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市林玉傑:捐獻造血幹細胞挽救患者 展城市大愛和奉獻

2020-12-24 水母網

水母網10月27日訊(通訊員 冷冠霖「能用我微不足道的行為,為一個生命帶去希望,我感到很自豪。」質樸的話語,詮釋著愛心的重量。這是10月27日,煙臺市公交車司機林玉傑在捐獻造血幹細胞時講的話,經過近5個小時的採集,他平安順利地在山東濟南解放軍九六零醫院完成了造血幹細胞捐獻,至此,他成為煙臺市第55例、開發區第二例、也是首位公交司機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能讓一個生命得到延續,很有意義」

「我就是做了一件很平常的事,能配型成功我覺得很幸運。」採訪時,林玉傑反覆說著這句話。今年40歲的林玉傑是一名光榮的退役軍人。在工作之餘,他熱心公益事業,自2002年起,他定期參加無償獻血,自2012年起,每半個月捐獻一次血小板。2015年,在得知紅十字會招募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的消息後,他第一時間通過電話報名,並提供了血液樣本。截至目前,林玉傑共獻全血20次,累計7600毫升,捐獻血小板63次,共計126個治療單位。

2018年林玉傑曾與一名血液病患者HLA(人類白細胞表面抗原)初步配型成功,但是進一步高解析度檢測並沒有成功。「當時感到非常遺憾,沒想到還有第二次機會。」林玉傑高興地說,「今年9月份,當我駕駛公交車回到場站後,發現手機上有未接電話,撥打過去之後,是紅十字會工作人員,通知林玉傑與一名血液病患者HLA(人類白細胞表面抗原)配型成功。他問我願不願意捐獻,我毫不猶豫就答應了。」

「從來沒有過擔心,覺得能讓一個生命得到延續,能為一個家庭帶來新的希望,非常自豪,非常有意義。」林玉傑告訴記者。

「他是我們全家人的自豪」

在10月20日舉行完歡送儀式後,林玉傑與妻子趙淑麗回到家中。秋衣,毛衣,毛巾……趙淑麗細心地為丈夫收拾行李。

「全家都非常支持林玉傑的行為,為他自豪。我有時間的話,我都會陪他一起去捐獻造血幹細胞。」趙淑麗說,今年17歲的女兒也一直嚷嚷著要跟爸爸一起去獻血。因為女兒剛上高中,學習緊張,所以林玉傑捐獻造血幹細胞的事情還沒有告訴她。「她肯定會支持我的,等我回來會好好跟她講講。」林玉傑笑著說。

「我在捐獻造血幹細胞的表格上,緊急聯繫人留的是我妻子和母親的電話。」林玉傑說,雙方老人年紀都大了,但是一直鼓勵他獻血,知道他配型成功後,也都非常支持。

如果有下次,他說還會毫不猶豫地去做

林玉傑笑著說:「能遇到配型成功的患者是一種緣分,幫助他人回報社會,自己微不足道的付出能挽救一個人的生命,為一個家庭提供新的希望。如果還有這樣的機會,我想我還會毫不猶豫地去做。」

自10月22日起,林玉傑每天早上7點半和傍晚5點半都會到醫院注射動員劑,在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前五天,共接受了9支動員劑注射。注射的動員劑,也叫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是一種藥物,其功能是促進造血幹細胞大量生長釋放到外周血中以便於採集。

2020年10月27日上午,注射完最後一針動員劑,林玉傑開始準備造血幹細胞的採集。開始採集造血幹細胞後,殷紅的血液從林玉傑的體內緩緩流出,通過他身旁的一臺儀器,進行造血幹細胞的採集。經過幾個小時後,順利採集出200毫升造血幹細胞混懸液。隨後,山東省紅十字會與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960醫院進行交接,把林玉傑的造血幹細胞儲存於冷源恆溫箱內,並以最快的速度,運抵患者處,為患者送去生命的希望。

當前造血幹細胞移植是救治白血病患者有效方法之一。只要年齡在18—45周歲,身體健康,符合獻血條件,有捐獻意向的市民,即可聯繫當地紅十字會報名成為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自2006年起,煙臺市開展造血幹細胞捐獻工作,截至目前,煙臺市共有14883名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加入中國造血幹細胞資料庫,其中已成功實現捐獻55例,為挽救血液病患者生命作出了積極貢獻。

相關焦點

  • 「捐獻造血幹細胞,我願意!」
    2017年,在日常的一次獻血過程中,醫護人員向餘輝宣傳介紹捐獻造血幹細胞的相關內容。在了解捐獻造血幹細胞能夠挽救生命的意義後,餘輝決定加入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為有需要且能夠匹配的患者無償捐獻造血幹細胞。餘輝說,從加入資料庫的那刻起,他就已經做好了無償捐獻的心理準備。
  • 九江首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時隔14年再次挽救他人生命
    《九江首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時隔14年再救助生命》後續他用真情和大愛 再次挽救他人生命九江新聞網訊(九江報業融媒記者 洪永林 文/攝)26日下午,遠赴湖南捐獻淋巴細胞,挽救他人生命的汪堃順利完成捐獻,回到了九江。
  • 新疆女孩為北京患者捐獻造血幹細胞 點燃他人生命
    近日,新疆阿勒泰地區布爾津縣的女孩方亞(化名)為北京患者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用生命種子,點燃他人生命希望。  今年27歲的方亞是布爾津縣的一名機關工作人員。在讀中學生時,從父親那裡了解了紅十字會的工作。父親經常會給她和母親講單位大病救助、慰問困難家庭的事情。從那時起,幫助他人就成為小方亞心的一個念頭。
  • 急診科主任來救急救命 信陽醫生訾衛捐獻造血幹細胞救血液病兒童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蔡君彥12月18日上午,來自信陽的急診科醫生訾衛在省人民醫院捐獻造血幹細胞,幫助挽救一位素不相識的血液病兒童的生命,成為河南第924例非血緣關係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多年來,他在工作中愛崗敬業,任勞任怨,認真積極完成醫院安排的各項任務,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默默奉獻。2015年8月,憑著出色的專業技能和工作成效,29歲的訾衛從醫院外科調整到急診科擔任急診科主任,和同事們一起承擔起信陽北區急診急救工作任務,盡力呵護病人的「生命安全」。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訾衛一直熱衷公益慈善,積極參加單位組織的各類志願服務活動。
  • 贛州逾萬人加入中華骨髓庫 40例造血幹細胞志願者成功捐獻
    客家新聞網訊 嚴小梅 記者歐豔芬 見習記者趙芳報導:2020年12月21日,贛州市第39例、第40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肖隆興和呂曜華歡迎儀式在贛州市紅十字會會議室舉行。圖為歡迎儀式現場。肖隆興是南康區唐江鎮人,他於2018年3月8日加入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2020年12月7日成功捐獻206毫升造血幹細胞懸液,成為贛州市第39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呂曜華是會昌縣麻州鎮衛生院的一名醫生。他於2008年8月25日加入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
  • 杭州市造血幹細胞捐獻突破200例!
    近年來,杭州造血幹細胞工作快速發展,一個個時間節點,是200位捐獻者獻出大愛的記錄,也是這份事業艱難歷程和穩步發展的見證。值得關注的是,突破200例的背後,是26458份志願加入中華骨髓庫的《志願捐獻者同意書》。這是突破200例的源泉和支撐所在。
  • 救人又扶貧 駐村第一書記王俊男捐獻造血幹細胞
    「扶貧重要,救人更重要,能捐獻造血幹細胞也是了卻了我15年的心願。」8月25日上午,周口西華駐村第一書記王俊男捐獻造血幹細胞,救助一名血液病患者的生命。在那一刻,王俊男暗下決定,一定要加入中華骨髓庫,在患者需要時捐獻造血幹細胞,救人生命,給人希望。讀高三那年,他用加入中華骨髓庫的方式,送給自己一個有特殊意義的成人禮,初心很簡單:早日為有需要的患者捐獻造血幹細胞,幫助挽救生命。
  • 合肥兩位男士先後捐獻造血幹細胞挽救陌生人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2月21日、22日,合肥市兩位志願者吳升根、趙夕周分別完成造血幹細胞捐獻,成為合肥市第73、74例造幹捐獻者。面對等待救治的陌生患者,他們義無反顧捐獻出健康的「血液種子」,為患者送去了康復的希望。
  • 鄭州313人完成造血幹細胞捐獻
    昨日從2020年度鄭州市紅十字志願服務工作會議上獲悉,今年鄭州市完成造血幹細胞捐獻21例,累計捐獻者人數313人,連續16年位居全省第一、全國省會城市之首。  志願服務是紅十字精神的具體體現,是社會文明進步程度的重要標誌。
  • 嶗山區第11例捐獻造血幹細胞志願者張同軍成功捐獻返回青島
    12月4日,嶗山區第11例捐獻造血幹細胞志願者張同軍從青島出發,奔赴濟南捐獻。12月10日,張同軍成功完成捐獻返回青島,用他的熱血,成功挽救了一名白血病患者的生命!採樣結束後,白血病患者所在醫院的工作人員就帶著張同軍的造血幹細胞馬不停蹄地趕回醫院,下午就輸入到了患者的體內,經過醫院反饋,張同軍的造血幹細胞在患者體內生長的很好,白血病患者得救了!張同軍救的人是一名中年大哥。  張同軍成為全國第10572例,山東省第921例、青島市第101例,嶗山區第11例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志願者。
  • 10年圓一夢,河南退伍軍人捐獻造血幹細胞
    2021年1月6日,門外雖是數九寒天,河南省腫瘤醫院造血幹細胞採集室內卻暖意融融,來自滎陽的退伍軍人白鵬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用自己的大愛為一位血液病患者送去新生,成為鄭州市第317位造血幹細胞捐獻者。2009年,在一次無償獻血過程中,白鵬第一次接觸到造血幹細胞捐獻知識,他了解到白血病是一種很難治的病,只有捐獻造血幹細胞才能給患者生的希望;同時捐獻造血幹細胞對自身沒什麼危害,卻能帶給別人一次生的希望,於是他就加入了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然而由於非血緣關係之間配型成功的機率太低,一直沒接到配型成功通知的白鵬漸漸忘記了這件事情。
  • 長沙24歲醫學生捐獻造血幹細胞救治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
    「想到我的幹細胞可以挽救一條生命,心裡很高興,覺得很有意義。」12月7日一大早,24歲的年輕女孩付美晶來到湖南省人民醫院血液科,準備進行造血幹細胞採集,採集的造血幹細胞將捐獻給一位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對於造血幹細胞的意義,由於平時接觸過血液病專業知識,付美晶理解得更為深刻,因此2018年的時候,她就成為了中華骨髓庫登記志願者,從那天起,她就時刻準備著用自己的生命火種,點燃血液病患者的生命希望。
  • 中華骨髓庫國內捐獻工作已恢復正常 累計造血幹細胞捐獻量破萬
    當化療等傳統治療手段無法發揮作用的時候,造血幹細胞移植,是白血病、淋巴瘤等病人最後的救命稻草,捐獻造血幹細胞,是用一個生命挽救另一個生命的大愛之舉。在9月15日舉行的慶祝中華骨髓庫捐獻突破1萬例暨第六個世界骨髓捐獻者日宣傳活動中,中國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梁慧玲透露,經過近20年的發展,中華骨髓庫累計庫容量超過281萬人份,為臨床提供造血幹細胞10000餘例;2012年加入世界骨髓庫,先後為28個國家和地區的360多名患者提供了造血幹細胞,在世界骨髓庫中,中華骨髓庫位列世界第四。
  • 復旦腫瘤醫院「90後」醫學博士生在山東捐獻造血幹細胞
    圖說:「90後」醫學博士生在山東捐獻造血幹細胞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1月6日,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90後」在讀醫學博士生王一休,在青島市西海岸新區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陪同下,赴濟南進行造血幹細胞捐獻。多日來,他已完成動員劑注射、造血幹細胞採集等流程,並在今天正式完成造血幹細胞捐獻,他也成為2021年山東省首例、青島市第102例非血緣關係造血幹細胞捐獻者,正因為他的這份愛心,一位兒童白血病患者將因他的捐獻而重獲生的希望。「我同意捐獻!」
  • 昔日為扶貧 今日為救命 周口駐村第一書記捐獻造血幹細胞
    央廣網鄭州8月26日消息(記者 彭華 通訊員 文梅英 毋浩)8月25日上午,在河南省腫瘤醫院,來自河南省周口市西華縣駐村第一書記王俊男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去救助一名血液病患者的生命。那男孩10多歲時得了白血病,經過家人各方努力,各方尋求匹配捐獻造血幹細胞,遺憾的是沒有配型成功,最終男孩離我們遠去,這讓他看到了一家人陰陽相隔的悲悽。在那一刻,王俊男就暗下決定,一定要加入中華骨髓庫,捐獻造血幹細胞,治病救人,讓患者活下去。王俊男在上高三的時候,年僅18歲的他成功加入了中華骨髓庫,當時他的心願就是:早日捐獻造血幹細胞,治病救人。
  • 「生命接力」義士出徵,清水公安民警安力即將赴蘭州捐獻造血幹細胞!
    9月10日,清水縣隆重舉行公安民警安力赴蘭州捐獻造血幹細胞歡送儀式,旨在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在全社會樹立參與公益事業、無私奉獻愛心的先進典型,進一步發揚「淳樸誠信、尚德務實、創新超越」的清水新精神,激發全縣上下以先進為榜樣,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捐獻造血幹細胞 這些常識需知道
    據了解,截至2019年底,中山市一共有3624人成為造血幹細胞志願捐獻者。截至目前,中山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達39例,其中本地戶籍有20例。國慶假期後,我市獻血人數開始增加,獻血量逐漸上升,有不少市民在獻血的同時詢問如何成為造血幹細胞志願捐獻者。日前,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員就市民如何捐獻造血幹細胞進行了詳細解讀。
  • 「您是我清淡歲月裡最耀眼的星辰……」徐州再捐獻一例造血幹細胞
    8月18日上午,徐州銅山區房村鎮90後村民李影在徐醫附院進行了造血幹細胞捐獻,她所捐獻的造血幹細胞將為一名33歲男性血液病患者送去生的希望。李影在2016年6月15日義務獻血時加入了中華骨髓庫。2020年4月24日,李影接到紅十字會電話,得知自己與一名血液病患者HLA初配型成功,李影當即表示同意捐獻,她說:「採樣入庫就是要捐髓救人的」。2020年5月18日,李影再次進行HLA高分辨分型檢測。從李影家到徐醫附院要往返近一百公裡的路程,對於暈車的李影來說,這段路程著實苦不堪言。
  • 不負韶華 溫暖虹口 —— 虹口區造血幹細胞捐獻徵募令
    但疾病卻給他們的人生帶來了陰霾甚至奪走他們的生命而造血幹細胞移植能為其帶來生的希望2001年起,上海市紅十字會與共青團上海市委每年聯合開展「為了生命的希望工程——上海青年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集中行動」,截至目前上海實現造血幹細胞捐獻超過500例。
  • 「熱血男神」捐獻造血幹細胞混懸液點燃生命希望
    開化宣傳部提供   中新網衢州6月3日電(記者 周禹龍 實習生 周悅磊 通訊員 劉祺然)「能成功捐獻出自己的造血幹細胞是我最大的心願。」近日,來自浙江開化的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鄭平紅在經歷了3個小時的採集後,成功捐出了198毫升造血幹細胞混懸液,為一名血液病患兒及其家庭送去了生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