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晚報 2020年05月20日 09:36
「九·一八」之夜北大營發生了什麼? 「九一八事變」後瀋陽北大營有何用途?
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標誌性建築殘歷碑上刻著一段文字:「夜十時許,內日軍自爆南滿鐵路柳條湖路段,反誣中國軍隊所為,遂進攻北大營,東北軍將士在不抵抗命令下忍痛撤退,國難降臨,人民奮起抗爭。」很多前來參觀的人心中存有疑問,瀋陽北大營在哪裡?為什麼建成?「九·一八」之夜,日軍和東北軍在此如何戰鬥的?這些問題,瀋陽出版社近日出版的《瀋陽北大營》一書中有詳盡的解讀。瀋陽晚報、沈報全媒體記者採訪到該書的編著者、瀋陽市檔案館原館長荊紹福,他介紹說,有關瀋陽北大營現存的資料很少,特別是「九·一八」之夜發生的戰鬥,所以他在編著此書時,主要是根據當年的報紙以及經歷者的回憶錄,勾勒出了瀋陽北大營的前世今生。
從發現兩張設計圖到研究專著
談到《瀋陽北大營》的編著由來,荊紹福表示,兩年前他曾在瀋陽市檔案館發現兩張圖,一個是北大營「戰績」紀念公園計劃圖,另一個是北大營「戰績」紀念公園平面圖,「發現時以為這個公園當時沒有建,所以鮮有耳聞。後來深入研究和查找資料,發現確實有這麼一個公園,日軍修建的目的是為了炫耀『戰績』『功績』,粉飾其侵華的罪行。」
為了更加詳盡地講述瀋陽北大營的前世今生,特別是重現「九·一八」之夜的歷史面貌,荊紹福在中共瀋陽市委宣傳部的支持下,申請了瀋陽哲學社會科學專項資金,耗時一年半在省圖書館、省檔案館、市檔案館、市圖書館查找有關北大營的相關資料,諮詢相關歷史專家,翻閱中國親歷者、日本親歷者的回憶錄,撰寫了此書,力求最大限度地還原歷史。《瀋陽北大營》從北大營的由來、建立到清末新軍和奉軍、東北軍的駐紮開始講起,重點介紹了北大營的發展歷史,特別是在北大營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詳細記述了日軍自爆南滿鐵路侵佔北大營的「九一八事變」,並對「九一八事變」後的北大營發展變化、特別是日本將其建成軍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歷史事實進行了介紹。
讓讀者重新認識瀋陽北大營
經歷過戰火紛飛、歲月磨礪,如今的瀋陽北大營現存三棟營房舊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荊紹福介紹說,「北大營歷史地位特殊,當年愛國將領王鐵漢駐守北大營,抵抗日軍,打響了十四年中國抗戰的第一槍,也意味著瀋陽北大營也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打響反抗侵略槍聲的第一地點。在當前強調『抗戰十四年』的背景下,希望此書能成為一本讓讀者了解北大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有益材料。同時,我們也需要重新認識北大營舊址之於瀋陽的重要性,加快北大營舊址這樣愛國教育基地的建設,讓更多人走進北大營了解這段歷史,了解瀋陽的抗戰文化。」
瀋陽晚報、沈報全媒體主任記者 張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