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網10月27日訊(通訊員 冷冠霖)「能用我微不足道的行為,為一個生命帶去希望,我感到很自豪。」質樸的話語,詮釋著愛心的重量。這是10月27日,煙臺市公交車司機林玉傑在捐獻造血幹細胞時講的話,經過近5個小時的採集,他平安順利地在山東濟南解放軍九六零醫院完成了造血幹細胞捐獻,至此,他成為煙臺市第55例、開發區第二例、也是首位公交司機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能讓一個生命得到延續,很有意義」
「我就是做了一件很平常的事,能配型成功我覺得很幸運。」採訪時,林玉傑反覆說著這句話。今年40歲的林玉傑是一名光榮的退役軍人。在工作之餘,他熱心公益事業,自2002年起,他定期參加無償獻血,自2012年起,每半個月捐獻一次血小板。2015年,在得知紅十字會招募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的消息後,他第一時間通過電話報名,並提供了血液樣本。截至目前,林玉傑共獻全血20次,累計7600毫升,捐獻血小板63次,共計126個治療單位。
2018年林玉傑曾與一名血液病患者HLA(人類白細胞表面抗原)初步配型成功,但是進一步高解析度檢測並沒有成功。「當時感到非常遺憾,沒想到還有第二次機會。」林玉傑高興地說,「今年9月份,當我駕駛公交車回到場站後,發現手機上有未接電話,撥打過去之後,是紅十字會工作人員,通知林玉傑與一名血液病患者HLA(人類白細胞表面抗原)配型成功。他問我願不願意捐獻,我毫不猶豫就答應了。」
「從來沒有過擔心,覺得能讓一個生命得到延續,能為一個家庭帶來新的希望,非常自豪,非常有意義。」林玉傑告訴記者。
「他是我們全家人的自豪」
在10月20日舉行完歡送儀式後,林玉傑與妻子趙淑麗回到家中。秋衣,毛衣,毛巾……趙淑麗細心地為丈夫收拾行李。
「全家都非常支持林玉傑的行為,為他自豪。我有時間的話,我都會陪他一起去捐獻造血幹細胞。」趙淑麗說,今年17歲的女兒也一直嚷嚷著要跟爸爸一起去獻血。因為女兒剛上高中,學習緊張,所以林玉傑捐獻造血幹細胞的事情還沒有告訴她。「她肯定會支持我的,等我回來會好好跟她講講。」林玉傑笑著說。
「我在捐獻造血幹細胞的表格上,緊急聯繫人留的是我妻子和母親的電話。」林玉傑說,雙方老人年紀都大了,但是一直鼓勵他獻血,知道他配型成功後,也都非常支持。
如果有下次,他說還會毫不猶豫地去做
林玉傑笑著說:「能遇到配型成功的患者是一種緣分,幫助他人回報社會,自己微不足道的付出能挽救一個人的生命,為一個家庭提供新的希望。如果還有這樣的機會,我想我還會毫不猶豫地去做。」
自10月22日起,林玉傑每天早上7點半和傍晚5點半都會到醫院注射動員劑,在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前五天,共接受了9支動員劑注射。注射的動員劑,也叫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是一種藥物,其功能是促進造血幹細胞大量生長釋放到外周血中以便於採集。
2020年10月27日上午,注射完最後一針動員劑,林玉傑開始準備造血幹細胞的採集。開始採集造血幹細胞後,殷紅的血液從林玉傑的體內緩緩流出,通過他身旁的一臺儀器,進行造血幹細胞的採集。經過幾個小時後,順利採集出200毫升造血幹細胞混懸液。隨後,山東省紅十字會與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960醫院進行交接,把林玉傑的造血幹細胞儲存於冷源恆溫箱內,並以最快的速度,運抵患者處,為患者送去生命的希望。
當前造血幹細胞移植是救治白血病患者有效方法之一。只要年齡在18—45周歲,身體健康,符合獻血條件,有捐獻意向的市民,即可聯繫當地紅十字會報名成為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自2006年起,煙臺市開展造血幹細胞捐獻工作,截至目前,煙臺市共有14883名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加入中國造血幹細胞資料庫,其中已成功實現捐獻55例,為挽救血液病患者生命作出了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