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文字離不開字母 字母於四千年前產生在西奈半島

2021-01-11 人民網

原標題:字母 四千年前產生在西奈半島

  腓尼基字母

  (本文寫作參考周有光《世界字母簡史》、王明嘉《字母的誕生》等,特此致謝。)

  呂軍

  著名語言學家、《漢語拼音方案》主要創製人之一周有光先生日前以112歲高齡仙逝。

  除了漢語以外,世界上絕大多數的語言文字都是拼音文字,而拼音文字的基礎是字母,漢語拼音也離不開字母。周有光先生生前給我們講了很多關於字母的故事,下面我們就來回顧一下,字母是怎樣產生的。

  上世紀初西奈半島的考古發現

  拼音文字離不開字母,我們熟悉的26個英文字母是拉丁字母,拉丁字母也叫羅馬字母,是講拉丁語的古羅馬人創立的。歐洲大多數語種的文字都使用拉丁字母,比如英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等等。而俄語使用的是斯拉夫字母。在歐洲以外,世界上使用廣泛的字母還有阿拉伯字母、印度字母、希伯來字母等等。而我們的近鄰日本則使用假名字母,朝鮮使用諺文字母。

  這些形形色色的字母,又是怎樣起源的呢?

  很長一段時間裡,使用拉丁字母的歐洲人知道,他們使用的拉丁字母,是古羅馬人從希臘字母得到借鑑,提升創製出來的。他們也模模糊糊地知道,希臘字母大約是從腓尼基人的腓尼基字母借鑑創製出來的。

  再往前是怎麼回事兒?他們都不清楚了。

  現在人們知道,古代人類創造過很多文字,而早期的文字都是沿著象形文字到形聲文字發展。古代西亞兩河流域文明的楔形文字,還有古埃及文明的古埃及文字,都是形聲字。我們的漢語文字,也是形聲字。

  人類的語言是千變萬化的。可是,千變萬化的語言是由少數音素組織而成的。只要每一個音素以一個簡單的符號為代表,就可以用少數的符號寫出千變萬化的語言來。這個原理在今天看來是極其平凡的,但在人類文化史上則是個極其偉大的創造。這就是拼音文字的原理。

  20世紀初以來,學者們考古研究發現,世界上絕大多數的拼音文字,有一個共同的起源,那就是在今天的敘利亞·巴勒斯坦地區。

  古代西方有兩大文化區域,一個是兩河流域,一個是埃及。這兩大文化區域的彼此往來,需要經過地中海東岸的一個小地區——敘利亞·巴勒斯坦。這個地區成為古代西方商賈往還的走廊和文化交流的津梁。在這裡,人們不僅在生活中需要頻繁地應用文字,而且也有機會接觸到許多種不同王國的文字。

  公元前18世紀左右,在這個地方還應用著古埃及文字和楔形文字,這是當時正式國際文書所用的文字。但是,商人們不喜歡那種麻煩的文字,他們自己創造了「不登大雅之堂」的極其簡單而切合實用的拼音字母。

  1906年,英國考古學家威廉·皮特裡在古西奈半島南部的廢棄綠松石礦區一帶從事考古研究時,發現一些他從來沒有看到過的奇特刻畫符號。它們顯然是模仿或受埃及文字影響的書寫符號,但這些符號的樣式細節、排列方式,卻又與埃及的象形符號有所不同。皮特裡大膽地認定,這些刻畫是以色列人出走埃及往迦南地遷移時,在西奈半島途中所創造的字母符號。

  皮特裡整理的這些刻畫符號,比後世所知道的腓尼基字母符號的數目還要多。從字母符號的數量是由多到少精簡演化的通則,西奈半島的字母,顯然比腓尼基字母出現的時間更久遠。

  1916年,另一位英國考古學家艾倫·加德納也到現場看過這些銘刻,並進行了深入系統的研究。他的研究進一步確定了,西奈的閃語文字是最早以表達語言發音為主的字母符號。

  19世紀以前,西方人一直以為腓尼基字母可能是拼音字母的源頭,這時被確定必須再往前推至公元前18世紀的西奈半島一帶。而且通過閃語文字與古埃及文字的直接關係,字母的源頭終於有了一個與古代形聲文字符號建立歷史脈絡關係的基礎,也解開了腓尼基字母來歷不明的謎團。

  現在我們知道字母的形成時期大約是公元前18世紀,字母的創造者是當時居住在敘利亞·巴勒斯坦的北方閃米特人。

  腓尼基人販運商品也傳播了字母

  公元前18世紀,北方閃米特人以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創製出來以後,它的優越性隨著時間的推移越發顯示出來,並向四面八方傳播。它的後代形成了各種拼音文字,以至完全取代了曾在古代文化中佔有輝煌地位的古埃及文字和楔形文字,以至這些文字竟然完全滅絕了,直到近現代,才被人們重新發掘辨認出來!

  關於各種拼音文字的演化路徑,是非常複雜的。著名語言學家周有光先生在他的《世界字母簡史》一書中,有一張圖表簡明地表現了這樣的演化路徑。在本文中,我們只就拉丁字母演化形成的路徑做一些簡要的介紹。

  腓尼基字母是這個演化中的重要一環。腓尼基人是古代有名的海上商人。他們忙碌地從地中海的東端,搖著滿載商品的船隻,往西航行。小小的腓尼基王國,在地中海上建立了許多商埠和殖民地。在他們載著商品的船隻裡,也載著字母,一次一次運輸到地中海上各個商埠去。販運商品的腓尼基人被人們遺忘了。販運字母的腓尼基人至今在人們口頭上津津樂道。特別是希臘傳說中所講的從腓尼基人那裡學得字母的故事,引起了後世的最大興趣。

  古代腓尼基字母,在腓尼基本地流行的時期,大致是公元前第3世紀以前的一千年間。多數遺物是在它的海外殖民地發現的。字母流傳到殖民地,書寫當地的語言,成為新的字母分支。

  希臘人創造元音字母是巨大貢獻

  希臘文化是西洋近代文化的源頭。希臘字母是今天歐洲各國字母的母親。希臘人雖然不是字母的首創者,可是他們對字母加以創造性的改革,使字母成為完備的語言記錄工具。

  根據希臘傳說,希臘字母是古代希臘的先人們從腓尼基帶來,經過修編和增補,形成24個字母的希臘字母表。希臘人把他們的字母稱為腓尼基字母或卡德摩字母。

  近代學者的考證,證明希臘字母的確是從腓尼基人手中得來的閃米特字母。早期希臘字母的形體以及排列順序,除了極少例外,都跟閃米特字母相同。更重要的是,希臘字母的名稱跟閃米特字母相同,而這些名稱在希臘語言裡是沒有意義的,只有在閃米特語言裡才是本地有意義的詞兒。

  希臘字母是什麼時候形成的,這是一個有爭論的問題。有人認為早在公元前15世紀,有人認為要遲到公元前7世紀。根據晚近的考證,大致可以肯定,是在公元前11世紀,這是希臘從青銅器時代進入鐵器時代的轉變時代。

  希臘字母雖然來自腓尼基,但是它的特點和流傳歷史不是腓尼基字母的簡單延長。它是經過重新創造而形成的一個獨立的字母系統,開闢了人類文字歷史新的一章。

  希臘各城邦的字母,起初是彼此不盡相同的。歸納起來,可以分為東西兩派。後來,分歧的字母逐漸趨於統一。公元前403年,愛琴海東岸米利都的愛奧尼亞字母正式被雅典採用,不久又被其他城邦採用。到公元前4世紀中葉,希臘各地字母都統一於愛奧尼亞字母。這樣就形成了希臘的古典字母。

  希臘古典字母有24個,比閃米特字母多兩個。希臘人對字母的貢獻,最重要的是元音字母的創造。閃米特字母原來只表輔音,不表元音,但是每個輔音字母都內含一個a音或者可變的元音。這種字母是音節性的輔音字母。元音字母的創造有重大意義,可以跟物理學從分子發展到原子的認識突破相比。

  閃米特文字原來是從右到左橫寫的。傳承於閃米特的希臘文字,當然最初也是從右到左橫寫的。可是,後來改變了。希臘人把書寫的順序反了過來,變為從左到右。用右手寫字,從左到右不擋眼,是合理的順序,因此逐漸成為世界上最通行的書寫順序。

  書寫順序的改變,不是一下子完成的。向左改為向右,中間曾經過一個過渡時期。在這過渡時期中,希臘文字用一種「牛耕式」的書寫順序,一行向左,一行向右,往復去來,有如老牛耕地。而且,行序曾有過從下而上的。到公元前500年以後,一致採用從左到右的字序和從上而下的行序,不再更改。

  富於美感而崇尚實用的希臘人,把字母的形體改為簡單、醒目、勻稱、優美的幾何圖形。這種更改,使字母形體完全擺脫早期的圖形束縛,按照實用和藝術的要求來加工。今天世界上通用最廣的拉丁字母,就是以希臘字母為基礎而進一步加工改良的。

  拉丁字母把最簡單圖形幾乎都用了

  古代的埃特魯斯坎人在公元前7世紀曾在義大利半島建立王朝。他們在建立王朝以前就採用希臘字母,在公元前8世紀形成了埃特魯斯坎字母。

  講拉丁語的羅馬人從埃特魯斯坎人那兒取得的字母,是希臘古典字母形成以前的形體,所以早期拉丁字母還保留著古代閃米特字母的不整齊風格。後來,在希臘古典字母的影響下,羅馬人對字母形體的簡化和美化,獲得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成就,結果又反過來影響希臘字母形體的改進。

  羅馬徵服希臘(公元前5世紀)以後,拉丁語中從希臘來的外來語逐漸增多。希臘的Y和Z兩個字母被用來書寫外來語,排列在字母表的末尾。原來21個拉丁字母就增為23個。此外,在中世紀時從I分化出J,從V分化出U;又從V分化出W(雙V)。這樣就形成了一直傳到今天的26個拉丁字母。

  拉丁字母早期形成的銘刻體(近代用作印刷大寫體),在4世紀時就達到了完美的程度。最簡單的圖形幾乎都用了,有混淆可能的圖形已經儘量避免了,書寫不便的圖形已經修改了,斷線已變成了直線或弧線,彎曲不超過兩次,筆劃不超過三筆,對稱,齊勻,實用,美觀,這真是高度的科學和藝術的結晶。

  拉丁字母的傳播,在過去兩千年間不斷擴大開來。它以大同小異的運用方法,寫出了人類各種不同的語言,成為今天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民族字母」。

  近鄰一瞥

  從漢字起源的字母

  日本:假名字母

  公元3-4世紀,中國晉朝時期,漢字傳入日本。《日本書記》中說,歸化日本的百濟學者阿直崎(公元285年赴日),邀請住在百濟的中國學者王仁,攜帶《論語》和《千字文》到日本,後來做皇太子的老師。這大概是漢字正式傳入日本的開始。

  日語不屬於漢藏語系而屬於阿爾泰語系,跟漢語大不相同。漢人學習漢字如果要「十年窗下」,日本人學習漢字當然更加困難。

  漢字知識傳開後,日本開始借用漢字作為音符,書寫日語,形成全用漢字的日語音節字母。這種借用現成漢字的日語字母,稱為「萬葉假名」。假,假借。名,名字。假名就是借用的漢字。

  假名不是有計劃地設計的,因此產生了重疊兩套。一套叫「片假名」,一套叫「平假名」。

  佛教在公元538年從百濟傳到日本。奈良和尚讀佛經,在漢字旁邊注音、注義,起初用整個漢字,後來簡化楷書,取其片斷,形成「片假名」。

  婦女們識字不多,借用漢字作為音符,寫日記、故事、詩歌,給漢字注音、注義,在盛行草書的平安時代(公元794-1192年),簡化草書,形成「平假名」。當時把平假名稱為「婦女字」,不登大雅,男人不用。

  片假名從僧到俗,平假名從女到男。起初隨便用不同的漢字代表相同的日語音節,後來統一用字,基本上做到一音一字。這就是假名的標準化。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日本實行語文「平民化」,措施之一是限制用字。從以漢字為主、假名為輔,變成假名為主、漢字為輔。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日本文字的重大變化。

  朝鮮:諺文字母

  朝鮮是中國的近鄰。公元2-3世紀,漢末和三國時期,漢字傳入朝鮮。朝鮮人讀漢字文言文《四書》《五經》,開科取士,同中國一樣。朝鮮的人名地名都是仿照中國用漢字寫定的。

  朝鮮語也屬於阿爾泰語系。熟悉了漢字,自然會嘗試借用漢字書寫自己的語言。這樣就產生兩種形式的朝鮮民族文字。一種是全用漢字寫朝鮮語的文字。借用漢字作為音符,不考慮漢字的原有意義,按照朝鮮語法,書寫朝鮮語詞。另一種是全用漢字的「朝漢」混合文字。實詞用漢字漢義,虛詞用漢字讀音記錄朝鮮語音,語法按照朝鮮語。但是正式文字仍舊是漢字文言文。

  朝鮮李朝(公元1392-1910年)發展民族文化。在世宗李構的領導下,創製了朝鮮語的表音字母。1446年(中國明朝正統十一年)刊印於《訓民正音》一書中,公布施行,稱為「正音字」。在宮中設置「諺文廳」,教授新字,因此又稱「諺文」。諺文是通俗文字的意思。

  《訓民正音》一開頭就說,「國之語音,異乎中國,與文字不相流通。故愚民有所欲言而終不得伸其情者多矣。新制二十八字,欲使人人易習,便於日用」。

  28個諺文是音素字母,其中輔音17個,元音11個。字母近似漢字筆畫,疊成漢字方塊形式,是有內在規律的拼音方塊字。

  字母表經過調整和增補,現代朝鮮語一共用40個字母(19個輔音,21個元音)。

  諺文公布推行的最初幾個世紀,成效不大,未能成為正式文字。跟諺文(俗字)相對,漢字被稱為「真書」。可是,這套字母簡單易學,在民間逐步傳開。後來,諺文終於被知識分子接受,產生了漢字和諺文夾用的混合體。

  1910年日本吞併朝鮮。在反侵略的民族意識下,諺文成為愛國的標誌。漢字諺文混合體受到尊重,代替漢字文言文成為唯一的正式文字,一直用到1945年日本戰敗、朝鮮獨立。

  朝鮮北方在1948年廢除漢字,全用諺文。朝鮮南方繼續用混合體,可是減少了漢字數目,而文學作品也全用諺文。

(責編:湯詩瑤、陳苑)

相關焦點

  • 新中國成立初期漢語拼音字母的確定
    參見《當代中國的文字改革》,當代中國出版社、香港祖國出版社2009年版,第46、47頁。]在北京正式成立。1950年5月14日,中國文字改革協會各委員會負責人在吳玉章家中召開座談會。胡喬木指出:「將來制定拼音之新文字,由政府公布之。制定之先,必須極端審慎」,「字母須照顧各地方言及少數民族語言」。[5]一直關心和支持文字改革工作的徐特立也曾就拼音字母問題致信中共中央辦公廳表達了他的觀點。
  • 漢語拼音是抄的英文字母嗎?不,只是同源
    大家在學漢語拼音時會發現,漢語拼音和26個英文字母本身是一致的。甚至在發音上漢語拼音和英語也很類似,比較極端的如鋼筆的英語「pen",用漢語拼音和英語發音是完全一樣的!有人對此產生了疑問:漢語拼音是從英文字母借鑑來的嗎?它和英文字母之間是什麼關係?
  • 世界上的文字只有拼音文字和象形文字嗎
    事實上我們通常所說的語言文字這個詞彙是由兩個彼此聯繫而又不完全相同的概念共同構成的:所謂語言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話,文字則是一種用於書面記錄的工具。事實上語言的歷史遠比文字悠久。自300多萬年前人類誕生之日起只要不是聾啞人都會開口說話,然而文字的發明不過是最近幾千年的事。事實上迄今為止世界上仍有相當一部分民族只有口頭語言而沒書面文字。
  • 杜鋼建:浙江字母文字早於希臘字母和英文字母
    正是這個在雅典歷史上的著名家族將腓尼基文字引入希臘。 研究比較語言學的學者Jones爵士於1786年指出,希臘文、拉丁文和梵文之間「在動詞詞根和語法形式方面都有很強的契合,偶然性不可能產生如此強烈的契合。的確,契合是如此強烈,以至於檢驗過三種語言的語文學家都會相信它們來自某種共同的源頭,這一源頭或許已不存在。
  • 中國漢字為什麼要用外國字母做拼音
    唐代守溫和尚在分析漢語聲母韻母和聲調的基礎上,制定了描述漢字語音的三十六字母,可惜他用漢字來表示這些聲母和韻母,因此,沒有進一步發展成拼音文字。明朝末年西方傳教士來中國傳教,為了學習漢字,他們開始用拉丁字母來拼寫漢語。1605年,義大利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在北京出版了《西字奇蹟》,其中有4篇漢字文章加了拉丁字母的注音。
  • 用詩歌激活的拼音、標點、字母、漢字
    而作家張曉楠正是有如此非凡的想像力,將每個文字奇妙的漢字,俏皮的拼音,可愛的標點,生動的字母,一個個語文元素被賦予了神奇的力量、構成了這套富有童趣和想像力是童詩集。從字母「A」到字母「Z」,從拼音「a,o,e」到「y,w」,從標點「,」「、「。」
  • 漢字是文字發展的主流,拼音文字只是支流
    三、文字的分化發展文字產生之後,經歷了兩千多年的發展,到公元前1500左右的時候,出現了重大的分化,文字開始向兩個方向發展,一個是向一維的拼音方向發展,產生了最早的拼音文字烏加裡特字母,後來消亡了,而後產生的腓尼基文字,成為現在所有拼音文字的鼻祖;一個是保持原有的二維特點並不斷抽象化規範化,代表文字是甲骨文。
  • 漢語拼音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和英文字母那麼像?
    漢語拼音是現代中國人學認漢字最重要的輔助工具,但當我們接觸到英語後會發現,漢語拼音和26個英文字母幾乎一樣,為什麼漢語拼音和英文字母這麼像,他們有什麼關係?事實上,拼音字母本就是借用拉丁字母(以英文字母為代表)的形式而制定的一種拼注符號。雖然,拼音好拉丁字母看起來一樣,但在讀音和用法上有很大區別。
  • 幼兒園老師為啥把拼音教成「阿掰猜嘚……」?字母讀音變了嗎?
    據說學習「名稱音」便於按音序準確快速查字典,因為字典的順序就是按照字母表的音序排序的,記住字母表能夠方便學生查字典。但是,小孩子學拼音最重要的是通過聲母和韻母的拼讀達到識字目的,快速地識讀漢字。同時學名稱音及呼讀音,再加上學外語,孩子很容易把這些讀音弄混,實在沒有太多必要。國家課程標準要求拼音教學以拼讀識字為本,不強制要求掌握兩種讀音。
  • 漢語拼音到底是怎麼造出來的?為何與英文26個字母那麼像?漲知識
    說起漢語拼音產生的過程還真是一個複雜的歷史問題,最早給漢字注音的並不是中國人而是來中國傳教的外國傳教士,他們為了學習漢語、方便傳教就開始用羅馬字母給漢字注音。
  • 老師教拼音引爭議 教授:每個字母都有三種讀音
    【老師教拼音引爭議教授:每個字母都有三種讀音】漢語拼音的三種讀法近日,不少微博網友紛紛轉發了一則視頻,在這段一分多鐘的視頻中,一名有南方口音的小學女教師正在班級帶領學生們朗讀音序表,但聽到的並不是多數人印象中的「啊玻雌得鵝佛哥,喝衣基科勒摸訥……」,而是「阿掰猜嘚哦F該,喝一災開艾嘍艾木乃……」據一名轉發的網友稱,這段視頻在家長群中瘋傳,
  • 漢字注音字母誕生 在中國通用40多年後終被漢語拼音取代
    1913年2月15日,由讀音統一會制訂的中國第一套法定的注音字母誕生了。 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在國內公布。拼音字母由24個聲母符號,16個韻母符號組成。它的特點是字母全部都以筆畫簡單的古漢字。音節的拼寫採用聲、介、韻3拼法,聲調則另加標記。注音字母顯然優於傳統的反切法注音。 1958年《漢語拼音方案》公布前,注音字母是中國40多年中一直通行的漢字注音符號,它對於統一漢字讀音、推廣普通話、普及拼音知識起著重要的作用。
  • 漢語拼音字母共有三種讀法,並非只讀「啊哦鵝……」!
    幼兒園或小學的拼音教學中,孩子學得最多的拼音讀法就是常用的「啊玻雌得鵝佛哥,喝衣基科勒摸訥……」孩子學了這種讀法,遇到不認識的漢字時,很容易通過拼音拼出來,所以這種教法在幼兒園最流行。這種情況導致很多孩子認為「啊玻雌得……」就是拼音字母的正確讀法,其實這種理解是片面的,因為所謂的「啊玻雌得」讀的只是字母的呼讀音,而並非字母的名稱音。字母的名稱音才是字母的名字,它的讀法是「阿掰猜嘚哦F該,喝一災開艾嘍艾木乃……」由於名稱音讀著比較呦口,用處又不大,為了減輕學生負擔,很多學校就把這個環節的教學省掉了。
  • 26個英文字母表 26個字母大小寫格式圖片
    26個字母大小寫26個英文字母大寫是: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26個英文字母小寫是: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 科技日曆 | 漢字注音字母誕生 在中國通用40多年後終被漢語拼音取代
    1913年2月15日,由讀音統一會制訂的中國第一套法定的注音字母誕生了。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在國內公布。拼音字母由24個聲母符號,16個韻母符號組成。它的特點是字母全部都以筆畫簡單的古漢字。注音字母顯然優於傳統的反切法注音。1958年《漢語拼音方案》公布前,注音字母是中國40多年中一直通行的漢字注音符號,它對於統一漢字讀音、推廣普通話、普及拼音知識起著重要的作用。它的缺點是沒有採用國際通行的拉丁字母形式,也沒有採用音素拼寫法,所以字母拼寫與實際讀音仍未切合。那麼漢字注音字母是如何來的呢?
  • 細說26個英文字母的來源
    為了更好地了解英文單詞,我今天開始把26個英文字母的來源及其象形意義逐個介紹一下。今天先介紹整個字母文字的發展史。古人在造字之初,幾乎所有的符號、文字都是象形的。中國的古老文字如甲骨文是如此,埃及的,蘇美爾的都是如此,英文字母也是如此。只是在後來的發展過程中,不斷的改進和完善,有些已經不能直接看出原始意義了。但是,了解英文字母的發展簡史,也就是像我們了解我們自己的漢字一樣,對理解英文單詞和英語文化是十分有意義的。據世界各國的專家研究,英文字母的源頭是腓基尼字母。
  • 為什麼官方文字不同的各國都有羅馬拼音的國名
    各國的文字形式多樣,影響較廣的有羅馬字母(又稱拉丁字母)、漢字、阿拉伯字母、斯拉夫字母(又稱基裡爾字母),其中以羅馬字母影響最廣。為便於交流,不同語言的地名應有一種共同的書寫形式。但是長期以來,同一地名的書寫形式很混亂。
  • 最早的拼音文字簡說
    漢字是中國人的文字,拼音是漢字的注音,圖像是文字曾經的樣子,「從左到右」是漢字書寫、排版的方向。這是如今我們所熟悉的「漢字」,卻不是它曾經的樣子。作為上古時期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傳承至今的文字,「漢字」都經歷了怎樣的故事呢?
  • 中文羅馬字母拼寫修訂新國標 規範漢語拼音使用
    中文羅馬字母拼寫修訂新國標 規範漢語拼音使用 2016年05月06日 09:35 來源:光明日報
  • 在H和F發音難分的福建廈門,誕生了屬於中國人的漢語拼音字母體系
    1、《閩腔快字》產生的時代背景日本能快速建立近現代體系,首要原因就是他們的「言文一致」改革,雖然這個運動本質是為了去掉漢文在日本傳統的優勢地位,但此運動的成功,讓日本一下子在國民教育、文學,進而在西學方面傳習進度比大清的近代改革步伐多了十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