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拼音文字簡說

2020-12-15 WordsPiont

漢字是中國人的文字,拼音是漢字的注音,圖像是文字曾經的樣子,「從左到右」是漢字書寫、排版的方向。這是如今我們所熟悉的「漢字」,卻不是它曾經的樣子。作為上古時期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傳承至今的文字,「漢字」都經歷了怎樣的故事呢?

上古結繩而記

在尚未發明文字之前,人類祖先們用「結繩」記事,大事大結,小事小結。這不是中國人的特有的,非洲、南美洲等地也曾使用這種方法。

最古老的文字

後來,人們開始用圖畫的形式記錄交流信息,進而演化出了象形文字,包括埃及的象形文字、西臺象形文、蘇美爾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國的甲骨文。蘇美爾人的楔形文字是已知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在2000年間一直是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唯一的文字體系。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楔形文字甚至成了西亞大部分地區通用的商業交往媒介。

中國最古老的文字

甲骨文也是象形文字的一種,是現存最早可識的成熟漢字系統。有些甲骨文中的字還具有或多或少的象形圖畫的痕跡,但從已識別的約2000個甲骨文單字來看,它已具備「象形、會意、形聲、指事、轉注、假借」的造字方法。

世界最早的拼音

有意思的是,漢字的「象形」與古西方的「象形」並不完全相同。事實上,古埃及文字中絕大部分圖畫符號並非以形表意,而是表音,更類似於字母文字。舉個例子來說,在古埃及文字語法中,看起來像是各種鳥的符號,其實跟鳥無關,而是表示不同的發音。所以,「古埃及象形文字」其實是世界上最早的拼音文字。

中國最早的拼音

中國原來是沒有拼音字母的,人們採用同音字或兩個漢字來給另一個字注音。明朝末年,利瑪竇等西方傳教士來中國,為了學習漢字開始用拉丁字母來拼寫漢語。而中國自己的漢語拼音運動是清朝末年開始的,鴉片戰爭以後,梁啓超等愛國知識分子提出了教育救國的主張,指出漢字的繁難是教育不能普及的原因,掀起了「切音字運動」。

中國字的「轉向」

傳統漢字右起豎寫,很可能是因為方便,因為早期以竹簡著書,左手拿起右手拉開閱讀或書寫都比較順手。而西方文化引進以後,在同一篇文章中就出現了豎著的中國字和橫著的外國公式,閱讀起來十分不便。」中華民國「精英們就此進行了大討論,不過識字的人是在太少,此事便罷了。直到新中國成立後的文字改革,漢字才成了如今的樣子。

橫豎的差別

當時《新青年》上的熱火朝天,進行了一個實驗:同一個人讀同樣的文字,一個橫排一個豎排,讀完橫排版用了35秒,而讀豎排版用了50秒,掰指一算,按照這速度讀橫排的《水滸傳》要11天7小時,豎排的得用16天7小時,「若照這麼想來,吾們天天看報章讀書籍,只因為排印不得法,不知空費了吾們多少光陰!」

END

相關焦點

  • 漢字是文字發展的主流,拼音文字只是支流
    巖畫是荒古人類遺留在巖石上的畫面,最早的據說已有四萬年的歷史,綿延至現代的原始部族仍有製作,今天被人們發現的巖畫遍及世界五大洲,150多個國家和地區,主要集中分布於歐洲、非洲、亞洲的印度和中國。我國現存最早的刻符是八千年前的賈湖刻符,就目前發現來看,這種刻符的數量較少,處於文字的萌芽狀態。
  • 世界上的文字只有拼音文字和象形文字嗎
    事實上我們通常所說的語言文字這個詞彙是由兩個彼此聯繫而又不完全相同的概念共同構成的:所謂語言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話,文字則是一種用於書面記錄的工具。事實上語言的歷史遠比文字悠久。自300多萬年前人類誕生之日起只要不是聾啞人都會開口說話,然而文字的發明不過是最近幾千年的事。事實上迄今為止世界上仍有相當一部分民族只有口頭語言而沒書面文字。
  • 觀古埃及文明展,發現我們都錯了,象形文字其實是拼音文字
    牆上的第一塊石板上顯示了地標羅塞塔石碑,5000多年前,象形文字出現在古埃及,直到公元391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頒布法令,關閉所有非基督教聖地,從那時起,埃及就再也沒有建造帶有埃及象形文字的紀念碑或神龕,最後的埃及象形文字是在391年後不久在埃及南部的一座寺廟裡發現的,從那時起,古埃及就沒有象形文字了。
  • 「二簡字」為何被廢除?專家:外形太像日本字,讓漢字失去了靈魂
    目前來看它已經有了六千多年的歷史,現存的漢字最早的是公元前1300年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從甲骨文後又出現了金文、大篆、小篆等等文字。在地球的範圍內,它是使用時間最長,並且沒有出現過斷層的文字,可以說,它甚至比世界上許多地方的文化都要古老。
  • 「二簡字」改革為何會失敗?與日本文字太過相似,喪失了漢字靈魂
    —— 培根 01 在世界語言文字之林中,漢字是獨一無二的意音文字,與英語、俄語等拼音文字有著根本不同。漢字也是全球使用時間最長且沒有出現過斷層的文字,其衍生文字包括已經消亡的西夏文、女真文等,目前世界上文字中受漢字影響較大的只有日本平假名。
  • 拼音文字離不開字母 字母於四千年前產生在西奈半島
    除了漢語以外,世界上絕大多數的語言文字都是拼音文字,而拼音文字的基礎是字母,漢語拼音也離不開字母。周有光先生生前給我們講了很多關於字母的故事,下面我們就來回顧一下,字母是怎樣產生的。   上世紀初西奈半島的考古發現   拼音文字離不開字母,我們熟悉的26個英文字母是拉丁字母,拉丁字母也叫羅馬字母,是講拉丁語的古羅馬人創立的。
  • 「清華簡」整理報告第十輯發布,文獻中保留太歲紀年最早記錄
    其中最重要的屬《四告》,這是「清華簡」整理團隊又一次整理髮布的書類文獻,共四篇。另四篇中,《四時》《司歲》與《行稱》為數術類文獻;《病方》是方技類文獻。《司歲》篇是目前所見最早的記載太歲十二歲名的文獻。《病方》是迄今所見抄成年代最早的方技類文獻。
  • 漢語拼音是怎樣誕生的?
    這所教會大學始建於1879年,是中國最早的西式院校。第一天報到的時候,周有光領到了一張卡片,上面的一句話引起了他極大的興趣。 用「上海拼音」把名字寫在上面。今後所有的問題都要按照拼音這個寫,這樣檔案建造方便,叫字母管理法。第一天就受到教育,就被字母影響了。
  • 小學語文老師的福利:學會這一招,輕鬆在PPT裡給文字加上拼音
    PPT教育的運用也比較廣泛,老師們也經常利用PPT來表現一些教材中的內容,但是對於低年級的語文老師來說,他們可能有這樣的煩惱,PPT裡的文字怎麼打拼音?圖1首先,大家經常使用,是相當麻煩的方法,在文字框中插入一個特殊的拼音,然後在文字框中插入另一個拼音,具體的插入操作單擊【插入】找到【符號】,從右上角的【子集】下拉菜單中找到【拉丁語擴展-A】,這時可以看到有重音的拼音,請選擇合適的,這個方法只適用於少數文字,但是文字需要拼音的情況下,這個工作量是可以預測的,量多的情況下,這個方法明顯不適用。
  • 推普ing | 漢語拼音的前世今生
    「小經」文字明朝中期,回族創造了一種拼音文字——「小經」文字,用來拼寫回族的漢語方言,同時也為東鄉、撒拉等民族使用。這種阿拉伯文字是用阿拉伯字母來拼寫漢語,共有36個字母,這可能是我國最早的用來拼寫漢語的拼音文字。
  • 為什麼官方文字不同的各國都有羅馬拼音的國名
    各國的文字形式多樣,影響較廣的有羅馬字母(又稱拉丁字母)、漢字、阿拉伯字母、斯拉夫字母(又稱基裡爾字母),其中以羅馬字母影響最廣。為便於交流,不同語言的地名應有一種共同的書寫形式。但是長期以來,同一地名的書寫形式很混亂。
  • 「《漢語拼音方案》是最佳方案」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十八條規定:「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以《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拼寫和注音工具。」為什麼要這樣規定?最基本的原因是漢語的方言分歧嚴重,漢字不是表音文字,需要有既科學又簡便的拼寫和注音工具。古時候,漢字注音有直音法和反切法。直音法簡單卻有很大的弊病,一是需要先認識很多字。漢語有1200個帶調音節,不帶調的音節有400個。
  • 拼音出現之前,中國人是如何給漢字注音的?
    在世界主要文字之中,漢字是唯一一種指示會意文字體系,也是世界上唯一仍被廣泛使用並高度發展的語素文字,語素文字是不表音的,也就是說,漢字和漢語發音是沒有關係的,這和拼音文字有本質的區別。所以,古代漢字能夠表示日語、朝鮮語、越南語等多種語言,但是,語素文字畢竟是語素文字,語言的語音該怎麼辦呢?沒有一套拼音系統,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古代朝鮮和日本等國,都出現了注音文字(就是韓國的諺文和日本的假名)。那中國呢?現在,中國有了漢語拼音,大陸都用這個。
  • 孩子學拼音,對幼升小和小學真那麼重要嗎?你對拼音可能存在誤解
    用比較正式的說法,漢語拼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頒布的漢字注音拉丁化方案,在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時,由原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現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研究制定。最初的注音方式:直音和反切我國最早是沒有拼音的,給漢字注音採用的是直音或反切的方式。直音就是用同音漢字給標註,反切就是用兩個漢字給另一個漢字標註,一個漢字標聲母,一個漢字標韻母和聲調。
  • 拼音9鍵,拼音26鍵,五筆,筆畫,大家用什麼輸入法?
    拼音9鍵,拼音26鍵,五筆,筆畫,大家用什麼輸入法?使用哪種輸入法的人最多?目前的輸入法,如果說整體使用情況的話,可能還是拼音使用人數最多的26個鍵。總的來說,拼音26鍵>拼音9鍵>筆畫>五筆。
  • 如何給word中的拼音加聲調嗎?分享4種拼音加聲調的方法
    這種文字和拼音分開的表現方式,算是一種網絡的表達方式,當然還有在文字上方標註拼音的正常寫法,同樣也給大家介紹兩個方法。二、在文字上方標註拼音1、 利用拼音指南功能這是一個word自帶的功能,目的就是為了解決在文字上方標註拼音的需求,整體來說也比較簡單,需要先輸入要標註拼音的文字,然後選中文字,點擊【開始】中的【拼音指南】快捷按鈕即可。
  • 學英語的自然拼讀,國際音標與中文的拼音,孩子會混嗎?
    文 | 芳sir英語裡的自然拼讀,國際音標與中文的拼音三者非常的像,於是很多寶媽會好奇,孩子學這麼多會混嗎?芳sir先給答案,會混,但是這種混是有利於孩子發展語言能力的,所以,不用擔心,可以同時學。在英語裡自然拼讀和國際音標是與英文這種文字是一個系統一的系統,學了自然拼讀或是國際音標之後,孩子能夠聽音拼詞的能力。
  • 漢語拼音60年|烏魯木齊、拉薩、呼和浩特的地名拼音
    「音譯轉寫法限用《漢語拼音方案》中的26個字母,兩個有附加符號的字母和一個隔音符號,為了使轉寫和記音比較準確,音節結構可以不受漢語普通話音節形式的限制,隔音符號可以在各種容易混淆的場合應用,記音的時候附加符號可以加在特定的字母上面代表特殊語音。少數民族文字用拉丁字母的,音譯轉寫以其文字為依據。
  • 漢語拼音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和英文字母那麼像?
    拼音是用於拼注漢字讀音的,並不能用於文字書寫,每一個拼音符號,對應一種聲母韻母;而拉丁字母是英語等拉丁語系的詞句組成的一部分,部分字母也具有實際意義。漢語拼音中的聲母和韻母簡單的說,拉丁字母對於拉丁語系國家來說,就是他們的漢字,而拼音只是中國人借用拉丁字母的外殼,用來輔助學習漢字的一種工具。
  • 韓國人說:「韓字」是人類創造的文字中最優秀的文字
    文章稱「韓文是人類創造的文字中最優秀的文字,但韓國人往往說不出韓文真正的優秀性」。於是,《朝鮮日報》,作為韓國影響力最大的新聞媒體,也是韓國歷史最悠久、發行量最大的報紙,曾借著外國學者之口,報導過很多關於韓字的贊語:美國著名女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賽珍珠曾說:「韓文是世界上最簡單而又最偉大的文字,並讚揚世宗大王就是韓國的『達·文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