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覺
地心引力作用以及個體軀體移動(尤其是頭部運動)刺激形成的感覺。
前庭器官位於人的內耳,包括橢圓囊、球囊和 3個半規管。半規管位於3個相互垂直的平面上,是反應身體(或頭部)旋轉運動的感受器。半規管的感受器是按照惰性規律發生作用的。在加速旋轉運動時,半規管內的液體(內淋巴)推動感覺纖毛,使其產生興奮,等速運動並不引起興奮。
橢圓囊和球囊內部有耳石器官,其感受器位於膜質小囊裡,由感覺細胞和支持細胞構成。
耳石(含有極微小的晶體)位於上述兩種細胞之上。在發生直線的位移、圓形運動或頭部及身體的移動時,晶體的位置發生變化而引起前庭內感受器的興奮。
前庭覺的功能
01
維持身體姿勢,不至於彎腰駝背或從椅子上摔下。
02
促進大腦發育,促進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區的發展,提高信息傳輸系統的效能。
03
維持個體清醒和覺醒狀態,活化大腦網狀神經系統,使人精神亢奮、提升警醒度,同時使個體能夠靈敏、迅速處理「突發事件」。
04
發展身體雙側協調,保持平衡,使個體能夠合理分配手、腳進行協作。
前庭覺失調的表現
前庭敏感
1. 怕高:對於一般人都可以接受的高度也無法忍受;下樓梯的時候會異常的緊張,雙手緊握扶手;不敢從有護欄的陽臺往外看。
2. 害怕雙腳離地:不喜歡坐高腳椅或被高高的抱起,總掙扎著要下來。
3. 不愛玩遊樂場中的大型設施:如鞦韆、滑板、攀爬架、旋轉木馬等。
4. 警覺性很高,動作慢,耐久坐,不愛冒險。
5. 不喜歡參加體能性的活動:例如跑步、跳遠、仰臥起坐等。
6. 不喜歡頭倒過來:例如洗頭時把頭彎到水槽的樣子。
7. 容易覺得暈眩:不管是乘車,坐船,搭火車還是搭飛機,都很容易暈眩。嚴重一點的,甚至連搭乘手扶梯也無法忍受。
8. 看起來很任性,控制欲很強,難妥協,或是很娘娘腔。
9. 無法忍受動作上的改變,因而逃避。
前庭遲鈍
1. 對於強烈、加速以及旋轉的動作有很大的需求:如在有滑輪的椅子上來回搖晃、旋轉,彈跳床上不停的跳,再多次也不會覺得頭暈。
2. 熱愛冒險,喜歡找刺激:例如騎車總是愈騎愈快,常常喜歡從很高的地方往下跳。
3. 好像需要不停的動來動去,才能夠維持身體的動作似的:搖來搖去,蕩來蕩去,不停旋轉,不停抖動身體,搖頭,甩手,坐立難安。
4. 平衡感很差,常常跌倒,常常不小心就撞翻物品或撞上家具。
當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有上述行為表現時,家長們一定要引起重視,在6歲之前帶孩子進行感覺統合訓練,避免錯過最佳治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