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下五千年,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埃及人可真聰明!

2020-12-10 騰訊網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大約形成於公元前3100年左右,它們是描摹物體形象的符號,所以被稱為象形文字。古埃及人認為象形文字是月亮神的發明。象形文字通常被刻在神廟的牆上,主要是神廟中的僧侶(祭司)使用,所以古希臘人稱它為「聖書」。 古埃及中王國時期開始以用細小的蘆葦製成「筆」,在紙草 上寫字,由此象形文字出現了一種簡化的僧侶體。公元前7世紀左右,僧侶體又演變出一種書寫速度更快的世俗體,羅馬統治期間又演化成科普特文字。

古埃及衰落後,埃及相繼被波斯人、馬其頓人、 羅馬人和阿拉伯人徵服。這些統治者遊覽埃及的神廟等宏偉建築時,在牆壁、石柱上發現了很多類似文字的圖畫,但他們對這些東西絲毫不感興趣,所以根本不去研究它。到了公元4世紀,只有很少的埃及僧侶還能夠讀懂這些象形文字。

圖片來自網絡

公元391年, 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下令, 關閉羅馬帝國境內所有的非基督教神廟,從此埃及再也沒有建造過刻有象形文字的神廟,最後寫下象形文字的地方是埃及南方於公元391年修建的-座神廟。 這批僧侶去世後,再也沒有人認識這些文字了,象形文字變成死文字,完全被人們遺忘。雖然後來歐洲的旅行家在埃及挖掘了很多文物,帶回了歐洲,但由於無法解讀上面的文字,只能把它當成一種裝飾品。就算有人對象形文字發表見解,也多是無根據的猜測。

1799年,拿破崙率領軍隊遠徵埃及。一一個叫布夏爾的法國軍官帶領士兵在埃及的羅塞塔城挖戰壕時,發現一塊黑色玄武巖石碑。石碑上刻著3種文字,最上面的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中間的是古埃及的世俗體象形文字,下面是希臘文, 這就是被後人稱為「羅 塞塔碑」的著名石碑。

法國的《埃及通訊》刊載了發現「羅塞塔碑」的消息後,立即引起了轟動。各國學者紛紛試圖破譯石碑上的象形文字。當時,有很多人懂希臘文,所以石碑上的希臘文很快就被讀懂了。

圖片來自網絡

人們知道這塊石碑刻寫的內容是:公元前196年, 古埃及第十五王朝的法老託勒密在登基後不久,取消了古埃及孟斐斯城僧侶們所欠的稅款,並為神廟開闢了新的財源,對神廟採取了一些保護措施。僧侶們為了表達自己對法老的感激之情,就寫了一封歌功頌德的感謝信, 用3種文字刻在這塊黑色玄武巖碑石上。

人們雖然知道了羅塞塔石碑的內容,但卻沒有弄懂那些象形文字的意義。但石碑上同樣的內容用3種文字記載,為釋讀古埃及象形文字提供了寶貴的鑰匙。

「羅塞塔碑」引起了年僅11歲的法國語言天才讓. 法蘭西斯,商博良的極大興趣,他決心揭開古埃及象形文字之謎。經過20多年的努力,1822年, 商博良終於破譯了象形文字。這一研究成果的公布,標誌著埃及學的誕生,商博良也因此被人們稱為「埃及學之父」。到19世紀30年代,人們幾乎完全破譯了象形文字。

圖片來自網絡

象形文字由表意文字、表音文字和部首文字三部分組成。表意文字是用圖畫來表示事物,大約有500 60個。表音文字也是一些圖畫, 共有24個子音, 構成了大量的雙子音和三子音。部首文字類似漢字中的偏旁部首,主要作用是區分不同範疇的事物,絕大多數的象形文字都有部首文字。

象形文字最初僅僅是一種圖畫文字,後來發展成象形文字。它用圖形來表示事物或概念,如表示水就畫波浪線「≈」,星星就畫「★」。還有一些表意字,如畫許多小蝌蚪表示「多」,牛在水邊奔跑表示「渴」。要寫一個句子,那就把這些象形文字按一定的順序排列在一起。

比如一塊紀念公元前3100多年前法老美尼斯統一埃及的石板上, 刻著他用權杖打一個跪著的俘虜,俘虜上面有一一隻鷹,鷹的一一隻爪子抓著一根從俘虜鼻子穿過的繩子,另一隻爪子踩著6棵植物,這表示美尼斯抓獲了6000名俘虜。

象形文字中的表意字多刻在神廟的牆壁上或石碑上,而僧侶體和世俗體則寫在紙草上。所謂紙草就是尼羅河邊生長的又寬又大的高稈植物,古埃及人把它割下後壓平、曬乾,就成了「紙草」。筆由細小的蘆管制成,而墨汁則是用植物的漿液製成。古埃及人就是用這樣的書寫工具為後人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

相關焦點

  • 象形文字,埃及人的時尚表情包
    【環球時報駐埃及特派記者 景玥】《環球時報》記者發現,轉發埃及象形文字表情包已成為埃及年輕人的一種時尚。31歲的埃及白領穆罕默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自己對古埃及文明很感興趣,一開始轉發象形文字表情包是出於新奇,但漸漸地就有了想要了解它的衝動。
  • 麥考瑞大學x谷歌推出古埃及象形文字翻譯工具!
    古埃及象形文字-神的話語古埃及人把象形文字稱為「神的話語」,意思是說,它不僅是神的賜物,也是記錄「神的語言」的工具。然而很長一段時間裡,當人們嘗試跨越時間的鴻溝,去探尋古埃及人文、歷史和宗教等領域時,卻發現打開古埃及文明的「鑰匙」早已不知所蹤。
  • 觀古埃及文明展,發現我們都錯了,象形文字其實是拼音文字
    牆上的第一塊石板上顯示了地標羅塞塔石碑,5000多年前,象形文字出現在古埃及,直到公元391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頒布法令,關閉所有非基督教聖地,從那時起,埃及就再也沒有建造帶有埃及象形文字的紀念碑或神龕,最後的埃及象形文字是在391年後不久在埃及南部的一座寺廟裡發現的,從那時起,古埃及就沒有象形文字了。
  • 谷歌推出AI羅塞塔石碑:首款古埃及象形文字翻譯工具,快來跟法老玩...
    該工具是與麥格理大學的澳大利亞埃及學中心,Psycle Interactive,Ubisoft和來自世界各地的埃及學家合作開發的。目前僅提供英語和阿拉伯語版本。
  • 谷歌推出首款基於機器學習的古埃及象形文字翻譯工具Fabricius
    來源:TechWeb.com.cn【TechWeb】7月15日消息,今天,谷歌藝術與文化今天推出了全球首個基於機器學習的埃及象形文字的數字翻譯工具Fabricius。不管是普通人還是學者都能利用這個工具體驗象形文字,或者助力學術 研究。
  • 谷歌人工智慧工具可解讀古埃及象形文字
    據外媒CNet報導,谷歌的一個新的人工智慧工具解讀了古埃及象形文字,甚至可以讓用戶把現代單詞和表情符號翻譯成5000年前的符號。谷歌藝術與文化團隊在周三,即著名的羅塞塔石碑發現周年紀念日發布了這個名為Fabricius的工具。這塊公元前196年的石板上有三種不同字體的文字,被認為是破譯埃及象形文字的關鍵。
  • 劉雙喜老師揭秘古埃及的神秘「木乃伊」
    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志願講解員故宮博物院志願講解員中國博物館協會會員2001年畢業於北方工業大學應用技術學院電子商務系。2008年開始在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從事志願講解服務,曾講解過《偉大的世界文明》、《古典與唯美》、《重返巴洛克》等展覽。2013年開始在一乙文化教育機構從事親子文化教育工作,《古希臘神話》和《神秘的古埃及文明》等。2014年開始在故宮博物院從事志願講解服務,主要講解故宮的珍寶館。
  • 書評|《放大鏡下的埃及》:開啟神奇的古埃及探索之旅
    小孩有一次看了本《埃及人的一天》後,覺得埃及特別神秘、特別好玩,他說,媽媽我們也去那裡尋寶吧。去埃及就算了,至少短期內是不可能了,但我給了他一本新繪本——《放大鏡下的埃及》。哇,小孩愛不釋手,好幾次都表示,這是他這段時間來最愛的書。
  • 話說埃及:古埃及文字的特殊結構,及文字的形體變化
    有專家認為,這一時期埃及象形文字的單輔音符號實際上已是字母的萌芽。限定符號,即在表音符號之外加上一個新的純屬表意的圖形符號,置於詞尾,以表明這個詞是屬於哪個事物範疇的。限定符號本身不發音。古埃及文字的結構,由表意符號、表音符號和限定符號三部分組成,這三種符號按照一定的語法規則組合起來,就使象形文字成為「音、形、義」俱全的文字體系。
  • 埃及三大傳奇發現、木乃伊製作過程,9部紀錄片了解古埃及歷史!
    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和世界上最早的王國,埃及一直是考古學家和探險家的聖地。其歷史文化深厚,隱藏秘密無數,光一個金字塔就暗藏著無數與天文學相關的知識,和宏偉深奧的建築指南。今天給各位小夥伴們盤點9部關於古埃及的紀錄片,保證一定讓大家的好奇心過足了癮。
  • Google推出新工具 翻譯古埃及象形文字
    Google在昨(15日)更推出全球首個,透過機器學習的埃及象形文字的翻譯工具Fabricius,讓學者研究埃及象形文字。Google昨在羅塞塔石碑出土紀念日宣布,推出翻譯工具Fabricius。工具透過人工智慧(AI)技術解碼古代語言,更可將用家所寫開的文字,翻譯成埃及象形文字。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僅可用英文字翻譯,暫時未能將中文翻譯成象形文字。
  • 埃及象形文字是現在文藝青年的裝逼利器
    亞逼神符:聖書體的前世今生這些看起來像繪畫的符號,說神秘也不神秘,它們只不過是五千多年前的古埃及通用的一套書寫體系。當時的古埃及人使用它們,就像我們使用漢字一樣習以為常。然而,在1799年,這一切出現了新的轉機——一位叫做商博良的法國人,對古埃及中的科普特語深感興趣,並將所有精力投入到記載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羅塞塔石碑中
  • 古埃及文明的最後餘光——羅馬帝國治下的埃及!
    從公元前27世紀的古王國時期起,古埃及文明便是世界上最閃耀的幾個古老文明之一。公元前525年波斯人徵服了埃及,標誌著古埃及文明本土政權的終結。埃及行省西鄰克雷塔和昔蘭尼加行省,東接猶太行省(後為阿拉伯行省),是羅馬帝國時期的農業與東方商業重地,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尤其是羅馬帝國最重要的穀物生產地。埃及-希臘主神塞拉皮斯與大多數人想像不同的是,古埃及文化並未隨著波斯人與希臘人輪番統治埃及而消亡。在託勒密王朝時期,古埃及文化仍然得到了尊崇與發揚。
  • 現在的埃及和古埃及是兩回事,那在這個世界上,哪些人跟古埃及人的...
    ,那在這個世界上,哪些人跟古埃及人的關係最密切,最有資本去探索這個古老的文明呢?很多人都認為現代埃及人和古埃及人人種和文化聯繫不緊密所以「不配」研究古埃及。我可以理解這種認識,因為從咱們中國人的角度出發,我們華夏民族在這裡生活了幾千年,有著綿延不斷的歷史和文化傳承,中國人研究自己的過去是有資格的。由此我們覺得其他文明也應該找到像中國人一樣「合法」的「繼承人」。但是世界古文明中有幾個能像華夏文明一樣幸運呢?反過來講,人種、血統和地緣屬地真的就等於絕對「有資格」嗎?
  • 中國人必須知道中國史——《中華上下五千年正版》
    世界上曾經有過四大文明古國——分別是古巴比倫(位於西亞,今地域屬伊拉克)、古埃及(位於西亞及北非交界處,今地域屬埃及)、古印度(位於南亞,地域範圍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和中國(位於東亞)。如今,其餘三大文明,已經消失在了歷史的煙海之中,只有中華文明還屹立在世界上。
  • 5000年前埃及人在修金字塔,「中國人」在做啥?說出來有些丟人
    正如古埃及的金字塔,之所以能夠吸引大量遊客前往參觀,都是靠當時工匠們嘔心瀝血,以不怕風吹日曬,克服困難的決心才完成的舉世著作。 大家所不知道的是,埃及人修金字塔的同時期,中國人又在幹些什麼呢? 是否也在修建令人稱羨的建築還是做著其他事情呢?
  • Google推Fabricius,可將英文翻譯成古埃及文字!
    近日,Google推出了全球首個透過機器學習的埃及象形文字的數字翻譯工具(Fabricius)。無論是學者或是普通人都能透過這個工具體驗埃及象形文字。Fabricius採用Google Cloud的AutoML Vision技術創建的一個機器學習模型,學習解碼埃及象形文字,盼能藉此推動古代語言研究領域的發展。
  • 世界上的文字只有拼音文字和象形文字嗎
    腓尼基人所發明的這套字母表奠定了西方世界最早的文字基礎,使人們能更為容易地掌握閱讀與寫作的能力,成為了未來通訊的關鍵要素之一。腓尼基字母還不只是如今西方各國文字的鼻祖,事實上腓尼基字母同樣曾在亞洲廣泛傳播。主要分布在今天的西亞兩河流域到地中海東岸一帶的阿拉米人引進了腓尼基人的字母文字並將其廣泛地運用於日常生活。阿拉米人還從埃及引進了作為書寫工具的莎草紙和筆。
  • 化煙燻妝戴假髮,防曬做SPA|古埃及人三千年以前的精緻時尚文化
    綠色的眼影是由孔雀石等材質混合而成,黑色的眼膏使用更為普遍,是用埃及東部沙漠的方鉛礦在石板上研成粉末。綠色眼影中含有銅元素,黑色眼影中含有石墨,這在一定程度上的確有助於減少外部環境對眼睛的感染,防治眼部疾病,既能美化眼睛還能抵抗細菌。氣候炎熱,脫妝也是一個令人煩惱的事情,為此聰明的古埃及人還添加了一些防脫妝的定妝成分,最終呈現的妝面效果就是煙燻妝。
  • 穿越五千年歷史 · 遇見埃及
    登上特色風帆船,遊弋在埃及的尼羅河中,沿途兩岸古老神廟與現代建築並存,無縫穿梭古與今,飽覽埃及母親河的風採。5. 潛入湛藍紅海,探索那個令人驚豔無比的海底世界,化身魚兒暢遊在地球的另一個神奇世界。1、吉薩金字塔群吉薩金字塔位於開羅的西南郊,是埃及最著名的金字塔區域,也是現存的世界七大奇蹟之一。這裡有三座大金字塔,分別屬於胡夫、哈夫拉、孟卡拉3位法老,這是古埃及法老王權的巔峰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