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厭學整天沉迷手機遊戲怎麼辦?2條兵法建議,教父母輕鬆應對

2020-12-18 廖老思父母加油棧

在教養孩子過程中,當孩子出現各種各樣不良行為時(比如:厭學、沉迷手機、通宵遊戲、日夜顛倒等等),很多父母瞬間就像潰堤的大壩,心中的洪水翻滾而起,肆意泛濫——各種指責、批評、否定、說教、訓斥、打罵的聲音,充斥著家裡的每個角落。

正如一個父親所說:「每天因為孩子玩手機而爭吵不斷,雞飛狗跳,把這個家都搞得不像一個家了」,另外一個媽媽也痛定思痛反省道:「每當沉迷手機,排斥上學,作息紊亂時,我們採用的方法往往是說教、怒吼和打罵,但效果都只是短暫的,從沒有過長期的效果,反而把親子關係搞得一團糟!」

由此看來,在管教孩子過程中,我們父母真正需要做的往往不是直接反應,把自己的情緒以及教養態度毫無保留地寫在臉上,見風是雨,敏感易怒,既出賣了自己,又傷害了孩子及家人,何苦呢?

心理學研究表明:父母常常喜怒形於色不僅嚴重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及自我認同感,還向孩子示範了錯誤的情緒管理模式;更要命的是將父母的原則底線暴露無遺。

正所謂「話多則無威嚴」,長期以往,孩子便把父母當成「透明人」,把父母的話當作耳邊風,為什麼?因為我們太過於暴露了自己的內心,我們的威嚴及影響力早已因錯誤管教被透支得蕩然無存。

那麼,面對青春期孩子沉迷手機、叛逆父母、排斥學習等諸多問題,我們到底應該如何正確應對呢?

首先要擺正好態度,時刻提醒自己「有問題不可怕,關鍵是要有方法」。《孫子兵法》裡強調:

「兵者,詭道也。」

意思是:「用兵,是以詭詐為原則的。」同理,我們父母在家養孩子過程中著實沒必要反應得過於誠實及單純了,為了達到教養目的,我們的父母同樣需要一點「手段」和「城府」。

那父母到底應該怎麼做,才能夠既幫助孩子改變,又不損害父母威嚴和影響力呢?《孫子兵法》裡給出了兩條建議:a能而示之不能,b用而示之不用。我們從青春期孩子管教的維度逐一論述。

建議一:「能而示之不能」——通過孩子感興趣之事幫他\她找到自我認同依據。

什麼叫做「能而示之不能」?意思就是管教孩子過程中,有的事情我們父母明明能做到,但是在孩子面前,我們卻要假裝自己做不到(或者做得不夠好),由此為孩子創造自我價值實現的機會。

要知道,孩子之所以排斥學習、逃避現實、沉迷於手機遊戲,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在學習以及現實生活中,孩子們找不到自我價值感及成就感,就像有一個青春期女孩對父母大聲吼叫道:「是不是我在你們心裡什麼都不是,什麼都做不好,根本就不配活著!」

有太多孩子正是在這種消極錯誤的觀念下走向了「抑鬱症」,甚至走向了不歸路;所以,幫助孩子改變重要原則之一,就是想方設法幫助孩子建立在學習上以及現實生活中自我價值以及成就感實現的通道,以下這位曾接受過廖老思團隊幫助的家長的做法,值得借鑑:

一個孩子15歲初中女孩,厭學、整天沉迷手機遊戲,除了手機以外唯一的興趣就是吃美食,於是孩子的媽媽嘗試著每周邀約孩子一起烹飪美食糕點,在一次周末,做了一次包子,父母發現孩子會想很多新的花樣來做;

比方說主動做了「小籠包」、「超小包子」、「創意搞怪包子」等等,非常有創意,而且很善於學習,上網照著視頻學,看一遍就會,而且還能夠做出新花樣;

於是孩子的父母經常抓住類似機會,對孩子這般積極行為進行了充分及時地肯定和強化,而且經常以「孩子做的包子更有創意」作為切入點,定期邀約孩子參與包子的研發和製作,把原本屬於父母的「活」心甘情願地徹底攬下來了。

從這往後,孩子也明顯變得更自信些了,玩手機遊戲的時間也更少了,對學校的學習也一改往常被動的局面,變得更加積極且充滿信心了,據這個媽媽反饋:每當父母說她有想法、有創意、敢挑戰且善於學習時,孩子總會很自信的說:「沒辦法,我就是這麼強大!」

研究表明:當孩子對自我建立了「有想法、敢挑戰、善於學習」的自我意象(自我觀念)時,他對學習的態度也將變得更加積極主動,這和著名心理學家萊基的研究理論不謀而合——

「一個學生對某一個學科感到困難,可能是因為他覺得這一科學對自己不適合。只要能改變這個學生潛在的自我觀念,他對這一科學的態度一定會因此有所改變,只要能引導這個學生改變他的自我定義,他的學習能力也會改變過來。」

因此,智慧的父母總善於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機會,將原本自己能夠獨立完成的事情,邀約孩子一同協助完成,並挖掘出孩子能夠做得更好的依據(例如:有想法、有創意、敢挑戰、善於學習、善於思考等等)。

以此幫助孩子在生活以及學習中,也能找到自我認同感、價值感以及成就感,如此一來,孩子厭學、沉迷手機遊戲的問題自然而然就解決了。

建議二:「用而示之不用」——孩子的「無用」恰恰成全了父母的「有為」

什麼叫做「用而示之不用」呢?就是本來已經做好了準備要攻打對方(敵方),卻又裝作不能打。從家庭教育的維度,我們可以引申為明明打心裡希望孩子能夠放下手機,回歸學校,但是在與孩子相處過程中卻要將以上目的深藏起來,不要讓孩子察覺及發現;

為什麼不要讓孩子察覺及發現呢?原因有二:

相關焦點

  • 孩子沉迷手機遊戲、厭學暴躁怎麼辦?3個智慧錦囊讓改變輕鬆發生
    中國人有一句古話叫做「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我們都知道這句話的本意是治標不治本,費力不討好,儘管都懂得這個道理,但是在管教孩子過程中(特別是針對手機遊戲成癮孩子的管教中),我們仍舊難免會犯同樣的問題——比如孩子玩手機,我們便要求孩子少玩手機;孩子沉迷遊戲,我們便管控孩子少玩遊戲;孩子熬夜不睡覺,我們便反覆催促孩子早點休息;
  • 孩子厭學沉迷手機電腦怎麼辦?家長這樣做,讓孩子主動去學習!
    那麼孩子厭學沉迷手機電腦怎麼辦呢?家長只需這樣做,讓孩子能夠主動地去學習!不要使用打罵,要學會引導孩子很多的家長看到孩子整天沉迷手機啊電腦啊,就一肚子火,對孩子失望透了,打罵都是輕的,但是,你打過罵過以後,孩子會改正嗎?不會!
  • 孩子沉迷遊戲小說,不願與父母溝通咋辦?改善溝通的3條兵法建議
    如何與青春期手機遊戲成癮孩子建立有效溝通,著實是一件讓很多父母感到頭疼、心累的事,為什麼?因為青春期孩子往往不按照父母的套路出牌,正如某位全職媽媽所講:「我也想和孩子溝通,關鍵是他不願意和我溝通呀,話還沒來得及從嘴裡蹦出來,孩子就罵罵咧咧地叫我滾,連見縫插針的機會都沒有!」
  • 「孩子沉迷遊戲了,我該怎麼辦?」3個建議,輕鬆戒掉孩子遊戲癮
    文 | 小允兒爸爸(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不少父母疑惑,為什麼自己的孩子小小年紀就和遊戲沒完沒了了呢?縱觀身邊的小孩子們,玩手機等電子產品的時候,甚至比成年人還要厲害,他們對於電子產品的沉迷會更加執著,而且習慣一旦形成,難以改變。
  • 2歲半寶寶,沉迷手機,該怎麼辦
    長此以往,寶寶開始沉迷手機,一旦哭鬧,手機一個給,就不哭了。我們都知道寶寶們玩手機,有好處也有壞處,那我們今天討論這樣的一個問題:面對2歲半男寶寶沉迷手機,作為爸爸媽媽該怎麼辦?首先我們應該分析一下原因:比如:2歲半寶寶對手機上癮,很大程度上是模仿父母,由於此階段的兒童的模仿能力較強,大多是學習周圍人的一些行為,如果寶寶周圍的人都是喜歡讀書,跑步的,那麼孩子就會對書和跑步運動感興趣,還有就是寶寶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玩手機。當我們發現寶寶存在這樣的問題時,我們不能一直對寶寶們說:「不能玩手機」。
  • 孩子整天抱著手機?這3招讓孩子自願放下手機,父母不一定要打罵
    現在,手機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的必備品,人人手裡都有一部手機。甚至現在的小孩子,家長也會給配手機。由於現在手機的發展速度很快,手機已經不僅僅只能打電話和發簡訊了,還可以進行一些玩樂。由於孩子還小,自制力並不是強,會受到遊戲的誘惑,從而沉迷於手機世界裡面。其實手機對於小孩子的危害也是非常大的!
  • 沉迷網路遊戲會讓孩子頹廢,荒廢學業,父母該怎麼做
    學習這種行為發生在我們生活中的很多片段中,比如學習如何去處理情緒、如何去使用高科技產品、又或者如何去教育我們的孩子。今天我們要講的是關於孩子過分的沉迷於網絡怎麼辦?對於每一個家庭來說,孩子是這個家庭最寶貴也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孩子能夠健健康康的長成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人是每一個爸爸媽媽最希望看到的,但是現在有不少的孩子整天沉迷在網路遊戲當中,甚至有一些孩子因為自身的辨別是非的能力不強,被騙子套入了網貸當中。在生活裡我們經常看到這樣一個畫面:老師和家長知道孩子逃課了以後,第一反應就是到附近的網吧去找。
  • 李玫瑾:孩子沉迷手機怎麼辦?父母別打別罵,用這3招從根上解決
    「這3招」勝過打罵,父母值得借鑑有的孩子整日沉迷於手機無法自拔,家長真是恨鐵不成鋼。李玫瑾曾表示:孩子沉迷手機怎麼辦?管教孩子的「這3招」勝過打罵,還能從根上解決孩子沉迷手機的問題,父母值得借鑑。所以,父母別打別罵,用這3招從根上解決!
  • 如何防止孩子沉迷手機?各年齡段孩子電子產品使用建議來啦!(轉給...
    不少家長都在為孩子沉迷手機等電子產品頭疼。面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家長應該怎麼辦?今天這篇文章,推薦老師轉給家長。世界衛生組織曾發布有關幼兒接觸電子屏幕時間的建議報告。那麼,如果家有1-3歲的孩子,父母應該怎麼做呢?1.父母儘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要多與孩子互動、主動更新孩子的玩具等。2.父母手機中不要下載遊戲,以防孩子因遊戲上癮而索要手機玩。3.如果孩子對手機好奇,可向孩子示範打電話、發語音、拍照片等,建立孩子對手機用途的正確認知。
  • 孩子放暑假就沉迷手機怎麼辦?教你幾招幫孩子輕鬆戒掉手機癮!
    但是你忽略了,孩子身體還在發育中,心理也不成熟,沉迷手機不但影響學習,還會有這些危害:身體健康:視力下降,頸椎受損,影響發育心理健康:孩子無心學習,沉迷「垃圾快樂」,變得內向話少親子關係:不願和父母交流,情緒極端不穩定,走極端
  • 孩子沉迷遊戲拒絕和父母溝通怎麼辦?心理治療師力薦的4步溝通法
    上節課,我們主要剖析了,沉迷手機遊戲的孩子,情緒容易暴躁、不耐煩的原因;以及父母如何通過有效緩解自我焦慮,促使孩子願意接受到父母積極正向的影響,從而做出改變。我們今天主要講的內容是,孩子沉迷手機遊戲,拒絕和父母溝通該怎麼辦?親子間不順暢的溝通,對孩子的成長會造成哪些負面影響?
  • 孩子厭學,不是墮落,真是無奈!
    媽媽不止一次的表達絕望,寢食難安,甚至身體出現問題,可孩子又何嘗不是呢? 媽媽愛自己的孩子,勝過愛自己,但越想把孩子拉回來,卻越無力,每次溝通都變成了言辭犀利的爭吵。 而孩子自己呢?每天悶在房間看手機、玩遊戲,這是父母眼裡的墮落!
  • 孩子手機上竟有18款遊戲APP!孩子沉迷手機,這些建議亮了
    學習、聽音樂、玩遊戲位列未成年網民上網經常從事的各類活動中的前三位。調查顯示,初中生網民利用在線教育平臺學習的為22.2%,這一比例在高中生網民中為20.1%,小學生網民中為16.8%。網際網路已成為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有力幫手。各學歷段未成年網民玩手機遊戲的比例均在五成以上,小學生網民玩手機遊戲比例達到51.1%。
  • 孩子沉迷手機遊戲癮中毒太深怎麼辦?心理學家力薦這3個方法
    最近,有不少父母向老師反饋了這樣一個困惑:孩子整天沉迷手機遊戲,而且父母說幾句孩子就會非常暴躁。有一個媽媽提醒孩子少玩手機的時候,自己的親兒子竟然氣急敗壞地對媽媽說:「滾!不要你管!」有時候,如果遊戲打輸了,甚至把怨氣發洩在媽媽身上,直接對媽媽動手,用這個媽媽的話來說就是:「我覺得他已經喪心病狂,無可救藥了,我再也不想管他了!」
  • 潤仁教育鄭志賢談:高中生孩子厭學怎麼辦?
    最近很多家長向我們諮詢:高二孩子厭學情緒嚴重叛逆怎麼辦?其實,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多少都會有些叛逆,那麼,厭學也是其中之一,家長想要解決孩子厭學的問題,就要先了解孩子厭學的原因;對此,你們的親子關係是比較重要的,因為,良好的親子關係也能夠更好地跟孩子溝通,也有利於問題解決。
  • 案例分析:對沉迷遊戲的孩子,除了暴力以外該怎麼辦呢?
    關注【實戰家庭教育】做智慧父母! 兒子初一就沉迷遊戲,最近經常請假,沒收手機,斷網斷吃的也不管用,現在越來越嚴重了。 在家也管不住,感覺整個家都被搞散架了,我該怎麼辦呢?
  •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家長該怎麼辦?
    孩子沉迷網絡,家長怎麼做?孩子網戀了,應該如何應對?如何避免孩子誤入傳銷?如何引導孩子正確追星?……以上問題通通有答案啦!事不宜遲,趕緊來收聽《曉法微課》第十五期:「孩子沉迷網路遊戲怎麼辦」大家好,這裡是曉法姐姐以案說法課堂,我是佛山中院少審庭書記員林師敏,今天要跟大家聊的話題是孩子沉迷網路遊戲,家長該怎麼辦?
  • 【家長薦讀】孩子青春期叛逆怎麼辦?這20條建議送給家長!
    一般來說,孩子進入青春期,會展現出各種叛逆情緒,做出一些叛逆的事情:厭學,輟學,早戀,離家出走,親情淡漠等等。很多父母會直接責怪孩子,但其實,家長只找孩子的問題的同時,也應該反省、檢討自己。 那麼青春期的孩子為什麼這麼叛逆呢?
  • 史上最長寒假後,孩子沉迷網絡和遊戲無法自拔,家長該怎麼辦?
    可是,在這個史上最長的假期裡,很多孩子沉迷於網絡尤其是遊戲,返校後難以收心學習,上課走神,總想著玩遊戲,更加嚴重的孩子甚至可能抗拒上學,厭學情緒凸顯。針對這些問題,我受邀參加了廣州電視臺《健康100FUN特別策劃:開學健康錦囊》節目的錄製,提供了一些具體化建議。
  • 青春期孩子患上「手機癮」,難逃遊戲魔掌,一招讓孩子輕鬆脫癮
    很多人通過遊戲結識了志同道合的好友,也有一些人通過提升打遊戲的技能賺了不少錢,但在遊戲群體中,還有一群遊戲水平一般,卻又十分沉迷的「小夥伴」。這群「小夥伴」為了提升自己的遊戲等級,可謂是「日夜作戰」,這一打就是停不下來,可把家裡的老父親和老母親給急壞了:「這孩子整天就打遊戲,什麼都不學,將來可咋辦啊?還能有出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