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型非同型 造血幹細胞移植後如何輸血?

2020-12-24 瀟湘名醫

前不久,我院腎內科收入一位臨床診斷為系統性血管炎的患者,該患者於2015年曾行血型非同型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術,移植前的血型為AB型,移植後經實驗室檢測血型正定型為B型,反定型為AB型,目前患者治療需要輸注血漿,那麼,什麼是造血幹細胞移植呢?為什麼血型非同型可以造血幹細胞移植?移植成功後輸血策略是什麼?該患者應該輸注什麼血型的血漿呢?

什麼是造血幹細胞移植?

造血幹細胞移植(HSCT)是治療惡性和難治性血液病、某些實體瘤、免疫性缺陷病、先天性和代謝性等疾病的重要手段。其基本原理是:用正常造血幹細胞取代病人的異常造血幹細胞以根治疾病,或對正常造血幹細胞進行保護,採用高劑量化療或放療,提高療效並防止造血和免疫功能衰竭。在臨床上主要應用於惡性血液病、造血幹細胞疾病、免疫缺陷等疾病的治療。

為什麼血型非同型可以造血幹細胞移植?

這是由於血型抗原的遺傳不依賴於HLA基因複合體,因此,供、受者間HLA相匹配,其紅細胞的基因可能不同,所以血型可能不同。但由於造血幹細胞不帶A、B抗原,故血型抗原不同並不影響幹細胞的植活,也不增加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的發病率和嚴重性。如果移植成功,受者的紅細胞血型就會逐漸轉變為供者的血型,包括血型基因型的轉變及供者紅細胞抗原的表達。幹細胞移植對於植活後患者血型的轉變是逐漸出現的,移植後有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患者的血型都表現為混合外觀現象,既有原來的受者型紅細胞,又有移植後新生長的供者型紅細胞。

造血幹細胞移植供受者間血型不合的類型分為ABO血型不合及其他紅細胞血型系統不合。其中ABO血型不合又分為:

1、主要ABO血型不合:HSCT供、受者主要ABO血型不合時,受者體內具有抗供者紅細胞的凝集素。

2、次要ABO血型不合:指供者體內含有抗受者紅細胞的凝集素,臨床上導致受者紅細胞的慢性溶血。

3、ABO血型主次要雙向不合:指受者體內既含有抗供者紅胞的凝集素,又含有可與供者血清凝集素發生反應的紅細胞抗原,而表現出以上兩種反應。

移植成功後輸血策略是什麼?

1、供受者間ABO血型主要不合的HSCT,以相容性輸血原則,由於受者自身固有的紅細胞凝集素短期內依然存在 ,而且在供者血細胞植活後一段時間維持較 高水平,因而HSCT後早期應輸受者同型紅細胞和 全血,血小板或血漿則應輸供者型。受者血型安全轉變為供者血型後,應按照供者的血型輸血。

2、供受者ABO血型次要不合的HSCT ,次要ABO血型不合HSCT後早期。輸人過多供者型血漿。會被動增加抗體引起溶血。所輸注的血漿和血小板應與受者同型。若無合適的受者型血小板時 ,應輸注去除血漿或洗滌的血小板;紅細胞和粒細胞可用供者型或O型,並要去除血漿或洗滌。受者血型安全轉變為供者血型後,應按照供者的血型輸血,同時仍應關注受者原有相應紅細胞凝集素的滴度,酌情選擇合適的成分。

3、供受者間ABO血型主要不合及次要不合同時存在的HSCT,血型未轉變前,輸注O型紅細胞,AB型血小板、血漿。受者血型安全轉變為供者血型後,應按照供者的血型輸血。

該患者應該輸注什麼血型的血漿呢?

我院該病人為造血幹移植供受ABO血型次要不合,供者為B型,受者為AB型。2015年曾行造血幹細胞移植術,目前該患者為移植後期,血型已轉變為供著血型B型。 輸血策略為病人血型安全轉變為供者血型後,應按照供者的血型輸血——B型血漿予以輸注。

【來源:輸血科】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保護「脆弱」的天使-造血幹細胞移植接受者的真菌預防策略
    然而移植後他們卻異常「脆弱」,時時刻刻都可能遭受各類感染的威脅,其中最常見、最棘手的是侵襲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什麼是造血幹細胞移植(HSCT)?造血幹細胞移植(HSCT)是指供者的造血幹細胞像種子一樣在患者的體內「生根發芽」,生長分裂成很多新的血細胞,從而代替患者體內原有的血細胞,重建患者的免疫系統。目前,HSCT已廣泛用於多種疾病的治療,包括惡性血液病(白血病、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等)、某些實體腫瘤(小細胞肺癌、乳腺癌、睪丸癌等)及非腫瘤性疾病(重症再生障礙性貧血、系統性紅斑狼瘡等)。
  • 臨沂首例兒童白血病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成功
    大眾網·海報新聞見習記者 楊淑惠 臨沂報導近日,臨沂市人民醫院兒內科三病區傳出喜訊,首例兒童白血病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成功出倉,其白血病得到有效治療,患兒重獲新生。臨沂市人民醫院成為臨沂市第一家、山東省第二家獨立開展兒童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的醫院,填補了臨沂市兒童白血病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上的一項空白,兒童血液病治療水平又上新臺階。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了解到,七年前,八歲的樂樂(化名)在臨沂市人民醫院被檢查患有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高危),經過三年正規、系統的化療後完成療程,骨髓持續完全緩解,順利停藥。
  • 捐獻造血幹細胞 這些常識需知道
    據了解,截至2019年底,中山市一共有3624人成為造血幹細胞志願捐獻者。截至目前,中山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達39例,其中本地戶籍有20例。國慶假期後,我市獻血人數開始增加,獻血量逐漸上升,有不少市民在獻血的同時詢問如何成為造血幹細胞志願捐獻者。日前,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員就市民如何捐獻造血幹細胞進行了詳細解讀。
  • 血型竟然會變?通過男孩變化的血型,來了解血液那些好玩的事兒
    因為第一次輸血時,輸血後2~4個月,血清中Rh抗體水平才會達到高峰,所以一般不產生明顯的輸血反應。當再次接受Rh陽性血液時,會發生抗原—抗體反應,紅細胞凝集、溶血而使受血者發生危險。所以,輸血前也要查Rh血型。
  • 90後醫學生捐獻造血幹細胞 嚴寒中將「生命種子」移植給幼兒
    90後醫學生捐獻造血幹細胞。 受訪方供圖冬日濟南,晴朗無雲。當地的解放軍960醫院內,來自上海的小夥子靜靜躺在床上捐獻造血幹細胞。不久後,這些「生命種子」將移植到罹患白血病的幼兒體內,小夥子淡定說道,「捐獻造血幹細胞,供受雙方是雙盲的,只知道對方是個孩子,希望在這嚴寒時節能給這個家庭送去一點暖意和曙光!」小夥子叫王一休,來自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是去年剛入學的醫學博士生。去年5月,首次收到中華骨髓庫初篩配對電話時,他便毫不猶豫答應了,「我是醫學生,理應救助生命!」
  • 杭州市造血幹細胞捐獻突破200例!
    隨後幾天,章焱每天都要打兩針「造血幹細胞動員劑」,打針後全身骨頭酸痛,就連坐柔軟的沙發,腰部也要頂塊墊背才行。考慮到患者的經濟狀況,他謝絕了在醫院高檔病房休養,每天打針後自己回家休息。他的捐獻,改變了浙江省骨髓移植一貫依賴臺灣慈濟骨髓庫提供骨髓源的慣例。2004年,章焱榮獲「浙江省十大慈善之星」榮譽稱號。
  • 「捐獻造血幹細胞,我願意!」
    12月10日,餘輝將前往長沙,接受造血幹細胞捐獻移植手術,挽救一名病情危重的白血病人。三次被問三次「我願意」2004年11月2日,是餘輝第一次獻血的日子,也是16年堅持的開始。平均每年兩次的獻血頻率,已經成為餘輝多來年的獻血習慣。紅色的獻血證書因為滿載記錄,更換了一本又一本。
  • 貴州六歲姐姐捐造血幹細胞救弟弟,醫生:這個病3-8歲是最佳...
    移植造血幹細胞,是然然「重生」的機會。然然和媽媽在移植倉誰捐?父親王小勇毫不遲疑。只是,他和兒子配型是半相合,無法實現捐獻意願。「我給弟弟捐。」一個稚嫩的聲音響起。他和妻子發瘋似的抱著兒子去了一家又一家醫院,醫生們說,移植造血幹細胞是唯一治癒的辦法。而3-8歲,是兒童最佳移植時間。然然每個月除了輸血,還要吃兩盒祛鐵的藥,醫藥費,接近5000元。現實困難,沒有壓垮漢子的肩。
  • 從遺傳易感基因,看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預後!|ASH 2020
    血液或免疫系統疾病相關的遺傳易感基因是如何影響惡性血液病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Allo-HSCT)結果的?聽吳彤教授和李智慧教授精彩解讀! 一些與血液或免疫系統疾病相關的基因變異可能會對Allo-HSCT的結果產生影響。
  • 8歲女孩捐獻造血幹細胞救弟弟
    6歲的弟弟身患再生障礙性貧血兩年,需要做造血幹細胞移植。8歲的姐姐捐獻造血幹細胞,為弟弟注入「生命種子」。 9月23日、24日,在鄭州市三院血液科,醫生分兩次為欣欣完成造血幹細胞採集,並成功移植到6歲的佑佑(化名)體內。此刻,這對小姐弟實現了真正的「血脈相連」。
  • 癌症和血型有關嗎?A型血得癌風險高於其它血型?聽聽醫生怎麼說
    眾所周知,ABO血型系統分為四種:A型、B型、AB型和O型,有的人輸過血所以知道自己的血型,而有的人卻不知道,因為血型並不是基礎體檢項目,除非你自己提出要檢查,所以如果你對自己的血型很好奇,可以到醫院裡檢查一下。
  • 四川瀘州首例本地採集非血緣造血幹細胞成功完成
    ,志願者小鄭(化名)順利捐獻200毫升造血幹細胞。這標誌著瀘州首例本地採集的非血緣造血幹細胞採集成功。從此,瀘州及周邊地區的捐獻志願者不用再到外地奔波,便可以就近完成捐獻,血液病患者可就近接受治療,在中華骨髓庫尋找匹配的造血幹細胞接受移植,為血液病患者點燃生命的希望。
  • 哪種血型的人更健康?熊貓血的人,真的更有優勢?
    在1901年,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研究人員,首先發現了ABO血型,它主要包括了四種血型,也就是A型、B型、AB型、O型血,這四種血型就中國人來說,都是較為常見的種類!根據美國的研究調查表明,人類的血型之所以多樣化,是通過進化來決定的。最先出現的人類血型為0型血,大約時在公元前6-4萬年之間。
  • STM:幹細胞移植免疫排斥的內在機制
    在白血病的治療中,化學療法和放射療法之後的幹細胞移植通常會引起嚴重的不良炎症反應,尤其是在皮膚或腸道中,因為這些所謂的「屏障」器官更容易受到影響。到目前為止,其原因尚不清楚。白血病是一種用於描述造血系統癌化的惡性疾病,其中白細胞前體不受控制地增殖。針對白血病的治療中,化學療法和放射療法用於破壞異常細胞,然後通過正常幹細胞移植來替代。在白血病中,健康骨髓幹細胞或造血幹細胞的移植通常是患者康復的唯一希望。
  • 非血緣造血幹細胞我省捐獻者達200例
    本報訊 12月11日,省紅十字會發布消息,我省非血緣造血幹細胞捐獻者達200例,其中,我市實現捐獻80例。據介紹,造血幹細胞移植是目前臨床醫學治療白血病、淋巴瘤、再生障礙性貧血等惡性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對挽救人的生命、保護人的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我省有9.39萬名志願者填寫「志願捐獻造血幹細胞同意書」。從我省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年齡分布情況看,捐獻者多為中青年,其中,26歲至30歲佔比最高,有48人;36歲至40歲,有44人;31歲至35歲,有40人。
  • 9歲兒子為父親捐獻造血幹細胞:送最珍貴父親節禮物
    辰辰為父親捐獻造血幹細胞。兒子是最佳捐贈對象單純依靠化療已被證實無效,徐凱只能把希望放在造血幹細胞移植上。但無論是到中華骨髓庫匹配,還是等待社會捐助,都希望渺茫。近親移植造血幹細胞成功率更大,但徐凱父母已是高齡,女兒才5歲,9歲的兒子辰辰最合適。「對孩子的身體沒有影響,放心。」
  • 長沙24歲醫學生捐獻造血幹細胞救治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
    「想到我的幹細胞可以挽救一條生命,心裡很高興,覺得很有意義。」12月7日一大早,24歲的年輕女孩付美晶來到湖南省人民醫院血液科,準備進行造血幹細胞採集,採集的造血幹細胞將捐獻給一位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今年8月,付美晶接到通知,她的HLA分型資料與一患者初配相合,就毫不猶豫就同意了捐獻,12月3日到7日,在湖南省人民醫院血液科進行了4次外周血造血幹細胞動員後,12月8日進行造血幹細胞的採集,採集到的造血幹細胞將於當天輸入受捐者體內。
  • B亞血型患者輸入異型紅細胞,這輸血過程管控值得分享
    查ABO血型:ABO血型正定型O型,反定型為B型,RH(D)陽性,患者為中度貧血,有輸血指徵。輸血科建議:該患者為B亞型血,使用非同型相容性輸注。非同型相容性輸血發生的輸血不良後果及醫療風險與同型輸注相同。故在與病人和家屬充分溝通情況下,採用柱凝聚卡式與O型血供血者的供血再次交叉配血,配血結果:無凝集,無溶血,配血相合。
  • 3位地中海貧血患兒移植同胞臍帶血獲新生
    造血幹細胞移植是當前臨床上根治地中海貧血的唯一手段,而臍帶血作為造血幹細胞的重要來源之一,並且有著配型成功率高、移植後排異反應較輕的優勢,近年來已經廣泛應用於治療重型β地中海貧血。深圳市兒童醫院造血幹細胞移植中心主治醫師張小玲介紹說:「通過造血幹細胞移植,移植後患兒的生活質量會高很多,絕大部分患兒做完移植就擺脫了輸血和排鐵依賴,相當於過上了正常孩子的生活。從經濟方面對比看,移植的花費會比長年輸血和排鐵少。」
  • 合肥兩位男士先後捐獻造血幹細胞挽救陌生人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2月21日、22日,合肥市兩位志願者吳升根、趙夕周分別完成造血幹細胞捐獻,成為合肥市第73、74例造幹捐獻者。面對等待救治的陌生患者,他們義無反顧捐獻出健康的「血液種子」,為患者送去了康復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