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有書,ID:youshucc】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前兩天,發生了一件讓人難受的事情。
天津臨港區一鐵路橋在維修過程中發生坍塌事故。
事故發生之後,正在橋面上作業的多名工人落入水中。
據悉,當時正值河水上漲,給救援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據央視新聞消息,截至目前,已經有8名工人在此次事故中遇難。
很快,遇難者名單公布了。
這個名單,讓人很是唏噓。
8名工人裡,最小的44歲,平均年齡已有52歲。
原來現在民工的主力都是50多歲的人了。
這個年紀,對很多人來說,已經面臨退休。
辛勞了一輩子,正是可以兒孫繞膝、安養天年的好時候。
可這些工人,卻還要風餐露宿,做著苦力活,一不小心,就和家人天人永隔。
也有人問:
「怎麼都是40歲以上的,這種體力勞動現在找不到年輕人嗎?」
下面有人這樣回覆:
「年輕人在開網店,搞直播,送外賣,上大學.....」
這些父輩,大多都是為了下一代的幸福生活而拼命。
因為他們的付出,所以他們的孩子,才可以不用從事最辛苦的工作。
他們寧願自己受苦受累,讓孩子在更大的世界裡,體驗更多的可能性。
很喜歡羅振宇說過的一句話:
「你以為的歲月靜好,其實現實是大江奔流。」
有時候,我們所看到的星辰大海,其實背後都是父輩的苟且艱難。
我們之所以能看得到浩瀚世界,都是因為有他們在奮力託舉。
父輩們的一身鏽,換來了孩子們的光萬丈,住高樓。
這個世界,總有人擋在我們身前,只不過我們常常忽略了。
曾經看到過一個很扎心的視頻。
一位農民工師傅,在鏡頭裡眼含熱淚,對記者說:
「工友們都笑話我中午不吃飯。」
不是他不想吃,而是他中午省下一頓飯錢,一個月就能給孩子攢出300塊錢的生活費。
他說:
「我也知道餓,但是為了娃不要緊。」
視頻裡的男人只有44歲,看起來卻像是60多歲一樣蒼老。
他的女兒,接受採訪時正逢高考。
她說,有一次去父親工地上探望,發現因為父親的清苦,被人看不起甚至欺負。
至今說起來,她還會哽咽。
女孩暗暗發誓,自己一定要好好讀書,去好大學,讓父親的付出有所回報,讓父親的尊嚴得到保護。
每每看到這樣的視頻,我都忍不住感嘆:
那些放不下的身段、無法忍受的尷尬、咋舌遠避的瘋狂,父母其實都替你承擔了。
他們放低尊嚴、不畏旁人,卑微如泥。
他們窮盡一生,不過都是想讓孩子飛得遠遠的,站得高高的。
今年過年,疫情還未出現的時候,看到記者在火車站採訪。
主人公是一位64歲的大爺,正蹲在地上啃著乾糧,就著白水。
記者問:
「64歲了為什麼還要出來打工?」
大爺說起自己的情況,家裡有三個女兒,得給她們賺錢才行。
有女兒遠嫁,自己怕她吃虧,就出來打工,攢下十萬塊錢,給她在老家買了房。
幹到現在,賺了20、30萬,平均分給每個女兒,讓她們的日子不至於太過辛苦。
其實對他來說,錢不是賺出來的,都是省出來的。
過年回家,他不捨得給自己買一張臥鋪,十幾小時站著回家。
為了省錢,他提前一晚到火車站,晚上就睡在車站地上,這樣就省下了住旅館的錢。
如果不是為了兒女的好日子,誰願意受餓挨凍,這麼大年紀還要忍受這般辛苦?
但他說起女兒們的時候,連眼裡都是笑。
人間百種苦滋味,我替你嘗;
只盼著到你那頭,都是獨一無二的好時光。
你們見過建築工地上農民工的生活嗎?
我見過。
我家小區正前方,就是一個正在施工的工地。
我在外面散步時,常常會碰到休了工,正蹲在地上吃飯的工人,有時候會和他們閒聊兩句。
他們大多數,會跑到工地旁邊的超市買兩個饅頭,一包榨菜,湊合著就是一頓飯。
工地上,一份盒飯要8塊錢,儘管一天能賺200多塊錢,但他們還是捨不得。
我見過幾個工人一起拼兩份素菜,一點葷腥都沒有,菜湯拌飯他們吃得很香。
他們大多數,都是想攢錢,給家裡的孩子結婚蓋房。
我也看到過70歲的老人,每天中午就是一份白米飯,一個鹹鴨蛋。
他說兒子生活不容易,自己出來賺錢貼補一點,好養活兩個孫子上學。
經常有人會說工人們不修邊幅,頭髮長長的也不去剪。
其實他們是捨不得,剪一次頭髮十幾塊,甚至幾十塊錢。
他們也只有在回家幹農活和過年返鄉的時候,才會去修剪修剪。
他們幹著最苦最累的活,卻對自己的生活極盡苛刻。
他們,都是誰的丈夫、兒子和父母?
又是誰的頂梁柱?
父母本都是普通人,為了孩子,生生被逼成了神。
看過父母為孩子計劃籌謀的那種艱辛,你就會知道,自己曾以為的那些齟齬,原來不值一提。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你聽過最心酸的話是什麼?
用戶純韋回答,是母親重病,腎衰竭身體水腫到不成樣子時,對她說的:
「對不起,我和你爹都到這個份兒上了,什麼都沒給你留。」
十五天後,母親去世。
至死都在掛念著孩子以後的日子。
多少父母,從不計較自己失去了什麼,只關心能給孩子留下什麼;
從不在意自己得到了什麼,只怕孩子會缺少什麼。
又有多少孩子,踩在他們的肩膀上卻毫不自知。
表妹去年考上了上海一所大學的研究生,今年國慶放假回家,聚會時和我說起了一個故事。
我向來知道,表妹的家庭條件並不寬裕。
小姨在家務農,姨夫在縣城裡的食品廠上班,工資並不高。
表妹說,考研的時候,自己一心想去大城市,開闊自己的眼界。
自從去了上海,父母給的生活費就多了起來,每個月都有一兩千塊。
父母說,在大城市物價高,花錢的地方多,別委屈自己。
有次因為想家,她心血來潮的回家探望。
到家恰好中午,她推開門,發現父母兩個人,午飯就是一人一碗米粉,連個小菜都沒有。
冰箱裡的保鮮層空空如也,她回來了,母親才張羅著要出去買菜。
都說父母才是演技最好的演員,電話裡他們說「我很好,別擔心」;
視頻裡他們笑「你放心,錢夠用」。
不過都是為了讓孩子安心在外打拼,去追逐自己夢想,過自己的生活。
這個時代的年輕人,夢越來越大,心越來越野,有好多好多的理想迫不及待地想要實現。
想走出去,想飛得遠。
但許多時候,他們都忘了敢去闖蕩,都是父母給的底氣。
自己想要的遠方,是父母在為我們託舉。
他們站在家門前,目送你的背影漸行漸遠。
犧牲了自己的欲望,吞下了生活的磨難,去成全你的大世界。
還記得去年的一個新聞,48歲的韋先生,得知自己身患重病,選擇了自殺。
不是因為他的病治不好了,而是因為治病,最少要花十萬塊。
他的兒子還沒有大學畢業,他不忍心看他還沒完成自己的願望,就背上一身的債要償。
所以為了孩子的前途,他放棄了自己的生命。
這個新聞讓我難過了很久,我們都低估了作為父母肯為孩子做出的犧牲。
肯德基裡,一位骨瘦如柴的父親看著兩個女兒吃漢堡,自己什麼都沒點。
他收入很低,身體很差。
但不忍苛待女兒,看她們失望。
公路上,一個背著巨大包裹的老人艱難前行。
他60歲了,背上的泡沫箱子,足有50斤。
微博上有一句很流行的話:
「哪有什麼無憂無慮的生活,其實是父母在幫你們扛著。」
我們所有的良辰與吉時,不過都是踩在父母的肩膀上。
在這人世間,有太多這樣活著的父母。
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他們一直都在對這個世界低聲下氣。
為了讓我們見識繁華,把苦難和孤獨留給自己。
如果你已經飛出去,記得回頭看看他們。
記得他們蒼白的發、荊棘密布的手,記得他們望向你想要追趕,卻欲言又止的眼睛。
做子女的,要記得父母的身後苦,理解他們的世道難。
不要一邊心疼愧疚,一邊又什麼都不做。
外面很好,只是別把他們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