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參觀浙江省博物館西湖藝術館,參觀法老國古埃及文明展,時間是1月22日到5月5日,詳見我上一篇文章。
繼續參觀浙江省博物館西湖藝術館,參觀法老國古埃及文明展,時間是1月22日到5月5日,詳見我上一篇文章。
買了一張入場券,一樓門口立著一個三角形的牌子,標明法老國——古埃及文明展。
進去,這是前言。
牆上的第一塊石板上顯示了地標羅塞塔石碑,5000多年前,象形文字出現在古埃及,直到公元391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頒布法令,關閉所有非基督教聖地,從那時起,埃及就再也沒有建造帶有埃及象形文字的紀念碑或神龕,最後的埃及象形文字是在391年後不久在埃及南部的一座寺廟裡發現的,從那時起,古埃及就沒有象形文字了。
轉折點發生在1799年,7月15日,入侵埃及的拿破崙軍隊上尉皮埃爾·福漢索娃·扎維婭·布沙赫在埃及港口城市羅塞塔附近發現了這座紀念碑,石碑刻於公元前196年託勒密時期,刻有希臘字母、古埃及象形文字、聖體書法和通俗文字,1822年至1824年,法國人尚伯良致力於羅塞塔石碑的研究,1824,他發表了許多研究論文,翻譯了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結構,奠定了埃及學的基礎,尚伯良是第一位破譯古埃及象形文字結構和羅塞塔石碑的學者,成為埃及學的奠基人,被譽為「埃及學之父」。
例如,這個片段上的圖形被翻譯成ramese,即ramese。
看到這些,我陷入了沉思,很長一段時間,書上告訴我,古埃及文字是象形文字,翻譯實際上是字母和拼音的結合,看完展覽,我回來後就開始在網上搜索和研究古埃及文字,最後,我找到了這句話: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漢字的「象形文字」和古西文的「象形文字」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事實上,古埃及文字中的圖形符號大多不是象形符號,而是語音符號,基本上就像字母文本,例如,在古埃及語法中,看起來像鳥的符號與鳥無關,而是與不同的聲音有關,所以所謂「古埃及象形文字」實際上是世界上最早的拼音文字,(註:早年,中國學者在翻譯《象形文字》時,錯誤地放棄了直譯,而是根據古埃及文字的圖畫特點,將象形文字運用到漢字的構圖中,翻譯成象形文字,流傳至今,)
好吧,到現在為止,我終於明白了,被誤導了,這裡再清楚,古埃及人是拼音文字!。
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假門柱浮雕不是象形文字,而是拼音字母。
當然,站著的人是古埃及的神。
古埃及文字有三種形式,即聖體書法、僧侶書寫和世俗書寫,一般來說,埃及象形文字是指神聖的文字,主要用於莊嚴的場合,它們經常出現在寺廟、紀念碑和金字塔的銘文中,僧體多用於紙莎草上書寫,相當於漢字的行書或草書,世俗主義是僧侶的簡化。
上面的文字是神聖的,勾勾間描述的是幾種肉。
再看看這些石碑,你就放心了,我們看到的象形文字實際上是拼音字母。
兩尊雕像。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