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一部好看的動漫《凡人修仙傳》,畫面精良,情節精彩。原著講述了一個普通的山村窮小子,偶然之下,跨入到一個江湖小門派,雖然資質平庸,但依靠自身努力最後修煉成仙,從而笑傲三界的故事。
近年來仙俠題材電視劇、動漫大熱,可謂是從武俠到修仙的一個轉變,觀眾不再滿足於純粹的武打功夫,還希望看到奇幻和飄渺的神秘主義元素。
中國古今一直不乏修仙人士,從魏晉南北朝的上清派之修仙法,到後世發展起來的內丹學,都有一定數量的成就者。當然,芸芸眾生,肉身成仙白日飛升者實為少數。按照古代的說法,成仙需要有仙緣、仙骨和陰功。
《神仙傳》中,有的人因長期行陰德,救濟黎民百姓,直接被天上的神仙迎接而飛升,或者遇神仙授秘法而成仙。所謂的行陰功,就是我們佛教常說的福德資糧,沒有利他的福報,難以成就仙道,何況成佛?
有的人因機緣去地居仙境遊歷了一番,想住在那裡,但是被那裡的仙人拒絕了,說陰功不夠,回去繼續修。
晉代的許真君拔宅飛升,加上弟子眷屬等,四十二個人一起飛往天界。許真君有一個役夫名為許大,聽聞真君將飛升就苦苦哀求,希望能跟從,真君說上界的詔令裡,能上升的人數有限定,無法允諾。
後來許大與妻子運米出西嶺,真君飛升那天他們聽說了,倉皇之間推翻了米車,趕到時痛哭流涕,哀求一起上升,真君便傳授地仙之術。夫妻兩人後來隱居於西山,更名改姓,得不死之道。
佛教向來重視的是心性的解脫自在,不入生死輪迴,故對於色身的不死,千百年來一直不是主流。
但是在經典中,佛曾手抓起樹林中的樹葉,對聲聞弟子說,我說的法猶如手中葉,未說之法如林中葉。佛法浩瀚大海,我們現在知道的見到的,也恐怕是極少的一部分。
密法中特有持明仙一法,主要是令肉身不死,長久住世,飛往仙境、天宮、龍宮、阿修羅宮,受天之妙樂。
據說龍樹菩薩曾以咒力攝取藥精活了五六百年,而其弟子龍智阿闍黎住世七百年以上,面貌如三十歲,玄奘大師還曾遇見過他,最後不舍肉身前往阿修羅宮,至今未入滅。
藏傳佛教注重轉世制度,一位成就者或者大修行者,這一世的壽命結束後,發願繼續轉生為人,弘法利生。由於胎障,還必須從小聞思修、閉關修行,才能繼續利益眾生,世世皆如此。
而完全沒有任何胎障的人,可謂微乎其微,雖然有的記得前世,學佛修行很有天賦,仍需重新學習。
據二世敦珠法王撰述的藏傳佛教歷史,他提到歷史上有二個人出生之後沒有任何胎障,記憶、修證完全一樣,一位是悉達多太子,一位是某一世的噶瑪巴。
前幾天我和Laxmi師姐探討了很多奇人異事和各修行法門,她說,大眼睛上師說過,活佛轉世再來,成本高,還有風險。
成本高是必然的,轉世之後,因為胎障,從小要學習、閉關,然後才能弘法利生。這一世與下一世的弘法之間,間隔了很多年。風險則是退轉的可能,如投生的環境不好,受各種不良影響。
民國時期郭和卿居士寫的《不可思議錄》中,就寫到一位轉世活佛被汙染而荒廢一生;還有一位投生的家庭不同意出家,各種禁止,導致十幾歲時,靈童自己舍報,捨棄這個身體圓寂,繼續下一個轉世。
而這中間的十幾年,或許浪費了很多時間。
我上次問大眼睛上師,藏傳的很多仁波切,發願去極樂世界多嗎?他說在於個人,有的去極樂世界,有的慈悲心重,發願繼續轉世度化眾生。
所以,真的很讚嘆不斷轉世再來的活佛、仁波切,他們沒有去淨土,而是為了眾生而不斷地來到這個世界。
有時候我在想,若是諸位大成就者,能一直保持像龍樹菩薩、龍智阿闍黎一般,容顏不老,肉身自在,住世幾百年千年,是否就省去很多轉世的成本,更能利益眾生?
說到不死,雪山上的無熱惱池龍宮中,就有很多釋迦牟尼佛時代的阿羅漢,還在那裡住著,未入涅槃。古印度、藏地也有些大成就者,未捨身,一直活著,只是住在凡人無法踏足的仙境、阿修羅宮等地方。
今天要講述一位古天竺不死持明仙成就者的故事,出自日本高僧傳《元亨釋書》,因為這位持明仙曾到過日本,還喜歡讀誦法華經。
法道仙人,是天竺人氏。最初印度靈鷲山中有一個仙苑,五百個人修持金剛摩尼法都成了持明仙,他們的神通力,能一剎那間遊十方剎土又回到本處,且壽命無量,經常引導教化人天,法道仙人就是其中之一。
有一天,法道乘紫雲離開仙苑,經過中國,過百濟到日本下播州印南郡法華山,那座山形似八朵花故得名。
法道見到山間溪谷發出五色光,認為是靈區聖地,適合修行,就在那裡經常誦法華經和修密觀,身上所攜帶的只有千手觀音銅像、佛舍利和寶缽而已,再無其他。
又一日,毗沙門天王駕雲來對法道說,大仙久棲此地,我當擁護正法,鎮護邦國。又牛頭天神在西峰現身說,我願意擔任除災的勞役。
法道成就了千手寶缽法,天龍鬼神經常來奉事。他常飛缽接受供養,州人稱他為空缽仙人。
日本的生石大神請求法道將缽放在石頭上,自己奉獻供養。那裡現在還被稱為空缽冢,位於神祠之西南。
日本大化元年(645年)秋天八月份,船師藤井載著官糧經過,法道飛缽化緣。藤井說,這些是御廚的精良粳米,無法私下挪用顧及私情。
寶缽又飛了回去,但是船倉中的大米都隨缽飛去,猶如大雁列陣一起飛入山中。
藤井大驚,急忙奔到法道所住的庵房,懺悔懇請寬恕。法道笑著承諾,說完大米又飛回船上,千石大米沒有遺失,只有一袋落在南邊的河流中。從此那裡的居民開始變得富饒,湧現很多富人,當地被稱為米墮村或米田。
藤井入朝上奏,孝德天皇大為感嘆。
大化五年五月,天皇身體不適,群醫診治也沒有痊癒,就下令左僕射阿倍倉內召法道修法加持。法道入宮持念,天皇的身體當下康復,六宮對他禮拜。
法道在皇宮七天,宣說佛門奧旨,君臣稱嘆讚揚,因而開設無遮大會。
法道歸還法華山。那一年,天皇敕令在山中創建大殿,安放法道帶來的千手觀音銅像、釋迦牟尼佛舍利和寶缽,於白雉元年(650年)九月落成,天皇親臨。
最初日本國重視神道輕視佛法,恰逢法道弘揚真乘,天下翕然反之。二年三月宮中舉行大藏會。三年冬季,僧尼在宮中受齋,都是法道在教化。
法道居住在法華山幾十年,有一天對大眾說,我本來栖居在印度靈鷲山的仙園中,暫時來這裡誘導群迷罷了,現在應當要回去了。
於是留下四句偈:
我化有情來此地,留下像缽舍利羅。
一涉斯境所求得,永出三途見佛陀。
說完自身放大光明,飛入雲中,離開日本。
法道住山期間,構造了很多精舍寺院,諸州往往還有,現在還存留的寺院,人們都稱讚法道的遺德。
《元亨釋書》卷18中,還載有日本的一些修成持明仙的人物:
釋窺仙,居宇治山持密咒,兼求長生,辟穀服餌,一旦乘雲而去。
都良香者,京兆人也,文才冠世,仕到著作郎。菅丞相又良香之諸生也。菅公階爵日加,良香不及,怒棄官入山修煉,不知所終。後百餘年或見大峰山窟中,顏色不衰雲。
藤太主、源太主二人,居和州吉野郊,布衣烏帽,辟穀而持密咒。
淨藏法師欲渡吉野河,會瀑漲無舟,搘笻而躊躇。
時二人飛來曰:待我試咒力。藤太主持念,須臾神人伐大木載藏,源君又令神人牽其木著河岸。二仙謂藏曰:非師爭感我二人哉!言已飛去。
傾蓮池:法道仙人所住的印度靈鷲山仙苑,應當是一個地居仙境,非凡夫肉眼可見。他的成就是:能一剎那間遊十方剎土又回到本處,且壽命無量,經常引導教化人天。
如此說來,法道仙人現在應當還活著,還在世間,有緣者自得其教化。
《陀羅尼集經》載有修成十一面觀音法時,可以向觀世音菩薩求四種悉地:
「觀世音菩薩來入道場,其栴檀像自然搖動。爾時三千大千世界一時振動,其像頂上佛面出聲贊行者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我來看汝,所有願者悉令滿足。
時有四願何等為四:
一者願我不離坐處,即得飛騰虛空而去自在無礙。
二者願我在於一切賢聖眾中無所障礙,得三菩提。
三者願我常作持咒仙人中王。
四者願我現身,即得隨從觀世音菩薩。
是名四願。爾時行者於四願中。隨意乞者。時觀世音即與一願。」
據密續所述,持明仙分世間和出世間,有的是證得菩薩果位,有的是未得漏盡通。
《蘇悉地羯羅經》卷2〈16 分別成就法品〉:三部上成,我今重演。持明仙乘空成就五通及有多種:或得諸漏盡;或闢支佛;或證菩薩位地;或知解一切事;或辯才多聞;或成就吠多羅屍;或成就藥叉尼;或得真陀摩尼;或得無盡伏藏。具如上等事,為上中上成就。
《慈氏菩薩略修愈誐念誦法》:
「其藥物者,一硃砂,二牛黃,三雄黃,四龍腦,五水銀,上件藥等皆具三種悉地。
若得火焰現飛空自在者,得馱囉尼仙(即持明仙),證入五地菩薩之位。
若得煙者,隱形仙中為王。若得暖者,得世間一切所求善事無不隨意,多聞辯才、他心道眼無所不通。
若求長生不死,喚神仙索仙藥吃,亦得如意自在,或得伏藏悉地,或得合煉悉地,點化無窮所點銅鐵鉛錫皆成為金,貧乏眾生廣施利益。」
硃砂也是修上、中、下三種悉地的成就品,如果你對著持咒發光,證持明仙果位;若冒煙,隱身自在;發熱,得世間一切所求皆如意,乃至出神通。
未來計劃會在蓮池2號店結緣具加持力的精緻硃砂手串、硃砂念珠等。若每天用於持咒,萬一有一天你證悉地了呢?哪怕沒有證悉地,也可能獲得世間事業的成就,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