步溝通法
    上節課,我們主要剖析了,沉迷手機遊戲的孩子,情緒容易暴躁、不耐煩的原因;以及父母如何通過有效緩解自我焦慮,促使孩子願意接受到父母積極正向的影響,從而做出改變。我們今天主要講的內容是,孩子沉迷手機遊戲,拒絕和父母溝通該怎麼辦?親子間不順暢的溝通,對孩子的成長會造成哪些負面影響?
  • 青春期孩子患上「手機癮」,難逃遊戲魔掌,一招讓孩子輕鬆脫癮
    一、孩子手機「成癮」的五個階段想要根治孩子的「手機癮」,先要判斷孩子正處於哪個階段(註:這裡所講的「癮」指沉迷的程度,並非醫學上的「成癮」)。階段一:周一到周五以學習為主,不打遊戲,周末回家開始玩,最長一天玩3-5個小時,家長稍微提醒即會放下手機,會自覺安排學習和生活;階段二:放學回家先玩遊戲,家長反覆催促提醒孩子略顯不耐煩,要等遊戲結束之後才會開始寫作業,常常拖到不能拖才開始學習;
  • 案例分析:對沉迷遊戲的孩子,除了暴力以外該怎麼辦呢?
    關注【實戰家庭教育】做智慧父母! 兒子初一就沉迷遊戲,最近經常請假,沒收手機,斷網斷吃的也不管用,現在越來越嚴重了。 在家也管不住,感覺整個家都被搞散架了,我該怎麼辦呢?
  • 在線心理諮詢:13歲的叛逆期男孩沉迷遊戲、厭學,怎麼辦?
    近日有位家長朋友在心理諮詢師的公眾號平臺上提問:十三歲孩子迷戀遊戲、厭學,家長和老師給孩子講了道理,但是就是聽不進去!孩子大了,打不得罵不得,講道理又不聽。我對他要求不高,每天按時上課,認真完成作業,盡力學習,學習盡力就行了,但是不能消極怠工。現在疫情期間又要用電腦,為了防止遊戲設置屏蔽密碼。
  • 厭學的孩子在家,覺得活著沒有意義,媽媽該如何應對?
    哪怕是厭學的孩子也總是想看清前方的路,可想法和結果總是背道而馳,還要天天面對焦慮過度的父母,如果換成是當年幼小的我可能也會黑白顛倒,沉迷網絡!今天我就某位媽媽與厭學的孩子溝通的真實案例,來深度闡述:厭學的孩子在家,覺得活著沒有意義,媽媽該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