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讚!九江首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時隔14年再次挽救他人生命

2021-01-10 九江新聞網

《九江首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時隔14年再救助生命》後續

他用真情和大愛 再次挽救他人生命

九江新聞網訊(九江報業融媒記者 洪永林 文/攝)26日下午,遠赴湖南捐獻淋巴細胞,挽救他人生命的汪堃順利完成捐獻,回到了九江。九江市紅十字會、潯陽區紅十字會以及汪堃所在單位中鐵九橋工程有限公司、紅十字志願者代表趕到了九江火車站,迎接英雄凱旋。

A 他開創了九江造血幹細胞捐獻的先河

「我多伸一次臂膀,別人就多一分希望,非常欣慰的是,這次捐獻很順利,儘管對於捐獻來說,我年齡偏大,但是最終還是捐獻成功了,希望100ML淋巴細胞,能為受捐者帶去生命的希望!」在接受記者採訪時,52歲的中年漢子汪堃憨厚地笑著說道。汪堃是中鐵九橋工程有限公司的一名員工,在中鐵九橋從事一線橋梁安全管理工作。先後參加過香港后海灣大橋、九江長江大橋、渝懷線重慶長江大橋等數十項國家重點工程的建設。兒時的汪堃因患上麻疹,危及生命,在公司和社會熱心人士的幫助下,渡過了難關。參加工作後,汪堃又受公司「修橋鋪路、回報社會」經營理念的薰陶,積極的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先後獻血4400多毫升,並把叢飛作為自己學習的榜樣,融入工作、生活中。

2006年11月15日,38歲的汪堃赴京捐獻造血幹細胞,挽救一名素不相識的白血病患者生命,成為我市首例,全省第二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此次他再次應中華骨髓庫邀請,向同一位患者捐獻淋巴細胞挽救他的生命、傳遞大愛精神,用事實證明,九江是一個充滿愛心的溫暖城市。市紅十字會造血幹細胞工作站徐彤站長介紹說:「一個人兩次為同一名患者捐獻,這在全國都不多見,汪堃用自己的愛心行動,開創了九江造血幹細胞捐獻的先河,也為九江文明城市的文明創建增光添彩!」

B 他時隔14年再次傳遞愛的力量

2020年,對於很多人都是不同尋常的一年。這一年,受疫情影響,項目延遲開工,給汪堃的經濟上也帶來了些許壓力。工作上太較真有時候得不到業主的認可,身在他鄉沒能盡好一個丈夫和父親的責任…但他卻從不失去對工作和生活的熱情,他相信,一切都會慢慢好起來的,同事和家人總是會理解我的。

接到九江市紅十字會電話的那一刻,汪堃的眼神堅定有力,臉上泛起了希望的微笑,能繼續救助一個新生命,對他來說就如一種使命。

12月24日,汪堃順利捐獻淋巴細胞,他望著窗外,內心默默地祈禱,仿佛對素未謀面的受捐獻者說:「一定要堅強,相信你一定能勇敢戰勝病魔!」

12月26日,中鐵九橋公司也舉行了簡樸的歡迎儀式,迎接汪堃赴湘成功捐獻淋巴細胞凱旋。該公司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汪堃的大愛善舉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展現了新時期中鐵人的風採,激勵著更多的人投入到公益事業中。同時,汪堃「奉獻愛心、共建和諧社會」的精神,也激勵著中國中鐵千餘名奮戰在祖國各地橋梁建設崗位上的職工,誓為建設美而富,和而強的新中國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相關焦點

  • 愛、初心、責任 ——奉賢區舉行我區第28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慰問...
    愛、初心、責任 ——奉賢區舉行我區第28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慰問表彰儀式 2020-10-10 14: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杭州市造血幹細胞捐獻突破200例!
    通過宣傳折頁、倡議書和宣傳展板等多種載體,將捐獻知識送進機關事業單位、企業、社區、學校等,深化宣傳力度,拓寬宣傳範圍,提高公眾對造血幹細胞捐獻知識的知曉率。以餘杭區造血幹細胞捐獻者靳毅、解陽建為原型,首部反映造血幹細胞捐獻者感人事跡的公益電影《遇見陌生人》登上愛奇藝公益視頻,得到多位知名主持人、演員大咖的傾力點讚,點擊量破萬。
  • 歷時210分鐘 他用造血幹細胞為陌生人「生命續航」
    素未謀面的恩人,您不僅為我愛人『生命續航』,更讓我和家人看到了拯救生命的希望!」「十萬分之一的概率,能夠匹配成功既是一種幸運,也是一種緣分,更是作為一名軍人的責任和擔當。」12月18日,在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看完這封沒有署名的感謝信,溫州市鹿城區人武部政治工作科科長欒宏偉微笑著說,「希望這份290毫升的造血幹細胞混懸液,能為千裡之外那位患者點亮生命之光。」
  • 四川瀘州首例本地採集非血緣造血幹細胞成功完成
    ,志願者小鄭(化名)順利捐獻200毫升造血幹細胞。這標誌著瀘州首例本地採集的非血緣造血幹細胞採集成功。從此,瀘州及周邊地區的捐獻志願者不用再到外地奔波,便可以就近完成捐獻,血液病患者可就近接受治療,在中華骨髓庫尋找匹配的造血幹細胞接受移植,為血液病患者點燃生命的希望。
  • 復旦腫瘤醫院「90後」醫學博士生在山東捐獻造血幹細胞
    多日來,他已完成動員劑注射、造血幹細胞採集等流程,並在今天正式完成造血幹細胞捐獻,他也成為2021年山東省首例、青島市第102例非血緣關係造血幹細胞捐獻者,正因為他的這份愛心,一位兒童白血病患者將因他的捐獻而重獲生的希望。「我同意捐獻!」
  • 非血緣造血幹細胞我省捐獻者達200例
    本報訊 12月11日,省紅十字會發布消息,我省非血緣造血幹細胞捐獻者達200例,其中,我市實現捐獻80例。據介紹,造血幹細胞移植是目前臨床醫學治療白血病、淋巴瘤、再生障礙性貧血等惡性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對挽救人的生命、保護人的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我省有9.39萬名志願者填寫「志願捐獻造血幹細胞同意書」。從我省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年齡分布情況看,捐獻者多為中青年,其中,26歲至30歲佔比最高,有48人;36歲至40歲,有44人;31歲至35歲,有40人。
  • 「捐獻造血幹細胞,我願意!」
    從2004年至今,餘輝堅持獻血16年,共獻血32次,累計獻血達到12800毫升。這是一組了不起的數據。一名普通的「打工人」,卻做了一件拯救生命最偉大的事情。12月10日,餘輝將前往長沙,接受造血幹細胞捐獻移植手術,挽救一名病情危重的白血病人。
  • 王雨成為寧波第110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手捧造血幹細胞捐獻榮譽證書的王雨。23日中午12點45分,經過兩個半小時的採集,採集「生命種子」的血細胞分離機停止運轉,200餘毫升的造血幹細胞混懸液採集完畢。38歲的王雨激動地一再囑咐運送造血幹細胞的志願者,一定要同時將自己的祝福送到。
  • 煙臺市林玉傑:捐獻造血幹細胞挽救患者 展城市大愛和奉獻
    這是10月27日,煙臺市公交車司機林玉傑在捐獻造血幹細胞時講的話,經過近5個小時的採集,他平安順利地在山東濟南解放軍九六零醫院完成了造血幹細胞捐獻,至此,他成為煙臺市第55例、開發區第二例、也是首位公交司機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 新疆女孩為北京患者捐獻造血幹細胞 點燃他人生命
    近日,新疆阿勒泰地區布爾津縣的女孩方亞(化名)為北京患者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用生命種子,點燃他人生命希望。  今年27歲的方亞是布爾津縣的一名機關工作人員。在讀中學生時,從父親那裡了解了紅十字會的工作。父親經常會給她和母親講單位大病救助、慰問困難家庭的事情。從那時起,幫助他人就成為小方亞心的一個念頭。
  • 點讚!長沙24歲醫學生捐獻造血幹細胞救治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
    「想到我的幹細胞可以挽救一條生命,心裡很高興,覺得很有意義。」12月7日一大早,24歲的年輕女孩付美晶來到湖南省人民醫院血液科,準備進行造血幹細胞採集,採集的造血幹細胞將捐獻給一位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對於造血幹細胞的意義,由於平時接觸過血液病專業知識,付美晶理解得更為深刻,因此2018年的時候,她就成為了中華骨髓庫登記志願者,從那天起,她就時刻準備著用自己的生命火種,點燃血液病患者的生命希望。
  • 臨沂首例兒童白血病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成功
    大眾網·海報新聞見習記者 楊淑惠 臨沂報導近日,臨沂市人民醫院兒內科三病區傳出喜訊,首例兒童白血病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成功出倉,其白血病得到有效治療,患兒重獲新生。臨沂市人民醫院成為臨沂市第一家、山東省第二家獨立開展兒童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的醫院,填補了臨沂市兒童白血病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上的一項空白,兒童血液病治療水平又上新臺階。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了解到,七年前,八歲的樂樂(化名)在臨沂市人民醫院被檢查患有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高危),經過三年正規、系統的化療後完成療程,骨髓持續完全緩解,順利停藥。
  • 這位麗江首例人體器官捐獻者,捐出了自己的...
    他們深愛著世界 他們的離開不是離去 而是換個方式活著 今年10月,麗江人小和在生命即將終結之時,捐出了自己的器官,讓4個人重獲新生。這個麗江人,也成了全麗江首例人體器官捐獻者。
  • 贛州逾萬人加入中華骨髓庫 40例造血幹細胞志願者成功捐獻
    客家新聞網訊 嚴小梅 記者歐豔芬 見習記者趙芳報導:2020年12月21日,贛州市第39例、第40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肖隆興和呂曜華歡迎儀式在贛州市紅十字會會議室舉行。圖為歡迎儀式現場。肖隆興是南康區唐江鎮人,他於2018年3月8日加入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2020年12月7日成功捐獻206毫升造血幹細胞懸液,成為贛州市第39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呂曜華是會昌縣麻州鎮衛生院的一名醫生。他於2008年8月25日加入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
  • 「熱血男神」捐獻造血幹細胞混懸液點燃生命希望
    「熱血男神」捐獻造血幹細胞混懸液點燃生命希望 2019-06-03 18:39:3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第13例、第14例!株洲兩名白衣天使將赴長沙捐獻造血幹細胞
    他們將成為我市第13例、第14例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丁豔:我覺得太幸運了丁豔畢業於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現為攸縣人民醫院的產科護士。2016年5月1日,剛滿19歲的她首次捋袖獻血。「獻血對身體無害,還能挽救一條生命甚至是一個家庭,何樂而不為?」
  • 「您是我清淡歲月裡最耀眼的星辰……」徐州再捐獻一例造血幹細胞
    8月18日上午,徐州銅山區房村鎮90後村民李影在徐醫附院進行了造血幹細胞捐獻,她所捐獻的造血幹細胞將為一名33歲男性血液病患者送去生的希望。李影在2016年6月15日義務獻血時加入了中華骨髓庫。2020年4月24日,李影接到紅十字會電話,得知自己與一名血液病患者HLA初配型成功,李影當即表示同意捐獻,她說:「採樣入庫就是要捐髓救人的」。2020年5月18日,李影再次進行HLA高分辨分型檢測。從李影家到徐醫附院要往返近一百公裡的路程,對於暈車的李影來說,這段路程著實苦不堪言。
  • 捐獻造血幹細胞 這些常識需知道
    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員表示,目前採集造血幹細胞主要有以下兩種方法:一是抽取骨髓造血幹細胞,二是從外周血中採集造血幹細胞,即捐獻者在注射動員劑後,進行血液成分單採術,從捐獻者手臂靜脈處採集造血幹細胞,安全、方便、無痛苦。中華骨髓庫提倡的採集方法是從外周血(靜脈)中採集造血幹細胞。
  • 急診科主任來救急救命 信陽醫生訾衛捐獻造血幹細胞救血液病兒童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蔡君彥12月18日上午,來自信陽的急診科醫生訾衛在省人民醫院捐獻造血幹細胞,幫助挽救一位素不相識的血液病兒童的生命,成為河南第924例非血緣關係造血幹細胞捐獻者。2015年8月,憑著出色的專業技能和工作成效,29歲的訾衛從醫院外科調整到急診科擔任急診科主任,和同事們一起承擔起信陽北區急診急救工作任務,盡力呵護病人的「生命安全」。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訾衛一直熱衷公益慈善,積極參加單位組織的各類志願服務活動。2016年6月,他參加信陽平橋區紅十字會組織的造血幹細胞採集活動中採集血樣,加入了中華骨髓庫。
  • 中華骨髓庫國內捐獻工作已恢復正常 累計造血幹細胞捐獻量破萬
    當化療等傳統治療手段無法發揮作用的時候,造血幹細胞移植,是白血病、淋巴瘤等病人最後的救命稻草,捐獻造血幹細胞,是用一個生命挽救另一個生命的大愛之舉。在9月15日舉行的慶祝中華骨髓庫捐獻突破1萬例暨第六個世界骨髓捐獻者日宣傳活動中,中國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梁慧玲透露,經過近20年的發展,中華骨髓庫累計庫容量超過281萬人份,為臨床提供造血幹細胞10000餘例;2012年加入世界骨髓庫,先後為28個國家和地區的360多名患者提供了造血幹細胞,在世界骨髓庫中,中華骨髓庫位列世界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