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首例兒童白血病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成功

2020-12-04 海報新聞

大眾網·海報新聞見習記者 楊淑惠 臨沂報導

近日,臨沂市人民醫院兒內科三病區傳出喜訊,首例兒童白血病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成功出倉,其白血病得到有效治療,患兒重獲新生。臨沂市人民醫院成為臨沂市第一家、山東省第二家獨立開展兒童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的醫院,填補了臨沂市兒童白血病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上的一項空白,兒童血液病治療水平又上新臺階。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了解到,七年前,八歲的樂樂(化名)在臨沂市人民醫院被檢查患有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高危),經過三年正規、系統的化療後完成療程,骨髓持續完全緩解,順利停藥。後來的四年間,樂樂走進了校園,生活恢復了往日。2020的6月20日,樂樂再次出現高熱不退,通過骨髓細胞學、免疫分型、二代測序等一系列檢查,確診為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危險程度、治療難度相對於七年前更大,根據NCCN治療指南,唯有儘早進行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才有可能挽救孩子的生命。父母帶著樂樂輾轉於國內不少醫院後,再次決定回到臨沂。

「七年前在這裡,兒子重獲新生,現在我們還是相信這裡」,家長的萬分信任給了該科三病區副主任醫師李曉玲和其團隊莫大的鼓舞,移植前準備工作緊鑼密鼓並有條不紊的展開了。

臨沂市人民醫院北城新區醫院移植病房是國內高標準建造的先進移植病房,完善的硬體設施為血液病移植患者提供了可靠的全環境保護。兒內科三病區副主任醫師李曉玲、主治醫師張玲玲分別先後從北京京都兒童醫院、上海兒童醫學中心主修造血幹細胞移植,此次專門成立以兩名醫師為主診的多名醫師組成的移植團隊,查閱大量國內外文獻,並請國內血液病知名專家共同會診,最終決定採用單倍體外周幹細胞並臍血輔助的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方案。

李曉玲告訴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兩個療程的移植前化療後,樂樂的骨髓達到完全緩解狀態,於2020年10月10日進入移植病房百級層流倉1倉。移植前供者、受者的詳細信息,移植中的具體方案,以及移植中和移植後可能出現的併發症和應對措施,每個環節運籌帷幄,詳細記錄在「移植小結」病曆本中,以把所有的風險提前預料、提前防控。10月22日09:30,來自山東臍血庫的臍血順利輸注樂樂的體內,10月23日13:20,妹妹的外周血幹細胞亦順利的輸注樂樂體內,此次提取的細胞活性很好,數目也非常理想,輸注後樂樂狀況良好。「每天數次的查看樂樂的情況,哪怕出現一丁點細微的病情變化。」11月19日,李曉玲接受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採訪說,移植團隊都要仔細調整治療方案,確保萬無一失。

經過全體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樂樂在移植過程中、移植後骨髓抑制期沒有出現嚴重感染、出血等併發症,11月4日,移植後+12天,細胞植入,嵌合率達99.92%。2020年11月9日樂樂成功出倉,臨沂市人民醫院兒內科三病區成功獨立完成兒童白血病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又一次用新技術挽救了血液病兒童的生命。

相關焦點

  • 四川瀘州首例本地採集非血緣造血幹細胞成功完成
    ,志願者小鄭(化名)順利捐獻200毫升造血幹細胞。這標誌著瀘州首例本地採集的非血緣造血幹細胞採集成功。從此,瀘州及周邊地區的捐獻志願者不用再到外地奔波,便可以就近完成捐獻,血液病患者可就近接受治療,在中華骨髓庫尋找匹配的造血幹細胞接受移植,為血液病患者點燃生命的希望。
  • 與「致命」白血病的這場仗,他們贏了
    但眾所周知,造血幹細胞移植是根治白血病的唯一途徑,能達到臨床治癒。通過基因位點的比對,醫生發現患者與其弟弟有一條基因鏈是相同的,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半相合」,已具備了開展單倍體相合造血幹細胞移植的基礎條件。9月17日,嬌嬌進入層流室行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順利度過了清髓性預處理後的粒細胞零期,在回輸後D+16天中性粒細胞植活並出艙。
  • 從遺傳易感基因,看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預後!|ASH 2020
    血液或免疫系統疾病相關的遺傳易感基因是如何影響惡性血液病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Allo-HSCT)結果的?聽吳彤教授和李智慧教授精彩解讀! 一些與血液或免疫系統疾病相關的基因變異可能會對Allo-HSCT的結果產生影響。
  • 血型非同型 造血幹細胞移植後如何輸血?
    前不久,我院腎內科收入一位臨床診斷為系統性血管炎的患者,該患者於2015年曾行血型非同型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術,移植前的血型為AB型,移植後經實驗室檢測血型正定型為B型,反定型為AB型,目前患者治療需要輸注血漿,那麼,什麼是造血幹細胞移植呢?為什麼血型非同型可以造血幹細胞移植?
  • 保護「脆弱」的天使-造血幹細胞移植接受者的真菌預防策略
    保護「脆弱」的天使-造血幹細胞移植接受者的真菌預防策略 2020-12-12 14: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我不是藥神》中慢粒白血病是什麼 安徽省兒醫專家解析兒童「慢粒」
    電影《我不是藥神》上映以來,引發觀影熱潮,影片也讓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簡稱慢粒)這種疾病走入普通人的視野。片中一名慢粒患兒的形象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和成人相比,兒童慢粒白血病的發病和治療是否有所不同?7月13日,安徽省兒童醫院血液科主任屈麗君深度解析兒童慢粒白血病。》》》
  • 杭州市造血幹細胞捐獻突破200例!
    是什麼使他成為浙江省造血幹細胞的首例捐獻者?章焱平靜地說,「緣於當時的一則報導」。報導說,1998年,美國女士琳達從湖南省常德福利院領養了中國女孩凱麗。2002年,5歲的凱麗患上了白血病,唯一的希望是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2003年2月份,琳達為救養女凱麗來中國尋找配型。當時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管理中心曾向全國各分庫發出通知,要求緊急開展徵集捐獻志願者活動。
  • 復旦腫瘤醫院「90後」醫學博士生在山東捐獻造血幹細胞
    圖說:「90後」醫學博士生在山東捐獻造血幹細胞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1月6日,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90後」在讀醫學博士生王一休,在青島市西海岸新區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陪同下,赴濟南進行造血幹細胞捐獻。多日來,他已完成動員劑注射、造血幹細胞採集等流程,並在今天正式完成造血幹細胞捐獻,他也成為2021年山東省首例、青島市第102例非血緣關係造血幹細胞捐獻者,正因為他的這份愛心,一位兒童白血病患者將因他的捐獻而重獲生的希望。「我同意捐獻!」
  • 白血病復發,又做不了移植,2歲寶寶該怎麼辦?好醫友腫瘤治療應答...
    白血病堪稱影視劇中最常見的「絕症」。今年熱播劇《隱秘的角落》中,普普的弟弟身患白血病,推動了整個劇情的發展。  白血病在兒童惡性腫瘤中最為高發。假如家中寶寶不幸罹患白血病,該怎麼辦?
  • 「捐獻造血幹細胞,我願意!」
    12月10日,餘輝將前往長沙,接受造血幹細胞捐獻移植手術,挽救一名病情危重的白血病人。三次被問三次「我願意」2004年11月2日,是餘輝第一次獻血的日子,也是16年堅持的開始。平均每年兩次的獻血頻率,已經成為餘輝多來年的獻血習慣。紅色的獻血證書因為滿載記錄,更換了一本又一本。
  • 濟醫附院開展首例「良性疾病」半相合骨髓移植手術,讓生活有盼頭
    近日,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血液科為患者實施了首例良性疾病單倍體相合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術,患者疾病將得以治癒,可告別輸血「續命」生活。日前,該患者已完成骨髓移植,並順利轉入普通病房。該案例的成功診療,進一步擴大和提高了濟醫附院對罕見疾病救治範圍及能力,讓更多大病患者可以不出市就能得到救治,獲得優質醫療服務。
  • 90後醫學生捐獻造血幹細胞 嚴寒中將「生命種子」移植給幼兒
    90後醫學生捐獻造血幹細胞。 受訪方供圖冬日濟南,晴朗無雲。當地的解放軍960醫院內,來自上海的小夥子靜靜躺在床上捐獻造血幹細胞。不久後,這些「生命種子」將移植到罹患白血病的幼兒體內,小夥子淡定說道,「捐獻造血幹細胞,供受雙方是雙盲的,只知道對方是個孩子,希望在這嚴寒時節能給這個家庭送去一點暖意和曙光!」小夥子叫王一休,來自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是去年剛入學的醫學博士生。去年5月,首次收到中華骨髓庫初篩配對電話時,他便毫不猶豫答應了,「我是醫學生,理應救助生命!」
  • 九江首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時隔14年再次挽救他人生命
    《九江首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時隔14年再救助生命》後續他用真情和大愛 再次挽救他人生命九江新聞網訊(九江報業融媒記者 洪永林 文/攝)26日下午,遠赴湖南捐獻淋巴細胞,挽救他人生命的汪堃順利完成捐獻,回到了九江。
  • 跨越海峽衝刺30小時 臺灣同胞骨髓成功挽救38歲深圳男子
    在血液科主管朱知梅教授帶領下,骨髓移植中心幾經討論,決定採用異基因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異基因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惡性血液病是一項非常複雜的技術,而能否儘快尋找到合適的骨髓供者也是一個難題。血液科護士菁菁在中華骨髓庫仔細尋找供者,仍未能夠找到相合的供者。直到7月初,功夫不負有心人,護士終於幸運的在臺灣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找到全相合的造血幹細胞供者。
  • 世界第二例愛滋病治癒案例 幹細胞移植、基因編輯或為愛滋病治療...
    2011年,「柏林病人」成為世界首例「愛滋病治癒」患者2007年,同時患有愛滋病和難治性霍奇金淋巴瘤的Timothy Ray Brown在德國柏林接受了同種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allo-HSCT),allo-HSCT是用於治療難治性霍奇金淋巴瘤(IVb期)的一種醫療手段,由於科學家發現,攜帶CCR5-Δ32變異的個體可以顯著抵抗
  • 貴州六歲姐姐捐造血幹細胞救弟弟,醫生:這個病3-8歲是最佳...
    抽造血幹細胞時,女孩淚汪汪地說:「很疼,但我不怕。」她露出一絲微笑,好像在說:「弟弟,加油,活下去啊!」 一個月前完成的捐獻,「生命的種子」在然然身體裡生根、發芽、成長為一株「小樹」。經過醫生評估,然然的移植很成功,達到出倉標準。
  • STM:幹細胞移植免疫排斥的內在機制
    在白血病的治療中,化學療法和放射療法之後的幹細胞移植通常會引起嚴重的不良炎症反應,尤其是在皮膚或腸道中,因為這些所謂的「屏障」器官更容易受到影響。到目前為止,其原因尚不清楚。白血病是一種用於描述造血系統癌化的惡性疾病,其中白細胞前體不受控制地增殖。針對白血病的治療中,化學療法和放射療法用於破壞異常細胞,然後通過正常幹細胞移植來替代。在白血病中,健康骨髓幹細胞或造血幹細胞的移植通常是患者康復的唯一希望。
  • 吃辣動員骨髓造血幹細胞,或可幫助治療血液疾病
    ,文章表明了該團隊發現了傷害性神經可以動員造血幹細胞,這一個發現,給現代醫學對於肝細胞移植和血液疾病的治療都提供了新的方向。 此外研究人員給小白鼠分別增加了傷害性神經元分泌的神經遞質,和交感神經元分泌的神經遞質,發現小白鼠的造血幹細胞都出現了恢復的情況,這也證明了交感神經和傷害性神經對造血幹細胞的形成有直接的關係。
  • 9歲兒子為父親捐獻造血幹細胞:送最珍貴父親節禮物
    浙江省人民醫院供圖中新網杭州6月10日電(記者 錢晨菲 實習生 高順歡) 浙江省人民醫院的隔離移植艙內,徐凱(化名)躺在病床上,身旁的醫療器械上懸掛著一袋造血幹細胞,深紅的血漿流過輸液管注入到徐凱體內,如同生命的種子,為身患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他帶來希望。
  • 漫漫長徵路,白血病不再是不治之症,讓我們一起了解白血病
    導語:一說白血病,是不是感到嚇了一跳?白血病又被稱作為血癌,我國白血病發病率大約每10萬人中就有3-5個,目前我國大約有400萬左右的白血病患者,每年以6萬人的增長速度在提升,其中兒童約佔1/4,這還真是一串令人感到害怕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