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1 21: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亢文龍自幼酷愛美術,上世紀70年代末即研習中國畫,深知中國畫是一門漸修、漸悟、漸進的藝術。為此他對藝術的追求始終如一,在神聖的國畫藝壇上默默耕耘,他從不放過任何一次學習的機會,不斷尋師訪友,求學問道。曾得到當代名家崔培魯先生、魯風先生的悉心指教。畫風推崇吳昌碩、任伯年、郭味渠、潘天壽、王晉元、郭怡綜等名家大師。堅持走繼承傳統、師法造化、博採眾長,融為自我之路。憑著幾十年來對繪畫藝術的執著追求和探索,逐步形成了清新秀逸、雅俗共賞的藝術風格。擅作山花野卉、藤蔓林泉。其大場景的密體花鳥畫表現出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山野之氣,體現了滿、厚、繁、豔、奇的藝術特色。
著名書法家張切易先生對他的密體花鳥畫給予中肯的評價:「餘尤謂亢氏密體花鳥獨樹一幟標格卓落自成家法,必將添彩於藝林」,並題字贊曰:藝術自信、密體文龍。亢文龍的密體花鳥畫用色大膽,豔而不俗、密而不雜、繁而不亂,時出新意而又不逾傳統規範。詩人、學者牛飛雁先生觀畫後贈詩:亢志精工在筆端,一花一草見真詮;文心妙助雕龍俊,畫出江山好闊然。
觀文龍先生的畫作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他以獨特的審美視角描繪出具有田園詩般的別開生面的花鳥畫作品。在表現題材方面深入挖掘,表現手法上勇於探索,遵循筆墨、色彩並重的創作理念。在同一幅畫中,既有大筆揮灑,酣暢淋漓,又有精雕細琢,工整纖細。既有傳統花鳥畫法中的點厾、勾勒、潑墨、潑彩。又輔以山水畫中的皴擦點苔、積墨與渲染。巧妙處理點線面、黑白灰之間的關係,引入現代繪畫構成的元素。做到虛實相生、相得益彰,在具象、現象、抽象上滲透融合,給花鳥畫注入新的表現形式和語言。其畫作無論是盈尺小品,或是丈二巨幅都能揮灑有度,畫得精彩到位,表現出藝術的清雅之美、繁複之美、和諧之美。
山東畫院院長孔維克先生曾評價亢文龍:「善於從平凡的景物中發掘詩情畫意」。文龍有一方印章「美在山野」,從中可以看出他對山野美景情有獨鍾。他熱愛大自然,對一花一石、一草一木懷有濃厚的興趣。山澗小溪邊,石坡籬笆旁都留下他觀察寫生的身影。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他利用一切機會去感受和親近大自然,從中捉捕創作靈感。為表現南國雨林之奇花異卉曾多次去雲南寫生採風。家鄉的石榴花、梨花、槐花、山菊花等題材都是他創作的表現對象。他的作品構圖飽滿以繁取勝,常融山水花鳥為一體,力求多層次的展現大自然的幽情壯彩。筆下的物象仿佛帶著山野之氣撲面而至,散發出陣陣馨風和清香。珍禽與昆蟲在他的筆下栩栩如生,如同精靈一般點綴得恰到好處。他畫紫藤的高雅俊秀、風動飄香;凌霄花的花開似火、熱情奔放;百合花的天生麗質、瀟散清幽;牡丹花的雍容華貴、國色天香;大自然中的大野山花、生機勃勃……總之,在花鳥畫各種題材的表現均有不同的嘗試與探索,受到社會各界及藝術市場的青睞。
為在藝術上有更好的提升、開闊藝術視野,十年前亢文龍進京求學,研修於清華大學首屆全國美術理論研究與書畫創作高級研修班,入花鳥大家霍春陽傳統繪畫研究室,追摹傳統繪畫境界,繼承傳統繪畫精髓。在談到今後的藝術創作時,文龍表示要更進一步地深入生活,以「大花鳥精神」理論為指導,著力描繪具有家鄉特色的花木風情,不忘初心,師造化、伴煙霞、潛心創作,樹立精品意識,努力創作具有時代美感的花鳥畫卷。
亢文龍,字鳳溪,號鍾雲齋主,山東棗莊人。主攻花鳥,兼修山水。結業於清華大學首屆霍春陽傳統繪畫研究室。現為山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畫院畫師,薛城區美協名譽主席。
● 1995年被山東省美術家協會吸收為會員
● 1996年被山東畫院聘為畫師
● 1998年《薰風》入選中國美協主辦「中亨杯全國書畫大展」
● 1999年《秋清泉氣香》獲中國美協主辦「慶祝建國50周年全國詩書畫大展」優秀獎
● 1999年《晨光》入選中國美協主辦「迎99澳門回歸中國畫·攝影作品大展」
● 1999年《春深》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紀念孔子誕辰2550周年書畫大展」
● 1999年《幽谷繁花》入編中國美協主編《毛澤東詩詞創意畫集》
● 2000年《競春圖》獲山東省美協主辦「山東省跨世紀中國畫精品展」優秀獎
● 2001年《春酣》入編中國美協主編《翰墨丹心·中華書畫公益筆會優秀作品集》
● 2005年《幽谷秀色》獲山東省美協主辦「仁愛之光——2005年山東省慈善書畫展」優秀獎
● 2006年《半峰花雨一聲鶯》獲當代中國花鳥畫研究會主辦「第十三屆當代中國花鳥畫邀請展」優秀獎
● 分別入選中日、中韓、中美書畫交流展。多次舉辦個展、聯展。《中國書畫報》等國內十餘家專業報刊作專版介紹。出版《亢文龍國畫選》、《亢文龍花鳥畫集》、《亢文龍花鳥畫選》。
● 《凌霄圖》1991年在北京展出時被選作出訪日本之禮品。
原標題:《山澗繁華競芬芳 ——亢文龍和他的密體花鳥畫》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