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智能相對論
作者/陳選濱
地理大發現,又名大航海時代或探索時代、新航路的開闢。
在這個時期,歐洲的航海家們在王室的支持下,組織船隊向世界各處的海洋航行,探索新的貿易路線和尋找新的貿易夥伴。
在今年,類似的盛況也出現在了工業網際網路領域。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們在市場巨頭或區域政府的支持下,逐步整合生態資源,向各個產業領域出發,探索新的產業發展路徑與尋找新的產業生態合作夥伴。
前不久,國家工信部公示2020年跨領域跨行業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清單,在2019年的十大雙跨平臺的基礎上再添5席,成為本年度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發展的標杆。
不難發現,從第一梯隊的情況來看,目前入選的國家級跨行業跨領域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基本都是各行各業的巨頭在引領發展。那麼,是否也就意味著工業網際網路的發展只是巨頭博弈的遊戲?
雙跨平臺再進5席,全是巨頭入場?
誠然,在2019年十大雙跨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榜單上,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第一梯隊已經展露明顯的巨頭引領的特徵。伴隨著2020年雙跨平臺清單的公示,這一特徵愈發顯著。
簡單從2020新入選的5家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基本情況來看,其背後站著無一不是各行各業的巨擘。
騰訊WeMake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該平臺作為騰訊雲面向工業行業,整合雲產品、優圖工業AI、大數據中心、物聯網中心、微瓴、企業微信、企點等多個內部產品,以平臺載體將產品能力對外輸出而打造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其背後予以生態支持的騰訊自不必細說。
忽米H-IIP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重慶忽米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是宗申產業集團旗下的合資公司。宗申始創於1982年,是一家老牌科工貿企業,以發動機技術聞名,又集研製、開發、製造和銷售於一體,產業優勢顯著。在其從傳統製造業向「產融網」三位一體轉型升級進程上,忽米成為其向工業網際網路領域推進的重點業務。
寶信xIn3Plat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寶信軟體是寶鋼股份控股的上市公司,隸屬於中國寶武集團。作為中國最大、最現代化的鋼鐵聯合企業,中國寶武在鋼鐵行業實力雄厚。今年1月,寶鋼股份寶山基地更是入選世界經濟論壇的「燈塔工廠」網絡,從製造端到平臺端,寶信都有足夠的經驗、資源與技術去打造一個賦能鋼鐵生態圈的工業網際網路體系。
supOS工業作業系統:藍卓工業網際網路由褚健教授創立,也是在中控集團27年的工業積累基礎上成立的。中控集團作為國內工控系統領域具有領先地位的企業,在提出supOS工業系統的理念時,便做好了打造國產自主可控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展望。
UNIPower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紫光雲引擎科技是紫光集團的合資企業。紫光集團聲名顯赫,目前是我國最大的綜合性集成電路企業,在企業級IT服務細分領域排名中國第一、世界第二,實業與資本資源雄厚。同時新華三集團在新IT領域雲計算、大數據、大互聯、大安全的全方位能力也將為其在打造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提供全面的技術支持。
總的來說,猶如地理大發現時期,歐洲王室對航海家的支持一般,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背後也同樣站立著一批行業巨頭,從產業資源、資本投入、技術研發、生態賦能等全方位予以支持,幫助其平臺在這個工業網際網路的「新航海時代」遠航探索新的產業數智化轉型路線。
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只是「巨頭博弈」?
因此,聚焦工業網際網路的頭部平臺,往往也會給外界一種「錯覺」,似乎工業網際網路領域只屬於巨頭,其他的中小企業很難參與進來。
是否真是如此?換個角度來說,在中小微企業之間為什麼很難誕生一家工業網際網路平臺?
「智能相對論」在過去一年內與樹根互聯、浪潮雲洲、海爾COSMOPlat等平臺交流時,發現當前我國大部分的中小企業的IT基礎都比較薄弱,表現為沒有IT投入、沒有TI團隊、更沒有IT運維人才等。這甚至直接成為了他們向產業數智化轉型的桎梏,更別提孕育一個工業網際網路平臺。
事實上,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所需要的資源、技術、產業、資本等生態支持絕非一家中小微企業可以承擔,所以市場上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往往由地區攜手巨頭共建,進而賦能當地中小微企業,推動區域產業向數智化轉型升級。
面對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誕生的大背景,樹根互聯向「智能相對論」表示,「進入工業4.0時代,隨著IoT、AI、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大量應用,產能共享、節能分成、個性化定製等新商業模式興起,單點的企業級競爭也轉變為產業級競爭,傳統的ERP已經不能滿足產業發展的訴求,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已經成為工業製造業轉型升級的新型基礎設施。」
簡單來說,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誕生的邏輯在於產業競爭環境的複雜化演變,向內驅動頭部企業逐步整合生態資源,打造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進而向外賦能成為中小微企業的數智化轉型服務者。
這也就直接導致了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孵化於產業巨頭的結果。但是,這也不意味著工業網際網路只是一場巨頭參與的遊戲。
截止2020年9月末,全國登記在冊市場主體共計1.34億戶(99%以上為中小微企業),同比增長9%。簡單來說,在時代向數智化發展的大趨勢下,市場主體持續增加,其中又以中小微企業居多,接下來工業網際網路真正的參與者理應是這些中小微企業。
工信部對此予以了明確的指示。在2020年的跨領域跨行業平臺評選細則上,便從各個模塊透露出了國家對於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面向中小微企業賦能的要求。
其一,平臺資源管理能力。雙跨平臺必須具備良好的用戶基礎,能夠服務海量工業企業,為製造企業和解決方案提供企業賦能。對此,重點考量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工業設備連接能力、工業微服務數量、服務企業數量、數據匯集量等等。
其二,平臺應用服務能力。雙跨平臺的解決方案需要具有較高的應用效益和較強的應用推廣能力,具有顯著的應用效益,且能夠在行業內甚至在行業間複製推廣。
其三,平臺基礎支撐能力。雙跨平臺需要支持國家疫情防控,提供疫情監測、資源對接等服務,更要能夠支持國家「六穩六保」在帶動就業、吸引投資、促進外貿等方面發揮作用。特別是「六穩六保」中面向中小企業的賦能,更是成為雙跨平臺本年度的一大考核目標。
總的來說,無論是市場服務需要,還是國家上層引導發展,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都在極力傾向於服務中小微企業實現數智化轉型升級,進而推動國家產業的整體向前。
結語
如今,工業網際網路相比前幾年已是火熱。其中,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作為一個服務賦能型的產品,其本質便是一個巨頭引領的生態。
事實上,作為一個新生事物,工業網際網路的熱議不在於是否是巨頭博弈,其更重要的在於在完善工業數智化體系的過程中確定好市場角色的定位,即誰來建設,誰來服務,誰來參與等等主體問題,避免各自為戰、重複建設等情況帶來的資源浪費。
未來,伴隨著工業網際網路深化發展,必然還會有更多的地區和巨頭入場,發布新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繼續向其他行業的中小企業賦能,屆時是「盛況」,還是「亂象」,都將成為工業網際網路開啟「探索時代」的一個必然吧。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此內容為【智能相對論】原創,
僅代表個人觀點,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且未核實版權歸屬,不作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請作者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