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發布最新國際標準—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鍾華)近日,國際標準ISO 7098:2015《信息與文獻——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修訂)成果發布座談會在北京語言大學召開
-
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完成最新修訂
本報北京5月8日電 (記者趙婀娜)國際標準ISO7098《信息與文獻——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近日在京發布最新修訂成果。 這是由我國主導修訂的一項國際漢語拼音標準,修訂歷時5年。本次成果的發布將對地名拼寫、圖書編目、語言研究、標準化工作起到重要影響,也將進一步提升漢語拼音在國際上的影響和作用。
-
推普ing | 漢語拼音的前世今生
這種阿拉伯文字是用阿拉伯字母來拼寫漢語,共有36個字母,這可能是我國最早的用來拼寫漢語的拼音文字。「教會羅馬字」和「威妥瑪式拼音」1823年,在廣州傳教的英國傳教士馬禮遜編了一部《中文字典》,這是最早的漢英字典,拼寫廣東方言,實際上是一種方言教會羅馬字。1867年,英國大使館秘書威妥瑪出版了北京語音官話課本《語言自邇集》,他設計了一套用拉丁字母來拼寫中國人名、地名及事物名稱的拼寫法,叫「威妥瑪式拼音」。
-
建議百度百科增加「詞條名稱使用漢語拼音規則」
但在給詞條標註讀音時,使用漢語拼音不符合《中國地名漢語拼音字母拼寫規則》(下簡稱:《地名規則》)。根據《地名規則》第10條「地名中的第一個字母大寫,分段書寫的,每段第一個字母大寫,其餘字母小寫。特殊情況可全部大寫。」
-
「《漢語拼音方案》是最佳方案」
5月10日,教育部、國家語委召開座談會,紀念《漢語拼音方案》頒布60周年。本刊特摘發部分專家文章,不僅為您解讀漢語拼音的前世今生,更邀您一同探討漢語拼音如何在新時代發揮更大作用,助推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十八條規定:「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以《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拼寫和注音工具。」為什麼要這樣規定?
-
漢語拼音60年|烏魯木齊、拉薩、呼和浩特的地名拼音
在廣闊的邊疆地區,大片地名並不是漢語來源。這在新疆、西藏、內蒙古三個自治區尤為突出。雖然這些少數民族語言來源的地名一般情況下有對應的漢語轉寫,但是在用拉丁字母轉寫時,如果以漢語為中介,很多時候既不方便又顯得累贅。對此,中國向來採取了比較靈活的辦法,根據1965年5月12日發布,1976年6月修訂的《少數民族語地名漢語拼音字母音譯轉寫法》。
-
漢語拼音學的好不好,和語文有關係嗎?
明朝末年西方傳教士來中國傳教,為了學習漢字,他們開始用拉丁字母來拼寫漢語。4篇文章的前3篇都宣傳天主教教義,由教會單獨合成一卷,取名《西字奇蹟》,複製本現存羅馬梵蒂岡教皇圖書館(在中國,習慣上把上述 4篇文章稱作是《西字奇蹟》這是最早用拉丁字母給漢字注音的出版物,比「小經」用阿拉伯字母給漢字拼音稍晚,「小經」(又名「小兒經」、「小兒錦」)大概是最早用字母文字給漢字拼音的嘗試。就看英文的書寫,就知道是舶來品。
-
為什麼官方文字不同的各國都有羅馬拼音的國名
至於非羅馬字母文字國家的地名書寫形式更是複雜多樣,包括中國的地名長期以來有不同的羅馬字母拼寫形式。如北京有Peking(英語、德語)、Pekin(法語)、Pekin(西班牙語)、Pechino(意語)、Pequim(葡語)等形式。地名拼寫形式上的分歧帶來交流上的困難。因此各國地名在國際交往中不僅要羅馬化,而且要統一,只採用一種拼寫形式,即單一羅馬化。
-
北京地鐵英文站名將調整:棄用大寫拼音改用羅馬字母
北京市外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近日,北京外辦會同交通系統相關單位組織中外專家共同論證規範地鐵站名英文譯寫及語音播報工作,經多次反覆論證,確定了全市地鐵站名英文譯寫新的總體原則:一是簡單明了;二是外國人「念得出、看得懂、找得到」;三是兼顧地理信息和人文內涵。北京市有關地方標準將據此進一步修訂。
-
都是華人,為何大家姓名拼寫不一樣?其實是不同拼寫系統惹的禍
此後漢語拼音開始在我國大力推廣,包括在聯合國等國際機構中,都廣泛地採用漢語拼音來拼寫我國地名和人名,而學習漢語的外國人也廣泛地使用漢語拼音來學習。但在建國以前,漢語的拼寫系統其實經歷了一系列的發展,才逐漸演變為現在的漢語拼音方案。
-
湘旭交安 淺談指路標誌牌地名漢語拼音拼寫
沒錯,如果大家善於觀察,應該可以注意到,某街道某小區指路標誌牌,在其下方就有一排較小的字母,「小區」對應「Xiao qu」;而有的銀行指路標誌牌,銀行卻對應為「Bank」。有的慢行道卻被譯為「manxingdao」。有的地名譯為「Rd.」,有的卻譯為「Lu」。
-
新中國成立初期漢語拼音字母的確定
由中國人自己擬制的、具有一定影響的拼音方案主要有四種:第一種是清末「切音字運動」中王照擬制的「官話字母」,這個切音字方案是仿照日文的假名,採用漢字偏旁或字體的一部分作為符號來制定的漢字筆畫式拼音方案;第二種是1913年讀音統一會根據傳統單體漢字筆畫制定的「注音字母」,這種注音符號成為民國時期使用較為廣泛的漢字注音工具,一直沿用至新中國成立初期;第三種是1928年公布的以趙元任為代表的語言學家研製的「
-
漢語拼音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和英文字母那麼像?
漢語拼音是現代中國人學認漢字最重要的輔助工具,但當我們接觸到英語後會發現,漢語拼音和26個英文字母幾乎一樣,為什麼漢語拼音和英文字母這麼像,他們有什麼關係?事實上,拼音字母本就是借用拉丁字母(以英文字母為代表)的形式而制定的一種拼注符號。雖然,拼音好拉丁字母看起來一樣,但在讀音和用法上有很大區別。
-
西安地鐵站名很多是大寫拼音 怎麼不用英文呢?
近日,隨著西安地鐵5、6、9號線開通,我市軌道交通邁上了一個新臺階,日均客流量突破300萬,可見我市軌道交通的重要性。然而,在西安逐漸走向國際化大都市的過程中,地鐵站中的站名下方卻始終是大寫拼音,如ZHONGLOU、BEIKEZHAN、CHUANGXINGANG這樣的大寫英文字母。
-
中國不同地區人名拼寫迥異 如何讓老外正確讀你名?
然而同樣的漢語名字,中國內地、香港和臺灣地區有時使用不同的羅馬字母拼寫。而如果你的拼音名字中有羅馬字母q或x的話,讓老外正確地讀出你的名字往往是件頭疼的事。資料圖:7月29日,東協國家學生和自己的書法作品合影留念。
-
一個地鐵站冒出倆英文名 北京公共場所外語標識正在修訂
原標題:一個地鐵站冒出倆英文名,北京公共場所外語標識正在修訂 地鐵的英文站名該如何翻譯?北京早在2006年便出臺了地方標準進行規範。從2018年開始,隨著多條新線路的開通,北京開始逐步採用新的地鐵站名英文譯寫規則。
-
用拼音拼寫人名,你能做對幾個?
【按】筆者最近發現網上有許多關於誤解、曲解漢語拼音的問答、文章,為此,決定運用自身在漢語拼音研究方面的專長,創作《請不要再對漢語拼音發生誤解系列》專業化、大眾化、科普化的文章,以期幫助大家消除對漢語拼音的誤解,曲解,普及漢語拼音發展常識,提高大眾漢語拼音知識素養、促進小學拼音教學實踐規範化發展
-
一個地鐵站冒出倆英文名,北京公共場所外語標識正在修訂
北京早在2006年便出臺了地方標準進行規範。從2018年開始,隨著多條新線路的開通,北京開始逐步採用新的地鐵站名英文譯寫規則。不過,記者近日在幾處地鐵站卻發現,有的地鐵站冒出兩個英文站名,有的地鐵站翻譯和附近地名、火車站名不統一……據了解,市政府外辦正會同多個相關部門,對公共場所外語標識相關地方標準進行修訂,其中交通部分計劃於年內發布。
-
漢語拼音是怎樣誕生的?
1958年全國人大通過了一個採用國際性拉丁字母的《漢語拼音方案》,就是他主要負責制訂的。 當今天用漢語拼音拼寫人名和地名,已經在全世界推廣使用時,當讀書、識字、上電腦、打手機都離不開漢語拼音時,我們也愈發懷念周老為《漢語拼音方案》的制定所作出的卓越貢獻。
-
拼音出現之前,中國人是如何給漢字注音的?
沒有一套拼音系統,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古代朝鮮和日本等國,都出現了注音文字(就是韓國的諺文和日本的假名)。那中國呢?現在,中國有了漢語拼音,大陸都用這個。幼兒園都要學的東西現在的漢語拼音是一種以拉丁字母作普通話(現代標準漢語)標音的方案,為中文羅馬拼音的國際標準規範。