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M:幹細胞移植免疫排斥的內在機制

2020-12-24 中國生物技術網

在白血病的治療中,化學療法和放射療法之後的幹細胞移植通常會引起嚴重的不良炎症反應,尤其是在皮膚或腸道中,因為這些所謂的「屏障」器官更容易受到影響。到目前為止,其原因尚不清楚。由MedUni維也納皮膚科的Georg Stary和Johanna Strobl領導的研究小組現已鑑定出一種免疫機制。該結果現已發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誌上。

白血病是一種用於描述造血系統癌化的惡性疾病,其中白細胞前體不受控制地增殖。針對白血病的治療中,化學療法和放射療法用於破壞異常細胞,然後通過正常幹細胞移植來替代。在白血病中,健康骨髓幹細胞或造血幹細胞的移植通常是患者康復的唯一希望。

但是,維也納MedUni皮膚科醫生現已發現,內源性免疫系統中存在所謂的皮膚駐留性T細胞和非活性T細胞,它們在化學療法和放射療法的保護下完好無損,並在上皮細胞之間和下方繼續生存了十年,循環系統中的T細胞則被破壞殆盡。

「我們能夠證明在皮膚組織中存活的T細胞是幹細胞移植後炎症反應的原因。這些現象通常在頭100天之內發生,並可能導致從輕度溼疹到廣泛的纖維化,以及硬化。換句話說,內源性T細胞在幹細胞移植後攻擊受體(宿主)。」

在某些情況下,供體T細胞進一步「支持」並因此加劇了該反應。用可的松治療對移植後已經出現免疫抑制的患者造成了額外的負擔。該研究發現,在未發生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患者中,治療後殘留的組織駐留T細胞甚至被證明對受體有益,因為他們承擔了其在免疫防禦和預防感染中的作用。

將來,該研究結果可能會導致新的治療策略,該方法可通過預先操縱受體的非活性T細胞來幫助避免或至少最小化幹細胞移植後不良的和劇烈的炎症反應。另外,對組織駐留T細胞進行針對性的調節可能有助於針對其他慢性炎性皮膚病,例如牛皮癬或神經性皮炎的新治療方法的開發。

參考文獻:

Johanna Strobl et al. Long-term skin-resident memory T cells proliferate in situ and are involved in human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20). DOI: 10.1126/scitranslmed.abb7028

來源:細胞

相關焦點

  • 科普:幹細胞移植幹預2型糖尿病最新研究
    幹細胞(MSCs)是近年來臨床應用的一個研究熱點,由於它具有取材方便,採集容易,生物學特性穩定,免疫原性低,無排斥反應,不存在倫理問題,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誘導分化為神經樣細胞,胰島素β細胞,生殖細胞等。近幾年來,隨著幹細胞移植和組織工程的發展,讓糖尿病的幹預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幹細胞移植為2型糖尿病幹預提供了新途徑由於幹細胞在再生醫學領域的廣泛應用,已有大量研究證實,幹細胞移植具有免疫原性低、免疫調節、抗凋亡等特性。
  • 幹細胞治療眼科相關疾病,或比組織移植更有優越性
    自被發現起,幹細胞就一直是研究熱點。通過對腫瘤發生機制的研究,一些科學家認為存在腫瘤幹細胞,它們影響了癌症的發生,也促成了癌症的免疫逃逸和復發。器官再生研究者和外科醫生期望能利用幹細胞的分化再生能力,誘導構建人類器官,以彌補異體器官移植供體的不足和嚴重的免疫排斥反應。
  • 三大作用機制,幹細胞療法對自身免疫性肝炎前景廣闊!
    近年來,隨著再生醫學以及幹細胞技術的不斷進步,基於細胞治療的幹細胞療法在人類多種疾病治療研究領域中顯示出了巨大潛力,為現代醫學開闢了一條新途徑。而幹細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幹預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讓諸多肝病治療研究領域的科研人員看到了希望,多項幹細胞療法幹預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臨床研究在全球範圍內開展。
  • 幹細胞療法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起重要作用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類由於機體自身免疫系統紊亂而致多臟器、多系統損害的慢性疾病,種類繁多且發病機制至今未明,常累及關節、肌肉、骨骼及關節周圍的軟組織。常見的疾病有系統性紅斑狼瘡(SLE)、類風溼性關節炎(RA)、乾燥症候群(SS)、多發性肌炎與皮肌炎(DM)等。
  • 幹細胞移植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2個臨床案例
    強直性脊柱炎對AS患者而言,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提升生活質量、改善預後的關鍵,而實際上傳統的抗風溼藥物治療效果並不理想,幹細胞具有獨特的組織修復和免疫調節作用,為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了理論依據。
  • 血型非同型 造血幹細胞移植後如何輸血?
    前不久,我院腎內科收入一位臨床診斷為系統性血管炎的患者,該患者於2015年曾行血型非同型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術,移植前的血型為AB型,移植後經實驗室檢測血型正定型為B型,反定型為AB型,目前患者治療需要輸注血漿,那麼,什麼是造血幹細胞移植呢?為什麼血型非同型可以造血幹細胞移植?
  • 同種異體角膜緣幹細胞移植_鄭大中科博生
    具中科博生研究顯示,在應用同種異體角膜緣移植獲得成功的病例報告中,16隻眼隨訪625個月,13隻眼視力増進,10隻眼上皮迅速癒合,12隻眼角膜血管消失。這組患者術前和術後都詁當應用免疫抑制劑,無1例發生急性排斥。中科博生。
  • 【科學普及】免疫太強也是罪過!細胞療法的另一種應用:誘導免疫耐受
    異常免疫/過度免疫(諸如自身免疫病、GVHD、移植排斥反應和超敏反應),這些都是免疫系統內部出現了問題,很大程度影響人們的健康和生活質量。如果採用傳統治療(長期乃至終生使用免疫抑制劑等),則會導致免疫力下降,易感染,也易患腫瘤。如果可誘導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耐受,就能克服這個問題,也可以減少免疫抑制劑的使用。細胞療法就是新的方法之一。
  • 保護「脆弱」的天使-造血幹細胞移植接受者的真菌預防策略
    有這樣一群特殊的人,他們為了打敗病魔接受了造血幹細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經歷重重磨難終於獲得新生。然而移植後他們卻異常「脆弱」,時時刻刻都可能遭受各類感染的威脅,其中最常見、最棘手的是侵襲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什麼是造血幹細胞移植(HSCT)?
  • 臨沂首例兒童白血病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成功
    大眾網·海報新聞見習記者 楊淑惠 臨沂報導近日,臨沂市人民醫院兒內科三病區傳出喜訊,首例兒童白血病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成功出倉,其白血病得到有效治療,患兒重獲新生。臨沂市人民醫院成為臨沂市第一家、山東省第二家獨立開展兒童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的醫院,填補了臨沂市兒童白血病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上的一項空白,兒童血液病治療水平又上新臺階。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了解到,七年前,八歲的樂樂(化名)在臨沂市人民醫院被檢查患有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高危),經過三年正規、系統的化療後完成療程,骨髓持續完全緩解,順利停藥。
  • 快訊:幹細胞研究又有了新的進展,對肝病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近期,我國科學家的幹細胞研究又有了新的進展,研究團隊建立了基於人內胚層幹細胞的規模化肝向分化系統,批量生成具有功能性和可移植的肝細胞和膽管細胞,該最新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雜誌《Cell Reports》。
  • 移植幹細胞來源的神經細胞,重塑了「帕金森小鼠」
    中科院腦科學與智能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陳躍軍研究組、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周文浩/熊曼研究組、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張素春研究組合作發現,通過移植幹細胞來源的神經細胞,可特異性修復大腦中受損神經環路,重塑神經功能,改善帕金森病模型動物的行為學障礙。2020年9月22日,該項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細胞幹細胞》上。
  • 幹細胞有望實現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治療的突破
    目前未發現明確有效的NMOSD藥物幹預,均為經驗性治療,幹細胞在腦組織修復和炎症免疫調節等方面具有積極作用,使得幹細胞移植成為再生醫學幹預NMOSD的重要選擇。    通過臨床實踐,幹細胞移植已在多種疾病(如神經退行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中顯示了良好效果,幹細胞用於NMOSD也展示了巨大的臨床優勢!
  • 從遺傳易感基因,看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預後!|ASH 2020
    血液或免疫系統疾病相關的遺傳易感基因是如何影響惡性血液病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Allo-HSCT)結果的?聽吳彤教授和李智慧教授精彩解讀! 一些與血液或免疫系統疾病相關的基因變異可能會對Allo-HSCT的結果產生影響。
  • STM:下一代腦移植技術可大幅提高器件壽命
    (圖片來源:stm)"試圖讓這些傳感器在大腦中長期工作,就像把智慧型手機扔進海裡,期望它能工作70年一樣"Viventi說。"只是我們所做的設備比目前市場上的手機要薄得多、靈活得多。這就是難點所在。" 當將外源設備植入人體內時,除了要確保不受來自周圍組織和免疫系統的攻擊外,還必須要能經受住環境的腐蝕。
  • 萊特維健NMN:幹細胞移植技術是否具有科學實效?
    現如今,為了擺脫衰老帶來的煩惱和苦痛,不少消費者選擇通過「幹細胞移植」的方式,來延緩衰老的步伐,努力去找回年輕時分的魅力與風採。《自然》雜誌曾經刊登過一篇有關於「幹細胞移植」的社評文章,該文章指出「根據調查問卷得來的數據顯示,目前社會之中約有13.5%的中年人士,有接受幹細胞移植的傾向。」
  • 母義明丨幹細胞療法治療糖尿病:現狀和未來
    一種是直接移植成體幹細胞 2016年,一篇Meta分析對各種幹細胞治療糖尿病方法的有效性進行了分析評估。該文章納入了22項幹細胞相關研究,通過分析發現相當一部分1型糖尿病患者經造血幹細胞治療後可停用胰島素,其中58%的患者停用可達16個月以上。
  • 攻克糖尿病急需幹細胞來突破
    胰島移植結合使用非糖皮質激素治療糖尿病雖然備受關注,但因胰腺供體匱乏而無法滿足所有糖尿病患者的需要。因此,促使人們尋找可轉化成胰島素陽性細胞的幹細胞來源。當這些問題被克服時,糖尿病患者可能會受益於基於自體幹細胞治療的治療策略 [4]。
  • 誰持彩練當空舞 :幹細胞基礎與臨床研究進展
    1、應用最成熟的幹細胞:造血幹細胞   就目前而言,造血幹細胞   (Haematopoietic Stem Cells ,HSCs)   是我們了解最多的成體幹細胞,也是真正意義上的幹細胞,可複製,亦可分化。臨床上主要用於放療/化療之後補充造血幹細胞,進而重塑整個造血系統和免疫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