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的疫情圖鑑:地球是一顆病毒星球呀

2020-12-25 騰訊網

嘿!親愛的小孩,

如果現在的你,被爸爸媽媽要求呆在家裡,最好哪兒也別去。你沮喪極了,這和他們原本答應你的假期的模樣完全不同。

那在這消失的年夜飯、泡湯的海邊旅行、和整個全都變卦了的春節背後,是誰在搗亂呢?

事情是這樣的… …

PART 01

病毒星球

武漢,一座擁有一千多萬居民的城市,在這裡本來大家正常生活,各自忙碌。

但突然,這座城市中的一個人生病了。

很快的,生這種病的人,從1個變成了2個、6個、100個… …

一開始連醫生都不能確定他們是得了什麼病。

經過檢測,才發現他們是被一種全新的病毒感染了。

病毒是一種微小的非細胞生物,在世界上還沒有人類的時候,病毒就早已經存在了。

它們無處不在,從外太空到海底,從封閉了百萬年的水晶洞到最乾旱的沙漠,全都是病毒的領地。

它們數量龐大,如果一定要去計算,那在海洋中所有病毒的總重量,是藍鯨總重量的上億倍。

病毒製造了空氣和生命,我們的地球就是一顆病毒星球

PART 02

一個闖入者

雖然病毒到處都是,但是它們太小了,我們要拿實驗室裡最厲害的電子顯微鏡才能看到它們真實的樣子。

上面就是在武漢出現的新病毒的模樣,它的形狀像一個皇冠,所以我們稱它為冠狀病毒

這種新型冠狀病毒原本是寄居在野生動物的身上的,它和我們人類各自存在,互不打擾。

而有可能是我們中的一些大人去吃了那些野生動物,新型冠狀病毒便感染到了我們身上。

那些被感染的人,在一開始的幾天裡也許並不會感到難受。他們仍舊像一個健康人一樣繼續著本來的生活,去上班、去逛街、去和朋友聚餐,甚至還會搭乘飛機、火車去更遠的地方旅行。

於是這種冠狀病毒就像搭乘在一輛四處行駛的交通工具上一樣,從一個地方去到另一個地方,從一座城市來到到另一座城市。

而我們的嘴巴和鼻子就像是幾道敞開的大門,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冠狀病毒很容易的就通過觸摸和唾液的飛沫,從一個人傳播給另一個人。

在被感染的幾天之後,冠狀病毒就開始發威了。被感染的人會開始感到頭暈、發燒、咳嗽、嘔吐... ...

這是新型冠狀病毒的面孔第一次出現在我們的面前。它像一個闖入者,我們根本來不及摸清它的底細。

所以,暫時沒有針對它的任何藥物和疫苗。

所以,這就是爸爸媽媽讓我們儘量少出門的原因。因為生病從來都不是什麼愜意的事。而儘量在家呆著,新型冠狀病毒就不太有機會能遇見你了。

PART 03

一場戰鬥

新型冠狀病毒雖然還在蔓延,持續地攻擊著我們人類。但它真的要把我們全部消滅也實在是件困難的事情。

因為,每當我們人類遇到大問題的時候,總有一些人會像牢固的牆壁一樣擋在我們的前面。

他們也沒有什麼超能力,他們只是比起另一些人更加勇敢罷了。你要知道在這世界上,如此勇敢的人其實並不算太多見。

比如說醫生就是這樣的勇敢之人。

他們不但勇敢,而且同樣冷靜。現在的他們正在醫院裡,對已經被感染的病人進行著最專業的診斷和治療。

而那些擁有智慧頭腦的科學家,也正在實驗室裡加緊研製著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藥物和疫苗。

還有一群建築工人,他們正在工地上用不可能的速度,在幾天內去建造出一座醫院,用來專門收治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病人。

最後不要忘了,那些病人自己的免疫系統也正在全力運作著,和病毒進行著看不見的戰鬥。

PART 04

你要做好這些

你看,病毒要真想贏我們人類是不是並不容易。那在家裡的你能做點什麼來幫助人類打贏這場戰鬥呢?

01.儘量不出門,呆在家裡。這是避免相互感染的最好方法。但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02.早睡早起,健康飲食、保持好心情。這是讓你的免疫系統保持健康的方法,好的免疫系統能幫助你抵禦病毒的入侵。

03.如果一定要出門,記得正確佩戴口罩,口罩就像是給你的嘴巴和鼻子安裝上了一扇隔離病毒的大門

怎樣戴口罩?

先將口罩折面完全打開,分清正反面。將嘴巴、鼻子、下巴完全包住,然後壓緊鼻夾,使口罩與面部完全貼合。定期更換,切記不能兩面輪流戴。

04.用正確的方式勤洗手,洗手時間在20秒以上,洗完用乾淨的毛巾或紙巾擦乾,這樣可以有效避免因為觸摸而造成的傳播。

05.如果你的家人或是你自己真的生病了。那你要冷靜又勇敢,像那些醫生一樣,這可是很酷的品質。聽爸爸媽媽的,他們愛你,他們會做出最好的安排的。

PART 05

記得了,要保持謙卑

籠罩在全城上空讓人透不過氣的厚重幕布,在我們的一同努力下,幾個月後一定會先裂開一條縫,而這縫會慢慢擴大,最終能讓人自由呼吸了。

當一切過去,你摘下口罩重新走出家門,走向更廣闊的世界。可要記得了,作為人類要保持謙卑,面對自然要保持敬畏!

因為,地球這顆病毒星球上的其他生物可並不好惹。我們人類只不過是萬千生物中平凡而卑微的一種。

去侵犯其他生物棲息地的代價,起碼會是:同樣的災難會再一次捲土重來一遍,就像不長記性的人類歷史上,曾經反覆演繹過的那樣!

文/繪

腦花

寫給大人們:

可以將以上故事列印在紙上,給孩子說說最近發生的一切。

在公眾號腦花與腦仁中回覆:病毒星球。我們準備了一份繪本列印稿。

希望能引發孩子們腦袋裡的一些思考:

01.在未來怎麼樣的城市規劃才是更好的?(超級大都會本來就更容易讓瘟疫快速蔓延。)

02.人與自然應該如何相處?我們應該對誰的棲息地更好的尊重?誰更有資格在地球上存在?

03.我們的常見食譜中出現的種類,已經是我們祖先用千百年的時間幫我篩選而出的。而當我們面對那些出於獵奇心態而去食用野生動物的人,我們能做什麼?

04.動物園是否應該存在?如果存在有價值,該以何種形式存在?怎樣的動物園設計是最大程度對動物的尊重?

當孩子們皺起小小的額頭,開始思考的時候,一個更理性平和的世界,也許就會在他們這代人長大成人之後慢慢展開。

而只有這樣,我們人類族群才能逃脫再次掉落進,被用無知和傲慢之手刨出的苦難陷阱中去的命運!

疫似乎離去

返回它悄然出來的不為人知的巢穴

人類能在這場鼠疫和生活的賭博中

贏得的全部東西

就是知識和記憶

——加繆《鼠疫》

本文版權歸公眾號腦花與腦仁所有

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繫作者

#精選回顧

小時候的星期二下午是人生中最無聊的時刻

人生的榮華富貴就是一坨屎吧

我一定是把兒子扔了,把胎盤養大了

感謝觀賞

歡迎投稿or轉載

#關於腦花與腦仁

一個名叫腦花的媽媽

在這裡記錄她和她的兒子腦仁

以及他們周圍的朋友們的逗趣日常

相關焦點

  • 地球編年史5:尼比魯一顆從未露面的星球
    慢慢地產生了除了地球和月球以外的其他行星。除此之外,在太陽系的外層空間又有一個新的神叫做馬杜克代表的行星他又產生了!而且這個星球的運行方式和其他的星球完全不一樣,其他星球都是逆時針的環繞太陽旋轉,但是馬杜克卻是順時針的繞著太陽旋轉,而且它進入太陽系的軌道,正好和我們剛才所提到的提亞馬特是重合的。
  • 人類如何解決病毒問題?《未來圖鑑》解答迷思
    在優酷人文與現代汽車集團聯合出品的《未來圖鑑》首集中,傳染病專家、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黨委書記盧洪洲醫生放眼未來,從專業角度解答未來世界中的病毒迷思。病毒的前世今生 以及未來自人類誕生以來,無數次與不同病毒的交手,無數的科學家經過不斷的實驗和記錄,揭示了病毒的多樣性。
  • 地球真的是唯一一顆存在生命的星球?
    偌大的宇宙中,地球是唯一一顆存在生命的星球?十年前,抱著這樣的疑問,天文學家們設計了克卜勒空間望遠鏡,對宇宙展開了「星際普查」。在短短數年間,已確認了3300多顆系外行星,發現了超過3700顆候選行星。但是受技術限制,這些遙遠的行星,信號過於微弱,它們究竟是不是宜居的星球,人類還無法解讀。
  • 漫畫抗疫 | 抗病毒「星球大戰」
    病毒是一種非細胞生命形態,一般的抗生素根本奈何不了它。為此,早就有人指出:病毒來自外太空。如果真是這樣,把這場全球蔓延的疫情比作為「星球大戰」的確不為過。1.《星球大戰》2.《隔離審查》3.《曾經是你,如今是我》4.《直面病毒把關口》5.
  • 地球上出現瘟疫,是不是小行星帶來的病毒造成的?地球歡迎它們嗎
    目前仍在我國肆虐的新型肺炎疫情是由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造成的,這種病毒被認為最早來自於蝙蝠身上,然後經過了一些如鳥類、蛇、水貂、穿山甲等中間宿主,之後這種病毒傳播到了人的身上,並在人際之間傳播,導致了一場席捲全國的新型肺炎疫情。
  • 一顆零下223℃的行星或許是病毒的天堂
    一顆零下223℃的行星或許是病毒的天堂?以前我們提到太陽系內的行星,會不自覺地想到有九大行星。但在二零零六年,天文學家們通過一次會議判定太陽系是八大行星,冥王星被驅逐出列,降為矮行星,這其中當然是有原因的。
  • 距地球25光年,發現一顆詭異的星球在看著我們,時而出現時而消失
    距離地球25光年,位於南魚座方位的天空中,有一個奇特的景觀,一支由氣體塵埃構成的眼睛正在望著地球,它就像一隻邪惡的索倫之眼那樣盯著地球。2004年,哈勃望遠鏡在這個被稱為索倫之眼的星雲中,發現了一顆詭異的行星殭屍星球-北落師門B,一個死亡又復活的星球。
  • 如果太陽到地球的光被一顆星球永遠遮住,我國人造太陽能用上嗎?
    可不可能有一顆星球永遠遮住太陽到地球的光?如果太陽到地球的光被一顆星球永遠遮住,我國人造太陽能用上嗎?可以肯定的說,目前尚且沒有一顆星球可能發生運轉軌道突變,然後抵擋住太陽可傳播到地球的光,而我國的人造太陽又不等同於恆星太陽的功能,它存在的意義是解決全世界正面臨的能源問題,而非提供太陽可散發的能量。截至目前,科學家們在太陽系中確定了母恆星太陽、八大行星、數十個衛星,以及幾十萬個小行星等宇宙物體的存在。
  • 有顆和原始地球很像的星球,它就是土衛六,它能夠變為宜居星球?
    泰坦,是希臘神話中曾統治世界的神族,它們是天神烏拉諾斯和地神蓋亞的孩子,而在我們的宇宙之中,也有著一顆以「泰坦」命名的星球,它就是土星最大的衛星,土衛六。土衛六不僅是土星最大的衛星,它也是整個太陽系中第二大的衛星,比它更大的衛星只有木星的衛星,木衛三。
  • 硬核科學紀錄片《病毒星球》詮釋人類命運...
    在地球「戰疫」史詩中凝望人類未來命運在全球對抗新冠肺炎疫情的當下,人們提到病毒可謂「談虎色變」。然而,早在人類出現之前,病毒就佔據了這顆星球。病毒在地球的生命演化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它是自然創造的冷血殺手,HIV、HPV、伊波拉、SARS,本來只攻擊猩猩、蝙蝠、老鼠或鳥類等,但自然演化無意之間也將人類寫進了病毒的黑名單。人類與病毒的戰爭從未停止,且將長期存在。然而,《病毒星球》並不僅僅是一部科普紀錄片。放眼全局,這更是一場關乎人類共同命運的大討論。
  • 地球不再完美?科學家:這星球環境或「比地球更好」,就在太陽系
    我們地球剛剛好位於太陽系的宜居地帶,所以地球的環境相對溫和,能夠適宜生命的生存。雖然火星沒有發現外星生命的跡象,但是由於火星也處於宜居地帶,所以很多科學家認為,火星未來可能會成為我們人類在太陽系的第二家園。現在有科學家認為,在我們太陽系內還有一顆星球的環境可能比地球更好。
  • 新冠疫情如此厲害,會不會有一種病毒能厲害到,一次性把人類從地球...
    正是由於這些特點,新冠病毒不但在國內形成暴發疫情,世界各國也病例激增。 我國的防控工作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也累積了大量經驗。目前,我國和世界各國正在合作進行新冠病毒的防控工作。不久後,新冠病毒疫情應該會在我國和世界各國的共同努力下被遏止。 疫情終會過去,但人類對於病毒的思考從不曾停止。
  • 我有一顆小星球
    在著名小說《小王子》中,主角小王子住在B-612星球上,他是那個星球唯一的居民,陪伴他的只有玫瑰花。假如你也有一顆屬於自己的星球,你會怎樣設計規劃它?星球上都有哪些生物? 請以「我有一顆小星球」為題,寫一篇文章。
  • 一顆彗星,砸向地球
    40億年前,一顆巨大的彗星,砸向地球,……它的彗尾透亮整個宇宙,它來地球的使命是用巨大的生命力撞擊出生命的火花。它將地球撞擊出前所未有的巨響,從而將水和塵垢巖石帶給了地球,從而地球有了水,有了塵粒子,有了巖石。塵粒子中有微生物,微生物在水中產生生命的細胞。而慧尾的光粒子中產生的生命,永恆地會在宇宙中飛翔,這就是慧星為何光亮整個宇宙而來到地球的原因。
  • 地球是太陽系唯一有海洋的星球?非也!這倆星球海洋比地球大千倍
    在我們地球上,海洋的面積佔了71%,在太空中以某些角度看地球,會發現地球其實很像一個水球,比如在太平洋中部上空看地球幾乎看不到陸地,這些都說明地球上的海洋面積是十分巨大的,地球上的水也是很多的。那麼太陽系中的其他星球是不是也是這樣呢?
  • 地球並非宇宙最美星球,它被認為是最美星球,卻又是一個地獄星球
    同為藍色的星球,海王星的藍色比地球還要明亮,地球上能夠孕育生命,那麼海王星上是否由生命存在呢?科學家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持否定態度,因為即使海王星看起來是藍色的,也是因為其大氣層裡84%的氫氣造成的。而且海王星是距離太陽最遠的一顆行星,其星球表面溫度之冷可想而知。
  • 地球上的水是從哪兒來的?外星球?
    如果我們從外太空看地球,會發現地球名不符實,應該叫「水球」,因為我們地球表面絕大部分面積都被海洋所佔領。生命之所以誕生在地球,其主要的原因也是因為地球擁有了水,因此我們在考察其他星球是否適合人類居住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也是這個星球是否有水。 水是稀缺資源嗎?
  • 科學家模擬出火星曾經的環境,竟然也是一顆藍色的星球?
    人類在古時代就已經知道火星是一顆紅色的星球,直到19世紀末義大利天文學家喬瓦尼·斯基亞帕雷利在望遠鏡裡首次看到了火星表面乾涸的河床,認為這顆星球在遠古時期曾出現過智慧生命,而表面那些縱橫交錯的河床就是人工開鑿的運河,那麼這顆紅色星球在那個時候並不是現在看到的樣子,表面不僅有河流甚至還有大面積的海洋存在
  • 我們能在另一顆星球上培育轉基因生物嗎?
    為此,專家就兩個問題展開深入分析,第一個問題是:我們能否在另一顆星球上培育轉基因生物?第二個問題是:我們是否應該這樣做?凱薩琳·丹寧,美國紐約大學人類學副教授,她擅長研究太空探索的社會和倫理方面等。從理論上講,部分人可以將轉基因生物帶到另一顆星球,但完全實現地球化是不太可能的,並不是所有地球生物都能在其他星球存活下來,然而有一些生物卻擁有頑強的生命力。人類技術還不能實現宇宙飛船到達太陽系之外的多數行星,但從理論上講,攜帶著休眠微生物載荷到達系外行星是可行的。就目前而言,最有可能實現的目標是太陽系的行星和衛星。人類應當在太陽系某顆星球上種植轉基因農作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