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嶗山區第11例捐獻造血幹細胞志願者張同軍從青島出發,奔赴濟南捐獻。12月10日,張同軍成功完成捐獻返回青島,用他的熱血,成功挽救了一名白血病患者的生命!
『6、9、4、238、101、11……一個個生命電碼,為患者帶去生命的希望』
張同軍在濟南6天,打動員劑9針,經過4個多小時,採集了238毫升造血幹細胞混懸液。採樣結束後,白血病患者所在醫院的工作人員就帶著張同軍的造血幹細胞馬不停蹄地趕回醫院,下午就輸入到了患者的體內,經過醫院反饋,張同軍的造血幹細胞在患者體內生長的很好,白血病患者得救了!張同軍救的人是一名中年大哥。
張同軍成為全國第10572例,山東省第921例、青島市第101例,嶗山區第11例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志願者。
『那些讓他腰部酸脹的細胞,正是救人的寶貝』
根據捐獻安排,張同軍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打一動員劑針。作用是將大量的造血幹細胞從紅骨髓中誘導到外周循環血液中。個別人會出現輕微的不適,短暫性腰部或關節酸痛、頭痛等。張同軍5天將打9針動員劑,前2天張同軍一點不適都沒有,從第3天,張同軍腰部酸脹,晚上睡覺出汗多,而讓張同軍有反應的細胞們,正是挽救白血病患者生命的重要細胞。為了緩解症狀,醫院醫生為張同軍開了止痛藥。張同軍卻說:「這點痛沒啥,能克服。這都是正常反應,知道了,就沒有那麼恐懼」,為張同軍的勇敢和擔當點讚。
『給患者寫一封信,只願他健康平安』
張同軍在濟南的第三天他給白血病患者寫了一封信,在採集的當天由患者所在醫院的工作人員將造血幹細胞帶走的同時將信給患者。張同軍說,寫信的時候思緒萬千,想說的話很多,草稿打了一遍又一遍,最終張同軍將想說的話用筆慢慢寫在了卡片上,「你好,雖然我們素未謀面,但是我們將血脈相連。你無需感謝我,我只願你健康平安……」信中,張同軍隻字未提他是誰,他在哪。
『單位全力支持,領導同事為他加油鼓勁』
張同軍就職於海信(廣東)廚衛系統有限公司,是海信家電集團的子公司,公司非常重視張同軍的捐獻,安排專人全力配合嶗山區紅十字會做好張同軍赴濟南捐獻工作。海信集團和公司領導全程參與了張同軍的歡送和歡迎儀式,讓他安心捐獻。張同軍清晨起來,手機裡全是單位領導同事給他的留言和信息,單位的微信群裡,都是轉發他的新聞報導,大家討論著他的勇敢,述說著他的愛心故事。尤其在捐獻的當天,在要開始採集前,在工作群裡,所有領導同事都給他鼓勁,為他加油,單位的有力支持,讓張同軍更加有信心完成捐獻。
『嶗山區紅十字會全程記錄捐獻過程,開通報名平臺,希望更多張同軍出現』
張同軍在濟南捐獻期間嶗山區紅十字會全程陪同,為愛記錄,在嶗山區紅十字會博客全程以圖文的形式記錄下了張同軍在濟南捐獻的整個過程和愛心故事,尤其記錄了張同軍捐獻期間的體會和感受。通過記錄,讓更多人了解張同軍捐獻造血幹細胞的真實過程,消除恐懼,尤其是青年人能像張同軍一樣勇敢,捐獻一份造血幹細胞血樣入庫,為白血病患者的生命帶去希望。
同時,嶗山區紅十字會將開通網絡H5頁面捐獻造血幹細胞(嶗山)預報名平臺(搜索嶗山區紅十字會博客即可),只要你勇敢一點,請報名入庫吧!請每個想報名入庫的志願者諮詢當地紅十字會。
『從1到11,不忘初心,別怕,有我在!』
自2010年開始,嶗山區從第1例捐獻造血造血幹細胞志願者羅鍇開始,到第11例張同軍,他們都有著一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擔當,從1到11,一個個愛心環節的連結,架起了一個一個生命通道,他們用熱血為白血病患者傳遞出了生命之光。他們都有力的告訴白血病患者:「別怕,我在!」
羅鍇(捐獻二次)、張國慶、潘學奎、王華、路越、王力、趙軍程、曹潔茹、沈超、張同軍……你們真棒,你們的人生記錄中有了救人的印記,相信定是你們記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白血病患者們,別怕,有他們在,你們的生命重新點燃。生命是脆弱的,也是有力的。就像一首歌的歌詞:別怕,總有一個人給你愛,總有一個人給你關懷,總有一個人可以帶你走出陰霾……
從1到11,說簡單,也不簡單,需要諸多人的付出和努力。從1到11,說不簡單,也簡單,因為愛的力量是無窮無盡。嶗山區紅十字會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工作宗旨就是「為志願者服好務,為患者負好責」我們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會有更多的人加入捐獻造血幹細胞的隊伍中來,會有更多白血病患者得到生命的希望,那也是11例捐獻者的心願。
青島新聞廣播融媒記者:林才仟 通訊員:王魯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