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草原走出的阿雲嘎,是目前國內音樂劇舞臺認知度最高的演員之一。距他上次發行專輯,已暌違4年之久。昨天,阿雲嘎的新歌《牧羊少年》上線,這是他新專輯《不朽的·THE ART》中又一首自己作曲的歌。
在這張「音樂劇概念專輯」中,他從9部文學名著中獲得靈感,《牧羊少年》的靈感就來源於《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阿雲嘎在接受記者獨家專訪時說:「我從草原來,也像個牧羊少年,音樂劇是我永遠追尋的寶藏。」
談新專輯
用音樂劇的方式寫歌
阿雲嘎上一次發《希拉草原》的專輯,還是在2016年,是一張送給家鄉的專輯。之後,他一直有再發專輯的想法,「我迷茫了很長時間,不知道具體做什麼音樂才能表達出我自己」,阿雲嘎說。
今年春節前後的一天,夜裡凌晨3點,阿雲嘎還在為做什麼專輯而鬱悶。突然間,他想到去年在話劇《威尼斯商人》中飾演的安東尼奧,開頭有一大段關於鬱悶的獨白,安東尼奧反覆問自己:「我怎麼這麼鬱悶?」「幾百年前的安東尼奧也鬱悶,現在的我寫首歌,能不能寫出安東尼奧的鬱悶?」他想到,今天的人可以和經典文學作品產生共鳴,因為作品中的情緒懷有大愛,這種感情就可以和時間抗衡,這是真正的不朽。
就這樣,阿雲嘎決定做一張專輯,從自己閱讀和他人推薦的世界經典名著中獲取靈感,寫成9首歌和1首概念主題曲。他自己不光唱,還「分裂」成作詞人「阿雲」和作曲人「阿嘎」,把真實的自己投入到音樂中。他邀請到搭檔張筱真共同擔任製作人,資深唱片企劃流水紀擔任創意統籌。
「音樂劇成就了我,我也一直想做點什麼回饋音樂劇。」專輯中,阿雲嘎堅持用音樂劇的方式創作,每首歌都有場景、有人物,也有特定的情緒,用他的話說,所有歌都是為了現場而寫。「我並沒想過以後一定要成為作詞人或作曲家,我想當個好的音樂劇演員,一個好演員不只是單純地在舞臺上塑造角色,參與作詞和作曲能讓我把角色塑造得更有生命力。」阿雲嘎說。
談作詞
從《小王子》中尋找慰藉
阿雲嘎在新專輯中首次嘗試作詞,創作了歌曲《娜米達》,這首歌的靈感,來源於疫情期間觸動他的新聞畫面。
當時阿雲嘎正在家看新聞,一位傷心欲絕的護士長在追趕靈車,並大聲呼喊著靈車裡她丈夫的名字。「一個鐵皮隔開了兩個人,他們近在咫尺但天人永隔。」阿雲嘎一下被觸動,腦海裡出現一段旋律,就在鋼琴上彈出來,隨口哼出來「na mi da」的音。一個懂日語的朋友告訴他,「娜米達」的發音在日語裡是眼淚的意思。
「眼淚就像是星球,我一下就想到了原來讀過的《小王子》,悲傷但又有溫暖的感覺。」阿雲嘎聯想起來,「在我的老家也有一個說法,故去的人就會成為天上的星星,雖然不在同一個世界上了,但他們會在天上看著你,給你力量。」他希望這首歌,也能帶給人們希望。
第一次嘗試填詞後,阿雲嘎最大的感觸是「寫詞的人太不容易了」,「漢字的聲調得要和旋律配上,要不然就聽不出來了。」這在歌曲創作中稱為「倒字」。阿雲嘎希望聽眾最好不看詞,就能聽出來唱的是什麼。「我就先想好要表達的意思,再按照旋律找字作詞。」阿雲嘎說,「雖然這個過程很頭疼,但寫出來的歌確實先感動了我,我希望也能感動大家。」
談作曲
像「牧羊少年」般追尋寶藏
在疫情期間,阿雲嘎還花了很長時間讀書,閱讀激發了他的創作。「我小時候是蒙語教學,世界名著讀得不多,現在我的工作需要有更多的情感和人生閱歷,就逼著自己讀書。」他說,安安靜靜的讀書,比在手機上的碎片閱讀能帶來更多感受,也讓他在經典作品中尋找到精神的力量。
《霍亂時期的愛情》這本書讓阿雲嘎感動得一塌糊塗,「一個浪子,怎麼最後還能那麼忠誠?」當他看到兩位主人公在船上停滯,船上升起了代表霍亂的旗幟,「我當時就決定要寫一首歌,就叫《我等了你五十一年九個月零四天》,把這段感情娓娓道來。」阿雲嘎透露,這首歌已創作完成,將作為專輯的最後一首歌在十月份上線,可能由他與一位女歌手搭檔完成。
他剛剛上線的《牧羊少年》,靈感就來源於巴西作家保羅·科埃略的《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這本書寫得太好了,主人公聖地牙哥是一個那麼善良、誠實、純淨的少年,無論別人怎麼看他,他都一心一意地尋找寶藏。」這種堅持讓阿雲嘎找到共鳴,他也會經常問自己:這麼多年有沒有走歪,是不是一直在堅持自己的夢想?
「音樂劇成就了我,我一定要為它做點什麼,就像聖地牙哥尋找寶藏。」阿雲嘎又一次說,「我從草原來,也是個牧羊少年,聖地牙哥繞了一大圈,最後在熟悉的地方找到寶藏,而我的寶藏就在我的內心深處。」(記者 韓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